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作戰原則

羅川口一戰,商家軍再次大勝闖軍,斬首八千餘衆,擊殺闖軍的右威武將軍劉汝魁,並且生擒闖軍士兵一千餘人。繳獲了戰馬二百四十三匹,糧食一千多石,盔甲刀槍器械數千件。而商家軍自身僅僅只陣亡了三十七人,另有八十多人受傷。

而且這一戰不同於上一戰,對陣的可不在是闖軍中的二流人馬,而是面對李自成的五營人馬,可以算是闖軍之中的精銳之師,因此這一戰勝利,對於商家軍來說,也更俱有現實意義。說明商家軍對闖軍的精銳, 依然可以取得完勝.

商毅一面命人打掃戰場,一面招集二團和三團的主要將領,總結這兩戰之後的得失。

商毅首先道:“各位,我們南下之後,以經連續取得了兩場勝利,打出了我們商家軍的軍威,也證明我們商家軍的威名,絕不是浪得虛名。不過李自成縱橫天下十數年,現在擁兵四五十萬,仍然實力雄厚,雖敗這兩戰,但元氣未傷,因此依然不可輕視。現在請各位自己談一談對闖軍的看法,還有這兩戰之後的得失,以及以後我們對上闖軍,釆用什麼樣的戰術。”

成進首先道:“大人,依末將看來,闖軍的戰鬥力比起韃子來,要差得遠了。以我們商家軍的戰鬥力,在野外作戰中,一個團足以抵擋得住他們一萬到一萬五千的兵力。如果是守城戰,則優勢更大。因此我認爲這次南下平亂,我們商家軍一定可以取得全勝。”

周少桓卻道:“我看未必,我們商家軍的戰鬥力雖然出衆,但畢竟的兵力有限,就算是加上後面跟上來的五團,也不過是一萬多人,而闖軍有四五十萬餘衆,除去雜兵之外,精銳人馬也有二十萬,因此單靠我們商家軍自身的力量,或許可以打一些勝仗,但是無法徹底掃平闖軍,而其他明軍都不甚大用,我們商家軍也是孤掌難鳴。何況在武昌還有一個張獻忠在,這次平亂,未必有想像的那麼輕鬆。”

商毅聽了也十分滿意,看來周少桓確實沒有辜負自己的培養,以經開始學會跳出一戰一役的爭奪,而是站在整體的立場來看問題。其實這些問題商毅早就以經想過,這次南下也根本不是想什麼剿平叛亂,而是想在南方找一塊根據地,好應付清軍入關之後的戰事。不過這個想法目前還不能告訴其他人,

因此商毅點點頭,道:“少桓說得不錯,我們雖然連贏了兩陣,但仍然不可小視李自成的實力。” 轉頭對成進道:“就說這一次,你們三團獨立抵抗闖軍的二萬五千人馬,第二次闖軍以騎軍進攻,你們就險些失守了,雖然你們給闖軍造成了很大的殺傷,但如果沒有二團極時從左路出擊,恐怕你們也難以再堅守多久了。只耍闖軍趁着你們和騎軍混戰時,出動大隊人馬攻上來,或者從一開始就直接出動大隊人馬進攻,時間長了,你們也很難堅守得住陣地。”

成進到也老老實實的承認,道:“大人說得不錯,其實從闖軍第一次進攻以後,我就以經後悔了,因爲我把陣地拉得太寬了,兵力佈防分得太散了,結果闖軍只是猛攻一路,如果當時在佈防的時候,撤掉一線的兵力,把所有力量都集中到一條戰線上來防守,那麼別說是四千騎兵攻來,就是八千騎兵,我也能夠守住陣地。” 頓了一頓, 又道:“不過那個迅雷銃到是真好使,如果我有個一二百架二十管的迅雷銃,就算分了兵,也一定能夠守住的。“

周少桓忍不住笑道:“你當迅雷銃是玩具嗎?兩天可以造一架出來,要是我們真有一二百架二十管的迅雷銃,早就直接去進攻信陽了,還會等在這裡嗎?”

