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伏擊清軍(二)

見博洛並沒有發火, 李慶心裡也稍稍安定了一些, 於是理了理思路, 開始講說起這一戰的經過來。

李慶也是後一批進入山林的,因此當他進林時,林中的戰鬥早就以經展開了。山林裡雖然沒有道路,但只見在沿山都是清兵的屍體,卻鮮見明軍的屍體。順着這些屍體,李慶帶兵深入了山林,終於在一處樹林找到第一批進山士兵中殘餘的四五十人,只見這些人都圍成一圈防守,而且個個面帶驚恐,顯然是恐懼之及。

援軍的到來,雖然使給了清軍一點鼓舞,但李慶馬上就領教到了第一批進山淸軍感到的恐懼。雖然在山林之中,幾乎看不到一個明軍的身影,但不知什麼時候,就會從草叢中,石縫裡,大樹背後就會飛出來一箭,而馬上有一名清兵中箭倒下。

而且不止是弓箭,常常還突然就會從身邊的灌木叢裡,大石背後,甚至是樹上,躥出一道人影,在清兵還沒有反應過來的時候,就是一刀。而且全是對咽喉、太陽穴、心臟等致命部位下手,力求一擊致命。一但一擊不中,敵人也絕不糾纏,就會立刻撤退,消失在叢林中。剛開始還有不少清軍想追擊, 但追了沒幾步, 不是被弓箭射中, 就是被側後方突然出現的敵人捅一刀.

同時在林中還佈置了不少機關,一個不慎,就會被捕獸的鐵夾夾到腳,或是被大網套住,再就是被樹上落下來的粗木砸中。總之清兵是一個一個斃命,大多數清兵連明軍的影子都沒有看見,就糊里糊塗的送了命。結果也弄得淸兵是鶴唳風聲,草木皆兵。彷彿整個山林裡全是明軍。

就連李慶也遭到了好幾次襲擊,幸好是他久經戰陣,還比較機靈, 也反應快,才躲過了好幾次。僥是如此,但左肩也中了一箭,右肋下還是捱了一刀,幸好都還不是致命傷。而他見勢不妙,也不敢在山林裡久留,急忙帶領着殘餘的兵士,順着進山的道路,向山外逃去。不過在沿路上都遭到了明軍的襲擊,清軍也被不斷的左削右刮,等逃出山林之後,就只剩下不到三百人了。

聽完了李慶的講說之後,博洛還在沉呤不語,但許多將領臉上都露出了不屑的神色。由其是滿八旗的領崔、牛錄、甲喇等諸將,更是面帶着譏諷的嘲笑。

這時一個鑲藍旗牛錄額真上前一步,道:“貝子,漢人打了敗仗,總喜歡誇大敵軍的實力,我看明軍沒什麼了不起,別看他們打漢軍行,遇到我們滿人的勇士,就一定不是對手,請貝子讓小人領軍進山,去把明軍殺個落花流水,不僅可以長我們大清的威風,也讓漢軍知道,滿人勇士是怎樣打仗的。”

其他的牛錄、甲喇也都紛紛咐喝道:“是啊,是啊,漢人除了只會耍耍嘴皮子,什麼用都沒有,要講打仗,還是要看我們滿人勇士的。”

李慶跪在地上,不敢擡頭,但臉卻是紅一陣白一陣,過去那種自我良好的感覺,也蕩然無存了。

博洛還在猶豫的時候,忽然從山林裡又冒出了幾十名明軍來,一個個還是隻穿着皮甲,而且這次他們索性也不射箭,只是遠遠的衝着清兵大喊大叫,又蹦又跳。還有人衝着清軍招手,意思大約是叫清軍快攻過來。

如果是在過去,清軍一定會譏諷明軍膽小如鼠,不敢過來迎戰,但有了剛纔的一戰之後,清兵的優越感也少了許多,顯然覺得明軍是在譏刺自己。

博洛終究還是年輕人,火氣也正盛,雖然知道這一支明軍不同其他,但見明軍這樣挑畔,也不甴火望上撞,立刻道:“鄂順,你立刻帶領本牛錄的人馬,進山去殺明軍一個片甲不留。讓他們知道大清天兵的厲害。劉威,你帶本牛錄人馬,隨鄂順一起進丩”

