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海商(上)

就在成進守住蘇州的時候, 商毅在南京的曰子, 也過得非常滋潤。

這時,運送補濟物資的四團以經帶着商毅的信返回穆陵關去了,而商毅仍然在江寧縣駐兵不動,有時也進南京城裡轉轉,遊一遊秦淮河,到福威鏢局裡去坐一坐,十分悠閒。一晃就過去了十多天,好像把一個月之內,收復杭州的承諾給忘在腦後了。

雖然有不少官員對商毅都頗有微辭,但商毅的直接頂頭上司吳甡對他的態度是聽之任之,其他人也就不好在說什麼了。

這一天商毅又受人之邀,來到莫愁湖,盪舟遊覽,寄情於湖光山色之間。而邀請商毅的人,就是和他有過幾次生意來往的林家的家主林之洋。

原來林家的祖籍雖然是山東,但歷代經商,早以經舉族搬遷到江浙一帶定居,家族的袓宅就定居在杭州府,不過在浙江、南直隸一帶的大城市中,都有他們家開設的商鋪。在浙江叛亂髮生之後,林家的反應到很極時,馬上舉家從杭州搬到了南京,因此逃過這次大難。

聽說商毅領軍來到南京之後,林之洋也立刻趕回南京,拜訪商毅。而商毅即然打算在浙江紮根,自然也想結交一些當地的鄉紳,和林之洋做過幾筆生意,因此也算建立了一些交情,於是也在軍營中感情招待了林之洋。而幾天以後,林之洋也設擺酒宴,回請商毅,而地點就定在莫愁湖上,泛舟湖面。

林之洋定下的花舫是一條大船,分爲上下兩層,舟內的地方也十分寬敞,毫無擁擠的感覺,而今天湖面上的風也不大,坐在船樓上只是稍覺起伏,十分平穩,因此看着湖面風光,也十分愜意。

這時在船樓上酒宴以經擺好,只有兩個女樂師,坐在一角演奏樂典,其他的閒雜人都被趕下樓,未經傳喚,不待上樓來打擾他們,就連商毅的衛隊也都在樓下守衛。只是除了商毅和林之洋以外,還有一個隨林之洋而來的朋友,林之洋像商毅介紹,他叫李格非,也是一個商人,與林之洋交情莫逆,同時也是商業上的好夥伴。商毅到也不以爲意,畢竟認識這樣的商人越多越好。

不過在一開始的時候,商毅只到這個李格非不過是和林之洋一樣的商人,但交談之後商毅才知道,原來李格非頗不簡單,他是專跑海外經商,算是一位海商。經常來往於馬尼拉、渤泥、巴達維亞,甚致還到過果阿。而且在談吐之間,不僅有相當的文化素養,對這個時候的歐州也有一定的瞭解,他不但知道西班牙和葡萄牙的區別,還知道歐州除了這兩個國家之外,還有大小十餘個國家。而且居他所說,還會西班牙語和葡萄牙語和日語,並通曉閩南話、粵語、海南方言等沿海各地方言----同時還受過天主教洗禮,不過在當時的海商中,這種現像是十分普遍的。和外國人做生意方更一些。

因此商毅也對李格非大感興趣,問了許多有關海外經商的事情,當然也把自己的那一套編造的身世來歷說了一遍。

得知商毅也跑過海外,由其是聽說商毅親自去過歐州,也令李格非對他肅然起敬,因爲親自過一趟歐州,一直都是李格非的願望,只是甴於種種原因,一直未能如願而己。

雖然從交談中看,李格非發現商毅對南洋的事務其實十分陌生,到不像是經常出海的人,但他對歐州的瞭解呈度,卻遠在自己之上,許多歷史細節,如歐州文藝復興、西、葡、荷三國的崛起,新教與天主教的衝突、宗教戰爭等等,都說得十分親楚,尤由是商毅能說一口流利的法語,雖然李格非不會說法語,但也聽得出來,這絕不是商毅亂編。

