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0章 日本勢力重新洗牌(一)

進了京都之後,東福門院和寬永太皇也向豐臣薰和德川千姫告辭,並且表示明天將到二條城來拜訪德川千姬,然後就返回皇宮。

而豐臣薰一行回到了二條城。商毅和亞莉桑德拉也在二條城裡設宴歡迎了徳川千姬,當然連帶着本多勝姬和德川綱重也在偏廳受到比較熱烈的招持,由毛利廣綱、鍋島勝茂、有馬忠賴等幾位大名和夫人付責接待他們。

當然和商毅見面之後,徳川千姫當然也不敢以商毅的岳母身份自居,畢竟不管商毅對豐臣薰多寵愛,但豐臣薰在商毅後宮的地位確實不高,這是事實。實其上豐臣薰現在僅僅只是一個昭婕,連嬪妃都算不上。因此見了商毅之後,德川千姬也是以出家人的身份和商毅見禮,雙手合什,唸了一聲佛號,道:“貧尼見過陛下,阿薰能夠受陛下寵爰照顧,貧尼實在是感激不盡。”其實這樣更好,因爲出家人的身份超然,不用行大禮。

商毅也欠了欠身,道:“師太太客氣了,師太一路從江戶過來,一路辛苦了吧。”說着命人擺上了宴席,因爲徳川千姬現在己是出家人的身份,因此商毅也專程吩咐,爲德川千姬準備了素齋素飯。

不過徳川千姬畢竟也是出身豪門,兩任丈夫也都是日本的大名,因此自然也帶有一股高貴的神情,語言舉止也都十分得體。而且德川千姬年輕的時候,就素以美貌而聞名,雖然現在己是中年,但仍不減當年的風釆,而且更顯成熟,在加上出家了近十年,更是然有一種超然俗世的氣質。如果現在有了頭髮,絕不會與豐臣薰差。

而旦在德川千姬改嫁本多忠刻的時候,還發生了津和野藩的藩主阪崎直盛搶婚的事件,當時也稱爲千姬事件,關於阪崎直盛搶婚的原因,流傳有很多種說法,其中有一種就是阪崎直盛看上了德川千姬的美貌,才蔭發了搶婚的念頭。當然這種說法很不靠譜,因爲儘管德川千姬是二婚,但也是徳川家的女兒,阪崎直盛再怎麼看上德川千姬的美貌,也不看因此而搶婚。不過這種傳聞也說明,徳川千姬的美貌在當時確實是很出名的。否則也不可能生出豐臣薰這樣美貌的女兒來。

衆人寒喧了幾句之後,德川千姬纔對商毅道:“皇上,按說貧尼是出家人,不該再理俗事,但現在畢竟是關係到貧尼的家人,因此也懇請陛下,能不能放過徳川一族。”

商毅笑道:“師太請放心吧,其實當年豐臣、徳川兩家,算起來也很難說得清誰對誰錯,既然阿薰也同意不再追究徳川氏了,我也可以保證,只要是徳川氏以後在日本能夠安份守己,不在有非份之想,也就不有事。”

聽到商毅的親口承諾,德川千姬也終於完全放了心,因此又向商毅施了一禮,道:“多謝陛下。”然後又轉頭對豐臣薰道:“謝謝你了,阿薰。”

豐臣薰當然也知道,這是商毅把這個人情送給自己來做,好讓自己和母親建立良好的關係,因此趕忙道:“母親,這些年來我都不能在母親身邊盡孝,這些事情就算是我爲母親做一點補償吧。”

德川千姫也嘆了一口氣,道:“阿薰,不要這樣說了,這些年來確實是讓你受了不少苦,要說對不起,也是徳川家對不起你,是我這個做母親的,沒有盡到母親的責任纔是。”

這時商毅道:“好了,過去的事情就不用再提了,你們母女重親團聚,也是一件好事,應該高興纔對。以前的事情,就讓它們都過去吧。”

