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8章 南洋局勢(下)

當然這種朝貢體糸也並不是不好,可以不費一兵一卒,不用打仗,只是依靠自己國家的實力,就換來了其他國家的臣服,也符合中國一慣提倡的不戰而屈人之系,雖然中國要對這些朝貢國家支付一定的賞賜費用,但省了軍費,也還是划算的。

但這種朝貢體系本身十分鬆散,而自必須建立在兩個基礎上,一是中國自身保持強大;二是在南洋地區沒有其他的外來勢力干涉進來,這兩點缺一不可。結果到了明朝的中後期,這兩個條件全都喪失了,因此中國的這種朝貢體系也就徹底解體,一直到清朝都沒有再恢復過來。而在本時空裡的這個時候,所謂的南洋藩國,其實早就和中國離心,完全投入到歐州殖民者的那一方去了。中華軍在進攻呂宋時,當地的土著就全力的幫助西班牙軍。

當然商毅也不打算在恢復這種朝貢體系,畢競這種朝貢體糸己經不符合目前咐時代了,就算中國可以保持自身的強大,但歐州已經介入到了南洋地區,因此想要保證中國在這一帶的利益,就一定要對南洋各國有實際的控制,要麼將他們全都納入到中國的領土範圍,要是對這些地區實行殖民統治,就好像中國在呂宋做的那樣,先進行殖民統治,然後通過移民同化的辦法,逐步剛呂宋納爲中國的土地。

因爲這一次對呂宋的移民,和中國歷史上歷來的對外移民不同,是完全由國家來出面進行統一組織布置移民工作,並且以國家力量爲後盾給予保障,使移民到達呂宋之後,只用安心的從事開荒生產,而不用考慮對當地土著對自己造成的安全問題,因此纔在短短四五年的時間裡,使呂宋的華人暴增了近十倍。

另外中國人的親和力和包容性方面,比歐州人要強得多,甴其是在同化力方面,更是歐州人拍馬也趕不上的,對土著也沒有什麼人種、宗教、歧視,也不會拼命的圧榨和剝削土著,總體來說,只要是土著不搗亂,雙方就能夠比較和睦的相處,而且中國人的聰明才智,掌握的先進農業生產技術對土著也有很大的引響力,只要是在中國人開設的農場、工場、礦山裡認真勤奮工作的土著人,大多也都能過上比較富足的生活。

結果這樣一來,和中國人作對,滅族亡種;和平相外,大家可以相安無事;而投靠中國人,還可以生活富足;三道選擇題擺在眼前,就是傻子也知道怎麼選,因此中國在呂宋殖民了四五年,雖然在一開始的時候,還有一些小鬥爭,但隨着移民增多,殖民統治也逐漸穩定下來,華人和土著基本能和平相處,並沒發生大規模的反抗中國殖民的鬥爭,這在歐州各國的殖民史上,還是很少有的。

而這種情況對南洋的其他國家來說,卻是一個非常可怕的消息,中國勢力重返南洋地區之後,任何一個南洋國家都是無法抵抗的,因爲中國不僅擁有強大的國力,同時還有強大的同化能力,畢競歐州人到南洋只是殖民,目前還並沒有徹底吞併南洋諸國的能力,而按照中國這樣的路子走下去,南洋諸國恐怕都會步呂宋的後塵,一步一步的被中國同化、合併。那麼這一次南洋諸國與荷蘭殖民者同盟來對抗中國,也並不是偶然,而是有很深刻的囯際政治背景,說穿了就是兩害相遇取其輕。

認清了這一點之後,商毅也提醒自己,現在也要改變觀點了,不戰而屈人之兵的那一套己經不好使了,在這一次戰鬥中,不能對這些南洋國家,由其是各國的朝廷抱以幻想,而且中華軍也不能以救世主自居,而是要有一個侵略者的覺悟。那麼中華軍最好的策略是推翻這些國家的王室,扶植親中勢力上臺,逐漸控制這些國家的主權,政治、經濟、移民、軍事數管齊下,最終達到將這些國家納入到中國版圖的目地,那怕是隻納入一半,在未來中國的戰略中間也要比另一時空裡好得多了。

當然這些都是以後的事情,現在的當務之急,就是擊敗荷蘭與南洋諸國的連盟大軍,然後才能開始推行自己的海外擴展計劃。

因此商毅又道:“那麼我們下一步應怎麼辦?”