而聽到商毅的軍中不僅有葡萄牙傳教士,而且還有一支多國僱傭兵,還有山東開設學校,教授歐州的科學知識,李格非更是驚訖得連嘴都合不上。因爲他是這個時代少有對中外都有較爲深刻了解的人,也知道一些世界的大格局,自然也淸楚中西方之間的差異長短,在他看來,商毅的這些做法,完全是左吸取歐州的長處,來補充中華的短缺。正是明朝正該做的。

儘管商毅是朝廷的官員,而正因爲對外部世界十分了解,李格非平素不喜歡和這類人打交道,這次來也不過應林之洋的面子,但一談之後才發現,自己和啇毅的共同語言很多,而且商毅也沒有什麼官架子,使李格非對他不自覺地有了親近感,甚致忘了他是朝廷的官員。結果十句之中,有八句到是商毅和李格非在交談,林之洋反到被冷落到一邊。

等兩人發現的時候,不知不覺,以經談了一個多時辰。李格非到也頗覺不好意思,對林之孝道:“大哥,我們只顧着自己說話,到是把你忘了。”

林之洋笑道:“不訪事,不訪事,我在一邊聽着,到也是長了不少見識,想不到十幾年沒有出海,看來外面又是一番世界了。”

李格非道:“大哥,也不是我說你,這些年來,你當年的雄心壯志,以經少多了。”

林之洋苦笑了一聲,道:“兄弟,我何償又不想像你那樣,闖蕩海外,只是你是孤身一人,也沒有成家,來去當然沒有牽掛,而我的肩上,卻還有一大家族的人,那能像你這麼輕鬆呢?”

李格非也不禁有些歉意,道:“大哥,是我說錯了。你肩上的壓力,確實不小。”

林之洋擺了擺手,道:“我們兄弟之間,還用說這些嗎?這些年來,你先幫助我帶着升兒跑海外,手把手的教他,總算是把他帶得能獨當一面了。而這兩年,你又帶着鳳兒,這丫頭十分調皮,定給你添了不少麻煩,到是我要感謝你纔是。”

李格非也笑道:“大哥,你這是說的什麼話,當年不是你救了我,那裡還有今天。再說升兒和鳳兒其實都是靠自己聰明才智纔有今天,我到也並沒有刻意的教他們什麼?特別是鳳兒,她要不是個女孩兒,將來一定能繼承你的家業。”

林之洋搖了揺頭,道:“繼承我的家業?我又那有什麼家業。”

李格非這才發現自己說漏了嘴,忙道:“大哥,我……”

林之洋道:“不必說了。我們只顧着談自己的事,不要冷落了商大人,我沒有騙你吧,商大人和別的官員可是不一樣的。”

李格非也點點頭,道:“商大人確實是我所見過最有見識的官員,如果我們大明朝的每個官員都有商大人一半的見識,這大明的江山也不會是現在這個樣子。”

商毅道:“李先生過獎了,所謂食肉者陋,其實我看朝廷的官員,大多數還不如你們這些商賈之人。”

李格非聽了,對商毅更有好感,但林之洋卻皺了皺眉,他們兩這話都有些大逆不道的口味了,雖然船樓上只有他們三個人,兩個女樂師離的頗遠,未必聽得到他們說什麼,但畢竟還是不說爲好。因此把話頭差開,:“商大人這次出任浙江總兵,日後在下還請商大人多多照顧。”

商毅笑道:“那裡那裡,到是我初到貴鄉,有許多事情還要請兩位多多指點。”

林之洋也笑道:“我等只是商人,怎麼敢稱指點,商大人有事,儘管開口就是了。”

商毅道:“我不是說過嗎‘食肉者陋,多數的官員,其實還不如商人’。日後需要兩位指點的地方,還多着呢?”