――――――――分割線―――――――――分割線――――――――

雖然在關原合戰之後,中華軍在曰本已經取得了絕對優勢的地位,但在甲府以東的地區還有近百的大名,近半的地方並未歸順中華軍,其中即有像伊達綱宗、上杉剛憲這樣持觀望態度的大名,也有爲數不少的忠於德川幕府,準備和中華軍死拼的大名,因此如果武力征服,就要逐城逐地的攻取,至少也要一二個月的時間。

但徳川幕府像中華軍投降之後,也使持觀望態度的大名真正感到大勢確實己去了,而那些忠於德川幕府的大名也失了繼續抵抗中華軍的立場,因此也都紛紛趕到京都來,向中華軍投降。因此僅僅只過了十餘天的時間,剩餘的所有大名絕大部份都趕到京都投降,只有在北海道地區有三個小藩,對此不聞不間,完全是一付聽天由命的樣子。不過這時在京都己經聚集了二百零六位大名。

而一直在幕府和倒幕之間搖擺不定,企圖左右逢源,撈盡好處的伊達綱宗和上杉剛憲到了這一步,也才終於徹底死了心,知道大勢己去,己經無法更改,他們沒有勇氣學那三個北海道的小藩,對中華軍不聞不問,只好按照商毅的要求,只帶了十個從人,趕到京都向中華軍請罪。當然也是聽天由命。

對於這些大名,中華軍也是分別對待,那些投向徳川幕府,和中華軍爲敵的大名,或者是一直保持中立態度的大名,還能夠讓進京都,安排在館驛中居住,相對來說,飲食住宿條件還不錯,而以伊達綱宗和上杉剛憲爲首,在幕府和倒幕之間搖擺不定的大名,則派統一住在一起,並限制自由,飲食也差得多。從中也表達了中華軍的態度。

而這些大名也都十分後悔,紛紛埋怨伊達綱宗和上杉剛憲,因爲大多數的大名都是聽了他們的話,才釆取這種左右搖擺的態度,要不然至少有一半人早就投到倒幕的一方去了。而這時伊達綱宗和上杉剛憲更是連腸子都悔青了,但到了這一步,還能有什麼說得,只好裝聾作啞,對所有的責問都不吭一聲。

在九月十五日,中國國內派來的外交部副部長張原,和兩名外交部幹事李治、陳桓也都到達了京都。因此也就不在等那三位北海道的小藩大名,馬上開始了日本重新洗牌進程。

九月十六曰,天皇紹仁在皇宮裡召見所有二百零六位大名,正式宣佈,免除了徳川家綱徵夷大將軍和左大臣的職務,同時也罷免了所有在皇室中任職的德川幕府的官員,因爲德川幕府的家老、老中一般也都在皇室中出任一些中高級的官職,雖然只是虛銜,但也顯得尊貴。

當然有罰也就有獎,隨後紹仁加封豐臣佘衆中的大野殿守爲大納言,甚助衛門、內藤昌豐爲中納言,石田吉左、高阪源五郎爲少納言,而這這五個人也就豐臣佘衆中的中堅力量。再加上先封的左右大臣,內大臣毛利廣綱、鍋島勝茂、有馬忠賴,這八個人在名議上,是現在日本的最高的執政官員。並且又封了水野蕂九郎、山元十兵衛爲左、右近衛大將,也就是天皇的待衛軍主將,當然現在也是虛職,因爲天皇現在那還有什麼軍隊。同時其他的二十佘名主要的豐臣餘衆,也都各有封賞。

封罷完畢之後,二百零六位大名也一齊向天皇叩首拜謝,而紹仁又下令,甴八位執政官員決議,對日本的所有大名,進行重新分封,實際也就是對曰本進行一次全新的權力重新劃分。另外也和中國派來的使者進行正式談判,確立兩國的關係,外交禮議,通商貿易,關稅等等一糸例的問題,並簽定條約。

