第24章 天像

經過了幾天的喧鬧之後,小山村終於又恢復了昔日的平靜。商毅也以經跟着周世奇一行人出了村。

燈火闌珊,萬籟無聲,連月亮也不見蹤影,只有滿天的星斗,閃爍着光芒,也照出山村大地的輪廓。葉星士站在自己家的小樓平臺上,揹負着雙手, 擡頭仰望着天空。全村的屋子,只有葉星士家裡修建了小樓和平臺,其他的都是一色的一層平房。

也不知看了多久的星空, 葉星士長長出了一口氣, 這時低下頭來, 一臉迷茫的神情。

葉瑤瑱道:“爺爺,怎麼了,還是看不明白嗎?”

葉星士苦笑了一聲,搖搖頭,道:“完全看不明白,三十多年了,天上的星像從來沒有像這樣亂過。不,其實也不能說是亂,而是變得我以經完全看不懂了。”

葉瑤瑱有些奇怪,道:“爺爺潛心鑽研天像四十餘年,始有大成,因此才被稱爲聖門之中千年以來,最能觀測天像的智者?怎麼會也有爺爺看不懂的天像呢?”

葉星士微微笑道:“天像變化詭異莫測,豈是一般的人能夠窺視。我雖然苦心鑽研四十餘年,也不只是略窺一點皮毛而己,縱然能夠從中偶爾觀測到一下成敗得失,但又怎麼敢說以經到達大成。而且千年又算得了什麼?從堯舜禹的上三代到今天,以經有四千多年了,如果推算到三皇五帝的時代,沒有一萬年,也差不了多少。區區千年,不過是滄海一粟罷了。”

說着他又輕輕嘆了一口氣,道:“其實就算能知到結局又能如何?只不過是多了一重負擔和折磨,徒勞而無益。如果早知道是現在這樣,我當初就不該去學觀星之術。”

葉瑤瑱還是第一次聽到爺爺對觀星之術說出後悔的話來,也不禁大爲驚伢,道:“爺爺,命運難道真的是不能改變的嗎?”

葉星士苦笑了一下,道:“命運的真像其實永遠都是藏在重重迷霧之後,是看不清摸不着的,所謂術法、星像,也只不過能勉強抓到其中的一點形跡。但在真像沒有出現之前,沒有一件是能夠得出肯定的答案。你想一想推背圖,想一想燒餅歌,那一本書能把未來說得明明白白,都不過是含糊其辭,語焉不詳。只有當真像發生之後,我們纔會說:啊!原來就這麼回事。” 頓了一順,才道:“如果當初能夠清楚的預知未來,我當年就是拼了命要逆天而行,也要阻止你爹孃之酉的事情發生。”

葉瑤瑱低下頭去,輕輕道:“爺爺,我不想再提到爹孃的事情。”

葉星士又嘆了一口氣,道:“所以在三年之前,我才帶你離開總壇,來到這裡。一方面是等候星像的變化,另一方面也是不想你重蹈你爹孃的覆轍,只可惜到商毅出現之後,我才知道,原來該來的永遠也躲不過去了。“

葉瑤瑱臉上微顯紅暈,道:“爺爺不喜歡他嗎?”

葉星士拈着鬍鬚,微微笑道:“養了十六年的寶貝孫女,一下子就要成爲別人家裡的人了,誰心裡又能高興呢?”

葉瑤瑱不依的嬌嗔道:“爺爺,你在笑話我。”

葉星士看着孫女露出的小女兒神態,悠悠嘆了一口氣,道:“不光是爺爺,只怕是全村人都看得出來。這段時間以來,大概是你十六年來,最舒心的一段日子。而且我也看得出,他對你也很有好感,所以我想只要我去向他提親,他大約也不會拒絕吧!只是……”

葉瑤瑱微微一怔,有一點緊張,道:“只是什麼?”

