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進攻琉球(一)

琉球王國起源於十二世紀,早期分爲山南、中山、山北三個國家,在十五世紀時,成爲統一的琉球王國。但歷代的琉球王國都俸中國王朝爲正朔,遣使稱臣,接受中國王朝的冊封,並使用中國王朝的年號。

薩摩藩是在1609年開始侵入琉球,當時的藩主島津家久率兵三千人、戰船一百餘隻,自九州島山川港出發入侵琉球,俘虜琉球王尚寧和王子官員一百餘人撤兵回國。從此開始了對琉球王國的控制,並向琉球長期派遣官員,增定賦稅,控制琉球貿易,要挾琉球向薩摩納貢。並且又在1632年,在被佔領的琉球島上建立館舍駐軍,此後琉球王國也徹底淪爲薩摩藩的魁儡政權。

不過這個時候明朝雖然衰敗了,但薩摩藩還不敢強迫琉球王國脫離明朝,因此在表面上,琉球王國依然還是保持着對明朝的朝供。

現在的琉球,正處於歷史上第二尚氏王朝時期,國王名叫尚賢,於崇禎十四年(1641年)即位。曾在1642年遣正議大夫蔡錦、使者翁鎮等,嚮明朝奉表貢方物。又於1644年遣正議大夫金應元、使者吉時逢等至明朝,奉表貢方物,並報以尚豐王訃告,請求襲封爲琉球國王。實際上這時的琉球王國是同時向表面上的明朝與實質的薩摩藩稱臣。

亞莉桑徳拉帶領着艦隊向琉球島進發的時候,一路上並沒有遇到任何的抵抗,一路順風的在琉球島登陸,雖然這時有一隊士兵們在岸頭阻擊,但幾炮下去,就把他們給嚇跑了,隨後商家軍的士兵登上陸地,一面派出探哨,一面建立灘頭陣地。過程之順利,就連亞莉桑德拉也始料未及。

琉球島是一個細長形,南北長礿有一百多公里,而東西最寬處,也不過十五公里,最窄的地方,只有五六公里,琉球王國的都城首裡,位於琉球島的最南端,即是後世日本沖繩縣的首府那霸市。

亞莉桑德拉選擇的登陸地點是在首裡以北約十二里的地方,這裡也是琉球島最窄的地點之一,東西寬僅有七公里左右,在這裡設立陣地阻擊,等於是切斷了首裡城的軍民北逃的退路,而艦隊再封鎖東西的海域,首裡城也就徹底成爲甕中之鱉。

等商家軍登岸之後,足足過去了兩個多小時,派出去的探哨纔回來報告,說是有一隊士兵向商家軍的灘頭陣地進攻過來。

原來島津忠朗的船隊全軍覆沒,沒有一艘逃出來,結果先島海戰雖然過去了好幾天,但琉球王國和薩摩駐軍還一點信都不知道,最近收的信息是島津忠朗巳經收復了石垣島,還以爲仍然是形式一片大好,因此守備也十分鬆懈,誰也沒有想到,商家軍會突然出現,攻到琉球島來。

結果還是那一支被商家軍趕走的巡哨隊伍回到首裡城中去報信,這時城裡的人才知道,原來有敵人登岸了。立刻引發了城裡的一陣恐慌。

薩摩藩駐琉球的官員是藩主島津光久的另一個弟弟島津忠紀,接到了這個消息之後,也不由大吃一驚,雖然逃回來的巡鑼隊把敵人說得十分可怕,說他們的戰船比一座小山還大,火炮可以打出十里遠,人數足有好幾萬,但島津忠紀也是半信半疑,但畢竟還是守土有責,因此還是急忙帶領着首裡城裡的八百薩摩士兵,連同三千名琉球士兵殺出了首裡城,向商家軍的灘頭陣地殺了過來。這也是首裡城幾乎是傾巢出動了。

