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擁立新君(二)

無論是在當時,還是後世的專家分柝,最有資格,也是最適合繼承皇位的人選就是福王朱由崧。一來朱由崧近在淮西,迎請方便,二來朱由崧是萬曆皇帝的嫡孫,崇禎的親堂兄,血統也最近。這一點也是朱甴崧的最大優勢所在,因此既使是在當時,也許多有識之士,如淮西巡撫路振飛,給事中李清、章正宸,進士鄭元勳等人都有過類似的提議。

但因爲東林黨人在三十餘年的那一場立嗣之爭,保住了皇長子朱常洛的太子位置,使當時萬曆皇帝和鄭貴妃希望立福王朱常洵(即朱由崧的父親)爲太子的圖謀才化爲泡影。因此他們擔心一旦朱由崧登上帝位,重翻舊案,自己在政治上將會失勢。

於是以當時的東林黨魁,禮部侍郎錢謙益爲首的東林黨人,以“立賢” 爲名,到處遊說,提議迎立潞王朱常淓繼承皇位,強烈反對由朱由崧來繼承皇位。而支持錢謙益的,也有南京兵部侍郎呂大器、南京戶部尚書高弘圖、右都御史張慎言、詹事府詹事姜曰廣等南京重要的大臣。

但這個提議也遭到許多人的反對,因爲潞王朱常淓一來是崇禎的長輩,二來血統也比朱由崧較遠,非神宗的嫡系子孫,所謂賢名,其實不過是喜讀書、好空談而己,如淮西巡撫路振飛就直言不諱:“議賢則亂,議親則一。”

而在南京具有舉足輕重地位的首席大臣南京兵部尚書史可法,一方面在內心裡也認爲應該按倫序,迎立萬曆皇帝的子孫,但對擁立朱由崧有所顧忌,在另一方面又不得不考慮其他東林黨人的情緒,因此提出了一個折中的方案,即不立褔王也不立潞王,改立遠在湖南的桂王朱常瀛爲君。

然而無論是史可法還東林黨人都沒有想到,一場更大的陰謀,正在他們議論不決的時候悄悄展開。

原來守備鳳陽太監盧九德在萬曆末年,曾在宮中服伺過老福王朱常洵,因此對朱由崧非常有好感,希望把朱由崧扶上皇位,於是也在背後幫助朱由崧策劃,並親自出面聯絡黃得功、劉良佐、高傑等三名有兵權在手的實力派大將,許以高爵,說服他們擁立朱由崧爲帝。

黃得功、劉良佐、高傑貪圖擁立之功,因此也都同意,但三人雖有兵權,但聲望不足,還需要找一個位高權重的文臣來主導纔好,於是盧九德決意找鳳陽總督馬士英出面主導,而黃得功和劉良佐又提出,最好再說動浙江的商毅一起行事,則更有把握一些。

因爲商毅的資歷雖然不深,但在去年下半年率師南下以束,連敗李自成、張獻忠,平定浙江叛亂,戰功赫赫,威震南方,黃得功和劉良佐都和商毅一起並肩作戰過,深知商家軍的戰鬥力,如果能夠把商毅也拉入擁立福王的陣營中來,也能使福王陣營聲望大增,成事幾乎就鐵板釘釘了。相反如果商毅反對擁立福王,改爲擁立潞王或桂王,那可就是一個極大的麻煩了,黃得功和劉良佐心裡盤算,自己三人綁在一起,恐怕也不夠商毅一頓的量。

盧九徳聽了之後,也覺得他們說得有道理,因此也決定雙管齊下,一方面去找馬士英出頭,另一方面又派自己的親信太監袁大祥去聯絡商毅。

現在商毅也是南方舉足輕重的人物了,因此商毅陣營中的主要人物,基本情況也不是什麼秘密,袁大祥也知道在商毅的陣營中,周世奇一家佔有很重要地位,深受商毅的信任和重用,於是首先來到嘉興府找周少卿,簡單的說明了一切。

