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8章 困境(下)

“爹,不行,這絕對不行。” 還不等林之洋把話說完,林鳳舞己漲紅着臉,連聲反對着。

雖然被女兒打斷了話頭,但林之洋並不以爲意,因爲這次他把李格非、林鳳舞、林旭進找來一起商議,本來就想聽一聽衆人的意見,由其是林鳳舞,因爲她從小就聰慧機敏,還在兄長林旭升之上,因此林之洋可從來不敢忽視女兒的看法。

從林府老宅回到家裡之後,林之洋也想了許多,林正朔答應,將林家家主的位置傳給他,確實令林之洋大爲動心,因爲這本來就是林之洋一直夢寐以求的位置,儘管以前林正朔對林之洋有偏見,但林之洋也一直在努力希望改變父親對自己的看法,他尋求和商毅合作,獨立創業,只不過是一種自我的保護行爲,而且從另一方面來說,林之洋也希望用這種方式來得到林正朔的承認。

同時對林之湖給林鳳舞找的這門親事,林之洋也覺得很滿意,錢謙益是當代大儒,文壇領袖,又是東林黨的首腦之一,素有名望而且門生遍及,如果真能和他結親,對自己來說,身份地位也是一次很大的提升。不過林之洋也明白父親的意思,要想得到這些,是以必須立刻斷絕和商毅的全面合作爲條件的。

但這卻讓林之洋覺得是不能接受。一來現在他對商毅的印像非常好,商毅不僅讓他的商業打開了絲綢和鹽的渠道,而且凡事都會充份照顧林之洋的利益,和其他官員對商人強硬蠻橫的作風,大不相同。因此林之洋和商毅的各種合作也十分順心。

另外對於林正朔提出的那些理由,林之洋同樣也覺得完全是在小題大作,馬家本來就惡貫滿盈,罪有應得;商毅雖然強佔了海沙鹽場,但誰都道,現在那個鹽場不是被人包下的,不過是誰勢力大誰就搶得去罷了;致於蘇州的事情更爲可笑,自己的絲綢廠光明正大的做生意,是鄭公公和隆興堂一再相逼,怎麼也成了商毅的不是。而且林之洋同樣也懷疑,現在的大明朝廷有沒有治罪商毅的實力。

但如果因爲此,就拒絕執掌林家的機會,林之洋卻又有些放不下,因此也頗有一些患得患失,猶豫不決。才把衆人找來商議。而聽到女兒強烈的反對態度,林之洋只是點了點頭,道:“爲什麼呢?”

林鳳舞這時也才發覺自己的反應有些過頭了,趕忙也稍稍調整了一下,理了理思緒,道:“爹,不是我不相信爺爺的話,我也希望爹能夠執掌林家,爺爺過去是怎樣對待爹的暫且不說,但要爹以斷絕與商大人的合作爲執掌林家條件,豈不是要我們自絕後路嗎?爹當初爲什要離開林家,從林家出來獨立門戶之後,靠得是誰,又是誰對爹的幫助最大,一但斷絕了與商大人的合作,爹還有什麼依靠?因此還請爹三思而行。”

林之洋的全身一震,彷彿如夢初醒一樣。其實林鳳舞說的這些話並不難分析,只是林之洋完全被執掌林家這個誘人的承諾給吸引住了,而忽視了其他的利害,但他到底也是精眀人,被女兒這一點破,立刻就淸醒了過來。因爲現在林之洋取得的一切成果都是建立在與商毅合理的基礎之上,可以說商毅纔是林之洋唯一的保障和靠山,一但離開了商毅,將寸步難行。就算得到了林家家主的位置,也坐不穩當。

說得極端一點,只要林正朔還活着,能把林之洋扶上林家家主的位置,也就能把他再拉下來。而沒有商毅做依靠的林之洋,將沒有一點抵抗之力。儘管林之洋不敢把父親想得這麼城府,但父親以前的表現,還有提出的條件,都不由得林之洋不有所預防。

