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商毅的條件

龍嘯大明

高弘圖這一句話,就像是在平靜的湖面上投下了一塊石頭,剛纔還一片死寂的屋子裡,猛的一下熱鬧了起來。

黃宗羲、候恂、候方域等人自然不贊同高弘圖的話,因此紛紛發言,引經據典,傍證博引,從什麼君臣大義、忠孝大義,等各個方面都論證說明,當初自己力主倒順是絕對正確的。一個個都是長篇大論,滔滔不絕,只說得天花亂墜,慷慨激昂。

而高弘圖也不和他們爭辯,只是耐心的聽他們一個一個說完,等到都不再說話了,這才又開口道:“諸位說得到都是都不錯。但我只知道,李自成守在武昌的時候,可以擋住清虜的大軍東進。而現在沒有李自成在,南京以西就門戶大開,清軍一路東進,南京城破就在眼前,因此趁着現在清軍還沒有打到南京城下,諸位還可以暢所欲言,等清軍攻入南京之後,恐怕就都沒有機會了。”

聽了高弘圖的話之後,大多數人也都沒詞了,只有候方域還有些不服,正想再爭辯兩句,這時錢謙益道:“好了好了,現在還爭什麼順逆對錯呢?李自成己經完了,而清虜的大軍就在眼前,就算爭贏了又有什麼用,大家還是想想辦法,怎樣抵擋清軍吧?派黃得功和劉良佐到底行不行?不然咱們再調別處的人馬?”

黃宗羲皺着眉頭,道:“現在還有何處的人馬可調呢?劉澤清遠在鳳陽,肯定來不及,而鄭芝龍就更遠了,劉肇基駐紮廬州到是不遠,但他部下只有萬餘人馬,就算調來也是杯水車薪,無濟於事啊!”

姜日廣搖了搖頭,道:“現在我大明能夠抵禦清兵者,唯有商毅一人而己,餘者勻不足成事,何況現在兵臨城下,迫在眉捷之間,因此唯今之計,只能調商毅出兵西進,迎戰清軍,方纔能夠力挽狂瀾。” 停了一下,他又道:“或者讓他率軍進南京駐守,至少也可保南京平安。除此之外,別無他法。”

其實黃宗羲早就想到了商毅,只是這時不好說出口而己,聽了姜日廣的話之後,遲疑了一下,道:“能調商毅出戰,當然是再好也不過了,但我就怕他不願出兵啊。”

錢謙益也連連點頭,道:“是啊,是啊,要是商毅不願出兵,我們又怎麼辦咾?”

高弘圖又道:“我看商毅爲人素來顧全大局,而且以天下百姓爲重,只要朝廷真有成意,他一定會出兵的。”

錢謙益道:“如何纔算真有成意呢?”

高弘圖淡淡道:“一是諸公認錯,二是請回史閣老、吳閣老,主持內閣。只有諸公認錯,方能顯諸公之誠意,而史閣老、吳閣老素與商毅交好,請回他們入閣理事,我看商毅也絕不會坐視南京不管。”

姜日廣也點了點頭,道:“只要是如此,商毅定會出兵。”

錢謙益和黃宗羲都露出了爲難的表情來,把史可法和吳甡請回來,到還不是難事,但叫他們向商毅認錯,可見萬萬不甘心的。而這時候方域卻忍不住了,道:“你們把商毅當什麼了,他不也就是個人嗎?難到說大明沒了他就不能成事了嗎?不過就是偶尓打了幾個勝仗而己,有什麼了不起的,也值得我們如此遷就他嗎?我看就是沒有商毅,我們照樣能夠擋住清軍。”

高弘圖聽了,冷笑了一聲,道:“候大人即然是這樣說了,何不主動請令,到陣前去督軍作戰呢?”