林之洋也是十分精明的人,馬上就聽出了他的弦外之聲,試探道:“我等擅長的,只是經商來往,莫非大人也想經商不成嗎?”

商毅也笑道:“正有此意。”

林之洋和李格非都怔了一怔,馬上都會意的笑了。其實在這個時代,官員經商是十分普遍的事情,當然官員不會親自出面,而是甴親友或是其他代理人來出面,自己只是在背後打通關節門路,官商勾結,其實就是這麼回事,商永遠依附於官的,因此商毅也想經商,是很正常的事情。而且商毅現在是浙江總兵,權力可不小,如杲能夠成爲商毅在浙江的代言人,自然是大有好處。

於是林之洋馬上就問道:“不知大人想要經營些什麼?”

商毅道:“當然是絲綢。”

林之洋點點頭,道:“海外生意最好做的,絲綢當然就是其中之一,少說也有六七倍的利潤,那怕就是生絲,也能有二三倍。不過想做絲綢生意到不容易啊,蘇絲織造局就佔了其中的大半,雖然剩散戶也有不少, 但都被幾家大戶分瓜分,所剩無幾,而且經營絲綢的幾家大戶也都在朝中各有靠山,難以插手其中。而且做絲綢,更難的還是要運往海外,因爲現只有鄭之龍的船隊能運, 其他的船隻如果運絲綢, 十有七八都會被海盜打劫。”

商毅也點點頭,道:“這些事情,我到也略知一二,不過我想做絲綢生意,只不過是一個初步的想法,一切還要我收復了杭州府之後再說。不過現在,我到是有一些物資,想請兩位幫我代購。”

林之洋道:“大人請說。”

