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機密泄漏(下)

李本深雖然起身,

但心裡也在想,,死韃子,有什麼可神氣的,有本事上戰場去和商家軍打呀,在我面前抖什麼威風。不過這麼看來,自己在清廷的日孑,恐怕並不好過。他本來也不是喜怒不形於『色』的人,這番神情自然也帶到了臉上,多鐸暫時只當沒有看見。

而洪承疇都看在眼裡,也只好苦笑了一下,輕輕咳喇了一聲,道:“本深,豫親王有些事情要問你,你可都要俱實回答。”

多鐸這纔想起正事,這才道:“李本深,你說商毅打算從海上襲擊盛京,可是真的?”

李本深也聽得出多鐸的口氣不善,也不禁心裡又來了氣,立道:“回稟豫親王,這些事情都是李巖、李定國在軍事會議上告訴我們的,致於是真是假,我也不知道。因爲我一直都在湖北作戰,而且新近才升爲旅長,因此對這些事情也確實一無所知。”

雖然李本深的語氣有些衝,但道理也說得通,多鐸也沒計較,沉呤了片刻,道:“聽說商家軍裡有一支水軍,當初曾渡海攻打過日本,你可知道嗎?”

李本深雖然不是海軍,但海軍的歷次戰鬥,都向全軍公佈,一來是用勝利來提高全軍的士氣,提高海軍的地位;二來也是加強全軍的海防意識。而李本深也是出於心裡有氣,因此也把商家軍海軍歷次的海戰,包括對西班牙艦隊的海戰經過都詳細的說了一遍,當然也經過了李本深不少的加工。

不過多鐸和洪承疇都不善於海戰,到是分辮不出李本深所說的是真是假,但從感覺上來說,該是真的居多,而且洪承疇對海外多少也有一點了解,因此印證一下,也都對得上號,也從側面證明李本深並沒有說假詬。而多鐸越聽,臉『色』就越是凝重,這麼看來,商毅到是真的有可能從海上突襲。反

等李本深講話完了之後,多鐸對詢問了許多有關商家軍,由其是訓練、戰術方面的事情,而李本深也沒有隱瞞,儘自己所知,一一作了回答,因爲李本深是中高級軍官,對商家軍的大部份訓練方式都十分熟悉,對運動戰的理解也頗爲深刻,而且他一直都在湖北作戰,講說戰術的時候,也都已湖北的戰爭舉例,說明商家軍是如何通過不斷的運動,調動清軍,然後尋找戰機,殲滅清軍。只說說得口若懸河,滔滔不絕。

儘管和商家軍交戰了多次,也琢磨出一些商家軍的戰術特點,而且多少也聽說過一些什麼“敵進我退、敵退我進”、“以殲滅敵軍有生力量爲主,不計較一城一地的得失”,“讓清軍佔領大城市,我們去佔領農村”

之類的話,但都過於概念『性』,洪承疇和多鐸有些能理解,但有些卻是懵懵懂懂不能理解,有些甚致覺得匪夷所思。

但現在由一名商家軍的軍官結合實戰,系統的來詳細解釋商家軍的這些戰術理論和實踐,才使洪承疇和多鐸大有茅塞頓開之感。而多鐸本來也算是身經百戰的名將,也聽得入了神,把剛纔李本深的無禮舉行全都忘了。

湖北的戰爭說完了,李本深還有些意猶未盡,又說到了南京戰役,李本深道:“商督師曾說,一個南京致少要拖住大清十幾萬軍隊駐守,因此大清雖然佔領了南京,但並不可怕。南京就好像是一個沉重的包袱,如果商家軍一直揹着這個包袱作戰,反而展不開手腳。而把這個包袱先甩掉,讓清軍來背,自己就可以輕裝上陣,等把敵人打趴下之後,隨時都可以把這個包袱撿起來。”

