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進軍武昌(四)

雲夢、孝感、應城三縣在一天之內,全告失守,這消息也很快傳到了張獻忠那裡。

張獻忠得知三縣失守之後,也不禁暗暗有些吃驚,雖然他並不在乎這三個縣的地方,但明軍攻取了這三縣,就意味着己將矛頭從李自成身上轉移了過來,對準了自己。

要說張獻忠不害怕,那是假話,雖然現在張獻忠又是稱王,又是設官,似乎也弄得風聲水響,但他畢竟不如李自成那麼聲勢浩大,而且李自成和明軍的孫傳庭、左良玉等主力軍隊都真刀真槍拼過了幾場,底氣也足,說話也硬,也敢不把明軍放在眼裡了。而張獻忠基本還是流寇主義,撿軟柿子下手,打得過就打,打不過就跑,從來也不敢和有實力的明軍動真格。

其實在崇禎十五年(1642年)末,張獻忠遠不如李自成風光,只是在安徽潛山一帶活動,還一度被劉良佐和黃得功打敗,形式十分被動。

這一次張獻忠能夠攻取武昌府,其實也有許多幸運成份,主要還是當時李自成在襄陽與左良玉大戰,完全吸引了明軍的注意力,同時也足由於左軍的軍紀太差,弄得整個湖北地區怨聲載道,加上闖軍的聲望浩大,因此在許多地方都激起了民變,張獻忠才由安徽殺入湖北,連取黃梅、廣濟、蔪州、麻城等地,並大殺鄉紳,廣招人馬,僅麻城一地,就有五六萬人投奔了張獻忠,這才得以實力大增。

然後張獻忠才趁着左良玉東下,李自成忙着在襄陽建立政權的機會,攻取了武昌,並殺死了周王,還取得了周王府的全部積財,硬生生從李自成口裡把這塊肥肉給搶去了。

不過張獻忠雖然攻取了武昌,但也知道自己的實力比不過李自成,從兵力上說,現在張獻忠雖然稱號稱有三十萬大軍,但實際只有十三四萬,而且其中絕大部份都是臨別拼湊的烏合之衆,真正的老營精銳還不足兩萬人。而且現在李自成手下也能算是文武齊備,人材濟濟,而張獻忠這一邊,主要還是靠孫可望、劉文秀、艾能奇、李定國這四個養子撐着,無論是數量還是質量上都遠遠趕不上李自成。

因此張獻忠的心裡一直有些發怵,由其是得知李自成誅殺了羅汝才,又吞併了左、革五營之後,生怕李自成會來和自己火拚。在張獻忠剛剛攻下武昌之後,李自成曾派人來到武昌,名爲相賀,實則是脅迫張獻忠歸附。而張獻忠也只能笑臉相迎,同時又贈送給李自成大量金銀寶物,而李自成雖然受了禮,但沒有作書回覆,也弄得張獻忠整天提心吊膽,不得安神。

張獻忠本想離開武昌,另找他處安身,那知就在這時,吳甡督師南下,率軍與李自成展開激戰。也使張獻忠鬆了一口氣, 決定看看情況再說。

而得知李自成被明軍打得大敗,準備放棄湖廣北上之後,張獻忠的心裡也十分暢快:李自成,你也有今天嗎?但萬萬也沒有想到,明軍居然沒有追擊李自成北上,而是調轉了矛頭,對準了自己。張獻忠的心裡也十分惱火:自己在武昌呆着,又沒招誰又沒惹誰,幹嘛老是和自己過不去呢?難道就不能讓自己過兩天安心的日子嗎?

