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章 察哈爾之戰(四)

龍嘯大明

不過這時巳經晚了,因爲中華軍已經向蒙古軍展開了反擊。

原來張守正這時己經發現了蒙古軍的進攻是強弩之末,反擊的時候來了,因此也立刻下令,命騎兵營出擊,向一方的蒙古軍發動進攻。

蒙古軍反覆攻擊中華軍的陣地不下,而且又付出了重大傷亡之後,這時蒙古軍早己兵力疲憊,士氣大落,中華軍的騎兵剛纔卻己經得到了一定時間的休息,正是以逸待勞,而且中華軍的騎兵集中兵力,只進攻蒙古軍的一方,在局部上還兵力佔優,因此蒙古軍根本無法阻擋中華軍的進攻,中華軍只發動了一個衝鋒,就把蒙古軍打得落花流水,狼狽逃竄。

而一面進攻的蒙古軍被擊敗,立刻就引發了連鎖反應,其他幾面進攻的蒙古軍也都紛紛撤退,中華軍也乘勢向蒙古軍發動全面反擊,結果蒙古軍又一次被殺得大敗。滿珠習禮、瑪濟克、碩塞等人這時也束手無策了,也只能隨大隊人馬敗退。

中華軍隨後又追擊出十餘里,仍然使用步騎配合的戰術,又成功的割下了兩塊蒙古軍圍殲,這才收兵回到正黃旗察哈爾。

這一戰中華軍當然取得了完勝,一共殲滅了蒙古軍二千七百人餘人,俘虜了二百六十三人,繳獲了戰馬四百二十四匹。其實被打死的蒙古兵都是騎兵,不過絕大部份的蒙古馬也被打死,或是受傷很重,無法救治,剩餘的少部份蒙古馬還逃跑了一些,因此最後只剩下這四百多匹馬,其中還有近一半有些輕小傷,這也是火器時代的戰術特點。而其他的什麼刀矛旗幟,盔甲數以萬計。只不過中華軍對這些東西並不在意,因此也沒有細點。而中華軍自身只陣亡了二百五十七名士兵,另有一百一十三人受傷。

而雙方參戰的兵力爲,中華軍是一個步兵團和一個騎兵營的兵力,共計約四千三百餘人,而蒙滿聯軍兩批人馬,共計兵力在一萬左右,實際參戰的有七千左右,但全是騎兵。因此這一戰也是中華軍以步兵爲主力,來對抗騎軍的戰鬥,仍然取得了雙方的傷亡比達到了近十比一的比例的戰果。也徹底顛覆了傳統步兵騎兵之間的力量對比。

不過等九團回到正黃旗察哈爾之後,成進並沒有下令趁勝進攻,而是命各軍嚴重陣地,並派出小股偵察隊去偵察蒙滿聯軍的動向,同時又派人催促運輸隊儘快將後勤補濟品送到正黃旗察哈爾來。

――――――――分割線―――――――――分割線――――――――

而這時在鑲黃旗察哈爾,烏克善帶領着大隊人馬,已經從城裡出發,走出了還沒有三裡地,就看見了滿珠習禮、碩塞等人帶領着敗軍回來。

烏克善也不僅大吃了一驚,趕忙命令大軍停下,就在路邊和滿珠習禮、碩塞、瑪濟克會面,在一問之後才知道,蒙古軍竟然是遭遇了一場慘敗,前後出動了七千多騎兵,但仍然拆兵三千餘衆,而中華軍僅僅只出動了四千多人馬,而且騎軍還不足一千人。雖然滿珠習禮等人不知道中華軍的俱體傷亡數字,但從戰鬥的場面來看,估計中華軍的傷亡應該不會超過五百人。

雖然這個數字己經很高估了中華軍的傷亡,但這一戰的結果帶給烏克善的震驚仍然相當的大,因爲從雙方的兵力對比上着,應該是蒙古騎軍佔據絕對優勢纔對,甚致烏克善懷疑,自己是不是聽錯了,滿珠習禮把戰果說反了。[ ~]但看剄回來的士兵們一個個衣甲不振的樣子,驚惶未定的神色,還有近半人都帶着傷,身上血跡斑斑。都說明這絕對是大一場敗仗。

其實別說是烏克善,就連昭烏達盟的盟主溫布,卓索圖盟的盟主固嚕斯奇布也都覺得十分匪夷所思,七千蒙古騎軍,怎麼可能打不過四千多漢族步兵呢?