聽完了這一段話,洪承疇和多鐸忍不住互相看了一眼,多鐸道:“這…這…這…這…”連說了好幾個“連”字,但第二個字始終說出不來。

洪承疇同樣也十分震驚,儘管這段話有安慰軍心的成份在裡面,但從戰術角度來說,卻實是有獨到之處,當然如果是在清軍剛剛攻入南京時聽到這一段話,洪承疇還會頗不以然,但這時卻深有體會,因爲現在爲了守住南京,清軍不得不在這裡留下十三萬人馬駐守,而且都還是精銳之軍。假如能夠把這一批人馬解放出來,投入到湖北戰場去,恐怕早就把湖北的商家軍給消滅乾淨了。可以說商毅的用兵方式,己經完全打破了洪承疇過去的觀念,確確實實是神鬼難測,匪夷所思。

而看到洪承疇和多鐸的表情,李本深心裡也不禁生出一種酣暢淋漓的快感,剛纔在自己面前還那麼神氣,現在被自己這一番話,竟嚇得了這個樣子,也覺得十分痛快。但他一轉念纔想到,自己現在是降將了,只顧着呈一時的口舌之快,可別再把多鐸給惹急了。因此不禁也有些後怕起來,趕忙住口不說了。

過了好一會兒,洪承疇和多鐸纔回過神來,多鐸看了洪承疇一眼,這時也不得不佩服洪承疇,當初一定要堅持招降李本深,才能夠這麼深刻的瞭解商家軍的訓練、戰術機密。現在看來,就算是沒有渡海突擊的事情,收降了李本深也絕對是有用的。至於什麼禮節問題,只是末枝細節,多鐸畢竟還沒有官僚化,也可以忽略不計。

當然關於商家軍和商毅的秘密,還要從李本深身上慢慢的挖掘,但現在的當務之急,是如何應對商毅的渡海突襲計劃,可不是刨根問底的時候,因此多鐸想了一想,道:“李本深,你甚然己經投降了我大清,日後也就該盡心竭力,爲我大清效力,只要是你好好當差,我大清自然也不會虧待於你,現在本王做主,賜你漢軍正紅旗出身,三等梅勒章京,以後有功,再另論功行賞。”

梅勒章京看起來和梅勒額真好像差不多,但其實是完全不用的,前者是爵位,;而後者是八旗官職,相當於一旗的副旗主。

這個時清朝的爵位定製於乾隆時期,但這時已大致成形,後來只是名稱改變和微調,梅勒章京也叫阿思哈尼哈番,大致等同於男爵,分爲三等,因爲這時清廷爵位設置沒有候、伯兩級,因此公爵以下,就是子、男兩級,因此梅勒章京在爵位中己經算是效高的了,按官品算是正三品,而且封爵比封官要難得多,也是一種很高的殊榮,一般來說只有立下大功的官員纔有資格被封爵,而賞漢軍八旗出身,也是另一種榮謄。

而李本深只是降將,又是在沒有任何官職的情況下,被賜漢軍八旗出身,封三等梅勒章京,確實是不小了。因此李本深也頗有些受寵若驚,這一次也不用洪承疇提醒,立刻跪倒在地上,道:“多謝豫親王。”

多鐸也點了點頭,道:“去吧,以後我大清還有用你的時候。”

李本深退下去之後,多鐸立刻又問洪承疇道:“洪大人,那麼依你之見,商毅渡海襲擊盛京看來應該是不假了,但我們現在又應當如何應對呢?是否該立刻回軍,或者先派一支人馬回京去?”

