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圍殲阿濟格(三)

就在第一軍攻佔了洪窪村的同時,第十五軍也清軍陣地東側的尹山村同樣展開了猛烈的進攻。

十五軍的士系在突破了清軍的外圍陣地之後,也立刻殺入了尹山村,和清軍混戰在一起,尹山村的規模比洪窪村要小得多,只有五十多戶人家,民房也不超過一百間,但清軍的防守密度也更大,更爲嚴密。雙方投入戰鬥的士兵相加,達到二萬餘人,圍繞着這個小村,展開了激烈的戰鬥。

這裡的攻堅戰同樣進行得十分艱苦,十五軍第一旅的七十三團首先突入到尹山村裡,但很快就遭到了清軍猛烈的連續反擊,竟然被清軍打出了村孑。

隨後七十三團也加強了攻擊,使用火槍、手榴彈向清軍發動了連續的進攻,將清軍的反擊部隊打散,付責突擊的三十九連再一次衝進了尹山村裡,在進村的道路口上,和清兵展開了殘酷的白刃拉劇戰。面對着清軍的瘋狂反撲,這個連死死的守住了進村的路口,保障了後續的部隊能夠順利的突入村子。全連兩百多名戰士,拼到最後,只剩下七十多人。而死在路口上的清軍士兵達到了三百餘人。

隨後中華軍和清軍在村子裡又展開激烈的爭奪戰鬥,戰鬥打到了這一步,什麼戰術、技術都是其次了,比拼的就是雙方的戰鬥意志,不過在這方面,雙方的士兵都表現出了相當頑強的戰鬥意志,各自互相爭奪,寸土不讓。

儘管中華軍在人數和武器都佔有一定的優勢,但清軍的抵抗也異常的堅韌,中華軍幾乎是在一寸一寸的擴大着佔領的地區,每一間房屋,甚致是每一寸的陣地,中華軍都要經過反覆的衝擊,才能夠佔領,有時還會出現陣地互相易手多次的情況。

戰鬥一直進行了五個多小時,雙方損失的士兵幾乎都達到三千以上,但中華軍畢竟在各方面都佔有一定優勢,而這些優勢累積起來,也就慢慢的變成了勝勢,清軍終於堅持不住,被迫退出了尹山村。

戰鬥進行到下午三時左右的時候,洪窪村和尹山村先後都分被中華軍佔領,清軍在淮河南岸只剩下中渡店村這一個據點,這裡也是清軍在淮河南岸的指揮中心所在的地方。

這時清軍在中渡店村的駐守兵力大約有三萬餘人,其中大約還有五千多名火銃兵,各種火炮還剩下八十餘門, 並且在中渡店村的外圍也修建了一道防線。而中華軍在前面的戰鬥中,傷亡的人數也接近了萬人。

在下午四時的時候,中華軍開始向中渡店村發動進攻,由於現在中渡店村的防守兵力更加的密集,中華軍首先在中渡店村外圍架好數百門各種火炮,向村裡展開連續的猛轟,同時又發射了大量的霹靂火箭。

因爲這時清軍的陣地已經十分窄小,中華軍的火炮打擊幾乎可以覆蓋到清軍陣地的大部份地區, 而清軍能夠佈置在防線上的兵力只有數千人,其餘的都躲在村孑裡, 因此中華軍發射的絕大倍份的炮彈、霹靂火箭都繞過了清軍的防線,直接落到了村孑裡面,對村子裡的清軍也造成了大量的殺傷力。

中渡店村裡的房屋幾乎全都是木質結構,有不少還是茅草搭成的屋頂,因此霹靂火箭也造成了大量的房屋起火,火勢也在村裡迅速的蔓延開。加上火炮還在向村裡開火轟擊,躲在村裡的清兵們也在火勢和炮火的雙重打擊下,在嗆人的濃煙中來回的奔跑,尋找安全的地方躲避逃命。但這時村裡到處都是火勢,全村都被濃煙瀰漫,根本就沒有幾個可以算是安全的地方,因此也有不少士兵都通過浮橋,逃到了淮河北岸。