周少卿到底還是年輕,不知道這裡面的利害關係,同時也認爲從血統的尊卑上來說,福王確實是繼承皇位的最佳人選,如果商毅這次也參與擁立行動,立下了擁立之功,不僅是指日高升,而且在新君面前說話也大有份量,那麼只要請奏一本,自己這個代理知府也就可以馬上轉正了。因此也在袁大祥面前拍着胸脯保證,自己一定會盡力勸說商毅答應。然後帶着袁大祥,連夜趕到了杭州。他也知道這時商毅不在浙江,於是首先來找老爹周世奇,說明了自己的來意。

其實周世奇爲官的時間雖然也有不少,但都是在地方爲官,對朝廷內部的鬥爭所知也不多,再加上對南京的信息也不瞭解,因此也覺的這到是一個好機會,商毅好了,自己一家不也連帶着水漲船高了嗎?不過他到底比周少卿多吃了二十年的飯,本能的感受有些不對勁,但又不說是那裡不對來,不過商毅不在杭州,這件事情自然是要由葉瑤瑱來決斷,因此馬上帶着兒子,來見葉瑤瑱商量。

看完了信,又聽完了前因後果之後,葉瑤瑱沉思了一會兒,終於搖了搖頭,道:“周伯父、周大哥,這件事情們不能參與,請你們替我像袁公公婉言謝絕了吧。”

周氏父子不覺都一怔,周少卿搶聲道:“爲什麼?瑤瑱,這可是一個千載難逢的好機會,福王本來就是繼承皇位的最合適人選,一但福王繼位,我們就立有擁立之功,商大人他又可以加官晉爵了。”

葉瑤瑱微微一笑道:“國有國法,家有家規,相公雖然己經位列總兵,但官不過是一介武將,職不也地方之守,只管守好地方,保衛家園就是了。至於擁立新君登基,自有南京六部九卿的大臣在,該由他們去考慮商定,不是我們所能夠插手的。”

聽了葉瑤瑱的話,周世奇陷入了沉思中,而周少卿聽了,卻不禁有些着急,道:“此一時彼一時啊,黃得功、劉良佐、高傑不都是武將嗎?既然他們都能夠插手,爲什麼我們就不能,難道眼睜睜的看着擁立之功被別人得去了嗎?”

葉瑤瑱淡淡道:“別人是別人,我們是我們,以相公的能力,以我們商家軍的實力,那一個新君登基之後,都必會受到重用,立不立什麼擁立之功,其實並無關大局。因此請你們去回覆袁公公,就說擁立之事,非我等武將敢爲,因此不能從命。就這樣決定了吧。”

周少卿這下可真有些着急了,道:“瑤瑱,你這樣決定,也太輕率了,我想如果商大人在,他一定不會這麼決定的。”

葉瑤瑱聽了,秀眉也不禁挑了一下,而周世奇己厲聲喝道:“少卿,給我住嘴,你太放肆了。”

原來周世奇一直都在沉思着葉瑤瑱的那番,剛纔纔想明白,先前自己感覺不對勁的地方,那就是袁大祥要擁立福王,爲什麼不去南京找南京的衆大臣,而要來找這些武將。想通了這一點之後,周世奇才恍然大悟,看來這裡面的水實在太深了,還是葉瑤瑱說得對,無論是誰登基,都會重用商毅,搶不搶這個擁立之功,並無傷大雅,相反萬一在這個時候站錯了隊,那可就在糟了。因此絕對不要去趟這塘渾水。

不過他纔想通這個關建點,馬上就聽到周少卿說的那一番話,不禁又驚又怒,連忙喝止住了周少卿,雖然現在商毅和葉瑤瑱一直敬自己爲長輩,敬周少卿爲兄長,但周世奇心裡十分明白,商毅這是不忘舊情,但自己卻不能得意忘了形,就真以長輩自居,忘了現在自己一家實質上都是商毅的部下這個身份。而且也只有在商毅的部下,纔有自己父子的容身之地,在其他人手底下,都別想混到現在這個樣子。這個主次關係可不能弄反了。