候方域被他這一激,也不禁頭腦發熱,上前一步,剛要主動請令,但候恂畢竟是老於世故,當然知道這個時候去督軍,和送死沒有兩樣,因此趕忙把他攔住,制止了下來。

就在衆人又快要吵起來的時候,忽然見方以智、陳貞慧、冒避疆三人連袂進來。

錢謙益一皺眉頭,正要問他們進來做什麼,方以智己道:“各位大人,不是我們要打擾各位大人治公,只是這事非同小可,請各位大人看看這份[杭州時報]。”

其實今天並不是[杭州時報]出刊的曰子,發行的是特刊,只刊印了一篇文章,標題大字是四個“辭職謝罪”,內容首先公佈了清軍發動南侵的進展程度,然後再次把矛頭對準了東林黨,指出本來李自成守在武昌,能夠很好的擋住清軍,但偏偏被東林黨逼得棄武昌南撤,東林黨應該爲這個結果付全責,並且立刻引咎辭職,請史可法和吳甡回來主持大局。最後當然再次強調,就算南京失守,自己依然會在浙江駐守,抵抗清軍,因此也號招百姓,儘快撤到浙江躲避,不要信任東林黨了。

而且在後面還附着吳甡的一篇短文,同樣是指責倒順派不顧大局的做法,嚴正要求倒順派辭職。

因爲商毅也想過,如果真要自己率兵進南京駐守,一定要是一個絕對支持自己的環境,否則自己在前面打仗,東林黨不停侑在背後扯後腿,那麼這仗還有得打嗎,反正商毅也做好了南京失陷的準備,因此也率性就和東林撕破瞼,有你沒我,有我沒你。該怎麼辦怎麼辦?

看完之後,在場的衆人也不禁又驚又怒,商毅的這一次反擊果然厲害,而且把他的態度表明得十分清楚,那就是想讓商毅出兵可以,但在這次順逆之爭中主動的反對大臣都必須全部辭職。從而把自己所有的退路也都給堵死了。

因此又是候方域首先爆發,道:“豈有此理,商毅以爲他是誰,不過是一個地方官員,憑什麼要求我們辭職謝罪。還以爲我們真得離不開他。”

陳貞慧也道:“商毅不過是一個武將,又是地方官員,居然就敢膽大妄爲,干涉朝廷內政,而且口氣還如此狂妄,簡直就是對朝廷的大不敬,我看應該立刻彈亥他,將他罷官免職,趕回老家去。”

錢謙益和黃宗羲同樣也十分憤怒,口氣狂妄還只是一方面,這份特刊另外一個更讓東林黨抓狂的地方是,因爲害怕南京城中產生恐慌情緒,因此清軍佔領了湖廣,向南京發劫進攻的消息還被封鎖着,沒有公開,除了少數官員之外,其他大部份官員,還有城中的百姓都不知道。

當然實際的原因是東林黨現在根本就不知道該怎樣對外公佈,別看現在的這些人平素一個個都自命不凡,耍嘴皮子,弄筆桿孑樣樣都行,但幹起真正的大事,全都抓瞎,也只好這麼藏着蓋着。

但所有的消息被[杭州時報]一下子都捅出來了,藏也藏不住了,因此也弄得東林黨十分被動,而且在清軍已經發動實質性進攻的情況下,東林黨根本就無力反擊。畢竟東林黨不是薩哈夫,到了這個時候,還能夠咬牙硬撐着,說清軍南侵根本就是了虛烏有的事。

因此錢謙益、黃宗羲也都可以想像,等一會兒如何去面對其他官員們的質問,而且從此以後,南京城裡又會亂成什麼樣孑。

當然東林黨不會認爲造成這種後果,完全是因爲自己處理不當,而是把所有過錯都推到商毅的頭上,如果不是商毅公開淸軍入侵的消息,自然就不會引發這些後果了。即然商毅把和解的道路都堵死了,那麼自己也不去求他,大明別的都差,就是人不缺,難到說除了商毅就真玩不轉了嗎?

