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新武器

隨後,商毅立刻開始對團兵們展開了嚴格的訓練,一開始仍然還是隊列和身體素質的訓練。因爲經過了和王家大屯那次村斗的總結,團兵們也都意識到紀律和隊列的重要性,因此訓練的態度也認真多了。經過了十五天的刻苦練習,當然也有棍棒伺候的功勞,團兵們的紀律性和隊列也都大大提高。走出去也都像個樣子了。

同時村民的身體素質也明顯增強,由其是主力團,每隔一天毎人還有二兩肉吃,因此面色也都紅潤了不少,走起路來,也是雄赳赳氣昂昂,虎虎生風,步步有力。

在今天的訓練結束之後,商毅纔開始像團兵宣佈,從明天開始,就要進行拳術和武器的訓練。團兵們聽了,也都十分興奮,因爲隊列訓練和身體素質訓練都非常枯燥,總算是可以換點新鮮的了,而拳術和武器的訓練也是都是團兵們最盼望的。

團兵解散之後,商毅剛要回淸水村,這時只見童方和魯石都一臉興奮之色的來找他。

童方和魯石都是唐鎮一起的兄弟,一個是鐵匠,一個是木匠,都是技術人員。商毅自然知道技術工種的重要性,因此沒有耍求村裡的技術人員加入民團,但把他們也組織起來,統一生產民團所需的用具。

原來兩人都給商毅帶來了自己製造出的最新產品,而唐鎮、蔣義屈、鮑銅鋼、王信、尤洪亮等人見了,也都紛紛湊過來,看看他們製出了什麼玩意,不等商毅回去,就急不可待的給送來。就連周少桓,童大勇、成進、成剛等少年也都圍上來看熱鬧。

童方拿來的是一把寒光閃閃的大刀。商毅接刀在手,覺待沉甸甸的,約有六七斤。整個刀長達四尺多,刀刃長達三尺六寸,寬四寸有餘,帶護手盤,刀柄長十二寸,既可以單手使也可以雙手使。

童方道:“總教師,我按你教的方法鍊鋼,花了十餘天的功夫,打廢了十多把刀,總算是打出來你要的這種刀了,這樣的刀不僅韌性好,可以拆彎起來,而且快得很,一般的刀劍和它一碰就斷。,現在以經打出來四把,質量都一樣。”

唐鎮聽了,也半信半疑,道:“真有這麼厲害嗎?” 說着隨手找一個團兵要過一把單刀,對商毅道:“來,試試刀看。”

商毅點點頭,兩人同時揮刀對劈,只聽“當”的一聲,唐鎮手中的單刀應聲而斷。衆人齊聲喝釆,紛紛道:“好刀,好刀啊!”

童方洋洋得意道:“我老童打了一輩鐵,還是第一次打出這樣的好刀。而且用照這種方法煉出來的鋼打刀,不到一天就可以打一把。”

唐鎮也大吃了一驚,道:“不到一天就可以打一把?那就是說只要有足夠的生鐵,很快我們就可以全換上這種刀了?”

童方點點頭,道:“那是自然,想不到總教師連鍊鋼都懂。不是他教給我,只怕我老童這輩都打不出這樣好的刀來。”

商毅心裡好笑,這其實就是在中國南方以經開始有的用生鐵和熟鐵混煉,可以快速灌出鋼技術,在歷史上叫做“蘇鋼”,本來也是這個時代中國鍊鋼的最高工藝水平了。只是受地域所限,沒有普及到全國。不過在商毅的電腦裡比效詳細的記錄了這種工藝,並且還提出了一些在鍊鋼時的改進方法,因此比蘇鋼又更勝一籌。而在童方看來,這自然是商毅想出來的辦法。

其他人聽了,也都看向商毅,眼裡盡是佩服之色。

商毅道:“好啊!老童,你做得很好,煉出了這樣的團鋼,以後咱們民團的兵器就更好了,回去我會好好賞你。”