中華軍對中渡店村的遠程打擊差不多進行一個多小時,整個村子幾乎都變成了一片火海,而在外圍陣地上駐守的清兵也都有些沉不住氣,紛紛向村裡撤退。而中華軍隨後也向中渡店村發動了全面的進攻。

雖然天色漸漸暗了下來,但由於中渡店村的火勢太大,仍然照得有如白晝一樣,而這時中渡店村裡的清兵早己大亂,在火勢中互相推搡踐踏,煙燻火燒而死的不計其數,就算還活着的士兵,也都被煙燻得兩眼流淚,咳嗽不止,那裡還能抵擋得住中華軍的進攻。

而中華軍的士兵卻都早有準備,人人都帶了一條溼布,堵住鼻口,有人乾脆將全身淋了透溼,雖然這一來連攜帶的火藥都淋溼了,不能使用火槍射擊,但這時的清兵根本就不堪一擊,直接用刺刀就可以解決戰鬥了。有不少中華軍的士兵覺得刺刀使得不過癮,乾脆把火槍背好,拾起清兵扔棄的刀槍武器,追擊砍殺着清兵。

一直激戰到了晚上七時左右,清軍終於放棄了淮河南岸的陣地,退到了淮河北岸,並且燒燬了架設在淮河上的浮橋。當然在這時候,淮河南岸還留下了不少的清軍士兵,基本都選擇了向中華軍投降,也有少數趁着混亂,逃出了陣地,四散奔逃。不過這時中渡店村也幾乎全都被大火吞沒,根本就無法撲救了。

到這時,清軍在淮河南岸的陣地全部失守,五萬守軍陣亡了兩萬餘人,逃回到淮河北岸的清兵只有一萬二三千人,其餘全部都成了中華軍的俘虜。而中華軍也付出了不小的代價,在這一天的戰鬥中,陣亡的士兵竟高達六千餘人,另外還有三千多人受傷,其本退出了戰鬥。

而被淸軍用來當作陣地的洪窪村、尹山村、中渡店村這三個村子,也都遭到了嚴重的損毀,洪窪村、尹山村的房屋被毀壞了大半,而中渡店村幾乎是整村被毀,另外三個村共計二百八十餘戶人家,一千三百多的人口,在戰鬥結束之後,竟只剩下二百三十七口人,由其是中渡店村,全村最後僅僅只剩下十三個人。

但不管怎麼樣,佔領了清軍的淮河南岸陣地,也是實現殲滅阿濟格部計劃的重要一步,成進也立刻下令,讓在今天的戰鬥中,作爲預備隊的第十八軍立刻渡過淮河,増援淮河北岸的部隊,同時又命令其他中華軍的士兵,在戰場四周搜找清軍的殘餘士兵,同時也收隴看押抓獲的俘虜,而隨軍的民役也進入戰場,進行清掃,掩埋屍體,收集繳獲的戰利品等等。

――――――――分割線―――――――――分割線――――――――

就在中華軍在淮河南岸向清軍的陣地發動進攻的同時,在淮河的北岸,中華軍也同樣向清軍的陣地展開了進攻。

淮河北岸的戰鬥同樣也進行得十分慘烈,中華軍通過前期的土工迫近戰術,一舉突破了清軍在息縣北面的兩個陣地,雙方也在陣地裡展開了激烈的拉據戰,隨後在息縣的西面,中華軍也同樣殺入了清軍的陣地中。激烈的戰鬥一直進行了八個多小時,從清晨一直激戰到下午四時左右,清軍在息縣有兩個村孑的陣地被中華軍攻破,但還有三個村子的清軍牢牢的守住了自己的陣地,將攻進村裡的中華軍擊退。

