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5章 新的起點(二)

不過對想不通的事情,商毅也不會去硬鑽牛角尖。反正現在還有足夠的時間,也不是馬上就必需做出決斷來,可以慢慢的思考,雖然歷史已經變得不可預知了,但商毅還有另一個優勢,就是自己擁有足夠的經驗,相信能夠想出一個應對之策來的。

不知不覺中,己經到了中午,商毅也想起早上說好的,要陪葉瑤瑱和葉星士一起吃中午飯,正好現在也沒有什麼事情,因此商毅吩咐其他人員在鐘樓值守,自己又回到鼓樓來。

這時在鼓樓商毅的房間裡,葉瑤瑱和葉星士正在等着他,一見商毅回來,葉瑤瑱趕忙起身,迎了上去,道:“哥哥,你回來了。”說着一邊幫商毅解了外氅,一邊道:“飯萊都已經送來了,你先去陪着爺爺坐下,我馬上端出來。”

商毅在桌邊坐下之後,葉瑤瑱立刻又將飯萊從食盒裡端了出來,因爲吳亮知道葉瑤瑱在這裡,因此特意告訴伙房,做了四個萊一個湯,還有一小壺酒,這時都還是熱氣騰騰的。

雖然商毅的生活很簡僕,但在督師府裡,還是有十多名下人侍候,這些事情都是由下人來做,而現在都是葉瑤瑱忙前忙後,把飯萊放好,又擺上碗碟,然後給葉星士和商毅倒上酒,到確實像是一個賢惠的小妻子。

葉星士笑着舉杯,道:“今天是大年初三了,我們也正好可以吃一頓團圓飯,說起來這頓飯到也不容易啊。”

商毅和葉瑤瑱也舉起酒杯,共飲了一杯。

吃了一會兒之後,葉星士才道:“商毅,你下一步有什麼打算嗎?”

商毅怔了一怔,自從自己建立商家軍,舉事以來,葉星士可從來沒有問過自己的事情,當然商毅對此也並不在意。現在他突然問起來,到有些不知該怎麼回答纔好。

葉星士又道:“以前我從來沒有問過你的事情,但並不表示我就不關心,其實我一直都在看着你的表現,當然你的表現一直到現在,都比我想像的更加出色,只用了三年多的時間,就創下了現在這樣一個非常好的基礎,因此我也很放心。不過這一次南京的情況,卻和你當初設想的並不一樣,我也想聽一聽,你下一步的打算是怎樣計劃的。而且現在只在我們一家人三口,隨便說說,對錯都沒關糸。”

商毅想了一想,才道:“爺爺,我現在確實有一些那不定主意,皇帝死了,守衛南京的意義己經不大了,但如果我棄守南京,浙江就會直接面對清軍,因此我也確實有些爲難。您有什麼好建議嗎?”

葉星士呵呵笑道:“我給不了你什麼好建議,但有幾個問題,想請你注意一下,第一南京真的是那麼重要嗎?是不是南京一失,整個南方,包括我們的浙江就都不保了;第二浙江是你經營了快三年的地方,你對浙江的軍心士氣就一點信心也沒有嗎?”、在你看來,是在南京與清軍決戰的把握大,還是在浙江與清軍決戰的把握大呢?”

商毅怔了一怔,終於也有所領悟,自己確實有一點鑽了牛角尖,南京的最大意義是在政治上,因爲它是南明的都城,皇帝在這裡,因此也成爲南方的核心。但現在朱由崧己死,南京只有一個都城的虛名,象徵作用己經大大降低了。從地理位置和實際的戰略價值上來說,南京並不是交通要路,也不是整個南方的核心,因爲在南京以南,還有數百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仍然有巨大的戰略空間和迴旋的餘地。

在歷史上南宋就並未在南京建都,但依然維持了一百六十多年的偏安局面,而且南宋滅亡的關建,也不是南京失守。這也證明,南京並不是江南的絕對屏障,另外在另一時空裡,南明在南京失守之後,仍然還堅持了近二十年的鬥爭,其中也不乏有反盤的機會,只不過是因爲南明的其他政權太過無能,都白白浪費掉了。而在後世的抗戰年代,南京也同樣淪陷了八年,但中國仍然挺了下來,因此無數己發生或未發生的事實都證眀,南京失守,並不等於整個南方就會全都保不住。

而同樣自己在浙江經營了近三年,也取得了相當大的聲望和民意支持,又有引導輿論的工具,因此自己確實沒有必要擔心浙江直接面對清軍的兵鋒。而且在浙江與清軍作戰,自己的人馬調度,後勤供應,甚致是缺員的補充,都要比南京有利得多,因此完全沒有困守在南京的必要。

葉星士看着商毅的表情在不斷的變化,也知道他正在思考自己的提示,也不禁頗爲欣慰,接着又道:“商毅,不要忘了,你的基礎是在浙江,而不是在南京。另外現在皇帝已經死了,史可法和吳甡想要擁立潞王爲君,恐怕還有不少人會擁立其他的藩王,一但史可法和吳甡把潞王接到了杭州,而在杭州又沒有你親自在那裡坐鎮,只靠瑤瑱和周世奇、王夫之、李巖等人。是否控制得住局面呢?”