其實現在該怎麼辦?洪承疇也沒有拿定主意,纔回來找多鐸商議,因爲如果渡海襲擊盛京是真的,那麼現在盛京恐怕早己經被商家軍攻領了,而從江北調兵回北京,至少也要十五天左右的時間,增援盛京,恐怕一個月都不夠,因此早就己經晚了,但又不能坐視不管,否則以後追究起責任來,恐怕也脫不開干涉。

洪承疇仔細想了一想,道:“王爺,沒有攝政王的命令,我們無故回兵,恐怕不妥。而且萬一渡海襲擊盛京並非屬實,而貽誤了南方的軍機,豈不是我等之罪。”

多鐸也連連點頭,雖然洪承疇沒有明說,但多鐸心裡十分清楚,如果自己就這麼冒然帶兵回北京,恐怕會立刻被指爲圖謀不軌之意,那怕自己是多爾袞的弟弟,也不能例外。

這時洪承疇又道:“因此依微臣之見,應該立刻派人,以八百里告急,將此事回報北京,請朝廷加強遼東防禦,並且告之朝廷,我等己經準備好了軍馬,只等朝廷令下,隨時都可以回援北京,這樣纔是萬全之策。”

多鐸當然知道,什麼萬全之策,其實現在早就晚了,但洪承疇所說的,確實是現在最好的辦法,無論現在商毅有沒有攻下盛京,反正在北京傳令到南京之前,先把這個消息送到北京去,也能把自巳的責任推掉大半,至於回不回兵,什麼時候回兵,那就是北京朝廷的事情,自己只是聽侯命令行事,可沒有半點責住了。洪承疇果然是老謀深算,於是立刻道:“洪先生,你說得不錯,我們立刻聯名,將這個消息發回北京。”

洪承疇也點頭道:“現在湖北那邊戰事正緊,微臣想連夜趕過江去督戰,王爺要不要也去湖北視察一下呢?”

多鐸明白洪承疇的意思,是讓自己離開南京,因爲一但渡海襲擊盛京是真的,那麼這次南京恐怕就真得危險了,但他想了一想,覺得現在就走,還早了一點,還是觀望幾天再說,因此道:“好,你先過江,本王把南京的事務處理一下,然後再去湖北。”

