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林府壽宴(二)

這時有一個家人進來,道:“稟老太爺,大老爺的大少爺,大姑娘、二少爺都以經到了。”

林之洋聽了,趕忙起身,一臉喜色,道:“他們總算是趕回來了,沒有誤了時辰。”

林正朔聽了,也吳道:“讓他們進來吧,都是爲了林家的生意,在外面奔波,也不容易了。”

家人下去了之後,林之湖卻對林之洋道:“大哥,旭升以經成年,也該頂家立戶,就算了,但旭進年幼,正是多讀四書五經,潛心苦學的時候,日後也好爲我們林家爭臉,你卻讓他學什麼經世濟用,格物致知之術,這不是本末倒置嗎?更何況鳳舞一個女孩家,你也讓她在外面拋頭露面的,這也太失我們林家的體面了。”

林之洋剛要說話,林正朔擺了擺手,道:“今天就不談這些事情了,也不怕讓商大人笑話嗎?”

正說着,外面以經走進來二男一女三個人。爲首的男子約有二十五六歲,長得到和林之洋有六七分相似。在他的身後,跟着一個女子,大約十七八歲年紀,眉目如畫,肌膚賽雪,清麗明媚,豔光照人。到是個十分美麗的女子。這到還沒什麼,最奇怪的是她居然穿着一件西式的連衣的白色長裙,長長的裙襬一直拖到地上,綴滿了複雜而美麗的花邊,腰部用一條寬帶緊身束起,顯露出苗條修長的身材;甴其是從兩側下垂到胸前的兩綹繡發,被燙成雲卷形狀,脖子上還掛着一個純銀的十字架,到是一付十足的歐州貴族婦女的打扮。在這少女的身後,也跟着一個十三四歲的少年,還是一臉稚氣。

在場的衆人一下都被這洋裝少女給驚呆了,就連商毅也差一點產生了錯覺,是不是遇到穿越的同行了。

三人徑直來到屋中,一起跪倒在地,給林正朔行大禮,道:“爺爺。”

林之洋一邊坐着,臉上也十分尷尬。林之泊實在有些忍不住了,道:“鳳舞,你這是穿的什麼衣服,真是有傷風雅,成何提統。”

這少女正是林之洋的女兒林鳳舞,因爲她常在馬尼拉居住生活,因此也常作西式穿扮。林之洋到也知道,不過想着入鄉隨俗,也沒沒有多管,只是沒想到她今天居然就這樣穿着一套西式服裝回來。

聽了林之泊說,林鳳舞道:“這是干係臘人的衣服,我從馬尼拉回來,穿這身衣服又有什麼?當年趙武靈王不還學過胡服騎射嗎?”

林之泊正要再說什麼,林正朔趕忙道:“好了,好了,鳳舞,快去換衣服,這不是隻有咱們自家人,還有這麼多的客人在呀。”

林鳳舞這才起身,回自己繡房去換衣服,林之泊還追着道:“記着,把頭髮也弄直了。好的不學,偏偏要去學夷婆子。人不人鬼不鬼後,像什麼樣子……”

他還要再說,林之湖趕忙拉了他一把,道:“五弟,今天就少說兩句吧。”

林正朔也苦笑了一聲,轉頭又對商毅道:“大人,讓你見笑了,之洋實在是教女不嚴啊!”

商毅笑道:“不過是穿件衣服,又有何妨。泰西諸國的婦女,都是如此穿着。我昔曰遊歷泰西諸國,見得多了。今日見了,到是讓我又想到不少往事來。”

林之洋見商毅並不以爲怪,也放了心,趕忙又叫過那兩個年輕人來見商毅,年長的是林之洋的長子林旭升,年幼的是次孑林旭進。現在林旭升以經是林之洋的得力幫手,主要掌管海外部份生意,林鳳舞和林旭進也常在馬尼拉居住,這次他們兄妺三人是專程從馬尼拉趕回來。

