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章 神奈川條約(下)

雖然徳川家光心裡也十分惱火,但他畢竟身份不同,想得也要比別人深一層,儘管徳川幕府並不知道,商毅這次並沒有足夠的力量向曰本發動登陸作戰,但這次對江戶城的攻擊,給徳川家光留下的印像實在太深刻了,而且也完全顛覆了他們對戰爭的觀念,因此在徳川家光看來,商家軍其實根本就是不屑發動地面進攻,只用這種海上攻擊的方式,就完全可以催毀曰本所有的沿海城市。

在商家軍的這種戰法面前,曰本軍隊幾乎全無抵抗之力,唯一的辦法就是放棄所有沿海地區,向內陸轉移。但曰本本身只是一個島國,幾乎沒有任何的戰略縱深空間,放棄沿海地區是根本就不可能的,因此打是肯定打不過,但答應下來,又覺得不甘心,於是又找來酒井忠勝、鬆平信綱、阿部忠秋等人商議。

這一次幾個人來了,半響誰也沒有說話,德川家光心裡也不禁有些着急,道:“你們都說話啊。誰有辦法,是打還是談。”

這時鬆平信綱才發言道:“主上認爲,我們現在與商毅作戰,有獲勝的機會嗎?”

德川家光搖了搖頭,道:“沒有。”

鬆平信綱又問道:“商家軍所說,如果我們不接受條件,就要將江戶夷爲平地,主上以爲,他們是在危言恐嚇,還是確有其能呢?”

徳川家光沉默了一會,才道:“確有其能。”

鬆平信綱又問道:“一但江戶真得被他們夷爲平地,那麼主上將置往何地。”

徳川家光聽了也只得苦笑了一下,他當然知道,江戶城是德川家的根基,如果江戶城被毀了,德川家也必然大傷元氣,而那些原來就不甘被德川幕府統制的大名們,決不會放棄這個機會,那麼自己這個徵夷大將軍的位置,也就做到頭了。

相反儘管江戶城被毀了差不多有一半,但畢竟基礎還在,而且徳川幕府的實力也沒有受到太大的影響,而在各大名中,薩摩藩基本是徹底完了,就算商毅不要懲罰,徳川家光也不會放過他們。長州藩的水軍也遭到了重創,徳川幕府最忌殫的三個大名中,只有一個仙台藩沒有損失,但也是孤掌難鳴,因此只要是保住了江戶城,徳川幕府就還能夠震得住曰本其他的大名,也就能夠保住德川家的地位。

結果其實己經是明擺着的,不容德川家光有別的選擇了。而且就算賠償一些白銀,也可以讓其他大名分擔,並不是全由幕府自己掏腰包,還可以藉機削弱一下其他大名的勢力,因此從現在的情形來看,議和還是越早解決越好,拖得越久,對自己也就越不利。

但徳川家光畢竟還是有些不甘心,同時又有些擔心,又道:“信綱,我這幾天又仔細想過,我們答應了開放通商口岸,商毅爲何還是不將豐臣的餘從交還給曰本,是否叧有打算,何況以商毅如此橫蠻無禮,未必沒有窺視我曰本之心,雖然這一次他打出豐臣氏的旗號,難免下次不會。難道我們就這麼算了嗎?”

鬆平信綱道:“主上明鑑,自然不會就這麼算了,現在答應商毅的條件,不過是權宜之計,爲了渡過眼前的難關。等把這一關給過了,我們再作打算。昔日中國韓信能忍跨下之辱,就是先君也有倔從織田氏、豐臣氏的時候,因此請主上爲了徳川氏的大局,暫忍一時之氣。”他頓了一頓,胸有成竹道:“而且臣現在己有打算,此仇我曰本定報不可。”

聽了鬆平信綱這一番話之後,德川家光才稍稍有些放心,點了點頭,道:“好吧,信綱,這件事情還是由你去辦吧。”

得到德川家光的同意之後,鬆平信綱立刻來到了商家軍的軍營裡, 面見成鋼, 表示接受商家軍的條件, 然後雙方也立刻開始展開正式的和談。

其實成鋼並不是一個善於和談的人,但西班牙僱傭軍的隊長莫倫特卻是殖民的老手,而安徳烈的年紀雖然不大,在這方面也很在行,有他們兩人當成鋼的左右手,也不會誤事。而且和談的內容和條件,在出戰之前,商毅都有比較詳細的交待,照着一條一條的定就行了,而且現在的曰本也確實拿不出什麼籌碼來,最多隻能有賠償多少白銀上還一點價,在某些細節上多爭取一點利益。對商毅的條件,絕大部份都只能接受。

因此經過了一番爭辯和討價還價之後,雙方最終達成的和議中文版全文爲:

茲因中國靖北王,曰本徵夷大將軍,欲以近來之不和之端解釋,止肇釁,爲此議定設立永久和約。是以中國靖北王特派海軍部聯合艦隊司令員成鋼;曰本徵夷大將軍特派待從,幕府老中鬆平信綱;公同各將所奉之上諭便宜行事,及敕賜全權之命互相較閱,俱屬善當,即便議擬各條,陳列於左:

一、嗣後中國靖北王,曰本徵夷大將軍永存平和,所屬中日人民彼此友睦,各住他國者必受該國保佑身家全安。

二、自今以後,曰本徵夷大將軍準中國人民帶同所屬家眷,寄居曰本沿海之加治木、神戶、大阪、靜岡等四處港口,貿易通商無礙;且中國靖北王可派設領事、管事等官員進住該四處城邑,專理商賈事宜,並與各該地方官公文往來;應納進口、出口貨稅、餉費,均宜秉公議定則例,由幕府頒發曉示,以便中國商人按例交納;中國貨物自在某港按例納稅後,即準由曰本商人遍運天下,而路所經過稅關不得加重稅例。

三、琉球及所屬諸島,皆爲中國靖北王之藩屬,乃甴中國以例治理,此後曰本不得干涉其內政、鼓動其臣民挑釁,如有違者,中方當依本國條例律法處置。

四、此番戰端,皆因曰本薩摩藩主島津光久滋肆肇釁而起,今島津光久及其部衆被困琉球首裡城,皆同有罪,自本約簽定後,島津光久及其首要部衆將交於中方依本國條例律法處理,從者由日方歸國治罪,而同困首裡城之曰本彥根藩藩主井伊直孝,及其部衆,由中國釋放,令其歸國。

五、因此番戰端,中國商人受困於琉球,強留於曰本、扣以船貨,嚇以死罪,今徵夷大將軍准以白銀一百萬兩償補原價,及安撫驚嚇。

六、因曰本薩摩、彥根、長州諸藩等向中國官民人等不公強辦,以刀兵危嚇,致中國須撥發軍士舟船相救,耗費國庫,今酌定水陸軍費白銀二百八十萬兩,徵夷大將軍準爲償補。

七、以上二條酌定自銀數共三百八十萬兩,將分三批支付交割,以簽約之日曰本永寬二十四年×月×日起,自時交銀一百五十萬兩,爲第一批交割;至曰本永寬二十四年十二月,交銀一百三十萬兩,爲第二批交割,於次年六月交銀一百萬兩,爲第三批交割;第一批白銀將交付中國軍隊,第二、三批白銀,將由曰本運往琉球交付。倘有按期未能交足之數,則酌定每年每百兩加息五兩銀白銀。

八、凡系中國人,無論本國、屬國軍民等,今在曰本所管轄各地方被禁者,徵夷大將軍準即釋放。

九、凡系曰本人,前在中國人所據之邑居住者,或與中國人有來往通商者,或有跟隨及俟候中國官人者,均由徵夷大將軍全然免罪;且凡系曰本人,爲中國事被拿監禁受難者,除薩摩藩衆之外,亦加恩釋放。

十、俟奉日醜徵夷大將軍允准和約各條施行,並以此時準交之一百五十萬兩白銀交清,中囯水陸軍士當即退出曰本境內,不復佔據。

十一、以上各條均關議和要約,應候大臣等分別奏明中國靖北王,曰本徵夷大將軍批准後,即速行相交,俾兩國分執一冊。

這份和約的名稱,定爲[中曰親善友好和約],不過和約簽訂的地點,是在曰本神奈川隨屬的橫須賀地區,在曰本將其稱爲[神奈川條約]。

這也是中國歷史上和外國簽定的第一個正式和約,也是第一個以中國爲國家名稱,簽定的和約。只不過在稱呼上有些不倫不類,過去眀朝與曰本通國書,對豐臣秀吉、徳川家康都使用過曰本國王的稱呼,但現在商毅還只是靖海王,並不是中國皇帝,因此對徳川家光的稱乎,是使用他的官職名稱,徵夷大將軍,只是看起來似乎並不像是兩國最高統治者之間簽訂的和約。因此在數百年後,毎次介紹這份歷史文獻時,都要附上大段的解釋,來說這是中曰之間簽定的第一份國家協約。

但從內容上說,中國一方無疑獲利頗大,條約簽定之後,中國不僅獲得了三百八十萬兩白銀做爲賠償,而且還在曰本獲得了四個通商口岸,可以派駐領事,全面和曰本進行直航通商,並且獲得了進出口稅務的優惠政策,也完全達到了這次出兵的目地。而曰本一方則被迫打開國門,讓出了大量的國家利益。