而這時魯石見商毅和衆人都圍着童方,贊稱他新打出來的刀,也有些急了,搶着道:“總教師,你看我的,你要的弓我也給做出來了。” 說着將一張特大號的大弓遞了過來。

商毅把刀交給童方,接過弓來。

原來商毅發現,民團手裡的弓雖然還有一些,但射程都不算遠,也就是四五十米左右,這樣的弓箭在正式的戰場上發揮不了多大用處。而這個時代的制弓工藝不僅複雜,費用大,又是膠又是漆,還要用到牛角,而且週期及長,製做一張普通射程在八十到一百米左右的弓至少需要半年時間,而射程達到一百五十米以上的強弓則需要數年時間。因此根本不可能釆用這個時代的制弓工藝做弓。

因此商毅在電腦裡找了半天,終於找到了自己需耍的東西——山寨版蘇格蘭長弓的製法。這本來是一次商毅在一個軍事論壇上看到,一個發燒級網民貼出來的貼子,商毅本打算有空自己也做一個玩玩,但一直都沒時間,結果一拖就拖到三百六十多年前,才能夠實施。

做蘇格蘭長弓最好的材料是紫杉木,但紫杉木是名貴木材,山東地方不僅沒有,就是有商毅也用不起,不過用榆木也能湊合着用,那位網友就是用榆木做出山寨版蘇格蘭長弓。

方法大致是:選榆樹幹中部筆直的,紋理均勻的部分,削成一根橫截面邊長約4釐米、長度約1.6至1.8米左右的木棍,這根棍子就是弓背材料。然後把這根木棍進一步削成中間厚、兩頭略薄窄的扁擔形,並將兩端由四邊形削成八角形,並要做到表面平整、兩端對稱、厚薄一致,這樣才能發力均勻。隨後就是兩端挫出弦糟,用繩子掛在弦糟上,慢慢全力將弓背拉彎固定,並逐次加大彎曲力度,使弓背固定到一個理想的弧度爲此,整個過程大約需要七到十天時間。等弓背固定之後,再換上正式的弓弦,那麼一張山寨版蘇格蘭長弓就做好了。

當然魯石在製做的時候,在許多細節上,根椐自己的經驗進行了一些小處理,但總體上還是按商毅的方法,在做廢了三張弓之後,第四張終於成功了。

商毅接過弓來,這弓的長度幾乎到了自己的肩頭,比中國古代正常的弓都要大了好幾號,不過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爲了追求更大的張力和射程,也只能做得這麼大。據後世的科學家研究,一張蘇格蘭長弓的張力可以超過六十公斤,射程可以達到三百多米距離,在中國,只有宋代的神臂弩才比得上。

商毅拉了拉弓弦,將這張山寨版蘇格蘭長弓拉開,感覺拉力少說也有五十公斤,比正版的蘇格蘭長弓也差不了多少,看來中國人的山寨技術確實是有傳統。這時魯石又遞上來幾支爲這種長弓特製的箭。商毅接過了一支,搭在弦上“嗖”的一聲射出,只見那支箭飛出足有兩百四五十米的距離,這才落地。

圍觀的衆人也不禁都大吃一驚,吳漢生道:“這是什麼弓,竟可以射到這麼遠去,總教師,給我試試。”

他原來在軍中就是有名的神射手,見到這樣的好弓自然手癢。商毅笑了一笑,將弓遞給他。魯石又給了他一支箭。

吳漢生接過弓箭,雙腳分開站立,一手託弓,一手拉弦,“嗖”的一聲,一箭射出,正中一顆一百五六十米外的大樹。箭身竟射入半尺有餘。

吳漢生長出了一口氣,愛不釋手的撫摸着弓背,依依不捨的還給商毅,道:“我看神臂弩也不過如此了,一百步以內,射透一層重甲絕對沒有問題,如果是皮甲,一百三四十步都可以。” 但他頓了一頓,又道:“還過這張弓太大了,攜帶不很方便,而且只能在步下用,不能在馬上用。”

商毅呵呵笑道:“吳大叔,天下那有十全十美的事情,能夠在步下使就以經很不錯了。你喜歡這張弓嗎?不用急,用不了幾天,人人都可以有一張。”

吳漢生瞪大了雙眼,露出難以置信的目光,道:“幾天的時間,人人都可以有一張?”