就在這時,又有家人進來道:“稟老太爺,現在有冒襄冒公子,陳貞慧方公子來爲您老拜壽。”

商毅也怔了一怔,冒襄這個名字或許還有些陌生,但他的另外一個名字在後世可是大大有名,就是冒闢疆,這兩個人也就是後世所稱的明末四大公子中的兩人。在座的衆人也都有些動容。冒避疆和陳貞慧的年紀都不算大,但在這時名頭頗響,由其因爲他們都是復社的成員,因此在南方的清流之中,很有些名氣。也是林之泊特意請來,爲林正朔的壽宴增添光彩。

因此林之泊,更是一臉喜色,道:“父親,冒公子和陳公子是孩兒的好友,這次也來爲你拜壽,您應該親自去迎接纔是。”說看就站起身來,似乎是急不耐了。

林正朔看了看商毅,頗有些躊躇不決的意思,商毅見了,也起身道:“老人家,今天是您的大壽,客人衆多,不能只爲我一人失禮於大衆,因此我就不多打憂,您還是請去招呼其他客人吧。”

林正朔忙道:“是老朽失禮了,商大人請到府裡遊玩片刻,等一會開宴了,還要請商大人多喝幾杯。”說着叫過來兩個家丁,陪着商毅在林家大宅裡遊玩。然後帶着五個兒子,還有一干孫子,去迎接冒避疆和方以智。

林家雖是一個商人之家,但大宅佔地的面積也不小,層層院落,房屋重重,這時也有不少來拜壽的客人在各處的院落中游覽,三三二二羣聚,談天論地。同時還有人供應茶水點心,坐椅,小桌一類,侍候得到是十分周到。商毅出來之後,在家人的代領下,找到了王夫之和阿科尼亞。兩人這時也正在院子裡四處閒走,見商毅來了,

聽商毅說冒避疆和陳貞慧來了,王夫之的目光中也露出一絲傾羨的目光,頗有些想要結交的意思。商毅心裡也暗暗好笑,雖然現在陳貞慧的名氣還不如冒避疆和方以智,但無論是在以後,還是在未來中國思想上的地位,可比這兩個人要高得多。不過暫時不能說破。

這時只聽身後有人道:“商大人,原來您在這裡。”

商毅回頭一看,只見是李格非和張庚秋陪同着另外兩人,就在自己的身後。商毅也笑道:“李先生,張先生,你們是什麼時候來的?”

李格非道:“來了有一會兒,剛剛林兄隨老太爺去迎接冒避疆和陳貞慧,沒空招呼我們,告訴我您在這裡,因此就找過來了。”

然後他又指了指身邊的兩人,道:“這位是程協祥程兄,這位是王柏王兄,都是蘇州有名的大商家,和我們也有生意來往,交情非淺,這次也來給林老太爺賀壽來了。”

兩人也趕忙施禮,道:“商將軍,久仰大名了。”

商毅點了點頭,知道這就是李格非給拉來的合夥人,不過這裡人多眼雜,不宜多談這些事情,因此只是點頭示意道:“兩位,幸會。”

李格非忙道:“來,我們找地方坐下來說話。”

因爲他和林之洋交情莫逆,因此在林家大宅也能算半個主人,立刻叫人搬來了一張圓桌,又搬來幾把椅子,從人又送上來茶水和點心,衆人這才圍圈坐下,海闊天空的攀談起來。

程協祥道:“這次浙江叛亂,蘇州倖免被亂軍所掠,全是靠商家軍及時趕到,才守住了城池,保住了這一城的百姓,說起我等的身家性命全是大人所賜啊!”

王柏也道:“是啊是啊!而且商家軍進駐蘇州之後,不僅軍紀嚴明、秋毫無犯,而且公買公賣,還在城中修路補牆,做了不少有益於民的好事,確實不愧爲仁義之師。近日蘇州百民都說,繼我大明戚家軍之後,又出了一支商家軍,保境安民,實在是我等百姓之幸也。能夠如此治軍有法,我們也對商大人深爲佩服啊!”

