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皇太后的煩惱

就在多爾袞爲了自己的奪位大計攪盡腦汁的想辦法的時候,在紫禁城深處的長春宮呈,清廷的兩位皇太后這時也是緊張萬分,但又一籌莫展。

因爲多爾袞圍獵遇祥瑞的事情,早己在皇宮裡面傳得沸沸揚揚,太監宮女們都己經知道了,而且互相之間也是議論紛紛。自然也傳到了皇太后哲哲和莊太后大玉兒的耳朵裡。

在一開始皇太后和莊太后還不太在意,不過就是打獵時遇到一隻白鹿了嗎?又算得了什麼?但皇宮裡的太監和宮女大部份都是原來明朝留下來的,對這種事情包含意義自然是心知肚明,何況現在誰都清楚,攝政王就是大清的立皇帝了,只要他想坐下,隨時都可以坐下。因此很快就被皇太后和莊太后的心腹宮女打聽到了,也趕忙回報給兩宮皇太后。

這一下兩宮皇太后頓時都明白過來,原來這是多爾袞在玩拋磚引玉,爲自已登基製造輿論,自然也開始着急起來,趕忙緊急的商議着應對的辦法。

皇太后道:“玉兒,這可怎麼辦纔好呢?老十四現在都己經做了攝政王,還加號皇叔父,現在整個大清都是他說了算了,他還不甘心,難道就一定非要坐到皇位上不可嗎?”

莊太后苦笑道:“立皇帝畢竟只是個假皇帝啊!能夠做真皇帝,又有誰不會動心呢?”

皇太后也苦笑了一聲,道:“你難到就沒有別得辦法了嗎?我看老十四對你還有幾分真情,你就不能利用這一點勸一勸他嗎?”

莊太后臉色微紅,低下頭道:“姑姑,這是沒有用的。如果我不勸他,將來他真的逼宮奪位時,還會念着我的好處,或許還能饒過福臨一條生路,如果我勸他,反到是事得其反了。”

皇太后輕輕嘆了一口氣,道:“我知道這些日子你受了不少委曲,每天不僅要對多爾袞強裝歡言,而且對福臨也不能明說。”

莊太后輕輕道:“我委曲一點到是沒什麼?而且福臨長大以後,也總會明白這些,只要是能讓福臨平平安安長大,坐穩皇位,我就心滿意足了。”

皇太后道:“怕就怕多爾袞不會甘心。” 頓了一頓,又壓低了聲音,道:“我到是有一個法子,你看行不行。”

莊太后怔了一怔,道:“姑姑,你有什麼法子?”

皇太后輕輕一抖手,從袖孑裡滑落出一個紙包,道:“這一包是鶴頂紅,你應該有機會下手吧?”

莊太后呆了一呆,突然搖了搖頭,道:“不…不行,不能這樣做?”

皇太后也怔了一怔,看着莊太后,道:“怎麼?你下不了這個手嗎?” 她也不禁有些着急:“不要以爲老十四現在寵着你,就不會有事,男人那個不是喜新厭舊,你現在還有幾分姿色,能夠討他的歡心,也許還能保住福臨,但紅顏易老,等到你年老色衰,多爾袞又有自己的子嗣以後怎麼辦?他要殺你們,不過是……”

莊太后急忙道:“姑姑,我不是這個意思,您有沒有想過,一但這個時候十四弟不在了,會是怎樣子?”

皇太后聽了之後,也一時語塞,莊太后接着道:“別說現在南方未定,就是在這朝廷裡面,那一個不是蠢蠢欲動的,現在福臨才只有十一歲,根本就不能親政,就是沒有多爾袞,他也掌不住這個大局啊!還是要找一個人來攝政的。豪格雖然死了,但濟爾哈朗還在,這個老狐狸最會見風始舵了,而在宮裡還有個博果爾,一直盯着褔臨的位置,如果不是多爾袞在壓着他們,恐怕福臨早就被他們給趕下去了。不管怎麼說,多爾袞也算是我們自家的人,總也好過便宜了外人。如果是多爾袞奪了皇位,我們還有福臨,或許都還有活命的機會,要是換了別人,那可就只有死路一道了。”

皇太后呆了半響,終於點了點頭,道:“玉兒,是我錯怪你了。你的見識到底比我高明,而且也看得比我遠,只是我們就沒有別的辦法,只能看着多爾袞奪位了嗎?”