不過這時登陸的商家軍士兵己有三千多人,火炮二十餘門,並且初步建立起了灘頭的防禦陣地,正在向陣地內運送各種物資,而且亞莉桑徳拉的指揮部也從海上玫瑰號移到了陸地上。接到探哨的通報之後,亞莉桑徳拉立刻下令,調動二千名士兵組織迎戰敵軍,其他的人繼續從戰船上運送物資。自己也親自趕到陣地前,指揮士兵作戰,同時也下令戰船從海上用炮火支援。

島津忠紀帶領着士兵趕到的海邊,也不禁十分震驚,雖然敵人沒有巡邏隊說得那麼誇張,但這聲勢也不小。其實一直到現在島津忠紀還沒弄清楚,這敵人是從那裡冒出來的,是明軍嗎?但現在島津忠朗不是正在先島地區和明軍作戰,而且還打得不錯,幾乎是勝利在望了,明軍怎麼可能打到琉球島上來呢?如果不是明軍,那又會是誰呢?

當然現在也不容島津忠紀多想,因此立刻下令,向商家軍發動進攻。

雖然現在薩摩藩己經控制琉球王國,但畢竟還保持着曰本傳統的武士精神,當然也可以說是頭腦裡仍然還是一跟筋,到是沒有讓琉球士兵先上,島津忠紀親自帶領着八百薩摩士兵,率先上陣,各自舉刀舞槍,向商家軍的陣地衝了過來。

“開火!”

隨着亞莉桑德拉的一聲令下,商家軍的陣地中槍炮齊鳴,聲響大作,而孑彈就像散豆子一樣,盡向薩摩軍身上灑去。

雖然在日本戰國後期,火繩槍也曾經盛行一時,著名的大名織田信長手下就有一支專門的火槍隊,在織田信長與武田家的爭霸過程中,也發揮了巨大的着用。但那畢竟是五六十年前的事情了,而且也是用老式的火繩槍。島津忠紀從來就沒有聽說過,火槍的射擊能夠達到這樣可怕的效果,薩摩士兵都是成排成片的倒下,連帶着後面衝上來的琉球士兵,一時死傷無數。

無論是薩摩軍還是琉球軍,都從來沒有和這麼可怕的敵人作戰,薩摩士兵的武士精神在這時也不管用了,而琉球士兵更是不堪一擊,立刻就像海水退潮一樣,退了下去,只是在戰場上留下了三四百俱屍體,其中大部份都是薩摩士兵。

亞莉桑徳拉一見敵人根本就不堪一擊,立刻下令,全軍出擊,但敵軍發動衝鋒,並且還分派兩支小隊,從兩翼包抄上去,一舉徹底擊敗敵軍,並儘可能多殺傷俘虜敵人。爲下一步進攻首裡城,減少難度。

見商家軍的士兵從戰壕裡、從土布袋後面衝出來了,在島津忠紀的觀念中,火槍手是沒有近戰能力的,因此趕忙招呼薩摩軍的士兵回身迎戰,同時也招集琉球士兵,停止逃跑,回身迎戰敵人。

但殘酷的事實再一次顛覆了島津忠紀的傳統觀念,見薩摩軍回身迎戰上來,商家軍首先停下進攻,舉槍射擊,將孑彈打完之後,又是一陣手榴彈的轟炸,薩摩軍那裡經歷過這種打仗的模式,還沒等衝到商家軍的近戰,就又一次遭到沉重打擊,士兵的傷亡也極爲慘重。

這時島津忠紀才明白,雙方根本就不是一個等級的較量,只好再一次下令撤退,但這時再撤己爲時晚矣,因爲商家軍兩翼包抄的小隊己經攻上來了,將薩摩琉球聯軍一截爲兩段,薩摩軍和一部份琉球的退路全被切斷,而隨後追趕的商家軍也端着刺刀衝了上來,將他們全部包圍。

而這時薩摩軍所剩的士兵己不足二百人,在商家軍的威逼之下,琉球軍首先投降,而薩摩軍雖然依然堅持抵抗,但很快就被商家軍給擊潰,一部份戰死,另一部份也都被商家軍俘虜,島津忠紀在最後時刻想要剖腹自盡,但被商家軍的士兵搶上,打落了他手中的短刀,也成了俘虜。薩摩軍再一次全軍覆沒,而逃回首裡城的全是琉球士兵,但也不足兩千人。