何況周世奇比任何人都清楚,商毅對葉瑤瑱的喜愛和信任程度,周少卿竟敢這樣頂撞葉瑤瑱,那還了得嗎?因此也大聲訓訴周少卿道:“商毅在離開杭州的時候,就說得非常清楚了,他不在就甴瑤瑱替他主持政務,發號施令,瑤瑱的決定就是他的決定,你還敢有什麼囉嗦的嗎?還不快給我滾出去。”

被周世奇這一頓雷煙火炮砸得昏頭昏腦,周少卿也有些發懵了,剛剛說了一個字:“爹……”

但馬上被周世奇給打斷,怒喝道:“聽見沒有,給我滾出去。”

周少卿看着老爹這付怒髮衝冠的樣子,終於明白老爹這是玩真的了,他當然不敢和周世奇頂撞,只好低着頭,走出了正廳外。

周世奇這才轉身對葉瑤瑱道:“瑤瑱,剛纔少卿不過是胡言亂語而巳,你可千萬別往心裡去。”

葉瑤瑱心裡也清楚,周世奇做到這一步也很不容易了,也道:“周伯父,您也太較真了,我們都是自家人,還有什麼好計較的,周大哥心裡其實也是爲了相麼,爲了我們商家軍好,只是太急了一點,還請周伯父等一會兒好好向他解釋清楚。袁公公那邊,等一會兒我正式讓王先生代筆,回一封信也就是了。”

周世奇聽了,也稍稍鬆了一口氣,道:“好了,瑤瑱,沒有別的事,我就先告辭了。”

葉瑤瑱也起身道:“周伯父,我就不送了。”

周世奇來到總兵府的門前,周少卿正在這裡等着,而且還是一臉頗爲不服氣的表情,道:“爹,您剛纔怎麼不幫我說話,讓一個女人來決定大事,這也太兒戲了……”