亞莉桑徳拉道:“我看成將軍剛纔所說的穩紮穩打的戰術,總體是正確的,但在俱體的實施方面,還可以做得更好。”

商毅道:“你以爲俱體實施方面,還有怎樣的方法。”

亞莉桑徳拉指着地圖,道:“呂宋和巴達維亞相隔大約有二千五百多公里,因爲我們雙方誰都不願主動到對之的家門口去打仗,而加裡曼丹島,也就是我們中國所說的婆洟州,正好位於呂宋和巴達維亞之間,因此我認爲這一次的戰場,就應該主要在婆夷州一帶地區進行。對於我們雙方來說,這都是一個理想的戰場。”

商毅點了點頭,婆夷州是世界第三大島嶼,總面積有七十四萬平方公里左右,相當於四個河南省的大小,不過在這個時候,婆夷州的絕大部份地區都沒有開放,只有在北部一小塊屬於蘇祿蘇丹國,西北部沿海地區屬於文萊蘇丹國,南部的小部份地區屬於馬打藍蘇丹國。中部、東部的廣大地區,還是一片原始叢林。而從地理位置上來說,婆夷州位於呂宋羣島西南,蘇門達蠟島、爪哇島的東北,正好是處於呂宋和巴達維亞之間,因此在這裡做戰場,確實是一個雙方都能接受的地點。

成進道:“娘娘,現在我們在婆夷州上沒有任何駐點,但文萊、蘇祿都己加入了荷蘭一方,如果在婆夷州上作戰,恐怕對我們不利吧。”

亞莉桑德拉笑道:“我說的並不是一定要在婆夷州上進行作戰,而是在一帶地區進行,三寶顏離婆夷州只有不到三百公里的距離,而且中間還有蘇祿羣島作跳板,一但我們進攻蘇祿或是文萊,那荷蘭就不得不救,這樣一來,他們也就必須遠離巴達維亞,以文萊爲基礎,來與我們作戰。而且荷蘭還必在巴達維亞保留一部份兵力,以防止我們突襲,這樣荷蘭的兵力就會分成兩部份,兵力分散。而且現在我們在呂宋巳經聚集了五個分艦隊,兩個軍的兵力,加上我們的御駕艦隊,護衛軍和呂宋地方的軍隊,總計有各種船隻一百六十餘艘,主力戰船可以超過一百艘,陸軍有八萬左右,而荷蘭方面的國力有限,按我的估計,他們艦隊的總數應該是在一百二十艘船左右,而主力戰船應該是在八十到九十艘,陸軍應在一萬人左右,而南洋各國的軍隊就算是有五十萬,但和我們中華軍對比戰鬥力,頂多只能算五萬人,甚致更少,因此我們在實力仍然佔有相當的優勢”

說着,亞莉桑德位在地圖上比劃着,又道:“,因此我們可以留下一個分艦隊和一個軍守衛呂宋島,做爲後備軍,然後集中其他的全部兵力和艦隊,以三寶顏爲基礎,與婆夷州隔海對持,首先出動陸軍,平滅棉蘭老島上的反抗勢力,安定呂宋內部,並且以海軍進攻蘇祿,取得對姿夷州的前哨據點,怨後不斷派遣小股艦隊,襲擊文萊,在婆夷州上建立一二個據點,逼迫荷蘭和南洋聯軍,必須聚集在婆夷州上和我們決戰。而我們的行動卻十分自由,可戰則戰,不可戰則可以退守呂宋島,這樣一來,我們進可攻,退可守,基本可以立於不敗之地了。而一但在婆夷州擊敗荷蘭和南洋聯軍,那麼就可以趁勝進軍,攻佔婆夷州、仍致爪哇、金州等,驅逐荷蘭人,建立我們中國的南洋勢力範圍。”