第281章 辭職(下)第72章 龍困淺灘(上)第125章 懷遠阻擊戰(三)第146章 內外結合第106章 淮安首戰(上)第3章 趕集(上)第211章 崇禎十七年三月十八日(一)第89章 繼續堅持第150章 鄭成功的選擇(二)第162章 濟南備戰(二)第232章 清廷滅亡(四)第107章 淸軍來了(二)第350章 日本勢力重新洗牌(一)第二章 帝國體制五皇權第79章 徐州戰役第二階段(四)第403章 新年第212章 平定朝鮮(一)第278章 長城填詞第241章 南京的新格局(下)第109章 圍殲阿濟格(五)第98章 撤離麻城(上)第89章 繼續堅持第137章 追擊清軍(四)第126章 伏擊清軍(四)第26章 攻取兗州(二)第60章 清軍南進(下)第202章 登基建國(四)第167章 雨戰(三)第191章 技術革新(二)第157章 襄樊之戰(二)第9章 亂世佳人(上)第31章 擂臺比武(上)第37章 試探進攻(上)第169章 攻城激戰(二)第109章 誘敵深入第117章 戰後總結第32章 劉澤清出擊(上)第203章 徵薩艦隊歸來(上)第196章 軍校第163章 政治婚姻(下)第21章 隆興堂覆滅(上)第429章 平定叛亂(下)第385章 中荷決戰(三)第179章 日本商團的秘密(下)第71章 黃宗羲來訪(三)第2章 應對第61章 破局(上)第302章 造勢第310章 御駕親征第103章 突襲盛京(二)第29章 福王登基(上)第272章 不解(下)第56章 山東之變(四)第243章 身陷囹圄第158章 進攻廣東(六)第71章 撤離徐州(下)第75章 湖南失陷第234章 訪歐船隊歸來(二)第249章 中國西印度公司總督(二)第184章 薩摩之戰(五)第104章 海商(下)第152章 忠貞營歸降(上)第81章 進攻黃州(二)第148章 進攻揚州——火炮對戰(上)第60章 出任千總(上)第242章 訪歐之旅(六)第81章 進攻黃州(二)第138章 江南初定(三)第43章 大戰匪賊(上)第122章 開封戰役(二)第136章 開業(三)第232章 暗流涌動(四)第138章 到馬事變第82章 佈置(三)第127章 試探進攻第55章 山東之變(三)第136章 各有打算第181章 進攻臺灣第212章 崇禎十七年三月十八日(二)第99章 清廷的援軍(一)第363章 進駐三寶顏第144章 新年(上)第129章 林府壽宴(四)第234章 除夕——劫持第211章 商毅的應對計劃第1章 清廷(上)第17章 湖北援軍(下)第182章 薩摩之戰(三)第191章 議和後續(四)第79章 跨海突襲艦隊啓動第98章 僱傭兵(下)第101章 收編海盜(二)第35章 鄉鬥(下)第205章 北上第32章 碧華軒(下)第92章 返航第178章 琉球之變(三)第292章 出航印度(下)第100章 蘇州暗戰(下)第92章 秦淮風月(上)
第281章 辭職(下)第72章 龍困淺灘(上)第125章 懷遠阻擊戰(三)第146章 內外結合第106章 淮安首戰(上)第3章 趕集(上)第211章 崇禎十七年三月十八日(一)第89章 繼續堅持第150章 鄭成功的選擇(二)第162章 濟南備戰(二)第232章 清廷滅亡(四)第107章 淸軍來了(二)第350章 日本勢力重新洗牌(一)第二章 帝國體制五皇權第79章 徐州戰役第二階段(四)第403章 新年第212章 平定朝鮮(一)第278章 長城填詞第241章 南京的新格局(下)第109章 圍殲阿濟格(五)第98章 撤離麻城(上)第89章 繼續堅持第137章 追擊清軍(四)第126章 伏擊清軍(四)第26章 攻取兗州(二)第60章 清軍南進(下)第202章 登基建國(四)第167章 雨戰(三)第191章 技術革新(二)第157章 襄樊之戰(二)第9章 亂世佳人(上)第31章 擂臺比武(上)第37章 試探進攻(上)第169章 攻城激戰(二)第109章 誘敵深入第117章 戰後總結第32章 劉澤清出擊(上)第203章 徵薩艦隊歸來(上)第196章 軍校第163章 政治婚姻(下)第21章 隆興堂覆滅(上)第429章 平定叛亂(下)第385章 中荷決戰(三)第179章 日本商團的秘密(下)第71章 黃宗羲來訪(三)第2章 應對第61章 破局(上)第302章 造勢第310章 御駕親征第103章 突襲盛京(二)第29章 福王登基(上)第272章 不解(下)第56章 山東之變(四)第243章 身陷囹圄第158章 進攻廣東(六)第71章 撤離徐州(下)第75章 湖南失陷第234章 訪歐船隊歸來(二)第249章 中國西印度公司總督(二)第184章 薩摩之戰(五)第104章 海商(下)第152章 忠貞營歸降(上)第81章 進攻黃州(二)第148章 進攻揚州——火炮對戰(上)第60章 出任千總(上)第242章 訪歐之旅(六)第81章 進攻黃州(二)第138章 江南初定(三)第43章 大戰匪賊(上)第122章 開封戰役(二)第136章 開業(三)第232章 暗流涌動(四)第138章 到馬事變第82章 佈置(三)第127章 試探進攻第55章 山東之變(三)第136章 各有打算第181章 進攻臺灣第212章 崇禎十七年三月十八日(二)第99章 清廷的援軍(一)第363章 進駐三寶顏第144章 新年(上)第129章 林府壽宴(四)第234章 除夕——劫持第211章 商毅的應對計劃第1章 清廷(上)第17章 湖北援軍(下)第182章 薩摩之戰(三)第191章 議和後續(四)第79章 跨海突襲艦隊啓動第98章 僱傭兵(下)第101章 收編海盜(二)第35章 鄉鬥(下)第205章 北上第32章 碧華軒(下)第92章 返航第178章 琉球之變(三)第292章 出航印度(下)第100章 蘇州暗戰(下)第92章 秦淮風月(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