葉星士苦笑了一聲,道:“我怕你父母的事情,又會在你的身上重現。”

葉瑤瑱怔了一怔,臉色也變得凝重起來,道:“爲什麼,爺爺會有這樣的但心!難道爺爺看出他不是好人嗎?”

葉星士搖搖頭,道:“那到不是,我的相人之術雖然不及觀星,但也自以爲能夠看人十拿九穩,從他的面相像,決不會是大奸大惡的人,還有這段時間以來,他在村子的這些做法,也都可以證明他不是壞人。但就是自從他出現的那一天始,天像就開始變得混亂起來,還有,我居然在天上找不到他的命星。”

葉瑤瑱也不禁吸了一口涼氣,道:“爺爺的意思是說,他就是引起天像混亂的人嗎?”

葉星士點點頭,道:“所以他註定不會是一個普通的人,曰後或許會成爲比你爹更有成就的人,可以宸動天下。我實在不敢想像,一個比你爹更**有成就人,會給你代來什麼樣的命會。這也就是我遲遲不敢下定決心的原因。” 他慈愛的看着葉瑤瑱,道:“爺爺只希望你不要重複你父母的路。”

葉瑤瑱沉默了半響,這才緩緩的道:“娘在臨終之前,我曾經問過她,後悔過嗎?如果事情能夠重新開始,她又會怎樣去做?但她告我,如果一切從頭再來的話,她仍然會選擇爹。就算知道以後還是這個結局,她也決不會後悔。”

葉星士苦笑了一聲,道:“好吧,我明白了。”

―――――――――分割線―――――――――分割線―――――――――

隨周世奇來到這個小村的,一共帶有十名家人,離開時加上了商毅、唐鎮、周少桓三個人,一共是十四個人。周世奇來的時候,所有人都騎着馬,而現在村子裡也有二十多匹馬,因此商毅、唐鎮、周少桓也都是騎馬離開。

在路上,唐鎮和周少桓才詳細的介紹了一下情況。

周世奇的祖籍是山東萊州人,今年正好五十歲,他是天啓四年(1624年)的舉人,崇禎二年(1629年)在山東濟南府禹城縣出任縣愉,後來還做過幾任知縣,在崇禎四年(1631年)到六年(1633年)的山東叛亂期間表現不錯,領着全縣的軍民守住了縣城,因此被朝廷提升爲登州府通判。於崇禎八年(1635年)受到同僚排擠,降爲青山府沂水縣知縣,在崇禎十三年(1640年)以侍奉老母天年爲名,主動辭職回家務農,其實是因爲崇禎十二年(1639年)清兵入關劫掠,也看透了官場。現在就住在清水村裡。

周少桓是周世奇的次子,長子周少卿今年二十八歲,在崇禎十三年也考中了舉人,因爲周世奇是主動辭職,因此受補周少卿爲沂水縣主薄。以經生有一子一女。但周少桓從小就不愛讀書,喜歡練武,到了二十歲連一個秀才都沒有考上,而周世奇對他也死了心,也就不逼他了。這次周少桓到山村裡,其實是想找唐鎮指導,苦練幾年好去考武舉。

通過這幾天惡補歷史,商毅也知道,那是在崇禎十一年(1638年)八月,皇太極以多爾袞爲奉命大將軍、豪格、阿巴泰爲副,統率八旗左翼軍;以嶽託爲揚武大將軍,杜度爲副,率八旗右翼軍,分兩路進攻明朝。

兩路清軍分別從牆孑嶺、青山口攻入長城,橫掃京畿、山東諸地,焚掠濟南府,生擒德王朱由樞。明末的名將盧象升也在這役中喪命。原大學士、遼東督師孫承宗也被俘自盡。直到崇禎十二年(1639年)三月,由於右翼軍的主將嶽託病死於軍中,清軍纔在多爾袞的統一指揮下,於青山口出關,返回瀋陽。

清軍的這一次入關奔襲是在入主中原之前的第四次,可謂完勝,左、右翼軍合計克城五十三座,降者八城,敗明軍三十三陣,殺兩總督,守備以上官員一百餘人,俘獲人口五十餘萬,繳獲黃金四千餘兩、白銀一百餘萬兩。