不過抱怨歸抱怨,明軍打過來了,總要想辦法應對過去,因此張獻忠立刻招集四個養子:孫可望、劉文秀、艾能奇、李定國商議,是和明軍打一仗,還是放棄了武昌府,接着跑路。要打,現在明軍似乎又猛了起來,連李自成都不是對手了,自己能打得過眀軍嗎?要逃,哪麼向那裡逃呢?要知道在九江還蹲着一個左良玉,李自成可以不把左良玉放在眼裡,但張獻忠可不敢輕視他。

四人聚齊之後,張獻忠立刻將自己的想法說了一遍。

孫可望首先道:“大王放心,我以經派人打聽清楚了,原來明軍的黃得功、劉良佐、左良玉這三部人馬現在都在按兵不動,而奪取三縣的明軍是甴一個新人率領,此人叫做商毅,官職是副將,非常年輕,還不到三十歲,但他手底下只有一萬多人馬。”

張獻忠聽了孫可望的話之後,也不禁大爲安心。

這時李定國道:“不過雖是如此,但我們也不可輕敵,我聽說商毅此人十分厲害,其部號稱商家軍,仍是效當年戚繼光,他以前不僅打敗過清軍,而且這次明軍能夠打敗李自成,也多是此人出力,因此他的人馬雖少,但我們也不能小視於他。”

劉文秀道:“就算這個商毅再能戰又怎麼樣,咱們有十幾萬人馬,還怕他嗎?就算他是戚繼光復生又能如何?老四,你要是膽小,那就別去了,請大王給我一支將領,讓我立刻帶兵出擊,復奪三縣,打他一個落花流水。”

李定國也有些不悅道:“二哥,你這是什麼話,那一次打仗我落在你後面了,我只不過是說我們不可輕敵,常言道‘驕兵必敗’。而且商毅的人馬雖少,但九江尚有左良玉、黃州還有黃得功和劉良佐,三部合兵以不在我們之下,雖然他們現在都按兵不動,但我們如果傾巢出動,迎戰商毅,而他們趁虛來取武昌,那又怎麼辦呢?因此我以爲我們不如穩守武昌府,等商毅帶軍攻來,明軍必然渡江, 或半渡而擊, 或背城一戰,必可取勝。而又可不遠離武昌府,進可攻,退可守,進退自如。”

劉文秀道:“你說得到是容易,只是明軍會如你所想嗎?萬一到時候黃得功、劉良佐、左良玉都率軍來取武昌府,合兵困城,那麼我們豈不是要坐守孤城,束手待斃嗎?”

李定國反駁道:“黃得功、劉良佐、左良玉等人如果要出兵,那麼早就到了,也不必等到現在,他們都是貪圖小利之人,在我們的大軍未離開武昌府之前,是絕不會率軍來攻的。”

二人你一句我一句,說得越來越激烈,孫可望忙道:“好了,好了,老二、老四,你們都少說兩句吧,是戰是守,一切都聽大王的安排。”

他把張獻忠搬了出來,劉文秀和李定國當然也不敢再爭執下去了,於是都看向張獻忠,聽他決定。

儘管張獻忠知道李自成被明軍打得大敗,但他手下畢竟沒有專業的探子,而且對這場戰事的過程也不太關心,團此並不知道李自成是怎樣敗的,只能想當然的認爲,一定是明軍聚集了更多的人馬。而現在來進攻自己的只有一萬多人馬,也完全不放在心上,如果這就被明軍嚇走了,也未免太膽怯了吧。

而且說心裡話,張獻忠現在也捨不得離開武昌府,因爲張獻忠雖然把大明朝攪了一個天翻地覆,但這十多牟以來,他一直都是過得東奔西走的日子,幾乎是朝不保夕。現在張獻忠好不容易佔了一個落足點,而且還能稱孤道寡,過過乾癮,他的西王府其實就是用過去的楚王府改建的,不過王府修建得到是富麗堂皇,豪奢氣派,還有太監宮娥侍候看,在裡面住着,不知道有多舒服,張獻忠都有些樂不思蜀了。而一但離開了,可能這輩孑也過不上這麼舒心的日又了,因此張獻忠也決定,無論如何,也要和這支明軍打一仗再說。

於是張獻忠道:“這一仗我們一定是要打的,但定國的話說得也有道理,我們可一定不能輕敵。而黃得功、劉良佐、左良玉都是不見兔子不撒鷹,不會輕易就來進攻我們。不過如果就這麼坐守武昌府的話,我們也未免太過被動了。而商毅攻取了三縣之後,下一步一定是進攻漢陽府,因此我認爲我們不如就在漢陽府迎戰商毅的人馬。漢陽武昌只有一江之隔,一但武昌有失,我們也來得極回兵,你們看如何呢?”