商毅的身體一震,立刻明白過來,這確實是自己從來沒有考慮到的問題,雖然自己有扶植一個明室傀儡政權的打算,但那怕是一個傀儡政權也必然會吸引不少原明的官員加入,而這些官員是什麼品行,商毅都十分清楚,指望他們能夠團結一致,共同抗擊淸軍是絕不可能,相反搞內鬥個個都是好手,而且一個個都還是一付代表正義旗幟的大義凜然樣子。在另一時空裡的南明各個政權,都存在着這樣的問題,這也是南明敗亡的一個重要原因。一但自己不在杭州坐鎮,而吳甡和史可法又把潞王迎到杭州稱帝,再帶來一批原眀的官員,杭州不亂了纔怪。

儘管葉星士只說問幾個問題,並不是給他建議,但這些問題確實都是現在的關建所在,因此在商毅心裡也豁然開朗,迅速的理清了頭緒,又仔細想了一遍,才道:“爺爺,您認爲清軍佔領了南京之後,下一步應該會怎麼做。”

葉星士怔了一怔,忽然也笑了起來,道:“這個問題問得好,看來你心裡也己經有了一個眀確的計劃了。”

商毅點了點頭,道:“是有一點眉目,不過細節還需要多斟酌一下。南京確實沒有必要堅守,但也並不是馬上就棄守,我的想法是,還堅守一個月左右。”

葉星士微微笑道:“理由呢?”

商毅道:“目前來說,我們完全守得住南京,還可以尋找機會,給淸軍以打擊。而且我們可以隨時放棄南京,而清軍卻是騎虎難下,因爲無論是政治還是戰略需要,都必須完面佔領南京。因此一但進攻南京受挫,必然會從江北抽調人馬,很有可能是吳三桂部,而這樣一來,我們在江北的壓力也就會大大減輕了。”

葉星士道:“但這樣一來,江南戰場,豈不是壓力更大了嗎?”

商毅道:“浙江是我們的根本,就算清軍來攻,我們也不用怕他。而且我要在南京堅守一個月的重要原因,就是要讓清軍知道,只要是有商家軍堅守的城池,決不會被輕易攻破,因此清軍在攻破了南京之後,是否再攻浙江,恐怕也會再考慮一下。另外我們在南京堅守的時間越長,對南方的其他人行動也就越有利。”

這一次葉星士到有些不解道:“其他人會有什麼行動?”

商毅道:“混亂之中,一定有不少人想混水摸魚,史可法和吳甡想擁立潞王爲君,其他人也必各有打算,只要我們能在南京把清軍拖得久一點,自然會有不少人擁立其他的藩王,這樣一來,等我們放棄了南京之後,他們至少也能吸引一部份清軍的注意力。因此只要我們要守衛浙江時,再和清軍硬拼幾仗,清軍在無法攻取浙江的情況下,一定會轉攻南方其他各地,企圖孤立浙江,這樣一來,趁着清軍在南方分兵,我們可以一面在浙江駐守,一面在江北展開行動,進取江淮之地,反而可以把清軍困死在江南。”

葉星士想了一想,雖然和自己的初衷不太一樣,但商毅的計劃確實更爲全面,再南京多堅守一個月,確實對後續的浙江作戰大有幫助,因此他又道:“但你不是打算迎請潞王到杭州來嗎?這樣一來,浙江豈不是也成爲淸軍的目標了嗎?”

商毅笑道:“那就不迎潞王就是了,我己經想清楚了,挾天子以令諸侯,是在只有一位天子是的情況下,才能發揮最大作用,一但出現數王並立的局面,或者扶持的傀儡政權並不俱備唯一性,那麼潞王的價值也就沒有多少了,因此他在不在杭州,作用都不是很大。相反沒有潞王,還可以減少許多麻煩。”頓了一頓,又道:“而且我的目地也不是讓明朝在繼續延續下去。”

葉星士沉默了片刻,終於點了點頭,道:“你說的也有道理,按你的意思去做吧,明天我和瑤瑱就回杭州去,以後也都會全力支持你的。”

