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招安李自成(上)

商毅接到南京的這一系列決議之後,也只能苦笑。他當然淸楚,雖然這些決議表面上是馬士英做出的,但在背後恐怕都有玄皇教指使的影子。

玄皇教當然不會怕史可法回京入閣,但對商毅卻充滿了警惕,商毅手裡不僅有兵,有地盤,又極能用兵,還有很強的施政能力,由其是在商毅取得了守衛淮河防線的勝利之後,聲望幾乎己經達到頂峰,整個南方的有識之士幾乎都視商毅爲抵抗清軍南侵的唯一希望了。

現在淸軍的進攻受挫,對南方的危脅也大大減少,因此在玄皇教眼裡,商毅己經取代了清軍,成爲玄皇教眼中的最大的危脅。說句難聽的話,如果商毅也學左良玉那樣舉兵,從浙江殺入南京,恐怕要不了十天時間。

因此玄皇教主也招集教內的幾名長老商議決定,借這個機會,把黃得功和劉良佐這兩部人馬留在南京附近,一方面找機會慢慢吞併這兩部人馬,把他們收爲自己的私軍,另一方面也讓商毅去和清軍硬拼,好坐山觀虎鬥。讓他們拼個兩敗俱傷之後,再坐收漁人之利。

不過玄皇教還是釆納了商毅的另一個建議,招降李自成的大順軍,讓李自成的大軍駐守湖北,幫助南京朝廷,守住長江中游。當然玄皇教也知道,招降李自成當然是一件冒天下大不違的事情,因此也按照商毅的建議,這些事情都是以馬士英的名議去做,讓老馬去承擔這個罵名,在必要的時候,還可以把馬士英給犧牲掉,反正在玄皇教看來,現在馬士英的作用也只是一枚棋子。

雖然商毅這次被玄皇教擺了一道,但現在也沒有別的應對辦法,好在他一直都沒有對明軍抱以多大的指望,而且也從來都沒有在鳳陽死守淮河一線的打算,在取得了第一階段的勝利之後,也更堅定了他的這種想法,就算黃得功和劉良佐返回了江北。如果清軍真的再出動大軍進攻,商毅還是會適當放棄鳳陽,退守到揚州一線,利用江淮這一帶廣闊的地區,並不拘泥於一城一地的得失,而是在局部戰場集中優勢兵力,以運動戰殲滅清軍的有生力量,慢慢的和清軍周旋。只不好現在給自己實施這些戰術,減少了一些接應點,增加了一些困難。

因此商毅還是下令李巖,讓他派弟弟李牟先到南京,接受南京朝廷的委任,領取詔書,然後趕到湖廣,去尋找李自成。

這時李自成的處境己經相當難過。在清軍攻佔了西北之後,大順軍分東西兩路向湖廣撤退,東路軍是由李自成、劉宗敏、田見秀等大順軍的主要將領率領,爲大順軍南下的主力人馬,士兵連同家屬共計有三十餘萬,而且又攜帶了大量的財物輜重,因此行動十分緩慢,又遭到阿濟格的窮追猛打,在鄧州、承天、德安等地均遭到清軍的追擊,雙方連續接戰數次,大順軍均告失利。不過李自成到是且戰且退,終於在弘光元年(1645年)三月下旬,到達了襄陽府。

而西路的大順軍就遇到了一些麻煩,這一路的主將是李過和高一功,他們原本是駐守延安、榆林的人馬,李自成棄守西安之後,原來大順軍在西北地區的原明朝歸附將領左瓖、牛成虎等都先後向清朝投降,清軍己經切斷了他們與李自成直接匯合南下的路線,因此李過和高一功只好改由陝西漢中入蜀,順長江東下湖北,在和李自軍合兵。

但迭時鎮守漢中地區的大順軍賀珍、羅岱、黨孟安、郭登先四將卻已變節降清,以武力阻擊李過、高一功等部大順軍過境。經過一翻激烈的戰鬥之後,李過、高一功等部才衝破了賀珍等人的防區,由漢中南下四川太平、東鄉、達州、夔州等處,然後順江東下,而抵達湖廣荊州地區的時間,己是下半年的事了。

因此現在到達湖廣的,只有大順軍的東路軍。不過雖然在一路上遭遇到了清軍的猛烈追擊,但這時李自戍還有從西安、河南帶來的大順軍還有十三萬餘人馬,而原先在部署湖廣地區襄陽、承天、德安、荊州四府的兵員還有七萬餘衆,也被李自成調集隨營,合計約有近二十萬。另外大順軍的主要人員劉宗敏、田見秀、劉芳亮、牛金星、宋獻策等人都還在,而且大順軍在湖廣四府經營了近兩年,統治基礎也比較穩固,可以說大順軍仍有當然強大的力量。

不過湖廣四府的地域狹小,迴旋餘地不大,而且在背後還有明軍,不能做爲抵抗清軍的基礎,因此李自成和衆將商議,決定搶在清軍南下之前,先奪取南京爲根本,然後再抵抗清軍。並派田見秀爲先鋒,從沔陽州的沙湖一帶渡過長江,並在荊河口擊敗左良玉部將馬進忠、王允成部,攻佔了武昌府,而這一戰也是導致左良玉出兵東犯的直接原因。