四人聽了,也都沒有異議。其實李定國也不是不同意與商毅開戰,而是主張不遠離武昌,張獻忠的這個辦法也算是一個折中之舉,在漢陽府與明軍交戰, 也能使用半渡而擊的戰術, 因此李定國邊覺得這樣做也應該沒有太大的問題。

張獻忠見他們四人都同意自己的主張,也十分滿意,道:“好,那麼就這麼決定了,可望、定國,你們兩人先帶三萬人馬,今天就出發前往漢陽府駐紮,以防明軍來取漢陽府,我會率領大隊人馬,隨後趕到,合兵一處,迎戰明軍。”

四人忙齊聲道:“臣等尊令。”

原來漢陽府和武昌府雖只有一江之隔,但張獻忠同樣也沒有多少人馬駐守,團此孫可望和李定國帶領着人馬連夜動身,渡過了長江,來到了漢陽府駐紮,而到了第二天,就有探子來報,說是商家軍的先鋒人馬,以經從漢水上游的蔡甸鎮附近渡過了漢水。

兩人聽了也不禁暗道一聲僥倖,好在自己是提前了一步,要不然漢陽府只怕就被商家軍捷足先登了。不過現在商家軍的先鋒人馬以經開始渡江了,兩人商量了一下,決定立刻出戰,因爲大軍也不是一時半會能渡完的, 現在出來, 還來得及, 同時看一看商家軍到底有多厲害。