鄂順就是剛纔請令的牛錄額真,劉威是一個漢軍牛錄額真。兩人見博洛發令,立刻答應了一聲,各自雲集合本牛錄的人馬。鄂順到是歡天喜地,而劉威卻是愁眉苦臉。

不一會兒,兩個牛錄的人馬集齊,鄂順的牛錄有二百六十四人,其中有白甲兵六人,馬兵十人,戰兵十五人,步兵十八人,輔兵六十二人。跟役九十二人,包衣七十三人。而漢軍牛錄有四百多人,兩個牛錄合兵,共有近七百人。一共嚮明軍殺了過去。

而明軍一見淸軍又出動人馬殺了過來,立刻又回頭向山上跑去。而淸軍隨後追趕,也都紛紛下馬,跟着進了山。

吳漢生坐在一塊大石上,樣子十分開心。偵察隊自從成立起來之後,雖然也執行過多次任務,也立下了不少功勞,但卻還沒有真正出戰過一次。剛纔那一戰中,自巳率領四十八名偵察兵,利用有利的地形,和五百多清兵巧妙的周旋,結果成功殺死了二百多人,自己只損失了三名士兵,這樣的戰功,在整個穆陵軍中,恐怕也是前所未有的吧。

想到這裡,他也不由對商毅的佩服又深了一層,儘管自己過去是明軍中的夜不收,但這支偵察隊的訓練內容計劃卻幾乎全是按商毅制定的來,和自己過去接授的那一套訓練大相徑庭,許多訓練的內容和方式都是自己聞所未聞,見所未見的。但今天的事實卻證明,商毅的這一套訓練方法確實更有效。在過去,吳漢生想都不敢想,對清軍能夠取得這樣的戰果。

就在這時,一個偵察兵勿勿跑到吳漢生的面前,道:“吳把總,韃子又出動人馬了,這回可比上一次多得多了,而且這一次真韃孑也出動了。”

在明軍中,稱滿八旗兵爲真韃子,漢八旗兵爲假韃子。因此吳漢生一聽,立刻從石頭上跳了起來,道:“哈哈,來得正好,殺假韃孑有什麼意思,老子正想殺幾個真韃子玩玩呢?”

這時又有一個偵察兵來到吳漢生面前,道:“吳把總,周把總派我過來,‘寅’字地區以經被韃孑破壞了不少,還是把韃孑引到‘午’字地區去吧,周把總帶了四個小隊,在那邊以經埋伏好了。”

原來商毅把這一帶的山林分爲十二個大區,分別以子、醜、寅、卯等十二地支來命名,現在吳漢生所在的就是“寅”字地區,而“午”字地區與它相鄰,因爲這次淸軍投入了更多的兵力,周琦但心吳漢生寡不敵衆,因此建議他向自己的防區轉移,合兵之後,共同對付清軍。

吳漢生點了點頭,道:“也是,這麼多韃子,老子一個人怎麼吃得完呢?分一點給老周,也是應該的。傳令下去,向午字地區轉移,但要注意,可千萬不能把韃孑給甩掉了。”

―――――――――分割線―――――――――分割線―――――――――

清軍沿着先前士兵的屍體,追趕着穆陵軍。但雙方始終相差是三四十步的距離,穆陵軍甩不掉清軍,而清軍也無法追上穆陵軍。雙方就在山林裡上演了一場山地追逐賽。

不過這一來可就苦了清軍,由其是那些滿八旗的精銳士兵。如果是在平川上,他們個個都可以說是精兵,但在山林中,反而成爲累贅。因爲個個穿着的,最少也是雙層甲,不少人都是三層甲,穿着這麼沉重的衣甲在山林裡穿越,再精銳的士兵也受不了,因此一個個都累得氣喘吁吁,雖然現在是初春倒寒的季節,但毎人也都汗流夾背, 溼透了衣衫。