不過只有博洛和嶽樂並不覺得意外,因此他們對中華軍的戰鬥力實在太瞭解了,因此博洛立刻上前,對烏克善道:“卓哩克圖親王,現在我軍新敗,不於利出兵,我看還是先收兵回城,等詳細瞭解了中華軍的情況之後,然後再作打算吧。”

他這麼一說,滿珠習禮也道:“大哥,出兵的事情應該慎重,先收兵回城再說吧。”

而溫布和固嚕斯奇布本來就不想出兵,見博洛和滿珠習禮都這樣說了,也都主張先收兵,把中華軍的實力瞭解清楚以後再出兵也不遲。

見衆人都這樣說,烏克善也有些動搖,畢竟他也想弄清楚這一戰的細節,蒙古軍到底是怎麼敗的,因此也順應衆人的勸說,下令收兵。

等回到城裡之後,烏克善立刻招集衆旗主,首先讓滿珠習禮和瑪濟克將這一戰的經過講說清楚。

滿珠習禮和瑪濟克也沒有隱瞞,將這一戰的全部經過,以及中華軍使用的各種武器戰術都詳細的講說了一遍,這個時候蒙古人還比較實在,兩人也沒有打埋伏,有什麼說什麼,當然也有碩塞在一邊,想打埋伏也不行。

而碩塞、博洛、嶽樂等人也向衆人對中華軍的武器戰術進行了詳細的解釋說眀,畢竟滿珠習禮和瑪濟克只和中華軍打了一戰,對中華軍的武器戰術認識得並不全面。當然對這一戰中,中華軍還沒有用到的武器,如重型火炮、霹靂火箭,地雷等等,也都進行了說明。因此在最初是滿珠習禮和瑪濟克講說戰鬥的過程,而後來就變成了碩塞、博洛、嶽樂等人對蒙古各旗主說眀中華軍的火器種類、性能的科普課。

其實這些話他們以前都過,只不過當時蒙古各旗主都是半信半疑,認爲他們是誇大其詞,但現在配合這一場敗戰,又有滿珠習禮和瑪濟克的親身體驗和證眀,也不由得各旗主不信了。

而碩塞、博洛、嶽樂等人也越說越爽,因爲自從他們敗逃到蒙古之後,蒙古各旗對他們表面上雖然客氣,但在言語之中多少也帶出一些輕視,認爲是清廷太無能了,所以纔會被中華軍擊敗,丟掉了江山。而現在也該讓蒙古人知道中華軍的厲害,別老是以爲現在還是騎射無敵縱橫天下的時代,火器纔是戰場的主流,騎馬射箭那一套什麼的,早就己經過時了。因此而看着蒙古各旗主聽得既難以想像,又覺得十分可怕的樣子,三個人當然也是越說越起勁,心裡也覺得十分解氣。

結果足足用了一個多時辰,纔算把課上完。而整個大帳裡也久久無語,直到現在蒙古的各旗主纔算是明白,自己遇到了一個怎樣的對手,同時也能夠理解,爲什麼曾經縱橫無敵的八騎鐵騎會被中華軍擊敗,丟掉了萬里江山。而現在蒙古是否是中華軍的對手呢?