在這一天的戰鬥中,北岸的中華軍陣亡人數也達到了五千,受傷的也有三千多人,而清軍一方的傷亡數字合計也接近萬人。如果算上淮河南岸的戰鬥,在這一天的時間裡,雙方的傷亡合計竟超過了五萬餘人,這在中華軍和清軍的交戰史中,也是十分罕見的。

不過清軍在淮河北岸的陣地要比淮河南岸要大得多,雖然失守了兩個村子,但對清軍的整個防線來說,造成的破壞並不算大,中華軍離息縣還有一段距離。

但就在當天晚上,淮河南岸陣地失守的消息,也傳到了北岸的各軍中。阿濟格也在息縣城裡招集衆將,商議下一步的打算。

其實現在衆將都十分清楚,南岸的陣地失守,北岸也難以保全,因爲中華軍在南岸的三個軍可以馬上投入到北岸的戰鬥中來。而現在擺在清軍面前的,只有兩條路可走,一是繼續在息縣固守,等待援軍。現在清軍在淮河北岸的兵力約有接近九萬人,火銃兵二萬餘人,火炮三百餘門,而且糧食、彈藥都十分充足,如果繼續堅守,在支撐三到五天,還是做得到的。但到了這個時候,包括阿濟格在內,誰對援軍都己經不抱任何希望了。

第二條路是趁着中華軍南岸的兵力還沒有北調,立刻發動突圍,大家各憑本事,能夠突圍出去,就算是走遠,突圍不了,就只能自認倒黴。當然衆將也都十分清楚,能夠成功突圍的,絕對只是少數,絕大多數的人馬,很可能都死在中華軍的槍炮之下。但畢竟突圍還是有一線機會,因此衆將大多數都贊同突圍。

阿濟格見狀,也決定事遲疑,如果要突圍,就不能等到天亮,今夜就連夜突圍。於是也立刻分派人馬,約定五更時分,從息縣的三個方向,同時突圍,至於那一路能夠突圍成功,就只能各安天命了。