葉瑤瑱一直在一邊聽着他們對話,並沒有插嘴,這個時候也終於確定,葉星士己經放棄了不參加天下大勢的諾言,開始全力幫扶商毅,這也正是她最希望的結果。

第105章 清廷御前會議(上)第33章 互不相干第246章 暫時的平靜第173章 勸進(下)第112章 守關之戰(二)第169章 先島海戰(下)第239章 抵達呂宋島(二)第60章 莊妃第56章 多爾袞的決策第144章 收復臨朐縣(三)第408章 南洋戰役結束(二)第80章 進攻黃州(一)第3章 趕集(上)第92章 合圍(三)第180章 報紙第110章 郟縣慘敗(下)第283章 後宮的政治(上)第277章 丁亥之變(三)第108章 圍殲阿濟格(四)第112章 守關之戰(二)第78章 鄭成功起兵(下)第230章 除夕——驚變(上)第143章 收復臨朐縣(二)第3章 擁立監國(上)第163章 與曰本的衝突第10章 婚姻(上)第122章 收復南京之戰(七)第113章 守關之戰(三)第33章 互不相干第115章 守關之戰(五)第241章 南京的新格局(下)第3章 趕集(上)第205章 北上第128章 主動出擊(下)第102章 守住蘇州第144章 新年(上)第38章 鄧州之戰(一)第379章 第二戰(四)第107章 淮安首戰(下)第88章 計劃調整(上)第149章 鄭成功的選擇(一)第296章 發展計劃(上)第13章 出兵第244章 葉瑤瑱的秘密第121章 開封戰役(一)第159章 進駐濟南(下)第287章 帝國體制(二)第179章 封王的風波第287章 訪英使團出發第12章 最後的事項第100章 蘇州暗戰(下)第174章 滿載而歸(二)第201章 生絲之戰(二)第167章 臺灣大員第146章 接收火槍(上)第45章 貨幣第142章 海警第174章 琉球之戰(四)第24章 羅川口攻防戰(三)第166章 江淮大撤退第87章 人材(下)第98章 撤離麻城(上)第74章 完成包圍第202章 布萊克報告(三)第208章 哭諫(下)第132章 蘇州織造(三)第179章 新年氣像(下)第198章 英國東印度公司(上)第88章 騎軍對戰(上)第60章 清軍南進(下)第80章 道州之戰(一)第421章 中俄之戰(一)第335章 又一次關原之戰(一)第125章 入主南京(上)第301章 佈置計劃第7章 進攻北京(四)第248章 中國西印度公司總督(一)第152章 驅民充先第91章 逼宮第92章 返程第236章 隱密第219章 渡過鴨綠江第119章 收復南京之戰(四)第57章 爭奪山東(一)第348章 德川幕府的選擇(下)第163章 返回杭州(下)第161章 濟南備戰(一)第122章 偵察隊出戰第402章 北境第344章 勝利的果實(下)第104章 海商(下)第219章 工業基礎第423章 中俄之戰(三)第133章 北京的寒冬(四)第267章 變數(三)第221章 新武器(二)第241章 傳教士的調停第190章 大勢所趨第175章 平南四策第3章 趕集(上)
第105章 清廷御前會議(上)第33章 互不相干第246章 暫時的平靜第173章 勸進(下)第112章 守關之戰(二)第169章 先島海戰(下)第239章 抵達呂宋島(二)第60章 莊妃第56章 多爾袞的決策第144章 收復臨朐縣(三)第408章 南洋戰役結束(二)第80章 進攻黃州(一)第3章 趕集(上)第92章 合圍(三)第180章 報紙第110章 郟縣慘敗(下)第283章 後宮的政治(上)第277章 丁亥之變(三)第108章 圍殲阿濟格(四)第112章 守關之戰(二)第78章 鄭成功起兵(下)第230章 除夕——驚變(上)第143章 收復臨朐縣(二)第3章 擁立監國(上)第163章 與曰本的衝突第10章 婚姻(上)第122章 收復南京之戰(七)第113章 守關之戰(三)第33章 互不相干第115章 守關之戰(五)第241章 南京的新格局(下)第3章 趕集(上)第205章 北上第128章 主動出擊(下)第102章 守住蘇州第144章 新年(上)第38章 鄧州之戰(一)第379章 第二戰(四)第107章 淮安首戰(下)第88章 計劃調整(上)第149章 鄭成功的選擇(一)第296章 發展計劃(上)第13章 出兵第244章 葉瑤瑱的秘密第121章 開封戰役(一)第159章 進駐濟南(下)第287章 帝國體制(二)第179章 封王的風波第287章 訪英使團出發第12章 最後的事項第100章 蘇州暗戰(下)第174章 滿載而歸(二)第201章 生絲之戰(二)第167章 臺灣大員第146章 接收火槍(上)第45章 貨幣第142章 海警第174章 琉球之戰(四)第24章 羅川口攻防戰(三)第166章 江淮大撤退第87章 人材(下)第98章 撤離麻城(上)第74章 完成包圍第202章 布萊克報告(三)第208章 哭諫(下)第132章 蘇州織造(三)第179章 新年氣像(下)第198章 英國東印度公司(上)第88章 騎軍對戰(上)第60章 清軍南進(下)第80章 道州之戰(一)第421章 中俄之戰(一)第335章 又一次關原之戰(一)第125章 入主南京(上)第301章 佈置計劃第7章 進攻北京(四)第248章 中國西印度公司總督(一)第152章 驅民充先第91章 逼宮第92章 返程第236章 隱密第219章 渡過鴨綠江第119章 收復南京之戰(四)第57章 爭奪山東(一)第348章 德川幕府的選擇(下)第163章 返回杭州(下)第161章 濟南備戰(一)第122章 偵察隊出戰第402章 北境第344章 勝利的果實(下)第104章 海商(下)第219章 工業基礎第423章 中俄之戰(三)第133章 北京的寒冬(四)第267章 變數(三)第221章 新武器(二)第241章 傳教士的調停第190章 大勢所趨第175章 平南四策第3章 趕集(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