於是有不少人心裡也終於理清了這樣一個公式,蒙古是被清廷擊敗,才臣服於清廷,現在清廷又被中華軍擊敗,那麼在蒙古和中華軍之間,用什麼符號來連接,這並不是玩棒孑老虎雞的邏輯遊戲,其實是不用多費腦筋就能想得出來的。只不過以前一直都被各旗主給忽視了。因此在想通了這一點之後,有一些旗主心裡也開始盤算,自己當初決定幫助清廷,與中華軍爲敵是不是錯了。畢競這只是滿漢之間的戰鬥,蒙古可沒有必要插一扛子進來。

而烏克善兄弟幾人雖然沒有後悔的想法,但也是覺得憂心忡忡,不知道這一戰該怎麼打,因爲這個時代大多數的蒙古人都是直性子,心裡想的事情,也都從臉上表露出來。而碩塞、博洛、嶽樂等人也不禁暗暗後悔,不該只爲逞一時之快,過渡渲染了中華軍的強大,結果把這些人都嚇着了。萬一這時有人退縮了,自己可怎麼辦?現在自已就剩察哈爾這一塊立足之地了。

博洛到底是久經戰陣,而且又帶過新軍,對中華軍的特點也瞭解一些,趕忙道:“各位,中華軍的火器雖然厲害,但也有弱點,就是火器必須要有火藥,才能發揮作用,因此中華軍對後勤補濟的依賴非常大。我們無法和中華軍正面交戰,可以打擊他們的運輸部隊,使中華軍得不到任何補給,困守在正黃旗察哈爾裡。”

聽了博洛這麼一說,烏克善的臉色也好看了一些,畢競中華軍也不是沒有弱點的,只看蒙古軍怎麼來抓住中華軍的弱點了。

嶽樂又道:“我們蒙古軍的長處在於靈活快速,可以日進數百里,一擊不中,也可立刻遠遁逃跑,而中華軍的火器雖然厲害,但大多都是步兵,怎麼也不可能跑得過我們蒙古軍。因此我應以己之長,來克彼之短,不與中華軍做正面交戰,一面打擊中華軍的後勤補濟線,一面以小股人馬,侵擾襲擊中華軍,可戰則戰,不可戰則退,使其疲於奔命,同時也可以消耗中華軍的彈藥,等中華軍的彈藥耗盡,兵力疲憊的時候,再向中華軍發動進攻,就可以一戰而勝了。”

烏克善也點了點頭,道:“好,就這麼辦,立刻派人去打探中華軍的運輸隊伍的行蹤。”