第19章 保衛家園(三)第178章 琉球之變(三)第406章 國策(下)第93章 秦淮風月(下)第249章 中國西印度公司總督(二)第74章 完成包圍第278章 長城填詞第109章 合圍南京上第254章 新的起點(一)第147章 制度(下)第268章 馬尼拉的後續工作(二)第129章 林府壽宴(四)第430章 新的啓程第201章 田府盛宴(下)第一六十章 調整計劃第271章 挽留紫玲瓏(下)第111章 規剗未來第219章 工業基礎第194章 整編軍隊(上)第28章 許婚第234章 除夕——劫持第191章 勸進(上)第198章 南方的最後一戰(四)第77章 徐州戰役第二階段(二)第161章 濟南備戰(一)第265章 察哈爾之戰(八)第98章 荷蘭人的抗議(上)第11章 深夜靜思第230章 除夕——驚變(上)第40章 匪賊來了(一)第244章 東西方的交流(二)第175章 平南四策第174章 八旗圈地第70章 火拼左良玉(二)第126章 林府壽宴(一)第220章 新武器(一)第169章 局勢的變化(一)第161章 豐臣公主(下)第174章 勸降吳三桂(上)第139章 並未結束的結局第147章 對策第171章 戰局的變化(三)第246章 身世第14章 玄皇教第369章 交易第247章 西班牙軍出擊第71章 長江艦隊再度出擊(三)第281章 國會成立(一)第273章 杭州時報案第355章 巡視南洋(下)第274章 杭州時報案(下)第195章 田弘遇的邀請第191章 議和後續(四)第93章 合圍(四)第69章 黃宗羲來訪(一)第303章 曰本內戰爆發(上)第166章 江淮大撤退第67章 會見左良玉第164章 工業革命的雛形(上)第178章 琉球之變(三)第138章 軍歌第43章 守衛新野(上)第203章 徵薩艦隊歸來(上)第361章 三寶顏之戰(上)第227章 除夕—主動出擊(三)第124章 伏擊清軍(二)第97章 遷移(四)第137章 江南初定(二)第68章 中原三策(上)第249章 進攻商館(下)第148章 新的計劃第271章 挽留紫玲瓏(下)第256章 進攻蒙古(上)第168章 南京新生活第95章 豫北戰場(一)第66章 忽悠第190章 大勢所趨第84章 開戰第81章 總結作戰第250章 退守修道院第220章 初入南京(上)第53章 西班牙使者(上)第28章 管理戰俘(上)第191章 議和後續(四)第28章 許婚第112章 合作計劃第208章 跨海入朝(一)第190章 技術革新(一)第53章 進軍武昌(四)第27章 南京風雲(三)第159章 進駐濟南(下)第117章 戰後總結第42章 洪承疇復職(下)第130章 進軍江西(二)第345章 進駐二條城第63章 再戰匪賊(二)第305章 中華慈善總會(下)第43章 守衛新野(上)第139章 外線作戰(一)第386章 中荷決戰(四)
第19章 保衛家園(三)第178章 琉球之變(三)第406章 國策(下)第93章 秦淮風月(下)第249章 中國西印度公司總督(二)第74章 完成包圍第278章 長城填詞第109章 合圍南京上第254章 新的起點(一)第147章 制度(下)第268章 馬尼拉的後續工作(二)第129章 林府壽宴(四)第430章 新的啓程第201章 田府盛宴(下)第一六十章 調整計劃第271章 挽留紫玲瓏(下)第111章 規剗未來第219章 工業基礎第194章 整編軍隊(上)第28章 許婚第234章 除夕——劫持第191章 勸進(上)第198章 南方的最後一戰(四)第77章 徐州戰役第二階段(二)第161章 濟南備戰(一)第265章 察哈爾之戰(八)第98章 荷蘭人的抗議(上)第11章 深夜靜思第230章 除夕——驚變(上)第40章 匪賊來了(一)第244章 東西方的交流(二)第175章 平南四策第174章 八旗圈地第70章 火拼左良玉(二)第126章 林府壽宴(一)第220章 新武器(一)第169章 局勢的變化(一)第161章 豐臣公主(下)第174章 勸降吳三桂(上)第139章 並未結束的結局第147章 對策第171章 戰局的變化(三)第246章 身世第14章 玄皇教第369章 交易第247章 西班牙軍出擊第71章 長江艦隊再度出擊(三)第281章 國會成立(一)第273章 杭州時報案第355章 巡視南洋(下)第274章 杭州時報案(下)第195章 田弘遇的邀請第191章 議和後續(四)第93章 合圍(四)第69章 黃宗羲來訪(一)第303章 曰本內戰爆發(上)第166章 江淮大撤退第67章 會見左良玉第164章 工業革命的雛形(上)第178章 琉球之變(三)第138章 軍歌第43章 守衛新野(上)第203章 徵薩艦隊歸來(上)第361章 三寶顏之戰(上)第227章 除夕—主動出擊(三)第124章 伏擊清軍(二)第97章 遷移(四)第137章 江南初定(二)第68章 中原三策(上)第249章 進攻商館(下)第148章 新的計劃第271章 挽留紫玲瓏(下)第256章 進攻蒙古(上)第168章 南京新生活第95章 豫北戰場(一)第66章 忽悠第190章 大勢所趨第84章 開戰第81章 總結作戰第250章 退守修道院第220章 初入南京(上)第53章 西班牙使者(上)第28章 管理戰俘(上)第191章 議和後續(四)第28章 許婚第112章 合作計劃第208章 跨海入朝(一)第190章 技術革新(一)第53章 進軍武昌(四)第27章 南京風雲(三)第159章 進駐濟南(下)第117章 戰後總結第42章 洪承疇復職(下)第130章 進軍江西(二)第345章 進駐二條城第63章 再戰匪賊(二)第305章 中華慈善總會(下)第43章 守衛新野(上)第139章 外線作戰(一)第386章 中荷決戰(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