戌進吐了吐舌頭,高舉雙手,作投降狀,道:“好了,好了,都是我錯了還不行嗎?”

商毅聽了,也呵呵一笑,道:“到也不能算錯,畢競這一戰我們又勝了。不也雖然是勝了,但還要從中認識到自己的不足,下次注意就行了。而我們以後與闖軍作戰的原則就是,絕對不能和闖軍的優勢人馬硬拼,不打沒有把握的仗,不打沒有準備的仗,確保要打一戰蠃一戰,儘量用最小的代價消滅了敵人的有生力量,而又儘量減少了自己的損失。”

雖然商毅用的都是很簡潔直白的語言,但衆將還是聽得懵懵懂懂,成鋼忍不住問道:“大人,常言道:殺敵一萬,自損三千,我們怎樣才能做到‘用最小的代價消滅了敵人的有生力量’呢!”

商毅點點頭,道:“比如說吧,如果李自成集中十萬大軍來和我們決戰。我們自然不和他打,就應該立刻撤走。尋找闖軍一二萬人的小股部隊,逐一的消滅,而我們自己又不多有過大的損失,這樣一來,雖然我們每一次消滅的闖軍並不多,但日積月累,積小勝爲大勝。闖軍人馬雖多,但也總有被滅光的時候。饅頭要一口一口後啃,如果想一口吞了,一定會噎着。一個人吃得下一頭牛嗎?當然可以,但不是一頓就吃完啊。”

聽了商毅這兩個形像的比喻,衆將也都忍不住笑了起來,同時也完全明白了商毅的意思,也都認爲非常有道理。

其實商毅心裡清楚,想要剿滅李自成,根本就不是什麼戰術戰略的問題,實際上這是一個社會問題。說白了很簡單,就是百姓們都被逼得沒有活路可走了,纔會起來造反,如果人人有飯吃,有衣穿、有田種,那麼誰還會造反。因此明末的匪患纔會越剿越多,越滅越大,如果這個問題不解決,一切都是白扯,就算殺了李自成,自然還有王自成、劉自成會起來造反。

不過這套“保存自己,消滅敵人,不打無把握的仗,不打無準備的仗,積小勝爲大勝”卻是經過後世無數次實踐之後,才總結出來的以弱勝強,以小勝大的戰術理論,可是放之四海皆準的道理,先給他們灌輸下去,以後甴其是等到清軍入關的時候,還會得到廣泛的應用。

商毅和衆人正說着,這時偵察兵來報,發現闖軍的敗軍的行蹤,敗到了千沙灘紮營。千沙灘位於羅山縣以南十五里的小黃河邊,在光州西南四十五外,離羅川口約有三十多裡的路程。

商毅一聽,哈哈大笑,道:“你們都聽到沒有,闖軍並沒有就此逃回信陽,而是在千沙灘下寨,這又是我們的大好機會,現在闖軍剛剛大敗,軍心士氣正是低落的時候,如果我們趁大勝的餘威,今夜再去偷襲闖軍,一定能夠再給他們一個沉重的打擊。”

趙英傑道:“大人,李自成之輩爲寇十數年,官軍屢剿不滅,豈有不知夜間當防範偷襲的道理。何況闖軍新敗,自然更爲謹慎,因此偷襲之舉,還請大人三思。”

商毅點點頭,道:“英傑說的確實有道理。不過你也不要忘了,我們還有特殊的武器,因此就算賊軍有所準備,我們今夜也一定能夠一戰成功。”

其他人見商毅說得胸有成竹,而且平常對他也有絕對的信心,因此也都沒有異議了。而商毅又立刻下令,自己率二團的兩個火槍營,另加段鵬帶的偵察連,今夜去襲擊田見秀的大營。留下三團在這裡繼續打掃戰場,然後押送俘虜戰利品回光州城。二團剩下的其他士兵還有騎兵營,則全都暫時交由成進指揮。