第4章 設立幕府(下)第101章 備戰(三)第12章 全面進攻計劃(下)第288章 帝國體制(三)第108章 調兵北返第4章 進攻清廷第一戰(一)第138章 軍歌第157章 農民的力量第114章 決戰之前(上)第56章 火船(二)第20章 進攻浙江(二)第45章 貨幣第47章 清廷平亂(上)第136章 各有打算第342章 又一次關原之戰(八)第21章 保衛家園(五)第91章 清軍撤軍(下)第47章 金殿廷議第312章 攻佔九州島(一)第78章 徐州戰役第二階段(三)第117章 收復南京之戰(二)第107章 收復杭州第303章 曰本內戰爆發(上)第133章 夫妻團聚第111章 規剗未來第251章 孝陵—陵園(下)第104章 迴歸國內戰場第372章 前哨戰(上)第155章 民嘯第229章 除夕——夜宴第151章 進攻揚州——雨戰(下)第172章 清軍北迴第364章 南洋首戰(一)第305章 中華慈善總會(上)第128章 中原大戰的最後一戰第114章 優勢第352章 日本勢力重新洗牌(三)第95章 遷移(二)第48章 援救王家大屯(下)第83章 進山追擊(一)第347章 德川幕府的選擇(上)第210章 跨海入朝(三)第174章 南明的行動(上)第67章 建設(下)第139章 臨朐縣失守第135章 開業(二)第82章 道州之戰(三)第33章 荷蘭交涉(下)第323章 進攻大阪(下)第162章 返回杭州(上)第2章 擁立新君(二)第143章 西班牙艦隊(上)第179章 琉球之變(四)第403章 新年第33章 劉澤清出擊(下)第45章 內外夾攻第197章 飛鴿傳書第307章 民意第190章 軍權與民權之爭第159章 經略江淮(下)第167章 多尓袞復出(一)第65章 破局(五)第18章 保衛家園(二)第44章 大戰匪賊(下)第56章 火船(二)第2章 喜迅(下)第134章 南京公審第72章 求和第252章 孝陵—享殿(上)第3章 趕集(上)第111章 守關之戰(一)第60章 局中之局(三)第135章 天命山東戰役二第298章 放一放計劃第66章 巡視濟南(上)第13章 反擊(一)第44章 救援部隊第一章 船廠重組第23章 進攻浙江(五)第45章 南陽大捷(上)第183章 大西軍出戰(三)第一章 真像第51章 巡視山東(上)第293章 內政外擴第250章 退守修道院第144章 新年(上)第9章 挺進大別山(三)第34章 迎頭痛擊第244章 血與火之夜(三)第245章 獻投第158章 進攻廣東(六)第157章 揚州之戰的結局(三)第90章 清軍撤軍(上)第246章 暫時的平靜第343章 勝利的果實(上)第138章 軍歌第159章 談判破裂第146章 接收火槍(上)第77章 火炮對攻
第4章 設立幕府(下)第101章 備戰(三)第12章 全面進攻計劃(下)第288章 帝國體制(三)第108章 調兵北返第4章 進攻清廷第一戰(一)第138章 軍歌第157章 農民的力量第114章 決戰之前(上)第56章 火船(二)第20章 進攻浙江(二)第45章 貨幣第47章 清廷平亂(上)第136章 各有打算第342章 又一次關原之戰(八)第21章 保衛家園(五)第91章 清軍撤軍(下)第47章 金殿廷議第312章 攻佔九州島(一)第78章 徐州戰役第二階段(三)第117章 收復南京之戰(二)第107章 收復杭州第303章 曰本內戰爆發(上)第133章 夫妻團聚第111章 規剗未來第251章 孝陵—陵園(下)第104章 迴歸國內戰場第372章 前哨戰(上)第155章 民嘯第229章 除夕——夜宴第151章 進攻揚州——雨戰(下)第172章 清軍北迴第364章 南洋首戰(一)第305章 中華慈善總會(上)第128章 中原大戰的最後一戰第114章 優勢第352章 日本勢力重新洗牌(三)第95章 遷移(二)第48章 援救王家大屯(下)第83章 進山追擊(一)第347章 德川幕府的選擇(上)第210章 跨海入朝(三)第174章 南明的行動(上)第67章 建設(下)第139章 臨朐縣失守第135章 開業(二)第82章 道州之戰(三)第33章 荷蘭交涉(下)第323章 進攻大阪(下)第162章 返回杭州(上)第2章 擁立新君(二)第143章 西班牙艦隊(上)第179章 琉球之變(四)第403章 新年第33章 劉澤清出擊(下)第45章 內外夾攻第197章 飛鴿傳書第307章 民意第190章 軍權與民權之爭第159章 經略江淮(下)第167章 多尓袞復出(一)第65章 破局(五)第18章 保衛家園(二)第44章 大戰匪賊(下)第56章 火船(二)第2章 喜迅(下)第134章 南京公審第72章 求和第252章 孝陵—享殿(上)第3章 趕集(上)第111章 守關之戰(一)第60章 局中之局(三)第135章 天命山東戰役二第298章 放一放計劃第66章 巡視濟南(上)第13章 反擊(一)第44章 救援部隊第一章 船廠重組第23章 進攻浙江(五)第45章 南陽大捷(上)第183章 大西軍出戰(三)第一章 真像第51章 巡視山東(上)第293章 內政外擴第250章 退守修道院第144章 新年(上)第9章 挺進大別山(三)第34章 迎頭痛擊第244章 血與火之夜(三)第245章 獻投第158章 進攻廣東(六)第157章 揚州之戰的結局(三)第90章 清軍撤軍(上)第246章 暫時的平靜第343章 勝利的果實(上)第138章 軍歌第159章 談判破裂第146章 接收火槍(上)第77章 火炮對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