莊太后搖了搖頭,道:“那到也未必,我看現在多爾袞到也未必能馬上就奪位。”

皇太后聽了,也不甴精神一振,道:“玉兒,這話怎麼說。”

莊太后也壓底了聲音,道:“多爾袞想要奪位,最大的依仗定平定天下之功,否則就難以服衆。雖然現在我們攻取了南京,但南方還未完全平定,明朝的大將商毅還守着浙江,多次打敗了我們。而且我還聽說,這次在南京阿濟格捅了個大蔞子,差不多要逼反了吳三桂他們幾個。” 說着莊太后才把吳三桂等人保存實力,和清廷產生間隙的事情問皇太后說了一遍。

皇太后聽完之後,卻有些不明白,道:“吳三桂他們反了,對我們有什麼用?”

莊太后耐心的解釋道:“姑姑,您想想看,要是吳三桂他們真得被阿濟格給逼得反了,南方一定會大亂,天下也就還不算平定。而且這回阿濟格說什麼也是難逃其責,免職是再所難免了,阿濟格一但被罷職,多爾袞也就少了一條膀臂,再想謀位只怕也沒那麼容易了。因此雖然寧完我上了一份讚揚多爾袞平定南方的奏章,但多爾袞卻不敢明確表態。而我們也可以趁着這個機會,爭取多拖上一段時間,只要是過個三四年,福臨可以親政了,也就不用怕多爾袞不在了。”

皇太后這纔算是明白是怎麼一回事,也忍不住長長出了一口氣,道:“謝天謝地,事情總算是還有挽回的餘地,玉兒,還是你聰明,但願太祖太宗在天之靈保佑,讓吳三桂他們快造反吧,讓我們熬過三四年,也就好了。”

莊太后聽了,心裡也覺得十分別扭,大清皇帝的寶座,居然要自己鬧內鬨才能夠保住,這也不知是該哭還是該笑呢。

――――――――分割線―――――――――分割線――――――――

由於多爾袞對寧完我的讚頌奏章沒有明確表示,其他官員也都不明白是怎麼一回事,因此誰都不敢輕易在表態,結果多爾袞圍獵遇祥瑞的事情就這麼冷了下來。多爾袞心裡雖然着急心,但也沒有別得辦法,只能耐心的等着洪承疇進京來。

同時南方的消息也陸續傳到清廷來,清軍在浙江、湖北、江北等幾個戰場都進展得不很順利,連吃敗仗,而且在南方各地也都紛紛推擁明室的藩王爲帝,雖然這些事情還不致於影響到清軍在南方的大局,但也沖淡了不少攻克南京的喜悅氣氛。

好在是吳三桂等人現在只是按兵不動,並沒有其他意圖,而且對清廷依然表現得十分謙恭,這也讓多爾袞放心了不少。而心裡也在暗暗的慶幸,好在是自己沒有對寧完我的奏章表態,否則這個笑話可就大了,只可惜自己費了好一番心血,纔想出這一招來,結果白白浪費掉了。

多爾袞還只是奧惱,而寧完我卻是後怕,因爲他自以爲自己這一篇文章寫得左右逢源,既迎合了多爾袞的意圖,又不會被別人抓住把柄,但奏章送上去之後,得到的結果卻是什麼結果都沒有,也弄得寧完我心裡十分緊張,也不知道自己的奏章合不合多爾袞的心意,但多爾袞可也沒說他這份奏章寫得不對,就這麼不明不白,也讓寧完我完全不知所措。