亞莉桑徳拉出身於老牌的殖民國家,又在呂宋駐守了好幾年,對東南亞地區的局勢和實力對比十分清楚,又對歐州各國的情況也熟悉,再加上她本來就精通海戰,而且跟在商毅身邊幾年,又進一步煅煉了大局觀和大戰略觀,因此雖然剛到馬尼拉不久,就立刻對當前的局勢和戰局的進程,很快就有一個大體的掌握。

而且她的建議也苻合商毅一慣主張的以我爲主,掌握主動的原則,成鋼的大局戰略雖然不錯,但在俱體的實施上,卻嫌保守了一點,其實完全可以對馬京達努、蘇祿、甚致是文萊發動一些小規模的進攻,不僅可以給敵方施加壓力,同時也能試探一下對方的戰鬥力。

當然這也不能全怪成鋼,因爲海軍本來就缺乏獨立指揮一場大戰役的經驗,而且像這種對海外以殖民擴張爲主要目地的戰爭,中華軍也打得確實不多,以前頂多也只有攻佔呂宋這一戰,也確實是缺乏足夠的經驗。

因此亞莉桑徳拉說完之後,成鋼也十分佩服,道:“娘娘說得是,我們以前確實太謹慎了。我看娘娘的建議完全可行。”

商毅也點了點頭,其實亞莉桑徳拉的建議和他的想法基本相同,因此笑道:“謹慎一點,其實也並不算錯,不過既然你們都認爲這個方案可見,那麼就馬上開始安排吧。”

成鋼立刻起身,敬了一個軍禮,道:“是,我馬上就執行安排。”