而在戰後,崇禎皇帝也對參戰的將帥進行了大規模的清算,順天、保定、山東三巡撫,薊鎮總兵、山東總兵等三十二名高級官都被處以死刑。餘者一百二十多名官員受到革職、降級的處份,也是崇禎處死大臣最多的一次。

那一次清軍入關奔襲,使山東地區的民生、村莊、田園都遭受了嚴重的破壞,百姓流離失所,不少地方都不見人煙。直到現在也沒有完全恢復元氣。

而也就是在那一次清軍入關奔襲之後,周世奇才看透了大明朝廷和官場,辭官不做回鄉務農。不過這時沂水縣一帶也被破壞得十分嚴重,幾乎沒有一個完好的村立。於是周世奇才出面招集流民百姓,開墾荒地,組織村莊,重建家園。

同時因爲周世奇到底做了十幾年地方官,而且都是在山東地區爲官,和許多官員都保持了不錯的私交,因此在鄉里也頗有號招力,現在兒子也在縣裡爲官,官私兩面都有不少門路,也少了許多麻煩事情。清水村就是這樣建立起來的。

但山東自古就是強匪響馬出沒的地方,最著名的莫過於北宋未年的水泊梁山。在正德年間暴發的劉六、劉七起義,就曾席捲了整個山東地區。因此在清軍退兵之後,山東境內也是盜匪橫生,他們不敢打劫大城市,正好就對小村莊下手。商毅他們遇到的這支強盜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一。

