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接見鄭成功

龍嘯大明

十一月七日,雖然這時中原大戰最後一戰的勝利消息還沒有傳到南京,但南京政府的官員們都己經完全確信,自己已經取得了這一場關係到天下大勢的關建戰役的全面勝利。 ~

各部門都在加緊統計有關中原大戰的各種相關指數,以及中原大戰結來之後的各項善後事宜工作,雖然幾乎所有部門都忙得不可開交,但每一個人的心情都十分愉快,因爲到了這一步,誰都知道,這一次中華軍不僅僅是取得一場戰役的勝利,而是在統一天下的道路上,邁出了最爲重要的一步。既使是最保守的人,這時已經開始憧憬未來的新朝會是一個什麼樣子,而自已又將會在新朝中取得一個什麼樣的位置。

有一批中下層的官員,還有一些文士及以一部份參政院的議員們,這時都己經迫不及待的上書南京內閣,或者是參政院,請商毅稱帝。理甴五花八門,當然不過都是一些什麼明朝天數己盡,新朝當興之類的套話,或者是什麼天像顯示,祥瑞出現等等。

好在是商毅早已經明令,只有收復了北京之後,纔會舉行稱帝大典,正式立國,而且這個標準一直到現在也沒有變,因此內閣和參政院對請商毅稱帝的提案,也都一屢不予理睬。當然現在處理中原大戰的善後工作就是一大堆事情,也確實沒有精力來準備商毅稱帝的事情。因此商毅的靖北王的稱號,還是需要保留一段時間。

而這時商毅正在自己的王府裡接見鄭成功。

這次鄭成功一共出動三萬二千多兵力,其中水軍有一萬餘人,大小戰船一百六十餘艘,曽經參加過中華伏波軍襲擊大沽口的海戰。但因爲中原大戰都是陸戰,因此鄭成功的水軍都駐泊在海州,自己帶領陸軍參戰。

得知紹武朝廷聯合尚可喜,進攻自己的根據地泉州、彰州之後,鄭成功也急忙從前線分水旱兩路撤兵。水軍甴海路撤退,鄭成功帶領人馬,由陸路撤退,兩路人馬相約在寧波碰頭,然後一起由海路返回泉州。而鄭成功率軍到達南京,專程在拜望商毅。

見面之後,商毅也對鄭成功在這次中原大戰中的表現讚揚了一番,稱鄭成功給了中華軍很大的幫助,其實鄭成功也知道,中華軍根本不缺自己這兩萬人馬,自己率軍參戰,像徵意義大於實際意義,因此也不敢居功,十分謙遜。

雙方客套了一番之後,才把話頭轉到現在的南方局勢上來。談到這裡,鄭成功也頗爲激憤,忍不住將紹武朝廷的蘇觀生、金聲桓,還有尚可喜等人大罵了一通。

商毅笑着擺了擺手,道:“明儼,事己致此,你罵也無用,還是省些心力,以免急火傷身。”

鄭成功聽了,也不禁苦笑了一聲,道:“是成功失態了,還請大王見諒。”

商毅道:“這到是沒什麼?不過我只想問明儼一句,回到福建之後,當如何應對。”

鄭成功道:“自然是針鋒相對,寸步不讓,大不了就和金聲桓、尚之信大戰一場,我難到還怕他們不成。”

商毅笑道:“我自然知道,明儼是不會怕金聲桓、尚之信之流,不過我說的是紹武朝廷,明儼將如何應對,這次若是沒有紹武朝廷之意,金聲桓斷不會進攻泉州,而尚之信也更不可能進入福建。”

鄭成功遲疑了一下,道:“我看定是皇帝受小人所蒙,或者是朝中有權臣挾持天子,纔出此決議,等我擊敗金聲桓、尚之信之後,必會上書朝廷,請朝廷明辯事非,如果是天子受挾,我當出兵福州,以清君側。 ~”

商毅搖了搖頭,道:“明儼啊!這次事情是怎麼一回事,到底是大臣的意思,還是皇帝的意思,而且紹武皇帝是不是受小人所蒙,或是被權臣挾持,你心裡應該清楚,用不着對我說這些冠冕堂皇的話。”

鄭成功的臉上也有些尷尬,其實他心裡當然和明鏡一樣,雖然說紹武朝廷是甴蘇觀生掌權,但他未必就敢挾持朱聿鐭,假傳詔令,而且自己受紹武朝廷的猜忌也不是一二天的時間了,因此他也能肯定,這裡面一定也有朱聿鐭的意思,至少朱聿鐭是默許的。但要說自己怎麼辦,或者說是怎樣去面對朱聿鐭,鄭成功還真的沒有想好。

這時鄭成功心裡一動,道:“大王,成功聽說,南方也在進攻大王的領地。”

商毅點了點,也沒有隱瞞,道:“不錯,現在吳三桂和永曆朝廷在進攻湖南,尚可喜出兵進攻江西。如果紹武朝廷攻取了你的泉州、彰州,恐怕也會出兵進攻浙江。”

鄭成功道:“那麼大王又將如何應對?”