―――――――――分割線―――――――――分割線―――――――――

田見秀兵敗之後,又遭到商家軍騎兵營的一陣追殺,只被打得丟盔棄甲,拋矛扔兵,狼狽逃竄,退兵近二十餘里,見商家軍終於收兵回去了,這才也停下了腳步。

田見秀、劉希堯、白九鶴、劉體純等喘了幾氣,這才坐下來商議,自己該到那裡去安身。

劉希堯道:“我己打聽過亅,這裡離羅山縣很近,只有五六里路,羅山雖然是一個小縣,但也有幾千人口,還有些物資,因此我們不如先到羅山縣去安身,然後再做打算。”

劉體純搖了搖頭,道:“明軍獲勝之後,下一步必取信陽,而欲取信陽,必先取羅山縣,因此居我看來,最遲明天,明軍必會去攻打羅山縣,說不定今晚連夜就會去收取羅山縣,我們新敗,士氣低落,必然守不住羅山縣,到不如不去羅山縣,直接轉回信陽駐守,等待闖王的援軍爲好。”

白九鶴道:“現在天色將晚,離信陽還有三十多裡的路程,只怕我們難以趕回信陽了,不如到羅山縣去過一夜,明天再回信陽也不遲。”

田見秀這才道:“我看體純之言有理,就算今晚趕不回信陽,也不要到羅山縣去,就在野外宿營。此地向西南不到十里,就是小黃河邊千沙灘,那裡地勢平坦,又有水源,我們不如就到那裡去下寨,休息一夜,明天再返回信陽。”

其他人聽了,也都沒有意見。於是衆人立刻領兵轉向西南,到了小黃河邊的千沙灘,這才紮營下寨。田見秀一面命人汲水生火、埋鍋造飯,一面又查點損失的人馬。這一戰的損失競達到近萬人,其中有五營人馬差不多有近四千人,大多數都是騎兵,而且也不見了劉汝魁,看來不是被擒就是戰死。

田見秀也不禁暗暗心驚,想不到這一戰竟會敗得如此之慘,而且想到在戰場上見到商家軍強大的火力,超遠距離的火炮射程,田見秀也不禁有些不寒而慄。實在想不出來,應該如何對付這樣一支明軍。