而現在山東的官員官軍都十分混亂,不少地方的編制都沒有建立完整,因此也根本無力對盜匪進行征剿,在這種情況下,毎個村子也只能自己結戌民團自保。

第353章 日本勢力重新洗牌(四)第二章 帝國體制五皇權第70章 長江艦隊再度出擊(二)第二章 帝國體制四皇權第19章 政治平衡第49章 南京的決策(上)第53章 西班牙使者(上)第161章 飛剪船第74章 吳甡的調停第196章 聯姻計劃第197章 飛鴿傳書第99章 清軍的援軍(上)第105章 圍殲阿濟格(一)第90章 金陵風月第104章 完婚(二)第192章 禁宮之變(一)第170章 攻城激戰(三)第261章 會師馬尼拉第7章 進攻清廷第一戰(四)第130章 驅民作戰(下)第345章 進駐二條城第171章 戰局的變化(三)第331章 攻克彥根第78章 鄭成功起兵(下)第92章 局勢嚴峻第32章 擂臺比武(下)第43章 公主釋心(上)第32章 劉澤清出擊(上)第150章 進攻揚州——雨戰(上)第123章 收復南京之戰(八)第5章 進攻北京(二)第245章 獻投第226章 收取山西(三)第134章 勸說第229章 清廷滅亡(一)第196章 南方的最後一戰(二)第170章 發動羣衆(下)第61章 破局(上)第274章 長城定蒙(三)第135章 向南向北(二)第85章 清軍反擊(上)第107章 淮安首戰(下)第116章 收復南京之戰(一)第383章 中荷決戰(一)第247章 南京? 北京?第275章 丁亥之變(上)第155章 西班牙敗陣第279章 家庭生活第405章 國策(一)第208章 哭諫(下)第13章 淮安戰役(一)第177章 入川之戰(二)第38章 試探進攻(下)第144章 內線作戰(二)第11章 清軍進剿(下)第190章 軍權與民權之爭第187章 與荷蘭人談判(三)第28章 攻取兗州(四)第100章 清軍的援軍(二)第66章 建設(上)第369章 交易第141章 錦衣衛(下)第271章 挽留紫玲瓏(下)第25章 南京風雲(一)第64章 再戰匪賊(三)第36章 海軍計劃第157章 襄樊之戰(二)第15章 廬州聚兵(下)第249章 進攻商館(下)第116章 豫北戰役(二)第87章 挑戰第119章 淸軍又來了第201章 生絲之戰(二)第135章 天命第139章 驅逐荷蘭(二)第284章 後宮的政治(下)第149章 鄭成功的選擇(一)第5章 家事! 公事!(上)第38章 家事第55章 火船(一)第270章 新的監國第197章 湯若望(下)第324章 進駐京都第258章 進攻當塗(下)第45章 勝利的收穫第28章 管理戰俘(上)第51章 驚動了官府(下)第20章 進攻浙江(二)第291章 出航印度(上)第33章 互不相干第66章 新法令(上)第152章 收復福建第32章 再徵湖北(二)第143章 西班牙艦隊(上)第254章 巡視北京(上)第130章 進軍江西(二)第144章 內線作戰(二)第28章 管理戰俘(上)第96章 遷移(三)第128章 林府壽宴(三)
第353章 日本勢力重新洗牌(四)第二章 帝國體制五皇權第70章 長江艦隊再度出擊(二)第二章 帝國體制四皇權第19章 政治平衡第49章 南京的決策(上)第53章 西班牙使者(上)第161章 飛剪船第74章 吳甡的調停第196章 聯姻計劃第197章 飛鴿傳書第99章 清軍的援軍(上)第105章 圍殲阿濟格(一)第90章 金陵風月第104章 完婚(二)第192章 禁宮之變(一)第170章 攻城激戰(三)第261章 會師馬尼拉第7章 進攻清廷第一戰(四)第130章 驅民作戰(下)第345章 進駐二條城第171章 戰局的變化(三)第331章 攻克彥根第78章 鄭成功起兵(下)第92章 局勢嚴峻第32章 擂臺比武(下)第43章 公主釋心(上)第32章 劉澤清出擊(上)第150章 進攻揚州——雨戰(上)第123章 收復南京之戰(八)第5章 進攻北京(二)第245章 獻投第226章 收取山西(三)第134章 勸說第229章 清廷滅亡(一)第196章 南方的最後一戰(二)第170章 發動羣衆(下)第61章 破局(上)第274章 長城定蒙(三)第135章 向南向北(二)第85章 清軍反擊(上)第107章 淮安首戰(下)第116章 收復南京之戰(一)第383章 中荷決戰(一)第247章 南京? 北京?第275章 丁亥之變(上)第155章 西班牙敗陣第279章 家庭生活第405章 國策(一)第208章 哭諫(下)第13章 淮安戰役(一)第177章 入川之戰(二)第38章 試探進攻(下)第144章 內線作戰(二)第11章 清軍進剿(下)第190章 軍權與民權之爭第187章 與荷蘭人談判(三)第28章 攻取兗州(四)第100章 清軍的援軍(二)第66章 建設(上)第369章 交易第141章 錦衣衛(下)第271章 挽留紫玲瓏(下)第25章 南京風雲(一)第64章 再戰匪賊(三)第36章 海軍計劃第157章 襄樊之戰(二)第15章 廬州聚兵(下)第249章 進攻商館(下)第116章 豫北戰役(二)第87章 挑戰第119章 淸軍又來了第201章 生絲之戰(二)第135章 天命第139章 驅逐荷蘭(二)第284章 後宮的政治(下)第149章 鄭成功的選擇(一)第5章 家事! 公事!(上)第38章 家事第55章 火船(一)第270章 新的監國第197章 湯若望(下)第324章 進駐京都第258章 進攻當塗(下)第45章 勝利的收穫第28章 管理戰俘(上)第51章 驚動了官府(下)第20章 進攻浙江(二)第291章 出航印度(上)第33章 互不相干第66章 新法令(上)第152章 收復福建第32章 再徵湖北(二)第143章 西班牙艦隊(上)第254章 巡視北京(上)第130章 進軍江西(二)第144章 內線作戰(二)第28章 管理戰俘(上)第96章 遷移(三)第128章 林府壽宴(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