第23章 進攻浙江(五)第139章 驅逐荷蘭(二)第200章 田府盛宴(上)第119章 投效(上)第165章 雨戰(一)第72章 清廷進京第80章 佈置(一)第260章 溧水之戰(二)第26章 夜襲(上)第74章 守衛兗州(二)第185章 襲擊(下)第59章 局中之局(二)第239章 訪歐之旅(三)第252章 對持第340章 又一次關原之戰(六)第233章 林家的決斷第256章 加勒比海盜VS西班牙艦隊三第173章 批鬥大會(下)第162章 返回杭州(上)第171章 發動羣衆(下)第286章 帝國體制(一)第245章 獻投第209章 進京(下)第239章 抵達呂宋島(二)第429章 平定叛亂(下)第382章 糾結的特朗普第153章 進攻廣東(一)第305章 中華慈善總會(上)第48章 援救王家大屯(下)第268章 重逢(下)第56章 重新整編第151章 阿巴泰的決定第61章 奇襲仙霞嶺第36章 投靠第186章 神奈川條約(上)第2章 擁立新君(二)第52章 巡視山東(下)第315章 攻佔九州島(四)第9章 亂世佳人(上)第288章 帝國體制(三)第163章 與曰本的衝突第219章 工業基礎第157章 奪船(下)第274章 杭州時報案(下)第78章 徐州戰役第二階段(三)第148章 進攻揚州——火炮對戰(上)第141章 造船廠第48章 山東第一戰第145章 干係臘戰記(一)第285章 年度總結(上)第194章 整編軍隊(上)第107章 淮安首戰(下)第271章 妙手第204章 年終總結第76章 徐州戰役第二階段(一)第72章 龍困淺灘(上)第383章 中荷決戰(一)第250章 退守修道院第3章 各懷鬼胎第252章 對持第172章 琉球之戰(三)第61章 又有匪賊來襲第413章 南京風雲(一)第120章 投效(下)第31章 再徵湖北(一)第288章 計劃第108章 處決立威第305章 中華慈善總會(下)第134章 追擊清軍(一)第9章 挺進大別山(三)第226章 排華事件第176章 鹽場(下)第141章 回返杭州(下)第205章 第二次南征開始(上)第129章 驅民作戰(上)第113章 目標——南京(下)第98章 豫北戰場(四)第149章 干係臘戰記(五)第195章 南方的最後一戰(一)第一四十章 回返杭州上第123章 開封戰役(三)第194章 清廷的準備(下)第113章 目標——南京(下)第249章 孝陵—神道(下)第6章 第一次考驗第341章 又一次關原之戰(七)第245章 東西方的交流(三)第5章 進攻北京(二)第296章 發展計劃(上)第93章 勸降(上)第152章 驅民充先第184章 大西軍出戰(四)第56章 多爾袞的決策第113章 兵工廠和印刷作坊(上)第150章 陰魂不散(下)第106章 清廷御前會議(下)第196章 南方的最後一戰(二)第60章 清軍南進(下)第193章 雷汞第237章 訪歐之旅(一)
第23章 進攻浙江(五)第139章 驅逐荷蘭(二)第200章 田府盛宴(上)第119章 投效(上)第165章 雨戰(一)第72章 清廷進京第80章 佈置(一)第260章 溧水之戰(二)第26章 夜襲(上)第74章 守衛兗州(二)第185章 襲擊(下)第59章 局中之局(二)第239章 訪歐之旅(三)第252章 對持第340章 又一次關原之戰(六)第233章 林家的決斷第256章 加勒比海盜VS西班牙艦隊三第173章 批鬥大會(下)第162章 返回杭州(上)第171章 發動羣衆(下)第286章 帝國體制(一)第245章 獻投第209章 進京(下)第239章 抵達呂宋島(二)第429章 平定叛亂(下)第382章 糾結的特朗普第153章 進攻廣東(一)第305章 中華慈善總會(上)第48章 援救王家大屯(下)第268章 重逢(下)第56章 重新整編第151章 阿巴泰的決定第61章 奇襲仙霞嶺第36章 投靠第186章 神奈川條約(上)第2章 擁立新君(二)第52章 巡視山東(下)第315章 攻佔九州島(四)第9章 亂世佳人(上)第288章 帝國體制(三)第163章 與曰本的衝突第219章 工業基礎第157章 奪船(下)第274章 杭州時報案(下)第78章 徐州戰役第二階段(三)第148章 進攻揚州——火炮對戰(上)第141章 造船廠第48章 山東第一戰第145章 干係臘戰記(一)第285章 年度總結(上)第194章 整編軍隊(上)第107章 淮安首戰(下)第271章 妙手第204章 年終總結第76章 徐州戰役第二階段(一)第72章 龍困淺灘(上)第383章 中荷決戰(一)第250章 退守修道院第3章 各懷鬼胎第252章 對持第172章 琉球之戰(三)第61章 又有匪賊來襲第413章 南京風雲(一)第120章 投效(下)第31章 再徵湖北(一)第288章 計劃第108章 處決立威第305章 中華慈善總會(下)第134章 追擊清軍(一)第9章 挺進大別山(三)第226章 排華事件第176章 鹽場(下)第141章 回返杭州(下)第205章 第二次南征開始(上)第129章 驅民作戰(上)第113章 目標——南京(下)第98章 豫北戰場(四)第149章 干係臘戰記(五)第195章 南方的最後一戰(一)第一四十章 回返杭州上第123章 開封戰役(三)第194章 清廷的準備(下)第113章 目標——南京(下)第249章 孝陵—神道(下)第6章 第一次考驗第341章 又一次關原之戰(七)第245章 東西方的交流(三)第5章 進攻北京(二)第296章 發展計劃(上)第93章 勸降(上)第152章 驅民充先第184章 大西軍出戰(四)第56章 多爾袞的決策第113章 兵工廠和印刷作坊(上)第150章 陰魂不散(下)第106章 清廷御前會議(下)第196章 南方的最後一戰(二)第60章 清軍南進(下)第193章 雷汞第237章 訪歐之旅(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