隨後衆人立刻作出決定,派劉良佐駐守安慶,黃得功駐守池州,先擋住清軍東進再說。同時又下令調劉肇基率軍拱衛南京,同時調劉澤清、鄭芝龍率軍入京,並且傳檄整個南方,要求各地府州都出兵到南京護駕。不過總算還不敢將商毅罷職。因爲這一點衆人還是清楚的,現在的南京朝廷,那還有能力去罷商毅的官呢?

東林黨希望能夠證明,沒有商毅自己也能夠抵擋得住淸軍的進攻,但殘酷的事實卻證明,在抵抗清軍這件事情上,沒有商毅還真就玩不轉。

首先是劉良佐接令之後,推說自己缺糧少餉,拒絕出兵,結果經過一番好說歹說,又拔給劉良佐一萬石米,十萬兩白銀,總算是勸得劉良佐免強答應出兵了。那知劉良佐帶兵剛剛進駐安慶,吳三桂就率領着人馬殺到了離安慶只有十里的懷寧。而劉良佐二話沒說,立刻倒旗投降,部下的五萬多人,也全部都投降了清軍。吳三桂也兵不血刃,攻佔了安慶。

而在江南,黃得功接令之後,到是沒說什麼,立刻率軍出發,那知清軍的動作更快,黃得功的人馬才過了銅陵,清軍就己經攻取了池州,並且率軍繼續前進,在銅官山邊和黃得功的人馬相遇,五千清軍打敗了黃得功部的兩萬人馬,黃得功只好率軍退守到當塗。

好在是這個時候劉肇基率軍趕到,駐守在和州,與黃得功隔江相望,這纔算是免強建立起了抵擋清軍的防線。當塗與和州離南京都己不足百里,可以說是清軍是近在咫尺了,而且黃得功和劉肇基都對自己信心不足,因此兩人同時都上書南京,要求儘快調商毅出戰。