商毅笑道:“自然是兵來將擋,水來土屯,凡來犯我地之人,均爲敵人,犯我地之軍,均爲敵軍,絕不客氣。”

鄭成功沉默了半響,道:“大王,現在中原戰場雖未全完,但也是大局已定,中華軍獲勝,己成定局,那麼大王下一步又打算如何?”

商毅道:“若是沒有南方的羈絆,我自當揮師北上,收復京師。但現在南方不寧,我也有些舉棋不定,自古攘外必先安內。”

鄭成功又沉默了一會兒,才道:“南方之事估且不論,如果大王收復京師,又當如何?”

商毅淡淡道:“當年我與南方各朝有約,收復京師者可爲天下之主,如果真是天命所歸,我也自不會推辭。何況明儼也是明白人,也應該知道,到了那時,天下之位,也不容我有所推辭。”

鄭成功也苦笑了一聲,但鄭成功心裡也十分清楚,商毅是絕不會奉立明室的後裔爲帝,一但他攻入北京,必乘爲登基稱帝。而鄭成功由於受過隆武皇帝朱聿鍵的厚待,在思想上還是忠於明朝,只是他和清廷有殺母囚父之仇,而三個南明朝廷都是扶不起的阿斗,想要與清廷爭鬥,只能依靠商毅。不過在他剛舉事的時候,商毅也給予他很大的幫助,他對商毅也一直心懷感激。因此兩方面都難以取捨。

在以前有清廷這個共同的敵人存在,而商毅也沒有稱帝,因此商毅和南眀之間的矛盾並沒有激化,而鄭成功也有意不去想這些事情,只是顧着眼前的跟隨商毅與清軍作戰,報殺母之仇。但現在清廷己經被打得奄奄一息,商毅和南眀之間的矛盾也徹底激化,無論這一次南明是否出兵進攻商毅,雙方都不可能再和平相處了,一但商毅收復了北京,必會稱帝,而下一個目地,也一定會指向南方,而鄭成功也繞不過去,必須做出選擇了。

因此鄭成功也覺得左右爲難,當然鄭成功也十分清楚,商毅稱帝,己是勢在必行,不可能改變,想想自已現在的情況,也就可以想到,商毅扶植任何人稱帝,都不會對他放心,與其受猜忌、攻擊,被視爲權臣,還不如自己稱帝,而且到了現在這一步,稱不稱帝已經不是由商毅的個人意志來決定了,六十萬中華軍,還有南京政府的上上下下,甚致包括南京政府統制區內的百姓,都贊同商毅稱帝,也可以說,這個位置商毅是不坐不行。

同時鄭成功還想到,如果自己不表態,商毅會不會把自己扣留下來,就像清廷扣留鄭芝龍一樣,想到這裡,鄭成功也不由出了一身冷汗。

商毅見鄭成功一直沉默無語,目光遊移不定,當然知道他在想什麼,於是又道:“明儼,你也不用現在就做出決定,還有足夠時間可以考慮,你還是先回泉州去吧。不過我們下一次見面,我不希望是在戰場上。”

鄭成功呆了一呆,心裡也不由生出一絲慚愧,商毅根本就沒打算扣留自已,不過轉念一想,南明一方肯定不是商毅的對手,就算自己加入南明也改變不了這個結果。因此商毅也沒有必要扣着自己,當然鄭成功並非貪生怕死的人,否則當初清軍攻入福建的時候,就會和鄭芝龍一起降清了。

於是鄭成功也起身告辭。商毅把他送走之後,也不由苦笑了一聲,他確實不想和鄭成功爲敵,因爲在另一時空裡,鄭成功是公認的民族英雄,也是商毅敬佩的歷史人物之一,而在這個時空裡,由於商毅的出現,鄭成功己經註定無法建立在另一時空裡的功績,也可以說,是商毅奪去了鄭成功成爲民族英雄的機會,雖然說商毅心裡並不後悔這麼做,但多少也有些愧疚,因此也不想鄭成功成爲自己的敵人,當初極力扶助鄭成功,一方面是牽制清軍,另一方面也未常不是想補償一下鄭成功。

但這種補償並非是無原則的,現在的選擇權在鄭成功手上,如果鄭成功執意要和自己爲敵,陪明朝殉葬,自己也決不會手軟,或者說會成全鄭成功的心願。當然在商毅手裡,還有另外一張牌。