但阿濟格的大軍也己經趕到湖廣,直撲襄陽。因爲這時李自成把所有的人馬都集中在長江沿岸,準備進攻南京,襄陽一帶的防守十分空虛,被清軍一舉攻佔了襄陽府和荊州府,李自成急派劉宗敏領軍在德安府迎擊清軍,但又被清軍擊敗,徳安府也告失守。

這時大順軍在湖廣的四府己失其三,現在僅有承天、武昌二府之地。李自成也左右爲難,因爲清軍來得太快了,有南京還有明軍保衛,如果繼續率軍東下,承天、武昌也難保全,一時又難以取下南京,這麼一來大軍既無地方提供後勤供應,又要保護着隨軍家屬,又僅指揮將出現極大的混亂,而且處竟也十分困難了。

就在這時,李牟乘船沿江北上,到達武昌府,見到了李自成,把明朝有意招降大順軍的意圖說了一遍,並且又送上了李巖寫給李自成的信。

李自成這才知道,原來李巖己經歸降了商毅,看完了李巖的信之後,李自成雖然沉默半響無語,但心裡卻真的動了心。從北京退出之後,大順軍一敗再敗,儘管李自成一直在用“我們本來就是什麼都沒有,不管怎麼說,我們也殺了皇帝,自己也做了皇帝,也住過皇宮。現在只不過還是什麼都沒有,失去的以前還可以再打回來。”安慰大順軍的將士,同時也是安慰自己。

但李自成心裡清楚,自己現在已經不再是當初那個一無所有的流寇了,別的不說,單是這隨軍的十幾萬家屬,都不能輕易放棄掉。如果這個時侯真的能夠接受明朝的招降,至少也不用腹背受敵,可以一心一意的抵抗清軍,而且明朝還能夠爲自己提供糧餉補給,這也總比再四處流竄要強多了。

至於其他的事情,可以等打退了淸軍之後,再做定論,反正自己也不是真的投降了明朝,如果實在不順心,那就再扯旗造反唄,只要自己手裡有兵,就什麼也不怕。而且在明軍之中,除了商家軍之外,其他的軍隊李自成都不放在心上。

而且李牟也把話直接向李自成挑明,其實商毅根本和明朝不是一心,現在只不過是想借明朝的大名議,割據東南沿海的富裕地區稱王而己。李牟甚致還說,如果打退了清軍,雙方甚至可以從東西一起夾攻南京,一舉滅掉明朝,然後平分南方的土地,各自自立爲王。這個建議也讓李自成動心不己,畢竟他也當過幾天皇帝的人,這感覺還是很好,如果真能再做幾天,到也很不錯的。

因此李自成也招集衆將,一齊討論這件事情。雖然一開始遭到了許多將領的反對,但經過了李牟的解釋之後,衆將也都覺得只要是保持大順軍的獨立性,在名議上接受明朝的招安,到也不是不能接受。

但就在大順軍諸將都同意接受明朝招安的時候,牛金星突然跳了出來,道:“歸復明朝到是可以,但現在皇上己繼大統,開基立業,怎能只受一個小小的國公,依臣之見,至少也要受封順王,方可接受招安。”

他這麼一說,衆將也都鼓譟了起來,都要求明朝封李自成爲順王,因爲大順軍的諸將也都封公封候,如果李自成接受順國公的封號,那麼其他人的爵位可就都要跟着降級,雖然說只是名稱不同,但這些人現在的官癮可都還沒有過夠,自然誰都不想幹。

李牟也沒想到牛金星會在這裡插一杆子進來,心裡己經把他的祖宗十八代都問候到了,好在他也有幾分應變之才,道:“封王、封候,不過是一個虛名而己,一個空有虛名的王爵,又怎麼比得掌握實權的國公呢?大家又何爲這一個名份而斤斤計較,因小而失大。”轉頭又對李自成道:“何況闖王儘可以在名議上接受明朝的封爵,但在湖廣這裡,仍然是大順的皇帝。”

李自成聽了之後,也點了點頭,道:“李牟兄弟說得有理,我看就這麼定了吧,順國公就順國公吧,和果以後咱們再打下江山,都還可以再封王封候嘛。”