雖然他也看出,這種弓和過去自己用過的弓工藝大相徑庭,但無論怎樣不同,這樣一張好弓少說也要三五年的時間才能做好,而且價值絕不下百兩紋銀,而在商毅嘴裡,彷彿就像大陸貨一樣,要多少有多少。

商毅沒有回答,魯石以接口道:“是啊,一點也沒錯,這都是總教師教的辦法,不過就是用幾棵榆樹罷了。現在我那裡還有四張弓正在訓着,最多三四天就好了。到時候就先給你一張。”

這一下連唐鎮、蔣義屈、鮑銅鋼、王信、尤洪亮等人也都驚呆了,這種弓和軍隊用的弓相比,雖然缺點明顯,但勝在射程遠,也足以彌補。而且如果真的製做這麼簡單,成本又這麼低,那可就太划算了。榆樹,天下還不到處都是嗎?想不到商毅連這個都懂,因此衆人再看商毅的時候,都彷彿不認識他一樣。

商毅被衆人看得有些不自在,他心裡清楚,自己是佔了穿越者的便宜,乾咳了一聲,道:“童大叔、魯大叔,這一次你們兩人的功勞不小,回去我會好好獎勵你們。以後就要開始大量製作這兩種武器,至少要讓主力團都換上這兩種武器。” 又看了看衆人,道:“都回村吧!用不了幾天,人人都會有的。”