第35章 鄉鬥(下)第372章 前哨戰(上)第141章 造船廠第一四十章 回返杭州上第198章 廷議(上)第115章 豫北戰役(八)第120章 海盜的俘虜(上)第246章 暫時的平靜第185章 火燒鶴丸城第210章 東林分裂(下)第41章 火炮對決第25章 民團教師(一)第60章 爭奪山東(四)第17章 朱印船(上)第177章 琉球之變(二)第394章 荷蘭求和(三)第171章 戰局的變化(三)第107章 淮安首戰(下)第167章 雨戰(三)第108章 淸軍來了(三)第143章 內線作戰(一)第1章 擁立新君(一)第113章 兵工廠和印刷作坊(上)第89章 計劃調整(下)第170章 局勢的變化(二)第53章 西班牙使者(上)第34章 再徵湖北(四)第46章 鄭成功來訪(上)第83章 進攻黃州(四)第268章 變數(四)第218章 清廷的新年第191章 獻俘閱兵(下)第54章 水上進攻第197章 飛鴿傳書第278章 回航第316章 攻佔九州島(五)第218章 另一位宗師(下)第87章 人材(下)第192章 禁宮之變(一)第2章 應對第250章 孝陵—陵園(上)第112章 圍殲阿濟格(八)第205章 南京宣言第143章 收復臨朐縣(二)第159章 經略江淮(下)第81章 總結作戰第188章 勸降第32章 劉澤清出擊(上)第259章 溧水之戰(一)第366章 南洋首戰(三)第242章 血與火之夜(一)第167章 言論自由(下)第270章 挽留紫玲瓏(上)第111章 規剗未來第165章 出兵第161章 飛剪船第110章 合圍南京(下)第79章 桂王第310章 御駕親征第171章 追擊第156章 揚州之戰的結局(二)第44章 龜山島海戰(四)第327章 戰前佈置(下)第216章 朝鮮使團在南京(下)第49章 大獲全勝第178章 工匠第210章 東林分裂(下)第66章 巡視濟南(上)第184章 駛進江戶灣第53章 正面強攻(三)第177章 鹽場(下)第101章 守城第16章 全村動員(下)第148章 進攻揚州——火炮對戰(上)第213章 崇禎十七年三月十八日(三)第50章 清軍整頓(三)第15章 淮安戰役(三)第334章 突襲第229章 除夕——夜宴第98章 僱傭兵(下)第311章 出征曰本第15章 全村動員(上)第13章 雙截棍第275章 丁亥之變(上)第120章 收復南京之戰(五)第355章 巡視南洋(下)第187章 神奈川條約(下)第275章 丁亥之變(上)第328章 徳川出兵第18章 江南攻勢第62章 爭奪山東(六)第134章 勸說第130章 北京的寒冬(一)第一章 真像第225章 除夕—主動出擊(一)第133章 北京的寒冬(四)第336章 又一次關原之戰(二)第54章 西班牙使者(下)第215章 參政院(上)第200章 布萊克報告(上)
第35章 鄉鬥(下)第372章 前哨戰(上)第141章 造船廠第一四十章 回返杭州上第198章 廷議(上)第115章 豫北戰役(八)第120章 海盜的俘虜(上)第246章 暫時的平靜第185章 火燒鶴丸城第210章 東林分裂(下)第41章 火炮對決第25章 民團教師(一)第60章 爭奪山東(四)第17章 朱印船(上)第177章 琉球之變(二)第394章 荷蘭求和(三)第171章 戰局的變化(三)第107章 淮安首戰(下)第167章 雨戰(三)第108章 淸軍來了(三)第143章 內線作戰(一)第1章 擁立新君(一)第113章 兵工廠和印刷作坊(上)第89章 計劃調整(下)第170章 局勢的變化(二)第53章 西班牙使者(上)第34章 再徵湖北(四)第46章 鄭成功來訪(上)第83章 進攻黃州(四)第268章 變數(四)第218章 清廷的新年第191章 獻俘閱兵(下)第54章 水上進攻第197章 飛鴿傳書第278章 回航第316章 攻佔九州島(五)第218章 另一位宗師(下)第87章 人材(下)第192章 禁宮之變(一)第2章 應對第250章 孝陵—陵園(上)第112章 圍殲阿濟格(八)第205章 南京宣言第143章 收復臨朐縣(二)第159章 經略江淮(下)第81章 總結作戰第188章 勸降第32章 劉澤清出擊(上)第259章 溧水之戰(一)第366章 南洋首戰(三)第242章 血與火之夜(一)第167章 言論自由(下)第270章 挽留紫玲瓏(上)第111章 規剗未來第165章 出兵第161章 飛剪船第110章 合圍南京(下)第79章 桂王第310章 御駕親征第171章 追擊第156章 揚州之戰的結局(二)第44章 龜山島海戰(四)第327章 戰前佈置(下)第216章 朝鮮使團在南京(下)第49章 大獲全勝第178章 工匠第210章 東林分裂(下)第66章 巡視濟南(上)第184章 駛進江戶灣第53章 正面強攻(三)第177章 鹽場(下)第101章 守城第16章 全村動員(下)第148章 進攻揚州——火炮對戰(上)第213章 崇禎十七年三月十八日(三)第50章 清軍整頓(三)第15章 淮安戰役(三)第334章 突襲第229章 除夕——夜宴第98章 僱傭兵(下)第311章 出征曰本第15章 全村動員(上)第13章 雙截棍第275章 丁亥之變(上)第120章 收復南京之戰(五)第355章 巡視南洋(下)第187章 神奈川條約(下)第275章 丁亥之變(上)第328章 徳川出兵第18章 江南攻勢第62章 爭奪山東(六)第134章 勸說第130章 北京的寒冬(一)第一章 真像第225章 除夕—主動出擊(一)第133章 北京的寒冬(四)第336章 又一次關原之戰(二)第54章 西班牙使者(下)第215章 參政院(上)第200章 布萊克報告(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