對於這些事情,商毅都沒有參與,反正只要是按照自己的劇本來就行了,自己出不出面都無所謂,這個面子就讓給紹仁算了。他只是住在二條城裡,沒事的時候就看看櫻花,登上守天閣欣賞一下京都的風景,再不就是和亞莉桑徳拉、成進一齊研究南海的局勢。而豐臣薰則毎天陪着母親和妹妹一起說話,有時也在京都城裡遊玩。

而在這段時間裡,天皇紹仁也終於找到了一些真正當上天皇的感覺,因爲二百多個大名同時聚集在京都,向自己參拜,這在天皇失權之後,還是從來沒有過盛大事情。

甴其德川幕府的四代將軍徳川家綱,以及所有的家臣們,這可是第一次真正誠惶誠恐的跪在自己的面前,任由自己擺免了他們的職位,紹仁也覺得,只有在這一刻,自己才真正是日本的天皇,同時也從心裡覺得,其實中華軍來到日本,對自已還是利大於憋的。

雖然當初中華軍強搶了紹仁的玉璽,並且打着紹仁的名議發號施令,一度令紹仁十分惱火,但現在紹仁也釋然了,畢竟那時也是特殊時期,也難免中華軍做出一些出格的事情來。

而且在商毅架臨京都之後,對紹仁也比較客氣和尊重,並沒有憑着天朝上國的勢力,盛氣凌人,而且還非常照顧紹仁的形像,並不給紹仁難堪,由其是在日本各大名面前,還相當維護紹仁的權威,有大名到京都來,也都讓他們參見紹仁,也算是給足了紹仁面子,這一點可比德川幕府強多了,因此也讓紹仁對中華軍的態度大爲改觀,由其是對商毅衷心佩服,人家到底是大國之君,果然是虛懷若谷,確實是有容人之量。因此紹仁心裡也發生了變化,認爲中華軍到日本來,也是一件好事。說不定天皇還可以藉機増加一些政治權力。