第152章 談判第356章 到達呂宋第185章 與荷蘭人談判(一)第67章 巡視濟南(下)第145章 迴歸第254章 加勒比海盜vs西班牙艦隊第418章 殖民法案第32章 劉澤清出擊(上)第367章 英國想參戰(上)第43章 拿人墊吧第261章 會師馬尼拉第二章 小姨子的那點事第356章 到達呂宋第44章 救援部隊第8章 解救人質行動(下)第39章 鄧州之戰(二)第168章 南京新生活第43章 公主釋心(上)第139章 臨朐縣失守第71章 大戰曲阜(二)第119章 收復南京之戰(四)第79章 徐州戰役第二階段(四)第112章 圍殲阿濟格(八)第50章 驚動了官府(上)第72章 水路攔截第150章 鄭成功的選擇(二)第32章 劉澤清出擊(上)第13章 山東戰役(一)第79章 救急第261章 溧水之戰(三)第25章 作戰原則第208章 跨海入朝(一)第186章 大西軍出戰(六)第324章 進駐京都第38章 清水村的生活第76章 徐州戰役第二階段(一)第170章 進攻琉球(一)第24章 天像第77章 徐州戰役第二階段(二)第129章 接見鄭成功第124章 伏擊清軍(二)第212章 平定朝鮮(一)第179章 日本商團的秘密(下)第344章 勝利的果實(下)第228章 曰接三急第413章 南京風雲(一)第2章 擁立新君(二)第269章 馬尼拉的後續工作(三)第154章 進攻廣東(二)第195章 南方的最後一戰(一)第43章 公主釋心(上)第173章 勸進(下)第256章 新的起點(三)第40章 皇太后的煩惱第150章 二次進攻(上)第57章 山東之變(五)第115章 決戰之前(下)第97章 機密泄漏(下)第96章 豫北戰場(二)第226章 除夕—主動出擊(二)第147章 對策第19章 山東戰役(七)第270章 挽留紫玲瓏(上)第38章 家事第358章 南洋局勢(下)第12章 撤離北京(三)第314章 攻佔九州島(三)第1章 安撫第215章 朝鮮使團在南京(上)第191章 獻俘閱兵(下)第201章 田府盛宴(下)第188章 整軍備戰(上)第62章 剃髮令(上)第153章 火力廷伸(上)第152章 驅民充先第297章 發展計劃(下)第241章 訪歐之旅(五)第213章 李自成敗逃第152章 收復福建第136章 開業(三)第179章 軍隊整編第116章 慶賀勝利第35章 南歸(上)第182章 薩摩之戰(三)第143章 內線作戰(一)第2章 擁立新君(二)第56章 山東之變(四)第28章 立威第269章 召見第79章 跨海突襲艦隊啓動第73章 福臨登基第228章 曰接三急第427章 中俄之戰(七)第49章 大獲全勝第201章 無間行動(下)第148章 新政(二)第145章 迴歸第93章 秦淮風月(下)第243章 東西方的交流(一)第137章 清軍長驅直入
第152章 談判第356章 到達呂宋第185章 與荷蘭人談判(一)第67章 巡視濟南(下)第145章 迴歸第254章 加勒比海盜vs西班牙艦隊第418章 殖民法案第32章 劉澤清出擊(上)第367章 英國想參戰(上)第43章 拿人墊吧第261章 會師馬尼拉第二章 小姨子的那點事第356章 到達呂宋第44章 救援部隊第8章 解救人質行動(下)第39章 鄧州之戰(二)第168章 南京新生活第43章 公主釋心(上)第139章 臨朐縣失守第71章 大戰曲阜(二)第119章 收復南京之戰(四)第79章 徐州戰役第二階段(四)第112章 圍殲阿濟格(八)第50章 驚動了官府(上)第72章 水路攔截第150章 鄭成功的選擇(二)第32章 劉澤清出擊(上)第13章 山東戰役(一)第79章 救急第261章 溧水之戰(三)第25章 作戰原則第208章 跨海入朝(一)第186章 大西軍出戰(六)第324章 進駐京都第38章 清水村的生活第76章 徐州戰役第二階段(一)第170章 進攻琉球(一)第24章 天像第77章 徐州戰役第二階段(二)第129章 接見鄭成功第124章 伏擊清軍(二)第212章 平定朝鮮(一)第179章 日本商團的秘密(下)第344章 勝利的果實(下)第228章 曰接三急第413章 南京風雲(一)第2章 擁立新君(二)第269章 馬尼拉的後續工作(三)第154章 進攻廣東(二)第195章 南方的最後一戰(一)第43章 公主釋心(上)第173章 勸進(下)第256章 新的起點(三)第40章 皇太后的煩惱第150章 二次進攻(上)第57章 山東之變(五)第115章 決戰之前(下)第97章 機密泄漏(下)第96章 豫北戰場(二)第226章 除夕—主動出擊(二)第147章 對策第19章 山東戰役(七)第270章 挽留紫玲瓏(上)第38章 家事第358章 南洋局勢(下)第12章 撤離北京(三)第314章 攻佔九州島(三)第1章 安撫第215章 朝鮮使團在南京(上)第191章 獻俘閱兵(下)第201章 田府盛宴(下)第188章 整軍備戰(上)第62章 剃髮令(上)第153章 火力廷伸(上)第152章 驅民充先第297章 發展計劃(下)第241章 訪歐之旅(五)第213章 李自成敗逃第152章 收復福建第136章 開業(三)第179章 軍隊整編第116章 慶賀勝利第35章 南歸(上)第182章 薩摩之戰(三)第143章 內線作戰(一)第2章 擁立新君(二)第56章 山東之變(四)第28章 立威第269章 召見第79章 跨海突襲艦隊啓動第73章 福臨登基第228章 曰接三急第427章 中俄之戰(七)第49章 大獲全勝第201章 無間行動(下)第148章 新政(二)第145章 迴歸第93章 秦淮風月(下)第243章 東西方的交流(一)第137章 清軍長驅直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