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收復南京的後續戰鬥(上)

尚可喜收到覺羅巴哈納的信之後也頗有左右爲難因爲他也收到商毅發佈的消息和多鐸的調令正在琢磨這些事情到底是真的還是假的因爲就在前不久清軍的形勢還是一片大好大有一舉掃平南方統一天下之勢現在怎麼就突然一下要放棄廣東、江西、福建三省回援南京了呢?變得實在太快了一點而現在的局勢會朝那一邊發展呢?尚可喜確實有些看不清楚

現在尚可喜剛剛佔領了廣東總算是爲自己找到了一塊落腳之地而且還是一塊不錯的風水寶地因爲廣東的對外貿易也十分發達由其是廣州可以說是海關稅收日進斗金而放在手裡還沒有捂熱就放棄了尚可喜當然捨不得但如果不出兵救援南京那可就又一次獲罪於清廷了萬一清廷真的統一了天下那麼接下來肯定要對付自已如果出兵清廷要是守不住南京自己豈不是兩頭落空了嗎?

尚可喜也急得團團làn轉但這時吳三桂和耿仲明又不在附近也找不到一個人商量一下而覺羅巴哈納又來信催自己出兵想拖也拖不了不過尚可喜到是急中生智到想出來一個辦法來他讓兒孑尚之孝帶一萬人馬加入覺羅巴哈納和金聲桓的隊伍推說自己的人馬分佈在廣東各地一時難以調齊因此讓兒子帶一萬人馬隨他們先行等自己聚齊了人馬之後立刻趕上來

這樣一來如果清廷守住了南京自己也算是派出兵了還是有兒子親自帶隊也說得過去而且自己也會立刻帶兵趕去;萬一南京失守自己也就只派出了一萬人馬損失不大同時尚可喜也再三告戒兒子頭腦放靈活一點一見事情不妙就立刻退回來先把自己的命保住要緊人馬都可以不管

就這樣尚之孝帶領着一萬人馬來到了江西與覺羅巴哈納和金聲桓合兵

雖然只來了一萬人馬和覺羅巴哈納預想的相差甚遠但尚可喜所說的理由也確實有一定的道理因爲尚可喜畢竟兵多地廣人馬聚集起來需要時間派兒子領軍來也算是夠意思了而現在也不能再等下去了反正尚可喜也說了他會隨後趕來因此覺羅巴哈納也決定立刻出發趕去救援南京

三人合兵大約有近六萬多人馬從江西撫州出發直奔南京而來

――――――――分割線―――――――――分割線――――――――

而這時商毅也打算開始調兵遣將進行收復南京的後續戰鬥

儘管收復南京是商毅發展過程中的一次關建『性』勝利但並不是把南京奪回來就算萬事大告了就南京本身而言政治意義大於其地理戰略價值商毅收復了南京並不等於大局己定而僅僅是搬開了一塊擋在浙江前的大石塊贏得了足夠的擴張空間而現在商毅實際控制的領土面積和人口數量其實並沒有太大的增加

現在商毅擁有的地區爲浙江全省、南直隸一部份即後世江蘇省的東南部份山東省約一半的地區臺灣的大半地區和福建的建寧府總面積約爲二十五萬平方公里人口約接近一千萬但因爲現在被南京擋住無法再向外擴張

因此在收復了南京以後必須以南京爲核心分別向南、西、北三個方向發展取得足夠的地區和人口才能使商毅獲得發展的空間

現在商毅的目標是湖廣、南直隸、江西這三個省的全境也是後世的湖北、湖南、江蘇、安徽、江西五個省再加上現有的浙江省全部分佈於長江中下游的沿岸地區

這一帶地區歷來都是中國經濟最發達的地區之一江蘇、浙江、安徽都是中國古代著名的商業發達地區而且兼有河運和海運之利無論是內部的商業流通還是海外貿易都十分發達

從資源方面來說湖北、湖南素有魚米之鄉、天下糧倉之稱宋代以降就有湖廣熟天下足之說而礦產資源也十分豐富湖北的煤礦和鐵礦江西銅礦、錫礦都十分豐富中國古代出口的三大產品絲綢、茶葉、瓷器的產地幾乎都在這裡完全可以滿足經濟發展的需要

從戰略價值說這一帶地區外於淮河和五夷山脈之間正是位於中國中部長江接通鄱陽湖dong庭湖、太湖構成黃金水道北接中原南抵兩廣東臨大海、西制四川起着橫慣東西直通南北的重要作用而且像湖北襄陽江蘇徐州都是南北兵家必爭的戰略要地

當然凡事有利就有弊這一帶地區的弱點就在於除了東面臨海之外其他三面幾乎都受敵而且邊境線及長相鄰的省份多達八個之多可以說是四戰之地易攻難守

不過好在是南方的福建、兩廣、貴州等省現在分裂成爲三四個小政權一盤散沙並不足爲懼而西邊的四川也是吳三桂和張獻忠ji戰正酣一時也無睱西顧北面的清廷雖然強大但經過了兩次南侵的慘敗之後清廷也巳經元氣大傷而且現在遼東一片大làn至少在幾年內也無法再有大規模的軍事行動因此正是商毅可以放開手腳大肆擴張的時候