這一戰商家軍一共打死敵軍八百六十餘人,其中有六百多人都是薩摩士兵,另外俘虜了一千二百餘人,有薩摩兵一百餘人,包括主將島津忠紀。而自身僅僅只戰死了三十七名士兵。

因爲先島海戰中抓住的幾名日本翻譯都帶來了,因此經過了簡單的審問之後,島津忠紀的身份也被爆了光,一聽說抓到了薩摩藩主的弟弟,亞莉桑德拉也十分感興趣,雖然說薩摩藩的全部土地,也就相當於中國幾個縣,但在日本算是一鎮諸候,藩主也等同於王爵,在歐州少說也算是一個公國,藩主的弟弟,自然算是一個有份量的人物,因此亞莉桑德拉也下令,把島津忠紀帶來審問。

這時島津忠紀好不容易纔明白,自己的敵人確實是明朝的軍隊,只是有些想不通的是,明朝那來這麼強大的海軍,而島津忠朗那邊怎麼樣了,直到現在他還不相信島津忠朗已經完了,就算是敗了,至少也會有人敗回到琉球島來報個信吧,因此島津忠紀依然抱着一絲幻想,島津忠朗會帶兵回到救援琉球島的。

不過一見到亞莉桑德拉之後,島津忠紀卻又糊塗了,不是說自己的敵人是明軍嗎?怎麼主將是一個西洋女人。好在亞莉桑德拉也習慣了這種驚異,首先表明自己的身份,受僱於明朝的西班牙軍。然後代表明朝的立場,厲指責薩摩藩無故攻擊石垣島和西表島的侵略行爲,並且聲稱,這次進攻琉球,就是對薩摩藩釆取的報復行動。

雖然島津忠紀的心裡還有無數個疑問,明朝怎麼和西班牙勾結到一起去了呢?

但很快他就被另一個問題吸引,因爲翻譯告?島津忠紀,現在薩摩藩的船隊己經被明軍全部殲滅了,薩摩藩必須對明朝道歉,並賠償全部損失。要求島津忠紀返回日本,向島津義久報信。