林家家主的位置雖然居有非常強烈的誘感力,但孰輕孰重,孰大孰小,林之洋還是分得清楚的。因此立刻點了點頭,道:“鳳兒,你說的有道理,是爹想得不夠周全。”

這時李格非道:“大哥,你總算是想明白了。” 他和林之洋相交數十年,己經情同手足,當然知道林之洋的心理,但自己究竟還是外人,因此在這件事上,也不好深勸。見林之洋做出了正確的選擇,也十分高興,又道:“不過大哥,你也不要和老爺子去硬頂,能夠說動不斷絕與商大人的合作而重返林家,不是更好嗎?而且他不是說商毅長久不了嗎,那麼你給他看看這個。”

說着李格非從懷裡取出了一張紙,遞給林之洋,道:“這是今天的[杭州時報],李自成己經在發佈了[永昌詔書],數十萬大軍進逼北京,先鋒隊伍都巳經打到了寧武,大明朝只怕撐不了幾天了。”

林之洋一怔,道:“給我看看。” 接過報紙一看,原來李自成於一月底開始進軍山西,二十八日攻下曲沃,二月初八攻下了太原,整個山西均告失守,二月十六日,李自成在進軍北京的途中發佈[永昌詔書],大罵朝廷無道,崇禎失德、明朝天數己盡,新朝當立,並要崇禎度徳審己,看清形勢,及早投降。

這份詔書再配合目前大順軍在軍事上所取得的成功,確實大有改朝換代的意思了。稍有見識的人也應該知道,大明朝確實氣數己盡,命不久矣了。

李格非接着道:“我想以老太爺的精明,不會還看不清現在的局勢,因此大哥去和老太爺好好談談,一定能夠談得通的。而現在的當務之急,是怎樣度過蘇州的那個難關。不僅是幫商大人,同時也是幫我們自己。”

林之洋點了點頭,轉頭問林鳳舞道:“鳳兒,我們還有多少銀子。”

其實從林鳳舞心裡來說,並不希望林之洋又回到林家去,因爲就算不和商毅斷絕生意上的關係,但林之洋重返林家,那麼自己的婚事十有七八也能訂下來,這纔是她最但心的。但現在話頭被差開了,又沒辦法再拉回來,而且也沒有理由往這上面扯,因此心裡雖然着急,但卻一點辦法都沒有,聽到父親詢問,也只有先把心事放下來,答道:“大約只有七八萬兩白銀。”

李格非搖了搖頭,道:“我手頭上也只有四五萬的現銀,這樣加起來也不過十三四萬,恐怕也是杯水車薪啊!”

這時林鳳舞又道:“爹,我看我們不如把幾間不太重要的鋪子先押出去,我算過了,如果把前門的明月樓,還有後市街的當輔和保佑坊的那間宅子都押出去,至少又可以得到十三四萬兩白銀,沒有這些鋪子,我們還有鹽鋪、還有玻璃廠,只要保住了絲綢廠,幾個月以後這些損失都可以再賺回來,我們還可以重新再開。”

頭腦清醒了之後,林之洋也恢復了正常的判斷力,點點頭,道:“鳳兒,你說的對,現在保住絲綢廠纔是第一位,這些店鋪要不要都沒有多大用處,押就押出去吧,我馬上找人去聯繫買家,儘快出手。”

李格非也笑道:“看來鳳兒現在的決斷力到是越來越強了,以後到是真的能獨當一面了,這樣吧,我手上也有幾處產業可以出手,至少也能換七八萬兩白銀,這樣加起來大概也有三十五六萬了,商大人那邊至少也有幾十萬吧,絲綢廠裡還有二十萬的儲底,加上來沒有一百也差不多了,應該是可以撐過去了。”

林鳳舞這時又道:“爹,李叔叔,您們都不要這麼急着出手,現在我們手上的現銀加起來,應該夠蘇州那邊支撐兩個月左右了,我們還有一些時間,可以儘量賣個好價錢。”

李格非笑道:“還是鳳兒的頭腦清醒啊,我們看來都老了。”

林之洋正要說話,這時又進來一個家人,道:“大老爺,有您的一封信來。” 說着將一封信遞了上去。

林之洋一看信封,原來是絲綢廠的另外兩名股東,程協祥和王柏的聯名來信,林之洋一邊抽着信封,一邊道:“他們兩個只怕也知道了消息,所以急了。看看他們說什麼?”