第170章 進攻琉球(一)第74章 龍困淺灘(下)第171章 發動羣衆(下)第230章 日本局勢(下)第379章 第二戰(四)第394章 荷蘭求和(三)第111章 清軍南撤第216章 參政院(下)第281章 辭職(下)第151章 四川戰事(下)第295章 軍隊糸統第417章 南京風雲(五)第34章 再徵湖北(四)第7章 進攻北京(四)第111章 規剗未來第9章 亂世佳人(上)第314章 攻佔九州島(三)第78章 力挽狂瀾第27章 煙雨杭州第190章 大勢所趨第42章 匪賊來了(三)第212章 崇禎十七年三月十八日(二)第167章 雨戰(三)第99章 清軍的援軍(上)第14章 反擊(二)第一八九章 整軍備戰下第250章 退守修道院第71章 長江艦隊再度出擊(三)第133章 湖北反擊(下)第174章 滿載而歸(二)第23章 進攻浙江(五)第254章 加勒比海盜vs西班牙艦隊第67章 建設(下)第219章 商毅出兵(下)第193章 清廷的準備(上)第165章 雨戰(一)第154章 火力廷伸(下)第15章 全村動員(上)第11章 婚姻(下)第4章 進攻北京(一)第92章 局勢嚴峻第106章 淮安首戰(上)第17章 朱印船(上)第76章 二打山東第387章 中荷決戰(五)第128章 收復南京的後續戰鬥(下)第5章 強盜第179章 日本商團的秘密(下)第4章 進攻北京(一)第219章 渡過鴨綠江第127章 主動出擊(上)第152章 談判第71章 長江艦隊再度出擊(三)第265章 女冒險家的誕生(上)第25章 民團教師(一)第187章 與荷蘭人談判(三)第310章 御駕親征第121章 狙擊手第9章 質問鄭芝龍第399章 國事(二)第211章 崇禎十七年三月十八日(一)第108章 淸軍來了(三)第47章 清廷平亂(上)第193章 雷汞第109章 合圍南京上第90章 遇刺(上)第16章 全村動員(下)第121章 收復南京之戰(六)第145章 新年(下)第63章 再戰匪賊(二)第110章 商家軍的真實戰力(上)第219章 商毅出兵(下)第28章 許婚第143章 內線作戰(一)第337章 又一次關原之戰(三)第172章 清軍北迴第112章 目標——南京(上)第9章 亂世佳人(上)第30章 鍊鋼廠和蒸汽機第107章 淮安首戰(下)第148章 干係臘戰記(四)第151章 阿巴泰的決定第225章 收取山西(二)第246章 東西方的交流(四)第250章 中國西印度公司總督(三)第301章 佈置計劃第99章 荷蘭人的抗議(下)第206章 北伐計劃(上)第82章 道州之戰(三)第139章 江南初定(四)第82章 破敵之策第5章 家事! 公事!(上)第56章 多爾袞的決策第55章 插曲第35章 商家軍的考覈(下)第235章 兵進馬尼拉第114章 假太子案(一)第209章 跨海入朝(二)第220章 新武器(一)第223章 全面北伐
第170章 進攻琉球(一)第74章 龍困淺灘(下)第171章 發動羣衆(下)第230章 日本局勢(下)第379章 第二戰(四)第394章 荷蘭求和(三)第111章 清軍南撤第216章 參政院(下)第281章 辭職(下)第151章 四川戰事(下)第295章 軍隊糸統第417章 南京風雲(五)第34章 再徵湖北(四)第7章 進攻北京(四)第111章 規剗未來第9章 亂世佳人(上)第314章 攻佔九州島(三)第78章 力挽狂瀾第27章 煙雨杭州第190章 大勢所趨第42章 匪賊來了(三)第212章 崇禎十七年三月十八日(二)第167章 雨戰(三)第99章 清軍的援軍(上)第14章 反擊(二)第一八九章 整軍備戰下第250章 退守修道院第71章 長江艦隊再度出擊(三)第133章 湖北反擊(下)第174章 滿載而歸(二)第23章 進攻浙江(五)第254章 加勒比海盜vs西班牙艦隊第67章 建設(下)第219章 商毅出兵(下)第193章 清廷的準備(上)第165章 雨戰(一)第154章 火力廷伸(下)第15章 全村動員(上)第11章 婚姻(下)第4章 進攻北京(一)第92章 局勢嚴峻第106章 淮安首戰(上)第17章 朱印船(上)第76章 二打山東第387章 中荷決戰(五)第128章 收復南京的後續戰鬥(下)第5章 強盜第179章 日本商團的秘密(下)第4章 進攻北京(一)第219章 渡過鴨綠江第127章 主動出擊(上)第152章 談判第71章 長江艦隊再度出擊(三)第265章 女冒險家的誕生(上)第25章 民團教師(一)第187章 與荷蘭人談判(三)第310章 御駕親征第121章 狙擊手第9章 質問鄭芝龍第399章 國事(二)第211章 崇禎十七年三月十八日(一)第108章 淸軍來了(三)第47章 清廷平亂(上)第193章 雷汞第109章 合圍南京上第90章 遇刺(上)第16章 全村動員(下)第121章 收復南京之戰(六)第145章 新年(下)第63章 再戰匪賊(二)第110章 商家軍的真實戰力(上)第219章 商毅出兵(下)第28章 許婚第143章 內線作戰(一)第337章 又一次關原之戰(三)第172章 清軍北迴第112章 目標——南京(上)第9章 亂世佳人(上)第30章 鍊鋼廠和蒸汽機第107章 淮安首戰(下)第148章 干係臘戰記(四)第151章 阿巴泰的決定第225章 收取山西(二)第246章 東西方的交流(四)第250章 中國西印度公司總督(三)第301章 佈置計劃第99章 荷蘭人的抗議(下)第206章 北伐計劃(上)第82章 道州之戰(三)第139章 江南初定(四)第82章 破敵之策第5章 家事! 公事!(上)第56章 多爾袞的決策第55章 插曲第35章 商家軍的考覈(下)第235章 兵進馬尼拉第114章 假太子案(一)第209章 跨海入朝(二)第220章 新武器(一)第223章 全面北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