其實不僅僅是寧完我,大多數官員也被弄得丈二和尚摸不着頭腦,他們本想着看多爾袞對寧完我的態度而定,但現在什麼事都沒了,誰都不明白是怎麼一回事。只有極少數官員心裡才清楚,同時也暗暗好笑,老寧這番苦心箅是白廢了。

就在這種猜測和等侍中,洪承疇終於回到了北京。

從去年開始,洪承疇就在山西、陝北等地主持屯田事務,洪承疇在明朝時就在陝北爲官多年,也搞過屯田,因此也是架輕路熟,首先招募了大量流民,發給糧食,建造房屋讓他們定居,然後組織他們開墾荒地。其實山西、陝北的大部份土地都不是荒地,只是年年戰亂,被荒廢了,現在有官府出面組織,農民們自然肯幹活。

於是在開春之後,洪承疇又發給他們種子耕種,因此很快就開墾了大量廢棄的田地。不過由於山西、陝北等地荒廢太久,不是一二年時間能夠恢復的。而這時北京的調令,也發到了山西。

雖然洪承疇在山西、陝北付責屯田,但南方的戰事情況,他到是都知道得十分清楚。因爲洪承疇心裡明白,以目前清廷的力量,還不足以平定整個南方,而一但南方的戰事吃緊,多爾袞肯定會再派自己去南方坐鎮,主持大局,因此在辦理屯田事務的同時,他也一直都在關注着南方的情況,當然多爾袞也會把南方的詳細情況都發送到山西,讓洪承疇能夠全面瞭解南方的戰況。

而洪承疇一接到調令,就知道自己等着的事情來了,在迴歸北京的路上也在思考着應對南方局而的辦法。結果他剛一到達北京,就立刻被多爾袞招入宮中。不過這時洪承疇心裡也有了底,因此也胸有成竹的隨着下詔的太監進了皇宮。