等林之洋看完信之後,也不禁臉色大變,道:“兄弟,鳳兒,這可怎麼辦?程協祥和王柏要從絲綢廠裡撤資。”

原來鄭敬高可不是隻對林家下手,新絲路絲綢織造廠的其他幾名股東,也都是他恐嚇的對像,不過李格非是和林之洋共進退,沒必要再找了,而張庚秋這時又遠在海邊,又不好找,因此除了林家之外,鄭敬高又找上了程協祥和王柏兩人。

程協祥和王柏都是蘇州本地人,對鄭敬高的懼意也深得多,被鄭敬高一嚇,頓時蒙生了退意。加上他們和商毅又不太熟,和林之洋只是生意上的朋友,不過生意做多了,相任度和熟悉度自然也提高了,但並沒有太深的交情, 投資絲綢廠不過是爲了賺錢,眼見徹底得罪了鄭敬高,兩人也害怕起來,於是也就商量着撤資。

他們當然也不敢直接來找商毅,只好先找到林之洋,說明原由,請他幫忙周旋說合,將股銀退還。

李格非和林鳳舞聽了以後,也都大吃了一驚,這纔是房漏偏逢連夜雨,沒想到又遇到了一個壞消息,程協祥和王柏兩人加起來一共投了十萬兩白銀,雖然和絲綢廠的總投資相比,並不算多,但在這個時候撤資,對新絲路絲綢織造廠來說,確實是一個很大的打擊,不僅僅是在經濟上,同時在士氣和凝聚力上的影響,也是不容忽視的。

更爲重要的是,這兩個人是林之洋向商毅介紹的,現在背後撤梯子,會不會使商毅對林之洋生出不滿之意來呢。林之洋想了一想,道:“走,我們現在馬上就去總兵府。”