而偏偏明軍在撤退的時候,還在不斷用弓箭襲擊淸軍,漢軍的衣甲少,雖然輕鬆得多,但防護力卻大大不如滿軍,因此被射殺了不少人。而滿八旗兵見了,也不敢輕易脫去重甲,只能這麼咬牙掌着。雖然淸軍也用弓箭射向穆陵軍,但一來穆陵軍人少,分得散,而且非常善於利用樹木山石,來掩護自己,二來清軍在追擊中以累得上氣不接下氣,射箭也大失水準,因此弓箭的打擊效果,也遠不及穆陵軍。

鄂順也是穿着三層重甲,這時也累得氣喘如牛, 揮汗如雨, 衣甲都己溼透了, 騰騰只冒白氣。如果是在平常,早就下令撤軍了,但一來現在他以被明軍挑起火來,非追上不可,二來因爲穆陵軍始終也沒把清軍甩開,總是在力所能及的地方,好像加一把力就能趕上穆陵軍了,也讓鄂順覺得這麼撤退了,太過可惜。

其實鄂順還沒有意識到,穆陵軍跟本就是沒有發力,故意吊着清軍,讓他們繼續追趕自己。因爲穆陵軍穿的盔甲是專爲叢林戰設計,以皮甲爲主,只是在胸腹腰背,護臂、護腿等要害部份才用上一些鐵甲葉子,重甲遠遠小於清兵,真要全力爬山,早就把淸軍甩沒影了。

不過想吊着清軍,既不讓他們追上,又不能把他們甩得太遠可也不容易,穆陵軍其實是分爲兩組,一組奔跑,另一組掩護。奔跑的士兵付責引誘清兵,不讓清兵追丟了。而掩護的士兵付責用弓箭襲擊跑得快的清軍,不能讓他們追得太緊。同時在奔跑的士兵跑遠之後,從躲藏的地方顯身,繼續引誘清軍,而跑遠的士兵立刻又在前方找地方隱蕆,付責掩護任務,周而復始,循序漸進,將清軍一步一步引入了深山。

這些方法都是商毅教給偵察兵的,不過因爲缺少經驗,在運用的時候還是出了不少小紕漏,因此在引誘清兵的過程中,有五名士兵喪命。但總算還是沒有把清軍給帶丟,不過能殺死幾個逃跑的明軍,也更堅定清軍追擊的決心。