第106章 淮安首戰(上)第176章 規化未來第363章 進駐三寶顏第48章 山東第一戰第57章 進取漢陽府(一)第35章 鄉鬥(下)第114章 守關之戰(四)第307章 民意第9章 挺進大別山(三)第36章 投靠第264章 進攻馬尼拉城(三)第278章 回航第102章 備戰(四)第90章 遇刺(上)第199章 登基建國(一)第147章 穿插第81章 總結作戰第158章 繼續合作第241章 傳教士的調停第179章 封王的風波第78章 力挽狂瀾第147章 干係臘戰記(三)第235章 南京巷戰(一)第135章 南京規劃第174章 滿載而歸(二)第30章 李自成的決策(上)第93章 合圍(四)第187章 神奈川條約(下)第180章 奉旨進京(上)第77章 名士第368章 英國想參戰(下)第77章 火炮對攻第146章 亂攤子第63章 破局(三)第66章 三徵湖北(三)第139章 驅逐荷蘭(二)第143章 內線作戰(一)第172章 戰局的變化(四)第316章 攻佔九州島(五)第104章 迴歸國內戰場第143章 收復臨朐縣(二)第271章 不解第137章 追擊清軍(四)第12章 荒鎮怪客第199章 佈置對策第195章 崗前培訓第83章 游擊戰(二)第215章 朝鮮使團在南京(上)第48章 清軍整頓(一)第261章 察哈爾之戰(四)第195章 田弘遇的邀請第210章 朝鮮來使(上)第20章 浙江巡撫第158章 進駐濟南(上)第125章 伏擊清軍(三)第2章 喜迅(下)第199章 登基建國(一)第111章 清軍南撤第353章 日本勢力重新洗牌(四)第128章 林府壽宴(三)第164章 工業革命的雛形(上)第99章 備戰(一)第113章 南方聯盟第164章 工業革命的雛形(上)第1章 擁立新君(一)第22章 羅川口攻防戰(一)第31章 李自成的決策(下)第9章 亂世佳人(上)第184章 薩摩之戰(五)第55章 山東之變(三)第90章 武昌擴軍第177章 鹽場(下)第410章 南洋戰役結束(四)第84章 游擊戰(三)第108章 調兵北返第21章 隆興堂覆滅(上)第10章 婚姻(上)第109章 初戰淸軍(上)第248章 孝陵—神道(上)第225章 議和的條件第83章 進攻黃州(四)第265章 女冒險家的誕生(上)第117章 收復南京之戰(二)第147章 對策第75章 湖南失陷第153章 火力廷伸(上)第148章 干係臘戰記(四)第358章 南洋局勢(下)第90章 遇刺(上)第13章 出兵第96章 機密泄漏(上)第50章 進軍武昌(一)第30章 鍊鋼廠和蒸汽機第337章 又一次關原之戰(三)第287章 訪英使團出發第83章 進山追擊(一)第255章 新的起點(二)第215章 朝鮮使團在南京(上)第90章 合圍(一)第109章 圍殲阿濟格(五)
第106章 淮安首戰(上)第176章 規化未來第363章 進駐三寶顏第48章 山東第一戰第57章 進取漢陽府(一)第35章 鄉鬥(下)第114章 守關之戰(四)第307章 民意第9章 挺進大別山(三)第36章 投靠第264章 進攻馬尼拉城(三)第278章 回航第102章 備戰(四)第90章 遇刺(上)第199章 登基建國(一)第147章 穿插第81章 總結作戰第158章 繼續合作第241章 傳教士的調停第179章 封王的風波第78章 力挽狂瀾第147章 干係臘戰記(三)第235章 南京巷戰(一)第135章 南京規劃第174章 滿載而歸(二)第30章 李自成的決策(上)第93章 合圍(四)第187章 神奈川條約(下)第180章 奉旨進京(上)第77章 名士第368章 英國想參戰(下)第77章 火炮對攻第146章 亂攤子第63章 破局(三)第66章 三徵湖北(三)第139章 驅逐荷蘭(二)第143章 內線作戰(一)第172章 戰局的變化(四)第316章 攻佔九州島(五)第104章 迴歸國內戰場第143章 收復臨朐縣(二)第271章 不解第137章 追擊清軍(四)第12章 荒鎮怪客第199章 佈置對策第195章 崗前培訓第83章 游擊戰(二)第215章 朝鮮使團在南京(上)第48章 清軍整頓(一)第261章 察哈爾之戰(四)第195章 田弘遇的邀請第210章 朝鮮來使(上)第20章 浙江巡撫第158章 進駐濟南(上)第125章 伏擊清軍(三)第2章 喜迅(下)第199章 登基建國(一)第111章 清軍南撤第353章 日本勢力重新洗牌(四)第128章 林府壽宴(三)第164章 工業革命的雛形(上)第99章 備戰(一)第113章 南方聯盟第164章 工業革命的雛形(上)第1章 擁立新君(一)第22章 羅川口攻防戰(一)第31章 李自成的決策(下)第9章 亂世佳人(上)第184章 薩摩之戰(五)第55章 山東之變(三)第90章 武昌擴軍第177章 鹽場(下)第410章 南洋戰役結束(四)第84章 游擊戰(三)第108章 調兵北返第21章 隆興堂覆滅(上)第10章 婚姻(上)第109章 初戰淸軍(上)第248章 孝陵—神道(上)第225章 議和的條件第83章 進攻黃州(四)第265章 女冒險家的誕生(上)第117章 收復南京之戰(二)第147章 對策第75章 湖南失陷第153章 火力廷伸(上)第148章 干係臘戰記(四)第358章 南洋局勢(下)第90章 遇刺(上)第13章 出兵第96章 機密泄漏(上)第50章 進軍武昌(一)第30章 鍊鋼廠和蒸汽機第337章 又一次關原之戰(三)第287章 訪英使團出發第83章 進山追擊(一)第255章 新的起點(二)第215章 朝鮮使團在南京(上)第90章 合圍(一)第109章 圍殲阿濟格(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