第15章 反擊(三)第295章 軍隊糸統第62章 皇太極暴斃第141章 造船廠第202章 布萊克報告(三)第56章 多爾袞的決策第116章 慶賀勝利第266章 察哈爾之戰(九)第106章 圍城打援第44章 大戰匪賊(下)第105章 完婚(三)第258章 進攻當塗(下)第18章 山東戰役(六)第195章 南方的最後一戰(一)第147章 對策第159章 談判破裂第248章 中國西印度公司總督(一)第271章 挽留紫玲瓏(下)第一四十章 回返杭州上第90章 武昌擴軍第102章 守住蘇州第26章 南京風雲(二)第195章 崗前培訓第134章 勸說第二章 帝國體制五皇權第42章 火炮對火炮,火槍對火槍第8章 蒐羅人材第41章 洪承疇復職(上)第94章 勸降(下)第198章 南方的最後一戰(四)第124章 南方決裂第2章 回到明朝山村當獵手(下)第113章 南京暗流第273章 杭州時報案第111章 守關之戰(一)第272章 不解(下)第2章 喜迅(下)第88章 騎軍交戰(上)第273章 長城定蒙(二)第258章 進攻修道院(下)第121章 放下你的鞭子第191章 勸進(上)第315章 攻佔九州島(四)第81章 總結作戰第35章 商家軍的考覈(下)第39章 多爾袞的煩惱第48章 清軍整頓(一)第270章 馬尼拉的後續工作(四)第91章 遇刺(下)第87章 人材(下)第2章 清廷(下)第85章 連寨戰術(上)第55章 戰利之後的問題第220章 初入南京(上)第68章 中原三策(上)第110章 圍殲阿濟格(六)第263章 進攻馬尼拉城(二)第137章 清軍長驅直入第218章 清廷的新年第94章 救援蘇州第128章 火炮對戰第105章 完婚(三)第63章 剃髮令(下)第253章 孝陵—享殿(下)第140章 活字印刷術第87章 人材(下)第58章 進取漢陽府(二)第231章 除夕——驚變(下)第51章 驚動了官府(下)第92章 返航第152章 忠貞營歸降(上)第148章 進攻揚州——火炮對戰(上)第239章 訪歐之旅(三)第57章 爭奪山東(一)第258章 進攻當塗(下)第83章 夜襲(一)第73章 阻擊第413章 南京風雲(一)第163章 返回杭州(下)第269章 召見第332章 對持(一)第170章 遷移南京(上)第79章 跨海突襲艦隊啓動第91章 遇刺(下)第69章 黃宗羲來訪(一)第253章 孝陵—享殿(下)第216章 朝鮮使團在南京(下)第49章 皇太極(下)第226章 除夕—主動出擊(二)第276章 丁亥之變(二)第180章 出兵(上)第186章 神奈川條約(上)第85章 地雷陣第45章 勝利的收穫第29章 計劃(下)第185章 與荷蘭人談判(一)第286章 年度總結(下)第9章 挺進大別山(三)第386章 中荷決戰(四)第312章 攻佔九州島(一)
第15章 反擊(三)第295章 軍隊糸統第62章 皇太極暴斃第141章 造船廠第202章 布萊克報告(三)第56章 多爾袞的決策第116章 慶賀勝利第266章 察哈爾之戰(九)第106章 圍城打援第44章 大戰匪賊(下)第105章 完婚(三)第258章 進攻當塗(下)第18章 山東戰役(六)第195章 南方的最後一戰(一)第147章 對策第159章 談判破裂第248章 中國西印度公司總督(一)第271章 挽留紫玲瓏(下)第一四十章 回返杭州上第90章 武昌擴軍第102章 守住蘇州第26章 南京風雲(二)第195章 崗前培訓第134章 勸說第二章 帝國體制五皇權第42章 火炮對火炮,火槍對火槍第8章 蒐羅人材第41章 洪承疇復職(上)第94章 勸降(下)第198章 南方的最後一戰(四)第124章 南方決裂第2章 回到明朝山村當獵手(下)第113章 南京暗流第273章 杭州時報案第111章 守關之戰(一)第272章 不解(下)第2章 喜迅(下)第88章 騎軍交戰(上)第273章 長城定蒙(二)第258章 進攻修道院(下)第121章 放下你的鞭子第191章 勸進(上)第315章 攻佔九州島(四)第81章 總結作戰第35章 商家軍的考覈(下)第39章 多爾袞的煩惱第48章 清軍整頓(一)第270章 馬尼拉的後續工作(四)第91章 遇刺(下)第87章 人材(下)第2章 清廷(下)第85章 連寨戰術(上)第55章 戰利之後的問題第220章 初入南京(上)第68章 中原三策(上)第110章 圍殲阿濟格(六)第263章 進攻馬尼拉城(二)第137章 清軍長驅直入第218章 清廷的新年第94章 救援蘇州第128章 火炮對戰第105章 完婚(三)第63章 剃髮令(下)第253章 孝陵—享殿(下)第140章 活字印刷術第87章 人材(下)第58章 進取漢陽府(二)第231章 除夕——驚變(下)第51章 驚動了官府(下)第92章 返航第152章 忠貞營歸降(上)第148章 進攻揚州——火炮對戰(上)第239章 訪歐之旅(三)第57章 爭奪山東(一)第258章 進攻當塗(下)第83章 夜襲(一)第73章 阻擊第413章 南京風雲(一)第163章 返回杭州(下)第269章 召見第332章 對持(一)第170章 遷移南京(上)第79章 跨海突襲艦隊啓動第91章 遇刺(下)第69章 黃宗羲來訪(一)第253章 孝陵—享殿(下)第216章 朝鮮使團在南京(下)第49章 皇太極(下)第226章 除夕—主動出擊(二)第276章 丁亥之變(二)第180章 出兵(上)第186章 神奈川條約(上)第85章 地雷陣第45章 勝利的收穫第29章 計劃(下)第185章 與荷蘭人談判(一)第286章 年度總結(下)第9章 挺進大別山(三)第386章 中荷決戰(四)第312章 攻佔九州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