第75章 湖南告急(上)第240章 訪歐之旅(四)第88章 騎軍交戰(上)第140章 外線作戰(二)第44章 守衛新野(下)第218章 清廷的新年第52章 派遣內應第44章 守衛新野(下)第238章 秦淮河之戰(上)第141章 造船廠第194章 禁宮之變(三)第371章 荷蘭的決議第1章 喜迅(上)第181章 出兵(下)第93章 勸降(上)第106章 圍殲阿濟格(二)第39章 吳甡督戰第12章 荒鎮怪客第197章 南方的最後一戰(三)第221章 新武器(二)第62章 破局(二)第353章 日本勢力重新洗牌(四)第336章 又一次關原之戰(二)第355章 巡視南洋(下)第149章 鄭成功的選擇(一)第204章 生絲之戰(五)第228章 排華事件(三)第279章 家庭生活第二章 帝國體制五皇權第113章 南方聯盟第159章 經略江淮(下)第240章 訪歐之旅(四)第176章 入川之戰(一)第267章 馬尼拉的後續工作(一)第20章 北方大變(上)第52章 派遣內應第110章 圍殲阿濟格(六)第225章 除夕—主動出擊(一)第91章 清軍撤軍(下)第226章 排華事件第195章 崗前培訓第137章 清軍長驅直入第70章 撤離徐州(上)第62章 剃髮令(上)第133章 湖北反擊(下)第151章 二次進攻(下)第172章 勸進(上)第29章 福王登基(上)第116章 假太子案(三)第143章 提案(下)第188章 勸降第134章 追擊清軍(一)第214章 平定朝鮮(三)第37章 南方情報第81章 進攻黃州(二)第406章 國策(下)第22章 羅川口攻防戰(一)第75章 湖南失陷第277章 丁亥之變(三)第107章 淸軍來了(二)第60章 出任千總(上)第199章 英國東印度公司(下)第3章 擁立新君(三)第144章 收復臨朐縣(三)第84章 開戰第103章 完婚(一)第419章 重大事件第277章 丁亥之變(三)第73章 再搞打搞打左良玉第128章 收復南京的後續戰鬥(下)第313章 攻佔九州島(二)第173章 戰局的變化(五)第165章 教育和科舉(下)第95章 形勢逆轉(下)第207章 清廷新軍(上)第17章 保衛家園(一)第106章 清廷御前會議(下)第104章 進軍江北(二)第86章 清軍反擊(下)第8章 進攻清廷第一戰(五)第239章 抵達呂宋島(二)第59章 保薦第226章 排華事件第121章 狙擊手第144章 西班牙艦隊(下)第183章 薩摩之戰(四)第273章 長城定蒙(二)第58章 局中之局(一)第184章 薩摩之戰(五)第178章 入川之戰(三)第126章 入主南京(下)第180章 報紙第100章 備戰(二)第11章 撤離北京(二)第275章 丁亥之變(上)第304章 曰本內戰爆發(下)第286章 年度總結(下)第205章 南京宣言第62章 剃髮令(上)第142章 日本使臣(上)
第75章 湖南告急(上)第240章 訪歐之旅(四)第88章 騎軍交戰(上)第140章 外線作戰(二)第44章 守衛新野(下)第218章 清廷的新年第52章 派遣內應第44章 守衛新野(下)第238章 秦淮河之戰(上)第141章 造船廠第194章 禁宮之變(三)第371章 荷蘭的決議第1章 喜迅(上)第181章 出兵(下)第93章 勸降(上)第106章 圍殲阿濟格(二)第39章 吳甡督戰第12章 荒鎮怪客第197章 南方的最後一戰(三)第221章 新武器(二)第62章 破局(二)第353章 日本勢力重新洗牌(四)第336章 又一次關原之戰(二)第355章 巡視南洋(下)第149章 鄭成功的選擇(一)第204章 生絲之戰(五)第228章 排華事件(三)第279章 家庭生活第二章 帝國體制五皇權第113章 南方聯盟第159章 經略江淮(下)第240章 訪歐之旅(四)第176章 入川之戰(一)第267章 馬尼拉的後續工作(一)第20章 北方大變(上)第52章 派遣內應第110章 圍殲阿濟格(六)第225章 除夕—主動出擊(一)第91章 清軍撤軍(下)第226章 排華事件第195章 崗前培訓第137章 清軍長驅直入第70章 撤離徐州(上)第62章 剃髮令(上)第133章 湖北反擊(下)第151章 二次進攻(下)第172章 勸進(上)第29章 福王登基(上)第116章 假太子案(三)第143章 提案(下)第188章 勸降第134章 追擊清軍(一)第214章 平定朝鮮(三)第37章 南方情報第81章 進攻黃州(二)第406章 國策(下)第22章 羅川口攻防戰(一)第75章 湖南失陷第277章 丁亥之變(三)第107章 淸軍來了(二)第60章 出任千總(上)第199章 英國東印度公司(下)第3章 擁立新君(三)第144章 收復臨朐縣(三)第84章 開戰第103章 完婚(一)第419章 重大事件第277章 丁亥之變(三)第73章 再搞打搞打左良玉第128章 收復南京的後續戰鬥(下)第313章 攻佔九州島(二)第173章 戰局的變化(五)第165章 教育和科舉(下)第95章 形勢逆轉(下)第207章 清廷新軍(上)第17章 保衛家園(一)第106章 清廷御前會議(下)第104章 進軍江北(二)第86章 清軍反擊(下)第8章 進攻清廷第一戰(五)第239章 抵達呂宋島(二)第59章 保薦第226章 排華事件第121章 狙擊手第144章 西班牙艦隊(下)第183章 薩摩之戰(四)第273章 長城定蒙(二)第58章 局中之局(一)第184章 薩摩之戰(五)第178章 入川之戰(三)第126章 入主南京(下)第180章 報紙第100章 備戰(二)第11章 撤離北京(二)第275章 丁亥之變(上)第304章 曰本內戰爆發(下)第286章 年度總結(下)第205章 南京宣言第62章 剃髮令(上)第142章 日本使臣(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