第199章 登基建國(一)第210章 東林分裂(下)第88章 計劃調整(上)第144章 收復臨朐縣(三)第245章 東西方的交流(三)第46章 鄭成功來訪(上)第151章 鄭成功的選擇(三)第23章 靈活作戰(二)第238章 訪歐之旅(二)第250章 中國西印度公司總督(三)第150章 陰魂不散(下)第72章 求和第156章 揚州之戰的結局(二)第333章 對持(三)第67章 新法令(下)第5章 進攻北京(二)第182章 下獄(上)第49章 大獲全勝第363章 進駐三寶顏第67章 三徵湖北(四)第58章 局中之局(一)第153章 西班牙方陣和線式戰術(上)第293章 內政外擴第45章 戰後總結第41章 洪承疇復職(上)第14章 淮安戰役(二)第36章 海軍計劃第51章 進軍武昌(二)第387章 中荷決戰(五)第201章 登基建國(三)第394章 荷蘭求和(三)第186章 與荷蘭人談判(二)第236章 英國東印度公司代表團第188章 勸降第266章 變數(二)第234章 收尾第121章 狙擊手第46章 援不援救王家大屯第93章 勸降(上)第11章 全面進攻計劃(上)第36章 林家會議第246章 暫時的平靜第58章 登萊巡撫(下)第243章 身陷囹圄第50章 驚動了官府(上)第58章 爭奪山東(二)第148章 新政(二)第129章 進軍江西(一)第295章 軍隊糸統第266章 察哈爾之戰(九)第205章 第二次南征開始(上)第88章 計劃調整(上)第151章 阿巴泰的決定第102章 守住蘇州第121章 海盜的俘虜(下)第259章 抵達呂宋第142章 提案(上)第147章 接收火槍(下)第61章 奇襲仙霞嶺第11章 清軍進剿(下)第64章 破局(四)第58章 爭奪山東(二)第51章 進軍武昌(二)第29章 計劃(下)第3章 設立幕府(上)第63章 再戰匪賊(二)第188章 飛剪船試航第202章 夜奔(上)第66章 巡視濟南(上)第225章 除夕—主動出擊(一)第155章 西班牙敗陣第68章 中原三策(上)第34章 商家軍的考覈(上)第204章 年終總結第152章 忠貞營歸降(上)第249章 孝陵—神道(下)第38章 家事第56章 重新整編第223章 全面北伐第32章 荷蘭交涉(上)第159章 琉球有變第32章 荷蘭交涉(上)第4章 進攻清廷第一戰(一)第44章 大戰匪賊(下)第78章 鄭成功起兵(下)第158章 繼續合作第251章 孝陵—陵園(下)第96章 豫北戰場(二)第174章 人民公社(上)第24章 羅川口攻防戰(三)第126章 入主南京(下)第365章 南洋首戰(二)第35章 商家軍的考覈(下)第191章 勸進(上)第355章 巡視南洋(下)第12章 李巖入鄂第61章 爭奪山東(五)第21章 保衛家園(五)第123章 開封戰役(三)第10章 婚姻(上)
第199章 登基建國(一)第210章 東林分裂(下)第88章 計劃調整(上)第144章 收復臨朐縣(三)第245章 東西方的交流(三)第46章 鄭成功來訪(上)第151章 鄭成功的選擇(三)第23章 靈活作戰(二)第238章 訪歐之旅(二)第250章 中國西印度公司總督(三)第150章 陰魂不散(下)第72章 求和第156章 揚州之戰的結局(二)第333章 對持(三)第67章 新法令(下)第5章 進攻北京(二)第182章 下獄(上)第49章 大獲全勝第363章 進駐三寶顏第67章 三徵湖北(四)第58章 局中之局(一)第153章 西班牙方陣和線式戰術(上)第293章 內政外擴第45章 戰後總結第41章 洪承疇復職(上)第14章 淮安戰役(二)第36章 海軍計劃第51章 進軍武昌(二)第387章 中荷決戰(五)第201章 登基建國(三)第394章 荷蘭求和(三)第186章 與荷蘭人談判(二)第236章 英國東印度公司代表團第188章 勸降第266章 變數(二)第234章 收尾第121章 狙擊手第46章 援不援救王家大屯第93章 勸降(上)第11章 全面進攻計劃(上)第36章 林家會議第246章 暫時的平靜第58章 登萊巡撫(下)第243章 身陷囹圄第50章 驚動了官府(上)第58章 爭奪山東(二)第148章 新政(二)第129章 進軍江西(一)第295章 軍隊糸統第266章 察哈爾之戰(九)第205章 第二次南征開始(上)第88章 計劃調整(上)第151章 阿巴泰的決定第102章 守住蘇州第121章 海盜的俘虜(下)第259章 抵達呂宋第142章 提案(上)第147章 接收火槍(下)第61章 奇襲仙霞嶺第11章 清軍進剿(下)第64章 破局(四)第58章 爭奪山東(二)第51章 進軍武昌(二)第29章 計劃(下)第3章 設立幕府(上)第63章 再戰匪賊(二)第188章 飛剪船試航第202章 夜奔(上)第66章 巡視濟南(上)第225章 除夕—主動出擊(一)第155章 西班牙敗陣第68章 中原三策(上)第34章 商家軍的考覈(上)第204章 年終總結第152章 忠貞營歸降(上)第249章 孝陵—神道(下)第38章 家事第56章 重新整編第223章 全面北伐第32章 荷蘭交涉(上)第159章 琉球有變第32章 荷蘭交涉(上)第4章 進攻清廷第一戰(一)第44章 大戰匪賊(下)第78章 鄭成功起兵(下)第158章 繼續合作第251章 孝陵—陵園(下)第96章 豫北戰場(二)第174章 人民公社(上)第24章 羅川口攻防戰(三)第126章 入主南京(下)第365章 南洋首戰(二)第35章 商家軍的考覈(下)第191章 勸進(上)第355章 巡視南洋(下)第12章 李巖入鄂第61章 爭奪山東(五)第21章 保衛家園(五)第123章 開封戰役(三)第10章 婚姻(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