第370章 戰術第62章 再戰匪賊(一)第16章 三路出擊第163章 濟南備戰(三)第216章 朝鮮使團在南京(下)第182章 兵不血刃第351章 日本勢力重新洗牌(二)第76章 二打山東第182章 下獄(上)第88章 喜得千金第51章 正面強攻(一)第47章 會見鄭芝龍(下)第72章 大戰曲阜(三)第203章 徵薩艦隊歸來(上)第256章 進攻蒙古(上)第354章 巡視南洋(上)第43章 拿人墊吧第18章 山東戰役(六)第26章 南京風雲(二)第211章 跨海入朝(四)第80章 進攻黃州(一)第47章 清廷平亂(上)第270章 挽留紫玲瓏(上)第196章 南方的最後一戰(二)第146章 制度(上)第312章 攻佔九州島(一)第92章 局勢嚴峻第95章 南京佈線(上)第82章 進攻黃州(三)第120章 海盜的俘虜(上)第178章 新年氣像(下)第73章 福臨登基第142章 偵察兵第228章 曰接三急第21章 北方大變(下)第48章 援救王家大屯(下)第184章 大西軍出戰(四)第66章 三徵湖北(三)第2章 清廷(下)第194章 禁宮之變(三)第109章 誘敵深入第287章 訪英使團出發第342章 又一次關原之戰(八)第195章 降價風波(下)第170章 進攻琉球(一)第40章 皇太后的煩惱第41章 洪承疇復職(上)第78章 步兵進攻第174章 南明的行動(上)第99章 清軍的援軍(上)第47章 鄭成功來訪(下)第332章 對持(一)第197章 困境(上)第270章 挽留紫玲瓏(上)第120章 收復南京之戰(五)第92章 局勢嚴峻第105章 圍殲阿濟格(一)第16章 湖北援軍(上)第120章 登州的來使第121章 開封戰役(一)第268章 重逢(下)第156章 揚州之戰的結局(二)第169章 局勢的變化(一)第34章 再徵湖北(四)第73章 福臨登基第13章 出兵第175章 平南四策第110章 合圍南京(下)第279章 家庭生活第182章 兵不血刃第34章 迎頭痛擊第3章 擁立新君(三)第22章 進攻浙江(四)第145章 新年(下)第276章 北疆告急(上)第133章 湖北反擊(下)第38章 鄧州之戰(一)第193章 禁宮之變(二)第40章 海軍出擊第225章 收取山西(二)第333章 對持(三)第186章 大西軍出戰(六)第1章 回到明朝山村當獵手(上)第246章 東西方的交流(四)第245章 東西方的交流(三)第151章 阿巴泰的決定第201章 無間行動(下)第二章 小姨子的那點事第68章 再坑一次張獻忠第152章 談判第107章 淸軍來了(二)第39章 鄧州之戰(二)第68章 再坑一次張獻忠第115章 假太子案(二)第24章 羅川口攻防戰(三)第34章 商家軍的考覈(上)第155章 揚州之戰的結局(一)第123章 開封戰役(三)第64章 三徵湖北(一)第103章 突襲盛京(二)
第370章 戰術第62章 再戰匪賊(一)第16章 三路出擊第163章 濟南備戰(三)第216章 朝鮮使團在南京(下)第182章 兵不血刃第351章 日本勢力重新洗牌(二)第76章 二打山東第182章 下獄(上)第88章 喜得千金第51章 正面強攻(一)第47章 會見鄭芝龍(下)第72章 大戰曲阜(三)第203章 徵薩艦隊歸來(上)第256章 進攻蒙古(上)第354章 巡視南洋(上)第43章 拿人墊吧第18章 山東戰役(六)第26章 南京風雲(二)第211章 跨海入朝(四)第80章 進攻黃州(一)第47章 清廷平亂(上)第270章 挽留紫玲瓏(上)第196章 南方的最後一戰(二)第146章 制度(上)第312章 攻佔九州島(一)第92章 局勢嚴峻第95章 南京佈線(上)第82章 進攻黃州(三)第120章 海盜的俘虜(上)第178章 新年氣像(下)第73章 福臨登基第142章 偵察兵第228章 曰接三急第21章 北方大變(下)第48章 援救王家大屯(下)第184章 大西軍出戰(四)第66章 三徵湖北(三)第2章 清廷(下)第194章 禁宮之變(三)第109章 誘敵深入第287章 訪英使團出發第342章 又一次關原之戰(八)第195章 降價風波(下)第170章 進攻琉球(一)第40章 皇太后的煩惱第41章 洪承疇復職(上)第78章 步兵進攻第174章 南明的行動(上)第99章 清軍的援軍(上)第47章 鄭成功來訪(下)第332章 對持(一)第197章 困境(上)第270章 挽留紫玲瓏(上)第120章 收復南京之戰(五)第92章 局勢嚴峻第105章 圍殲阿濟格(一)第16章 湖北援軍(上)第120章 登州的來使第121章 開封戰役(一)第268章 重逢(下)第156章 揚州之戰的結局(二)第169章 局勢的變化(一)第34章 再徵湖北(四)第73章 福臨登基第13章 出兵第175章 平南四策第110章 合圍南京(下)第279章 家庭生活第182章 兵不血刃第34章 迎頭痛擊第3章 擁立新君(三)第22章 進攻浙江(四)第145章 新年(下)第276章 北疆告急(上)第133章 湖北反擊(下)第38章 鄧州之戰(一)第193章 禁宮之變(二)第40章 海軍出擊第225章 收取山西(二)第333章 對持(三)第186章 大西軍出戰(六)第1章 回到明朝山村當獵手(上)第246章 東西方的交流(四)第245章 東西方的交流(三)第151章 阿巴泰的決定第201章 無間行動(下)第二章 小姨子的那點事第68章 再坑一次張獻忠第152章 談判第107章 淸軍來了(二)第39章 鄧州之戰(二)第68章 再坑一次張獻忠第115章 假太子案(二)第24章 羅川口攻防戰(三)第34章 商家軍的考覈(上)第155章 揚州之戰的結局(一)第123章 開封戰役(三)第64章 三徵湖北(一)第103章 突襲盛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