於是商毅連日都招集各軍軍長招開軍事會議商議下一步的進軍計劃最後制定出一個先南後北、搶西佔東的順序計劃

從現在這五省地區的局勢來看江南最西邊的湖南省基本屬於真空地帶商家軍的人馬一到即可佔取而只有江西有金聲桓和覺羅巴哈納的清軍但這支清軍並沒有放在商毅的眼裡如果他們安守在江西也許還會讓商家軍廢一點力氣但居然主動向南京進攻過來那可就不用客氣了正好可以給他們一個迎頭痛擊等擊敗了這支清軍之後就可以乘勝進軍收取整個江西省了

而在江北的湖北、安徵、江蘇三省清軍雖然也留駐了一定的兵力但人數並不多而且要防禦的地區太廣因此戰線拉得太長正好給了商毅逐個擊破的機會同時現在商家軍在湖北地區的基礎猶在第六軍仍然還有一定的戰鬥力對於收取整個湖北地區還是能夠提供一定的幫助

因此在軍事會議上商毅也決定首先楊武丞的第三軍沿長江西進立刻去搶佔湖南地區得下湖南地區之後就地駐守防止四川、貴州、廣西三地;然後又調羅遠斌的第二軍全部過江馬上南進迎擊清軍的覺羅巴哈納和金聲桓部然後乘勝進軍進取江西省並駐守浙南、江西一帶

商毅對這兩路人馬的要求是一定要佔領湖南、江西全境不得漏掉一塊地方如果有人敢來和商家軍爭搶地方不管是誰的人馬都要毫不客氣的給以迎頭痛擊直管朝死裡下手打越重越疼越好不過打擊範圍不要超過湖南、江西以外把對手打跑就行了

因爲現在南方分佈着桂王永曆政權唐王紹武政權、覺羅巴哈納和金聲桓部清軍、尚可喜部清軍等四股主要的勢力也都希望擴大自己的地盤眼看着這幾塊大féi

o再眼前誰不想咬兩口但商毅辛辛苦苦打敗了清軍收復了南京就絕不許別人來摘現成的果子雖然一直以來商毅對南明政權保持着表面上的恭敬但在這個時候可一定不能手軟因此各部隊在軍事上不要有負擔擔該翻臉就翻臉該出手就出手絕不手軟政治層面的事情甴自己來兜着

有了商毅這句話羅遠斌和楊武丞也大爲放心也高高興興接令率軍出擊

而在江北戰場首先也從湖北開始甴段鵬帶領第七軍渡江到黃州府地區與李定國的第六軍餘部匯合首先攻取黃州府全境然後進攻武昌進而收復湖北全境

第七軍在收復南京的戰役中擔任預備軍但因爲戰事進行得十分順利結果沒有第七軍出場的機會雖然說也明白這是戰鬥的需要但第七軍上下多少也都有些情緒由其軍長段鵬其實才是個不到二十歲的大孩子看到其他部隊都立下了各種戰功心裡更是不舒服因此商毅也把進攻湖北的任務jiā給他們但是以李定國爲主

雖然打湖北的影響力比南京小但第六軍現在元氣大傷了主要還是看第七軍的因此段鵬也十分高興的接過了這個任務對於以李定國爲主段鵬並沒有意見一是李定國的資歷確賓比他高而且兩人在江淮戰役時就合作過段鵬對李定國的能力還是十分敬服的

其他各軍都分派到了任務第一軍則分爲兩部份一份留守江南保衛南京和杭州另一部份接替第二軍駐守江北的揚州並牽制江淮的清軍等其他各路人馬都獲勝之後再向江淮進軍奪取安徽省和江蘇省的北部地區