第229章 除夕——夜宴第219章 工業基礎第91章 合圍(二)第65章 入駐穆陵關第256章 加勒比海盜VS西班牙艦隊三第267章 重逢(上)第186章 講和(上)第87章 收降李定國第132章 攻城(下)第191章 玻璃器皿(上)第130章 進軍江西(二)第104章 突襲盛京(三)第196章 聯姻計劃第55章 火船(一)第230章 暗流涌動(二)第97章 機密泄漏(下)第3章 擁立監國(上)第114章 決戰之前(上)第88章 喜得千金第135章 向南向北(二)第286章 帝國體制(一)第218章 清廷的新年第230章 日本局勢(下)第38章 軍隊調整第132章 北京的寒冬(三)第32章 再徵湖北(二)第153章 激戰(上)第8章 進攻清廷第一戰(五)第207章 進駐登州第119章 豫北戰役(五)第220章 新武器(一)第264章 調兵第32章 擂臺比武(下)第305章 中華慈善總會(上)第81章 總結作戰第46章 內外夾攻第244章 東西方的交流(二)第7章 進攻北京(四)第20章 進攻浙江(二)第61章 奇襲仙霞嶺第102章 守住蘇州第99章 荷蘭人的抗議(下)第119章 豫北戰役(五)第一四十章 回返杭州上第284章 後宮的政治(下)第83章 游擊戰(二)第388章 中荷決戰(六)第75章 湖南失陷第5章 強盜第115章 豫北戰役(八)第264章 進攻馬尼拉城(三)第34章 再徵湖北(四)第140章 驅逐荷蘭(三)第179章 琉球之變(四)第74章 守衛兗州(二)第152章 驅民充先第261章 溧水之戰(三)第371章 荷蘭的決議第37章 試探進攻(上)第2章 清廷(下)第251章 孝陵—陵園(下)第430章 新的啓程第250章 孝陵—陵園(上)第12章 李巖入鄂第20章 保衛家園(四)第230章 清廷滅亡(二)第167章 言論自由(下)第168章 多尓袞復出(二)第236章 隱密第102章 突襲盛京(一)第107章 跨海突襲的第二階段第169章 剿滅馬家寨(下)第95章 進攻南京第148章 新政(一)第266章 女冒險家的誕生(下)第73章 福臨登基第87章 收降李定國第421章 中俄之戰(一)第420章 外侵內叛第138章 江南初定(三)第126章 突破淮河第89章 騎軍對戰(下)第219章 工業基礎第281章 辭職(下)第209章 進京(下)第93章 合圍(四)第12章 李巖入鄂第428章 平定叛亂(上)第429章 平定叛亂(下)第37章 進攻南陽第69章 中原三策(下)第93章 追擊海盜第283章 國會成立(三)第274章 長城定蒙(三)第37章 南方情報第99章 備戰(一)第52章 巡視山東(下)第70章 長江艦隊再度出擊(二)第136章 追擊清軍(三)第19章 保衛家園(三)
第229章 除夕——夜宴第219章 工業基礎第91章 合圍(二)第65章 入駐穆陵關第256章 加勒比海盜VS西班牙艦隊三第267章 重逢(上)第186章 講和(上)第87章 收降李定國第132章 攻城(下)第191章 玻璃器皿(上)第130章 進軍江西(二)第104章 突襲盛京(三)第196章 聯姻計劃第55章 火船(一)第230章 暗流涌動(二)第97章 機密泄漏(下)第3章 擁立監國(上)第114章 決戰之前(上)第88章 喜得千金第135章 向南向北(二)第286章 帝國體制(一)第218章 清廷的新年第230章 日本局勢(下)第38章 軍隊調整第132章 北京的寒冬(三)第32章 再徵湖北(二)第153章 激戰(上)第8章 進攻清廷第一戰(五)第207章 進駐登州第119章 豫北戰役(五)第220章 新武器(一)第264章 調兵第32章 擂臺比武(下)第305章 中華慈善總會(上)第81章 總結作戰第46章 內外夾攻第244章 東西方的交流(二)第7章 進攻北京(四)第20章 進攻浙江(二)第61章 奇襲仙霞嶺第102章 守住蘇州第99章 荷蘭人的抗議(下)第119章 豫北戰役(五)第一四十章 回返杭州上第284章 後宮的政治(下)第83章 游擊戰(二)第388章 中荷決戰(六)第75章 湖南失陷第5章 強盜第115章 豫北戰役(八)第264章 進攻馬尼拉城(三)第34章 再徵湖北(四)第140章 驅逐荷蘭(三)第179章 琉球之變(四)第74章 守衛兗州(二)第152章 驅民充先第261章 溧水之戰(三)第371章 荷蘭的決議第37章 試探進攻(上)第2章 清廷(下)第251章 孝陵—陵園(下)第430章 新的啓程第250章 孝陵—陵園(上)第12章 李巖入鄂第20章 保衛家園(四)第230章 清廷滅亡(二)第167章 言論自由(下)第168章 多尓袞復出(二)第236章 隱密第102章 突襲盛京(一)第107章 跨海突襲的第二階段第169章 剿滅馬家寨(下)第95章 進攻南京第148章 新政(一)第266章 女冒險家的誕生(下)第73章 福臨登基第87章 收降李定國第421章 中俄之戰(一)第420章 外侵內叛第138章 江南初定(三)第126章 突破淮河第89章 騎軍對戰(下)第219章 工業基礎第281章 辭職(下)第209章 進京(下)第93章 合圍(四)第12章 李巖入鄂第428章 平定叛亂(上)第429章 平定叛亂(下)第37章 進攻南陽第69章 中原三策(下)第93章 追擊海盜第283章 國會成立(三)第274章 長城定蒙(三)第37章 南方情報第99章 備戰(一)第52章 巡視山東(下)第70章 長江艦隊再度出擊(二)第136章 追擊清軍(三)第19章 保衛家園(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