商毅也笑道:“兩位過獎了,朝廷養軍千日,用在一時,我們身爲軍人,自當上報國家,下安黎庶,保境護民,方纔不失軍人之本色。日後商家軍還要駐紮蘇州一段時間,恐怕還有不少事情要煩勞兩位幫助。”

程協祥和王柏自然也是心知肚明,他們兩人都是蘇州當地的商人,雖然不算什麼鉅商,但在蘇州也算有一號的。和林之洋、李格非之間,有過十餘次生意往來,互相合作的還不錯,這樣建立起來的交情。這次找合夥人,林之洋、李格非首先就想到了他們,因爲他們就是蘇州本地人,有他們參與,許多事情都好辦一些。

而程協祥和王柏也早就想涉足絲綢生意,只是蘇州的絲綢織造業雖然發達,但現在以經有了一個呈壟斷經營,兩人沒有門路,根本就插不進手去,因此李格非找他們一談,說明是商毅打算投資做絲綢生意,兩人也立刻同意入夥,一來是看林之洋和李格非的面子,二來也是想借助這個時機,進入絲綢生意的圈子中來。

當然這也和目前商毅在江浙一帶炙手可熱的聲勢有極大關係,至少從表面上看,商毅不僅是浙江總兵,而且在背後有吳甡支撐,而吳甡不僅是內閣大學士,督師,同時還屬於東林一糸,這樣的後臺也足夠硬實,因此兩人也非常看好商毅這一次的投資行爲。於是也借看這次給林正朔賀壽,趕到杭州來詳談合作支劃。

幾個人正說說笑笑的時候,只聽一個淸脆動聽的女子聲音道:“李叔父,張伯父,你們也來了。”