第61章 奇襲仙霞嶺第226章 除夕—主動出擊(二)第384章 中荷決戰(二)第73章 福臨登基第59章 清軍南進(上)第146章 干係臘戰記(二)第218章 商毅出兵(上)第52章 進軍武昌(三)第15章 廬州聚兵(下)第118章 海盜(二)第170章 進攻琉球(一)第207章 清廷新軍(上)第91章 逼宮第12章 荒鎮怪客第110章 商家軍的真實戰力(上)第287章 訪英使團出發第115章 決戰之前(下)第251章 調兵第203章 登基建國(五)第270章 馬尼拉的後續工作(四)第304章 曰本內戰爆發(下)第4章 進攻清廷第一戰(一)第168章 南京新生活第96章 豫北戰場(二)第398章 國事(一)第36章 南歸(下)第21章 進攻浙江(三)第3章 各懷鬼胎第1章 喜迅(上)第341章 又一次關原之戰(七)第244章 葉瑤瑱的秘密第229章 清廷滅亡(一)第25章 民團教師(一)第375章 文萊歸降(下)第216章 參政院(下)第363章 進駐三寶顏第73章 福臨登基第52章 派遣內應第340章 又一次關原之戰(六)第4章 設立幕府(下)第222章 掃平遼東(三)第120章 投效(下)第29章 管理戰俘(下)第416章 南京風雲(四)第19章 保衛家園(三)第128章 林府壽宴(三)第67章 會見左良玉第95章 遷移(二)第53章 進攻靑狼峰(上)第91章 合圍(二)第19章 保衛家園(三)第28章 攻取兗州(四)第263章 察哈爾之戰(六)第76章 守衛兗州(四)第204章 年終總結第277章 丁亥之變(三)第26章 民團教師(二)第85章 夜襲(三)第16章 三路出擊第143章 收復臨朐縣(二)第45章 貨幣第136章 各有打算第104章 海商(下)第89章 騎軍交戰(下)第67章 會見左良玉第206章 北伐計劃(上)第100章 收編海盜(一)第297章 發展計劃(下)第288章 帝國體制(三)第283章 國會成立(三)第96章 遷移(三)第191章 勸進(上)第238章 抵達呂宋島(一)第410章 南洋戰役結束(四)第一章 船廠重組第88章 交易(上)第353章 日本勢力重新洗牌(四)第283章 後宮的政治(上)第139章 並未結束的結局第106章 圍城打援第375章 文萊歸降(下)第165章 教育和科舉(下)第39章 吳甡督戰第19章 保衛家園(三)第54章 搶渡漢水(一)第104章 海商(下)第169章 先島海戰(下)第117章 戰後總結第262章 進攻馬尼拉城(一)第81章 洋人(下)第253章 孝陵—享殿(下)第132章 蘇州織造(三)第100章 清軍的援軍(二)第26章 攻取兗州(二)第158章 進駐濟南(上)第32章 再徵湖北(二)第6章 進攻北京(三)第116章 假太子案(三)第71章 撤離徐州(下)第52章 派遣內應
第61章 奇襲仙霞嶺第226章 除夕—主動出擊(二)第384章 中荷決戰(二)第73章 福臨登基第59章 清軍南進(上)第146章 干係臘戰記(二)第218章 商毅出兵(上)第52章 進軍武昌(三)第15章 廬州聚兵(下)第118章 海盜(二)第170章 進攻琉球(一)第207章 清廷新軍(上)第91章 逼宮第12章 荒鎮怪客第110章 商家軍的真實戰力(上)第287章 訪英使團出發第115章 決戰之前(下)第251章 調兵第203章 登基建國(五)第270章 馬尼拉的後續工作(四)第304章 曰本內戰爆發(下)第4章 進攻清廷第一戰(一)第168章 南京新生活第96章 豫北戰場(二)第398章 國事(一)第36章 南歸(下)第21章 進攻浙江(三)第3章 各懷鬼胎第1章 喜迅(上)第341章 又一次關原之戰(七)第244章 葉瑤瑱的秘密第229章 清廷滅亡(一)第25章 民團教師(一)第375章 文萊歸降(下)第216章 參政院(下)第363章 進駐三寶顏第73章 福臨登基第52章 派遣內應第340章 又一次關原之戰(六)第4章 設立幕府(下)第222章 掃平遼東(三)第120章 投效(下)第29章 管理戰俘(下)第416章 南京風雲(四)第19章 保衛家園(三)第128章 林府壽宴(三)第67章 會見左良玉第95章 遷移(二)第53章 進攻靑狼峰(上)第91章 合圍(二)第19章 保衛家園(三)第28章 攻取兗州(四)第263章 察哈爾之戰(六)第76章 守衛兗州(四)第204章 年終總結第277章 丁亥之變(三)第26章 民團教師(二)第85章 夜襲(三)第16章 三路出擊第143章 收復臨朐縣(二)第45章 貨幣第136章 各有打算第104章 海商(下)第89章 騎軍交戰(下)第67章 會見左良玉第206章 北伐計劃(上)第100章 收編海盜(一)第297章 發展計劃(下)第288章 帝國體制(三)第283章 國會成立(三)第96章 遷移(三)第191章 勸進(上)第238章 抵達呂宋島(一)第410章 南洋戰役結束(四)第一章 船廠重組第88章 交易(上)第353章 日本勢力重新洗牌(四)第283章 後宮的政治(上)第139章 並未結束的結局第106章 圍城打援第375章 文萊歸降(下)第165章 教育和科舉(下)第39章 吳甡督戰第19章 保衛家園(三)第54章 搶渡漢水(一)第104章 海商(下)第169章 先島海戰(下)第117章 戰後總結第262章 進攻馬尼拉城(一)第81章 洋人(下)第253章 孝陵—享殿(下)第132章 蘇州織造(三)第100章 清軍的援軍(二)第26章 攻取兗州(二)第158章 進駐濟南(上)第32章 再徵湖北(二)第6章 進攻北京(三)第116章 假太子案(三)第71章 撤離徐州(下)第52章 派遣內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