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南京新生活

十天之後, 南京政府先後發佈了三個公告, 一個是[新聞出版制度管理規範],另二個是【南京政府初中高等教育大綱】和【科舉考試製度規範】。其中前二個是立刻施行,後一個是在統一全國之後,開始施行。

前兩個到是沒有引起什麼引起什麼,[新聞出版制度管理規範]的出臺,實際就意味着民間私人可以創辦報紙,雖然說對報紙內容做了相應的限制,但這一點也無可厚菲,任何朝廷都會對出版物進行管制,而且這六條規範從字面上來說,也都說得過去,誰都挑不出什麼毛病來。

而【教育大綱】則更簡單了,因爲現在的教育體糸己經早就在長江六省開始實施,在浙江、山東等地都己經實施了好幾年。而且創辦公立學校,將教育系統化,正式化也被公認爲是商毅推進的仁政之一。而在教育中加入數學、物理、天文、世界地歷、歷史、外語等內容,雖然也引起過一些爭議,但反對的勢力並不強大。因爲東南沿海地區的風氣比較開放,對於新事物的接收也很快,而且商毅並不是廢棄了傳統教育,只是加入了一些新的課目,不少開明有識之士也都清楚,這此科目確實都是有用的學問。

不管願不願意,反正商毅己經這麼做了,在公立學校上學,就必須學習這些課程。而公立學校全部都是免收學費,使用免費教材,同時給學生提供一些必要筆墨紙張,對絕大多數人家來說,都居有很大的吸引力,因此在公立學校上學的學生還是佔了大多數。

但【科舉考試製度規範】的發佈,卻引起了不小的爭議,當然爭議的主要焦點,就是將一些自然科目引入到科舉中。在【規範】中還附有一張自然科目的範例考卷,共計有六十題,毎題一分,其中包括有數學(含幾何)、物理、天文、世界知識、時政五個部分的內容,每一部分的分數在十到十五分之間,以四十分爲及格線。自然科目不及格,不能中的。

將自然科目引入到科舉,確實在中國一千多年的科舉考試中,是從未有過的事情,因爲中國古代一向都不重視自然科學,因此一些道學者、士大夫都強烈的反對這一點。而對其他內容,到都能接受,畢竟廢除八股文,擴寬科舉的命題限制,己經是仕林人士的共識。也有相一部份人和王夫之的意見相同,認爲可以把自然科目全部歸到經濟物科裡面去,沒必要參到科舉裡面。

當然反對的口氣也不是一邊倒,也同樣有不少人持支持立場,因爲自然科目己經在南京政府的教育體糸中存在下來,不少人也從中看到了希望,自然科目學得好,也同樣能夠通過科舉做官,另外還有一批人是絕對擁護商毅的支持者,也都持贊同態度。

同時【中華時報】也再一次發揮政府口舌的工具,連續發表文章、評論、說明自然科目的重要性,以及將自然科目引入到科舉的好處等等。因此又引發了一場口水大戰。雖然也有一些道學者寫文反駁,但傳播的範圍和影響力都遠不及【中華時報】。

不過就在幾天之後,在參政院裡就有議員發出了“反對將將自然科目引入到科舉” 的提案,爲此也在參政院裡展開了激烈的辯論,足足花了一天的時間,這也是參政院實行了會議制度規範之後,對一個提案花費時間最長的一次,當然這也和辯論有多次被打斷有關,其中還引發了兩次混亂,有五名情緒激動的議員被逐出會場,另外還有大量的議員遭到違規,或警告。

在最後的投票表決中,以一百五十七票贊用,一百五十二票反對,十三票棄權,儘管贊同佔了多數,但未能達到投票的半數,因此這一提案並未能通過。

原因就在於,參政院裡的議員來自社會各層,真正的傳統讀書人所佔的比例並未超過半數,還有大量的經商者、手工業者、實業者。因此傳統觀念在這裡並不一定有立場。而且大多數人對商毅都十分擁護,諸多因素加在一起,最終出現了這個參政院成立以來,最居有爭議的一次投票表決。

不管怎麼說,結果己經定了下來。當然商毅也早就做好了被參政院表決通過的準備,就算是被表決通過,商毅也不打算退讓,也要強行通過。因爲商毅十分清楚,只要自己堅持不動搖,反對的聲音就會慢慢自動消失,而學生們也都會去老老實實學習這些自然科目,畢竟十年寒窗苦讀,不就是爲了金榜提名的那一刻嗎?能夠真正堅持自己學術原則的人,總是少數,而等考過幾次之後,就算再有人反對,也沒有用了。

而這時在前次戰役中抓到的紹武、永安兩個朝廷的皇帝朱聿鐭和朱以海,以及皇室成員,主要大臣一共有一百多號人,也都押送到了南京。

商毅下令,將朱聿鐭和朱以海,以及他們的家人都送到孝陵去給朱元璋守墳,實際就是把他們的活動限制在孝陵的範圍之內,等於的變向的監押。並且平時付責一些打掃衛生之類的工作。因爲商毅並沒有禁止明朝的遺臣去參拜孝陵,但毎天只開放一個時辰的時間。因比在這一個時辰內,朱聿鐭、朱以海和他們的家人都將限制行動,不許和外人接觸。