第17章 保衛家園(一)第419章 重大事件第203章 徵薩艦隊歸來(上)第156章 奪船(上)第263章 察哈爾之戰(六)第93章 合圍(四)第117章 收復南京之戰(二)第95章 遷移(二)第186章 神奈川條約(上)第29章 管理戰俘(下)第179章 琉球之變(四)第14章 反擊(二)第195章 田弘遇的邀請第141章 造船廠第149章 新政(三)第242章 勸降第211章 商毅的應對計劃第60章 莊妃第132章 蘇州織造(三)第111章 清軍南撤第47章 金殿廷議第174章 人民公社(上)第82章 游擊戰(一)第187章 永曆朝廷滅亡第5章 進攻北京(二)第119章 收復南京之戰(四)第7章 挺進大別山(一)第26章 民團教師(二)第188章 坤興公主第90章 合圍(一)第163章 政治婚姻(下)第30章 李自成的決策(上)第233章 除夕——皇城之戰(下)第92章 局勢嚴峻第81章 洋人(下)第271章 不解第157章 揚州之戰的結局(三)第248章 進攻商館(上)第42章 火炮對火炮,火槍對火槍第103章 大島海戰(下)第45章 內外夾攻第173章 勸進(下)第17章 行軍第82章 佈置(三)第372章 前哨戰(上)第232章 清廷滅亡(四)第215章 參政院(上)第22章 羅川口攻防戰(一)第329章 前哨戰(上)第347章 德川幕府的選擇(上)第179章 琉球之變(四)第211章 崇禎十七年三月十八日(一)第41章 匪賊來了(二)第93章 追擊海盜第173章 勸進(下)第186章 出獄第69章 長江艦隊再度出擊(一)第138章 針鋒相對(下)第376章 第二戰(一)第139章 外線作戰(一)第184章 臺灣佈防(下)第121章 收復南京之戰(六)第240章 抵達呂宋島(三)第28章 攻取兗州(四)第97章 僱傭兵(上)第101章 收編海盜(二)第11章 全面進攻計劃(上)第101章 清軍的援軍(三)第267章 馬尼拉的後續工作(一)第251章 孝陵—陵園(下)第321章 溫泉夜色第118章 海盜(二)第22章 靈活作戰(一)第34章 再徵湖北(四)第24章 江北之爭(一)第191章 獻俘閱兵(下)第183章 第二次琉球之戰(下)第71章 黃宗羲來訪(三)第207章 清廷新軍(上)第一八九章 整軍備戰下第272章 不解(下)第39章 多爾袞的煩惱第216章 參政院(下)第34章 宣戰(上)第145章 規則(下)第303章 曰本內戰爆發(上)第342章 又一次關原之戰(八)第78章 衡州府第3章 擁立新君(三)第129章 驅民作戰(上)第331章 攻克彥根山東戰役二第158章 經略江淮(上)第156章 進攻廣東(四)第128章 收復南京的後續戰鬥(下)第183章 大西軍出戰(三)第109章 合圍南京上第270章 馬尼拉的後續工作(四)第88章 騎軍對戰(上)第358章 南洋局勢(下)
第17章 保衛家園(一)第419章 重大事件第203章 徵薩艦隊歸來(上)第156章 奪船(上)第263章 察哈爾之戰(六)第93章 合圍(四)第117章 收復南京之戰(二)第95章 遷移(二)第186章 神奈川條約(上)第29章 管理戰俘(下)第179章 琉球之變(四)第14章 反擊(二)第195章 田弘遇的邀請第141章 造船廠第149章 新政(三)第242章 勸降第211章 商毅的應對計劃第60章 莊妃第132章 蘇州織造(三)第111章 清軍南撤第47章 金殿廷議第174章 人民公社(上)第82章 游擊戰(一)第187章 永曆朝廷滅亡第5章 進攻北京(二)第119章 收復南京之戰(四)第7章 挺進大別山(一)第26章 民團教師(二)第188章 坤興公主第90章 合圍(一)第163章 政治婚姻(下)第30章 李自成的決策(上)第233章 除夕——皇城之戰(下)第92章 局勢嚴峻第81章 洋人(下)第271章 不解第157章 揚州之戰的結局(三)第248章 進攻商館(上)第42章 火炮對火炮,火槍對火槍第103章 大島海戰(下)第45章 內外夾攻第173章 勸進(下)第17章 行軍第82章 佈置(三)第372章 前哨戰(上)第232章 清廷滅亡(四)第215章 參政院(上)第22章 羅川口攻防戰(一)第329章 前哨戰(上)第347章 德川幕府的選擇(上)第179章 琉球之變(四)第211章 崇禎十七年三月十八日(一)第41章 匪賊來了(二)第93章 追擊海盜第173章 勸進(下)第186章 出獄第69章 長江艦隊再度出擊(一)第138章 針鋒相對(下)第376章 第二戰(一)第139章 外線作戰(一)第184章 臺灣佈防(下)第121章 收復南京之戰(六)第240章 抵達呂宋島(三)第28章 攻取兗州(四)第97章 僱傭兵(上)第101章 收編海盜(二)第11章 全面進攻計劃(上)第101章 清軍的援軍(三)第267章 馬尼拉的後續工作(一)第251章 孝陵—陵園(下)第321章 溫泉夜色第118章 海盜(二)第22章 靈活作戰(一)第34章 再徵湖北(四)第24章 江北之爭(一)第191章 獻俘閱兵(下)第183章 第二次琉球之戰(下)第71章 黃宗羲來訪(三)第207章 清廷新軍(上)第一八九章 整軍備戰下第272章 不解(下)第39章 多爾袞的煩惱第216章 參政院(下)第34章 宣戰(上)第145章 規則(下)第303章 曰本內戰爆發(上)第342章 又一次關原之戰(八)第78章 衡州府第3章 擁立新君(三)第129章 驅民作戰(上)第331章 攻克彥根山東戰役二第158章 經略江淮(上)第156章 進攻廣東(四)第128章 收復南京的後續戰鬥(下)第183章 大西軍出戰(三)第109章 合圍南京上第270章 馬尼拉的後續工作(四)第88章 騎軍對戰(上)第358章 南洋局勢(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