他還沒有說完,立刻被周世奇打斷道:“你懂什麼?瑤瑱的見識比你強得百倍。” 說着才把自己想通的道理像周少卿說了一遍。

周少卿聽完之後,也不禁呆若木雞,心裡不得不承認,自巳確實把事情想得簡單了。

第340章 又一次關原之戰(六)第50章 驚動了官府(上)第243章 東西方的交流(一)第103章 完婚(一)第17章 湖北援軍(下)第53章 正面強攻(三)第65章 入駐穆陵關第161章 又有好事來了(下)第149章 進攻揚州——火炮對戰(下)第129章 林府壽宴(四)第44章 龜山島海戰(四)第210章 跨海入朝(三)第132章 攻城(下)第10章 淸廷聯盟第3章 設立幕府(上)第106章 淸軍來了(一)第133章 夫妻團聚第64章 再戰匪賊(三)第167章 多尓袞復出(一)第288章 計劃第253章 中國的殖民時代第182章 第二次琉球之戰(上)第137章 江南初定(二)第65章 破局(五)第142章 提案(上)第56章 重新整編第102章 大島海戰(上)第121章 狙擊手第222章 掃平遼東(三)第75章 架臨宿州第33章 再徵湖北(三)第426章 中俄之戰(六)山東戰役二第127章 追擊第4章 進攻清廷第一戰(一)第83章 游擊戰(二)第314章 攻佔九州島(三)第266章 變數(二)第133章 北京的寒冬(四)第368章 英國想參戰(下)第24章 羅川口攻防戰(三)第366章 南洋首戰(三)第292章 出航印度(下)第60章 清軍南進(下)第242章 勸降第179章 軍隊整編第307章 民意第168章 南京新生活第398章 國事(一)第182章 薩摩之戰(三)第142章 偵察兵第253章 中國的殖民時代第400章 國事(三)第367章 英國想參戰(上)第165章 雨戰(一)第60章 局中之局(三)第375章 文萊歸降(下)第42章 火炮對火炮,火槍對火槍第86章 意外第224章 查抄紫明樓第62章 再戰匪賊(一)第65章 洪承疇獻計第203章 夜奔(下)第176章 入川之戰(一)第184章 大西軍出戰(四)第376章 第二戰(一)第81章 總結作戰第87章 突破淮河(下)第124章 懷遠阻擊戰(二)第118章 戰後餘波第78章 步兵進攻第206章 第二次南征開始(下)第369章 交易第131章 攻城(上)第54章 進攻靑狼峰(下)第107章 淸軍來了(二)第391章 中荷決戰(九)第188章 飛剪船試航第53章 西班牙使者(上)第246章 東西方的交流(四)第211章 商毅的應對計劃第250章 孝陵—陵園(上)第84章 四徵湖北第239章 訪歐之旅(三)第3章 擁立監國(上)第15章 全村動員(上)第148章 干係臘戰記(四)第49章 南京的決策(上)第9章 亂世佳人(上)第二章 帝國體制五皇權第250章 中國西印度公司總督(三)第141章 驅逐荷蘭(四)第141章 錦衣衛(下)第22章 靈活作戰(一)第246章 東西方的交流(四)第288章 帝國體制(三)第159章 談判破裂第298章 放一放計劃第6章 家事! 公事!第22章 靈活作戰(一)
第340章 又一次關原之戰(六)第50章 驚動了官府(上)第243章 東西方的交流(一)第103章 完婚(一)第17章 湖北援軍(下)第53章 正面強攻(三)第65章 入駐穆陵關第161章 又有好事來了(下)第149章 進攻揚州——火炮對戰(下)第129章 林府壽宴(四)第44章 龜山島海戰(四)第210章 跨海入朝(三)第132章 攻城(下)第10章 淸廷聯盟第3章 設立幕府(上)第106章 淸軍來了(一)第133章 夫妻團聚第64章 再戰匪賊(三)第167章 多尓袞復出(一)第288章 計劃第253章 中國的殖民時代第182章 第二次琉球之戰(上)第137章 江南初定(二)第65章 破局(五)第142章 提案(上)第56章 重新整編第102章 大島海戰(上)第121章 狙擊手第222章 掃平遼東(三)第75章 架臨宿州第33章 再徵湖北(三)第426章 中俄之戰(六)山東戰役二第127章 追擊第4章 進攻清廷第一戰(一)第83章 游擊戰(二)第314章 攻佔九州島(三)第266章 變數(二)第133章 北京的寒冬(四)第368章 英國想參戰(下)第24章 羅川口攻防戰(三)第366章 南洋首戰(三)第292章 出航印度(下)第60章 清軍南進(下)第242章 勸降第179章 軍隊整編第307章 民意第168章 南京新生活第398章 國事(一)第182章 薩摩之戰(三)第142章 偵察兵第253章 中國的殖民時代第400章 國事(三)第367章 英國想參戰(上)第165章 雨戰(一)第60章 局中之局(三)第375章 文萊歸降(下)第42章 火炮對火炮,火槍對火槍第86章 意外第224章 查抄紫明樓第62章 再戰匪賊(一)第65章 洪承疇獻計第203章 夜奔(下)第176章 入川之戰(一)第184章 大西軍出戰(四)第376章 第二戰(一)第81章 總結作戰第87章 突破淮河(下)第124章 懷遠阻擊戰(二)第118章 戰後餘波第78章 步兵進攻第206章 第二次南征開始(下)第369章 交易第131章 攻城(上)第54章 進攻靑狼峰(下)第107章 淸軍來了(二)第391章 中荷決戰(九)第188章 飛剪船試航第53章 西班牙使者(上)第246章 東西方的交流(四)第211章 商毅的應對計劃第250章 孝陵—陵園(上)第84章 四徵湖北第239章 訪歐之旅(三)第3章 擁立監國(上)第15章 全村動員(上)第148章 干係臘戰記(四)第49章 南京的決策(上)第9章 亂世佳人(上)第二章 帝國體制五皇權第250章 中國西印度公司總督(三)第141章 驅逐荷蘭(四)第141章 錦衣衛(下)第22章 靈活作戰(一)第246章 東西方的交流(四)第288章 帝國體制(三)第159章 談判破裂第298章 放一放計劃第6章 家事! 公事!第22章 靈活作戰(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