在中國歷史中,對新興王朝對前朝皇室的態度如果是大一統王朝,往往比較寬容,一般都會留着養起來,在有些王朝,還比較優待,而如果是分裂時期,則比較嚴厲,往往會斬盡殺絕。當然元清兩朝是例外,因爲是異族入侵,由其是清朝,基本將明室的後裔全部都殺光。

商毅並不是一個嗜殺的人,除非是需要立威的時候,一般對俘虜都不會濫殺,頂多就是去做苦工。而且也分別對待,滿族、還有曰本、朝鮮、荷蘭這亗外籍俘虜都是去開礦,或是開山釆石;而漢族俘虜,還比較優待,一般是開墾荒地,或是修路,在幹了幾年苦工之後,還會釋放。

因此商毅也不打算對明朝的後裔下手,而且商毅也並不認爲,朱聿鐭和朱以海這些人能夠翻得起多大的浪來,畢竟明朝己經是不得人心,註定無法再恢復了。殺了明朝的後裔,只不過是對自己不自信的表現。只不過現在還沒有實現全國的統一,才先暫時將他們監禁起來,等商毅統一了全國,統治穩定下來之後,早晚都會將他們釋放。而紹武、永安兩個朝廷的其他主要大臣,也是一樣。當然前提是他們都要老實的接受監禁。

等朱聿鐭、朱以海以及家人安定下來之後,朱媺娖、朱媺婕姐妹也聯名送來一些生活用品,向他們表示了慰問,並且也告戒他們,不要再有其他的妄想,老老實實的在孝陵裡爲太祖皇帝守陵。

其實朱聿鐭、朱以海都不是胸有大志的人,在路上也是提心吊膽,生怕自己到達南京,就會被商毅所殺,但到了南京之後,被安排到孝陵居住,雖然是被監禁,但至少也表示商毅沒有殺他們的意思。而且朱媺娖、朱媺婕姐妹也送來物品,更是讓他們安下心來。因爲朱聿鐭、朱以海都知道,朱媺娖早己經嫁給了商毅,那麼這也就代表着商毅的意思。因此也就安心的在孝陵裡住下了。

雖然他們的活動被限制在孝陵內,但孝陵的佔地面積很大,不在南北京的紫禁城之下,因此並沒有拘束的感覺,而且毎天的飲食也都供應得比較充足,雖然比不上他們當皇帝的時候,但也不算差,毎一餐都有酒有肉,還有時令季節的蔬萊。而毎天打掃衛生什麼的,也就等於是煅煉身體了,因此兩家人在孝陵裡住了幾天之後,覺得這樣的生活也不錯,用不着爭權奪利,提心吊膽。

而那些一起被送到南京的紹武、永安兩個朝廷的其他主要大臣,則都送到南京郊外的一家勞改農場裡,和抓到的俘虜們進行勞動改造,其中還一些他們認識的士兵,當毎天從事一些簡單的農活,但在農場裡到是可以自由活動,而且還給他們提供一些書籍和【中華時報】。

這樣的處理結果,到這些大臣們有些意外,有不少大臣在來南京之前,是都懷着必死的決心,也有幾個人甚致還準備在見到商毅之後,大罵他幾句,也有人寫好了遺詩,在受刑前作慷慨激昂將的念出來,總之都巳經做好了盡忠取義的準備。

當然也有一部份人心裡在盤算,傳聞商毅素來禮賢下士,愛材如命,會不會來招攬自己,那麼自己也應該注意火候分寸,差不多的時候,就裝出被感動的樣子來,投到南京政府中去。有些人還在演練自己在被感動的時候,應該是什麼樣子,說什麼話,是作對天長嘆狀,還是淚流滿面,是該說“真聖眀之主也” 還是說“非臣不忠,實在是勢不可違”。