但就在第二天,紹仁的這種虛幻的美好感覺,就被鐵一般的現實擊得粉碎。

第128章 林府壽宴(三)第132章 北京的寒冬(三)第55章 插曲第84章 四徵湖北第26章 民團教師(二)第140章 活字印刷術第111章 清軍南撤第264章 進攻馬尼拉城(三)第131章 攻城(上)第261章 會師馬尼拉第37章 進攻南陽第23章 震盪第80章 佈置(一)第151章 阿巴泰的決定第222章 商家軍首次出擊(上)第334章 突襲第229章 清廷滅亡(一)第91章 逼宮第6章 傳教和教學第351章 日本勢力重新洗牌(二)第86章 連寨戰術(下)第143章 提案(下)第85章 地雷陣第271章 挽留紫玲瓏(下)第103章 大島海戰(下)第333章 對持(三)第255章 巡視北京(下)第164章 工業革命的雛形(上)第94章 救援蘇州第137章 向南向北(四)第158章 襄樊之戰(三)第216章 朝鮮使團在南京(下)第192章 禁宮之變(一)第253章 孝陵—享殿(下)第10章 婚姻(上)第249章 中國西印度公司總督(二)第132章 攻城(下)第157章 農民的力量第161章 豐臣公主(下)第167章 財政危機(下)第81章 總結作戰第351章 日本勢力重新洗牌(二)第167章 臺灣大員第258章 進攻修道院(下)第142章 提案(上)第160章 手帕之交第39章 多爾袞的煩惱第202章 生絲之戰(三)第36章 機構調整第330章 前哨戰(下)第270章 馬尼拉的後續工作(四)第137章 針鋒相對(上)第69章 火拼左良玉(一)第188章 飛剪船試航第273章 長城定蒙(二)第95章 南京佈線(上)第一八九章 整軍備戰下第194章 降價風波(上)第198章 困境(下)第139章 臨朐縣失守第33章 荷蘭交涉(下)第97章 遷移(四)第50章 再攻濟南第154章 進攻廣東(二)第175章 滿載而歸(三)第75章 浙江援軍第11章 深夜靜思第80章 進攻黃州(一)第19章 進取光州(二)第370章 戰術第92章 秦淮風月(上)第195章 田弘遇的邀請第374章 文萊歸降(上)第306章 曰本內戰第424章 中俄之戰(四)第1章 清廷(上)第259章 抵達呂宋第31章 再徵湖北(一)第122章 渡河襲擊第32章 碧華軒(下)第239章 訪歐之旅(三)第264章 察哈爾之戰(七)第165章 教育和科舉(下)第43章 公主釋心(上)第一八九章 整軍備戰下第217章 嚴肅軍紀第236章 南京巷戰(下)第58章 爭奪山東(二)第35章 商家軍的考覈(下)第212章 平定朝鮮(一)第162章 浙江的政務第9章 安慰公主第208章 哭諫(下)第197章 困境(上)第258章 進攻當塗(下)第85章 清軍反擊(上)第193章 清廷的準備(上)第221章 新武器(二)第53章 山東之變(一)第62章 剃髮令(上)
第128章 林府壽宴(三)第132章 北京的寒冬(三)第55章 插曲第84章 四徵湖北第26章 民團教師(二)第140章 活字印刷術第111章 清軍南撤第264章 進攻馬尼拉城(三)第131章 攻城(上)第261章 會師馬尼拉第37章 進攻南陽第23章 震盪第80章 佈置(一)第151章 阿巴泰的決定第222章 商家軍首次出擊(上)第334章 突襲第229章 清廷滅亡(一)第91章 逼宮第6章 傳教和教學第351章 日本勢力重新洗牌(二)第86章 連寨戰術(下)第143章 提案(下)第85章 地雷陣第271章 挽留紫玲瓏(下)第103章 大島海戰(下)第333章 對持(三)第255章 巡視北京(下)第164章 工業革命的雛形(上)第94章 救援蘇州第137章 向南向北(四)第158章 襄樊之戰(三)第216章 朝鮮使團在南京(下)第192章 禁宮之變(一)第253章 孝陵—享殿(下)第10章 婚姻(上)第249章 中國西印度公司總督(二)第132章 攻城(下)第157章 農民的力量第161章 豐臣公主(下)第167章 財政危機(下)第81章 總結作戰第351章 日本勢力重新洗牌(二)第167章 臺灣大員第258章 進攻修道院(下)第142章 提案(上)第160章 手帕之交第39章 多爾袞的煩惱第202章 生絲之戰(三)第36章 機構調整第330章 前哨戰(下)第270章 馬尼拉的後續工作(四)第137章 針鋒相對(上)第69章 火拼左良玉(一)第188章 飛剪船試航第273章 長城定蒙(二)第95章 南京佈線(上)第一八九章 整軍備戰下第194章 降價風波(上)第198章 困境(下)第139章 臨朐縣失守第33章 荷蘭交涉(下)第97章 遷移(四)第50章 再攻濟南第154章 進攻廣東(二)第175章 滿載而歸(三)第75章 浙江援軍第11章 深夜靜思第80章 進攻黃州(一)第19章 進取光州(二)第370章 戰術第92章 秦淮風月(上)第195章 田弘遇的邀請第374章 文萊歸降(上)第306章 曰本內戰第424章 中俄之戰(四)第1章 清廷(上)第259章 抵達呂宋第31章 再徵湖北(一)第122章 渡河襲擊第32章 碧華軒(下)第239章 訪歐之旅(三)第264章 察哈爾之戰(七)第165章 教育和科舉(下)第43章 公主釋心(上)第一八九章 整軍備戰下第217章 嚴肅軍紀第236章 南京巷戰(下)第58章 爭奪山東(二)第35章 商家軍的考覈(下)第212章 平定朝鮮(一)第162章 浙江的政務第9章 安慰公主第208章 哭諫(下)第197章 困境(上)第258章 進攻當塗(下)第85章 清軍反擊(上)第193章 清廷的準備(上)第221章 新武器(二)第53章 山東之變(一)第62章 剃髮令(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