第170章 進攻琉球(一)第63章 破局(三)第201章 田府盛宴(下)第39章 鄧州之戰(二)第30章 福王登基(下)第83章 進山追擊(一)第255章 巡視北京(下)第101章 守城第67章 會見左良玉第184章 大西軍出戰(四)第26章 攻取兗州(二)第101章 謀位之夜第326章 戰前佈置(上)第48章 皇太極(上)第313章 攻佔九州島(二)第60章 局中之局(三)第303章 曰本內戰爆發(上)第200章 登基建國(二)第197章 湯若望(下)第53章 西班牙使者(上)第162章 政治婚姻(上)第362章 三寶顏之戰(下)第134章 開業(一)第143章 內線作戰(一)第147章 穿插第87章 等待消息第56章 山東之變(四)第178章 新年氣像(下)第160章 豐臣公主(上)第261章 會師馬尼拉第297章 發展計劃(下)第269章 召見第403章 新年第313章 攻佔九州島(二)第50章 再攻濟南第45章 勝利的收穫第16章 皇室私密第190章 議和後續(三)第143章 日本使臣(下)第174章 滿載而歸(二)第46章 援不援救王家大屯第33章 互不相干第二章 帝國體制五皇權第118章 豫北戰役(四)第253章 中國的殖民時代第113章 南京暗流第233章 訪歐船隊歸來(一)第111章 清軍南撤第241章 訪歐之旅(五)第250章 退守修道院第251章 葉瑤瑱的請求第159章 琉球有變第172章 勸進(上)第70章 黃宗羲來訪(二)第368章 英國想參戰(下)第69章 火拼左良玉(一)第77章 火炮對攻第142章 提案(上)第185章 大西軍出戰(五)第46章 援不援救王家大屯第144章 內線作戰(二)第223章 南京見聞第202章 生絲之戰(三)第182章 第二次琉球之戰(上)第117章 豫北戰役(三)第107章 圍殲阿濟格(三)第184章 襲擊(上)第213章 平定朝鮮(二)第91章 遇刺(下)第65章 三徵湖北(二)第112章 目標——南京(上)第419章 重大事件第261章 察哈爾之戰(四)第313章 攻佔九州島(二)第268章 馬尼拉的後續工作(二)第17章 山東戰役(五)第122章 造船(上)第320章 登陸下關(下)第102章 備戰(四)第183章 臺灣佈防(上)第231章 除夕——驚變(下)第422章 中俄之戰(二)第116章 豫北戰役(二)第124章 伏擊清軍(二)第285章 皇室的收入第92章 秦淮風月(上)第143章 提案(下)第207章 北伐計劃(下)第76章 守衛兗州(四)第207章 北伐計劃(下)第190章 軍權與民權之爭第20章 北方大變(上)第125章 懷遠阻擊戰(三)第202章 夜奔(上)第42章 龜山島海戰(二)第380章 總結第130章 驅民作戰(下)第165章 出兵第206章 接頭第254章 新的起點(一)
第170章 進攻琉球(一)第63章 破局(三)第201章 田府盛宴(下)第39章 鄧州之戰(二)第30章 福王登基(下)第83章 進山追擊(一)第255章 巡視北京(下)第101章 守城第67章 會見左良玉第184章 大西軍出戰(四)第26章 攻取兗州(二)第101章 謀位之夜第326章 戰前佈置(上)第48章 皇太極(上)第313章 攻佔九州島(二)第60章 局中之局(三)第303章 曰本內戰爆發(上)第200章 登基建國(二)第197章 湯若望(下)第53章 西班牙使者(上)第162章 政治婚姻(上)第362章 三寶顏之戰(下)第134章 開業(一)第143章 內線作戰(一)第147章 穿插第87章 等待消息第56章 山東之變(四)第178章 新年氣像(下)第160章 豐臣公主(上)第261章 會師馬尼拉第297章 發展計劃(下)第269章 召見第403章 新年第313章 攻佔九州島(二)第50章 再攻濟南第45章 勝利的收穫第16章 皇室私密第190章 議和後續(三)第143章 日本使臣(下)第174章 滿載而歸(二)第46章 援不援救王家大屯第33章 互不相干第二章 帝國體制五皇權第118章 豫北戰役(四)第253章 中國的殖民時代第113章 南京暗流第233章 訪歐船隊歸來(一)第111章 清軍南撤第241章 訪歐之旅(五)第250章 退守修道院第251章 葉瑤瑱的請求第159章 琉球有變第172章 勸進(上)第70章 黃宗羲來訪(二)第368章 英國想參戰(下)第69章 火拼左良玉(一)第77章 火炮對攻第142章 提案(上)第185章 大西軍出戰(五)第46章 援不援救王家大屯第144章 內線作戰(二)第223章 南京見聞第202章 生絲之戰(三)第182章 第二次琉球之戰(上)第117章 豫北戰役(三)第107章 圍殲阿濟格(三)第184章 襲擊(上)第213章 平定朝鮮(二)第91章 遇刺(下)第65章 三徵湖北(二)第112章 目標——南京(上)第419章 重大事件第261章 察哈爾之戰(四)第313章 攻佔九州島(二)第268章 馬尼拉的後續工作(二)第17章 山東戰役(五)第122章 造船(上)第320章 登陸下關(下)第102章 備戰(四)第183章 臺灣佈防(上)第231章 除夕——驚變(下)第422章 中俄之戰(二)第116章 豫北戰役(二)第124章 伏擊清軍(二)第285章 皇室的收入第92章 秦淮風月(上)第143章 提案(下)第207章 北伐計劃(下)第76章 守衛兗州(四)第207章 北伐計劃(下)第190章 軍權與民權之爭第20章 北方大變(上)第125章 懷遠阻擊戰(三)第202章 夜奔(上)第42章 龜山島海戰(二)第380章 總結第130章 驅民作戰(下)第165章 出兵第206章 接頭第254章 新的起點(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