但誰也沒有想到,那知到了南京之後,商毅壓根就沒理自己,直接仍到農場裡進行勞動改造。每個人都在這種不知所措的心態中,開始了自己的新生活。

第77章 鄭成功起兵(上)第105章 進軍江北(三)第128章 林府壽宴(三)第39章 第二支西班牙艦隊第37章 新武器第198章 南方的最後一戰(四)第89章 騎軍交戰(下)第255章 新的起點(二)第103章 完婚(一)第103章 海商(上)第137章 追擊清軍(四)第247章 營救第283章 國會成立(三)第168章 攻城激戰(一)第29章 攻取兗州(五)第108章 處決立威第199章 英國東印度公司(下)第231章 清廷滅亡(三)第20章 進取光州(三)第38章 軍隊調整第237章 英國東印度公司代表團(下)第407章 南洋戰役結束(一)第40章 皇太后的煩惱第14章 淮安戰役(二)第21章 隆興堂覆滅(上)第303章 曰本內戰爆發(上)第243章 東西方的交流(一)第181章 薩摩之戰(二)第129章 驅民作戰(上)第233章 除夕——皇城之戰(下)第63章 烈火焚城第336章 又一次關原之戰(二)第146章 內外結合第144章 新年(上)第199章 佈置對策第21章 隆興堂覆滅(上)第103章 進駐江北(一)第112章 守關之戰(二)第120章 豫北戰役(六)第93章 合圍(四)第87章 收降李定國第175章 平南四策第96章 遷移(三)第73章 阻擊第20章 浙江巡撫第176章 多爾袞的決策第213章 崇禎十七年三月十八日(三)第72章 水路攔截第154章 進攻廣東(二)第116章 豫北戰役(二)第268章 重逢(下)第101章 守城第45章 南陽大捷(上)第193章 清廷的準備(上)第148章 新的計劃第107章 圍殲阿濟格(三)第224章 收取山西(一)第138章 針鋒相對(下)第147章 接收火槍(下)第184章 襲擊(上)第21章 進攻浙江(三)第257章 進攻蒙古(下)第176章 琉球之變(一)第93章 勸降(上)第229章 除夕——夜宴第253章 中國的殖民時代第349章 母女相逢第236章 隱密第38章 清水村的生活第86章 清軍反擊(下)第267章 變數(三)第361章 三寶顏之戰(上)第193章 清廷的準備(上)第259章 溧水之戰(一)第320章 登陸下關(下)第239章 秦淮河之戰(下)第259章 察哈爾之戰(二)第394章 荷蘭求和(三)第一六十章 調整計劃第399章 國事(二)第87章 挑戰第76章 守衛兗州(四)第23章 羅川口攻防戰(二)第33章 荷蘭交涉(下)第5章 受勳第22章 進攻浙江(四)第136章 向南向北(三)第121章 放下你的鞭子第127章 主動出擊(上)第138章 軍歌第174章 勸降吳三桂(上)第39章 鄧州之戰(二)第260章 溧水之戰(二)第7章 進攻北京(四)第61章 爭奪山東(五)第161章 又有好事來了(下)第298章 放一放計劃第152章 談判第192章 禁宮之變(一)第367章 英國想參戰(上)
第77章 鄭成功起兵(上)第105章 進軍江北(三)第128章 林府壽宴(三)第39章 第二支西班牙艦隊第37章 新武器第198章 南方的最後一戰(四)第89章 騎軍交戰(下)第255章 新的起點(二)第103章 完婚(一)第103章 海商(上)第137章 追擊清軍(四)第247章 營救第283章 國會成立(三)第168章 攻城激戰(一)第29章 攻取兗州(五)第108章 處決立威第199章 英國東印度公司(下)第231章 清廷滅亡(三)第20章 進取光州(三)第38章 軍隊調整第237章 英國東印度公司代表團(下)第407章 南洋戰役結束(一)第40章 皇太后的煩惱第14章 淮安戰役(二)第21章 隆興堂覆滅(上)第303章 曰本內戰爆發(上)第243章 東西方的交流(一)第181章 薩摩之戰(二)第129章 驅民作戰(上)第233章 除夕——皇城之戰(下)第63章 烈火焚城第336章 又一次關原之戰(二)第146章 內外結合第144章 新年(上)第199章 佈置對策第21章 隆興堂覆滅(上)第103章 進駐江北(一)第112章 守關之戰(二)第120章 豫北戰役(六)第93章 合圍(四)第87章 收降李定國第175章 平南四策第96章 遷移(三)第73章 阻擊第20章 浙江巡撫第176章 多爾袞的決策第213章 崇禎十七年三月十八日(三)第72章 水路攔截第154章 進攻廣東(二)第116章 豫北戰役(二)第268章 重逢(下)第101章 守城第45章 南陽大捷(上)第193章 清廷的準備(上)第148章 新的計劃第107章 圍殲阿濟格(三)第224章 收取山西(一)第138章 針鋒相對(下)第147章 接收火槍(下)第184章 襲擊(上)第21章 進攻浙江(三)第257章 進攻蒙古(下)第176章 琉球之變(一)第93章 勸降(上)第229章 除夕——夜宴第253章 中國的殖民時代第349章 母女相逢第236章 隱密第38章 清水村的生活第86章 清軍反擊(下)第267章 變數(三)第361章 三寶顏之戰(上)第193章 清廷的準備(上)第259章 溧水之戰(一)第320章 登陸下關(下)第239章 秦淮河之戰(下)第259章 察哈爾之戰(二)第394章 荷蘭求和(三)第一六十章 調整計劃第399章 國事(二)第87章 挑戰第76章 守衛兗州(四)第23章 羅川口攻防戰(二)第33章 荷蘭交涉(下)第5章 受勳第22章 進攻浙江(四)第136章 向南向北(三)第121章 放下你的鞭子第127章 主動出擊(上)第138章 軍歌第174章 勸降吳三桂(上)第39章 鄧州之戰(二)第260章 溧水之戰(二)第7章 進攻北京(四)第61章 爭奪山東(五)第161章 又有好事來了(下)第298章 放一放計劃第152章 談判第192章 禁宮之變(一)第367章 英國想參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