第320章 登陸下關(下)第162章 浙江的政務第141章 外線作戰(三)第128章 林府壽宴(三)第184章 大西軍出戰(四)第122章 造船(上)第89章 計劃調整(下)第268章 馬尼拉的後續工作(二)第73章 守衛兗州(一)第27章 攻取兗州(三)第48章 皇太極(上)第109章 誘敵深入第173章 滿載而歸(一)第124章 南方決裂第81章 道州之戰(二)第99章 清廷的援軍(一)第13章 雙截棍第210章 東林分裂(下)第30章 福王登基(下)第142章 提案(上)第40章 決戰李自成第61章 破局(上)第390章 中荷決戰(八)第172章 批鬥大會(上)第173章 批鬥大會(下)第174章 琉球之戰(四)第45章 南陽大捷(上)第246章 東西方的交流(四)第243章 身陷囹圄第213章 龜甲船(下)第40章 鄧州之戰(三)第117章 海盜(一)第32章 碧華軒(下)第275章 丁亥之變(上)第51章 巡視山東(上)第9章 質問鄭芝龍第64章 再戰匪賊(三)第301章 佈置計劃第6章 進攻北京(三)第185章 火燒鶴丸城第151章 四川戰事(下)第248章 孝陵—神道(上)第263章 回到浙江第69章 黃宗羲來訪(一)第120章 海盜的俘虜(上)第215章 風雪中的南京第71章 黃宗羲來訪(三)第199章 英國東印度公司(下)第180章 進取貴州第8章 軍備第144章 西班牙艦隊(下)第423章 中俄之戰(三)第113章 守關之戰(三)第311章 出征曰本第422章 中俄之戰(二)第一章 真像第166章 東林黨上臺第413章 南京風雲(一)第133章 清軍撤兵第129章 接見鄭成功第253章 孝陵—享殿(下)第26章 江北之爭(三)第94章 形勢逆轉(上)第398章 國事(一)第76章 二打山東第4章 擁立監國(下)第51章 進軍武昌(二)第251章 葉瑤瑱的請求第94章 勸降(下)第47章 金殿廷議第85章 進山追擊(三)第224章 查抄紫明樓第280章 平息爭端第361章 三寶顏之戰(上)第350章 日本勢力重新洗牌(一)第74章 龍困淺灘(下)第163章 返回杭州(下)第330章 前哨戰(下)第197章 飛鴿傳書第88章 喜得千金第237章 英國東印度公司代表團(下)第169章 攻城激戰(二)第133章 北京的寒冬(四)第358章 南洋局勢(下)第241章 訪歐之旅(五)第101章 守城第76章 守衛兗州(四)第220章 初入南京(上)第84章 進山追擊(二)第159章 琉球有變第91章 清軍撤軍(下)第145章 干係臘戰記(一)第44章 守衛新野(下)第16章 全村動員(下)第99章 備戰(一)第299章 日本局勢(上)第151章 進攻揚州——雨戰(下)第421章 中俄之戰(一)第345章 進駐二條城第29章 福王登基(上)
第320章 登陸下關(下)第162章 浙江的政務第141章 外線作戰(三)第128章 林府壽宴(三)第184章 大西軍出戰(四)第122章 造船(上)第89章 計劃調整(下)第268章 馬尼拉的後續工作(二)第73章 守衛兗州(一)第27章 攻取兗州(三)第48章 皇太極(上)第109章 誘敵深入第173章 滿載而歸(一)第124章 南方決裂第81章 道州之戰(二)第99章 清廷的援軍(一)第13章 雙截棍第210章 東林分裂(下)第30章 福王登基(下)第142章 提案(上)第40章 決戰李自成第61章 破局(上)第390章 中荷決戰(八)第172章 批鬥大會(上)第173章 批鬥大會(下)第174章 琉球之戰(四)第45章 南陽大捷(上)第246章 東西方的交流(四)第243章 身陷囹圄第213章 龜甲船(下)第40章 鄧州之戰(三)第117章 海盜(一)第32章 碧華軒(下)第275章 丁亥之變(上)第51章 巡視山東(上)第9章 質問鄭芝龍第64章 再戰匪賊(三)第301章 佈置計劃第6章 進攻北京(三)第185章 火燒鶴丸城第151章 四川戰事(下)第248章 孝陵—神道(上)第263章 回到浙江第69章 黃宗羲來訪(一)第120章 海盜的俘虜(上)第215章 風雪中的南京第71章 黃宗羲來訪(三)第199章 英國東印度公司(下)第180章 進取貴州第8章 軍備第144章 西班牙艦隊(下)第423章 中俄之戰(三)第113章 守關之戰(三)第311章 出征曰本第422章 中俄之戰(二)第一章 真像第166章 東林黨上臺第413章 南京風雲(一)第133章 清軍撤兵第129章 接見鄭成功第253章 孝陵—享殿(下)第26章 江北之爭(三)第94章 形勢逆轉(上)第398章 國事(一)第76章 二打山東第4章 擁立監國(下)第51章 進軍武昌(二)第251章 葉瑤瑱的請求第94章 勸降(下)第47章 金殿廷議第85章 進山追擊(三)第224章 查抄紫明樓第280章 平息爭端第361章 三寶顏之戰(上)第350章 日本勢力重新洗牌(一)第74章 龍困淺灘(下)第163章 返回杭州(下)第330章 前哨戰(下)第197章 飛鴿傳書第88章 喜得千金第237章 英國東印度公司代表團(下)第169章 攻城激戰(二)第133章 北京的寒冬(四)第358章 南洋局勢(下)第241章 訪歐之旅(五)第101章 守城第76章 守衛兗州(四)第220章 初入南京(上)第84章 進山追擊(二)第159章 琉球有變第91章 清軍撤軍(下)第145章 干係臘戰記(一)第44章 守衛新野(下)第16章 全村動員(下)第99章 備戰(一)第299章 日本局勢(上)第151章 進攻揚州——雨戰(下)第421章 中俄之戰(一)第345章 進駐二條城第29章 福王登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