而東林黨的所有希望和幻像,也就在這短短几天中,完全破滅了。

第7章 進攻北京(四)第153章 西班牙方陣和線式戰術(上)第76章 二打山東第70章 黃宗羲來訪(二)第373章 前哨戰(下)第211章 商毅的應對計劃第247章 營救第61章 破局(上)第138章 針鋒相對(下)第106章 圍殲阿濟格(二)第204章 登基建國(六)第37章 新武器第152章 驅民充先第191章 議和後續(四)第231章 暗流涌動(三)第191章 勸進(上)第33章 餘波第176章 鹽場(下)第27章 煙雨杭州第202章 夜奔(上)第34章 迎頭痛擊第101章 備戰(三)第284章 家庭鎖事(下)第122章 開封戰役(二)第154章 西班牙方陣和線式戰術(下)第137章 針鋒相對(上)第81章 總結作戰第61章 爭奪山東(五)第95章 遷移(二)第246章 東西方的交流(四)第6章 家事! 公事!第214章 大清時報第22章 玄皇妖女(上)第152章 談判第149章 鄭成功的選擇(一)第247章 南京? 北京?第67章 三徵湖北(四)第280章 辭職(上)第293章 內政外擴第262章 察哈爾之戰(五)第76章 守衛兗州(四)第100章 備戰(二)第75章 架臨宿州第142章 日本使臣(上)第188章 勸降第194章 清廷的準備(下)第61章 奇襲仙霞嶺第179章 封王的風波第297章 發展計劃(下)第258章 進攻當塗(下)第117章 假太子案(四)第319章 登陸下關(上)第4章 設立幕府(下)第363章 進駐三寶顏第88章 計劃調整(上)第340章 又一次關原之戰(六)第68章 救援兗州府(上)第98章 豫北戰場(四)第109章 誘敵深入第66章 巡視濟南(上)第158章 進駐濟南(上)第238章 訪歐之旅(二)第213章 平定朝鮮(二)第69章 火拼左良玉(一)第390章 中荷決戰(八)第205章 第二次南征開始(上)第206章 第二次南征開始(下)第201章 無間行動(下)第253章 加勒比海盜第119章 淸軍又來了第145章 新年(下)第120章 投效(下)第235章 兵進馬尼拉第223章 南京見聞第225章 收取山西(二)第127章 林府壽宴(二)第224章 查抄紫明樓第337章 又一次關原之戰(三)第179章 軍隊整編第128章 林府壽宴(三)第5章 強盜第30章 鍊鋼廠和蒸汽機第94章 勸降(下)第125章 攻佔開封(上)第307章 民意第27章 夜襲(下)第221章 掃平遼東(二)山東戰役二第23章 震盪第125章 懷遠阻擊戰(三)第110章 合圍南京(下)第268章 重逢(下)第25章 江北之爭(二)第103章 完婚(一)第231章 除夕——驚變(下)第47章 援救王家大屯(上)第375章 文萊歸降(下)第77章 火炮對攻第91章 清軍撤軍(下)
第7章 進攻北京(四)第153章 西班牙方陣和線式戰術(上)第76章 二打山東第70章 黃宗羲來訪(二)第373章 前哨戰(下)第211章 商毅的應對計劃第247章 營救第61章 破局(上)第138章 針鋒相對(下)第106章 圍殲阿濟格(二)第204章 登基建國(六)第37章 新武器第152章 驅民充先第191章 議和後續(四)第231章 暗流涌動(三)第191章 勸進(上)第33章 餘波第176章 鹽場(下)第27章 煙雨杭州第202章 夜奔(上)第34章 迎頭痛擊第101章 備戰(三)第284章 家庭鎖事(下)第122章 開封戰役(二)第154章 西班牙方陣和線式戰術(下)第137章 針鋒相對(上)第81章 總結作戰第61章 爭奪山東(五)第95章 遷移(二)第246章 東西方的交流(四)第6章 家事! 公事!第214章 大清時報第22章 玄皇妖女(上)第152章 談判第149章 鄭成功的選擇(一)第247章 南京? 北京?第67章 三徵湖北(四)第280章 辭職(上)第293章 內政外擴第262章 察哈爾之戰(五)第76章 守衛兗州(四)第100章 備戰(二)第75章 架臨宿州第142章 日本使臣(上)第188章 勸降第194章 清廷的準備(下)第61章 奇襲仙霞嶺第179章 封王的風波第297章 發展計劃(下)第258章 進攻當塗(下)第117章 假太子案(四)第319章 登陸下關(上)第4章 設立幕府(下)第363章 進駐三寶顏第88章 計劃調整(上)第340章 又一次關原之戰(六)第68章 救援兗州府(上)第98章 豫北戰場(四)第109章 誘敵深入第66章 巡視濟南(上)第158章 進駐濟南(上)第238章 訪歐之旅(二)第213章 平定朝鮮(二)第69章 火拼左良玉(一)第390章 中荷決戰(八)第205章 第二次南征開始(上)第206章 第二次南征開始(下)第201章 無間行動(下)第253章 加勒比海盜第119章 淸軍又來了第145章 新年(下)第120章 投效(下)第235章 兵進馬尼拉第223章 南京見聞第225章 收取山西(二)第127章 林府壽宴(二)第224章 查抄紫明樓第337章 又一次關原之戰(三)第179章 軍隊整編第128章 林府壽宴(三)第5章 強盜第30章 鍊鋼廠和蒸汽機第94章 勸降(下)第125章 攻佔開封(上)第307章 民意第27章 夜襲(下)第221章 掃平遼東(二)山東戰役二第23章 震盪第125章 懷遠阻擊戰(三)第110章 合圍南京(下)第268章 重逢(下)第25章 江北之爭(二)第103章 完婚(一)第231章 除夕——驚變(下)第47章 援救王家大屯(上)第375章 文萊歸降(下)第77章 火炮對攻第91章 清軍撤軍(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