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收復福建

就在紹武朝廷還在爲投不投降的問題爭論不下的時候,鄭成功的上疏也傳到了福,同樣是勸告朱聿鐭,大勢己去,天數己定,人力不可挽回,還是儘早投降,能夠保全身家性命。

鄭成功的上疏也成爲壓跨駱駝的最後一跟稻草,等衆人看完之後,整個大殿上安靜了數分鐘,朱聿鐭才道:“都不用再爭了,我大明確氣數己盡,朕己以決,爲一城軍民百姓計,開城納降,你們中間有不願降者,儘可以離開福州,去投永安、永曆朝廷,任由自便。”

其他的大臣也都面面相覷,過了好一會兒,有人開始哭了起了,不一會兒,所有的人也都根着哭起了,整個大殿上盡是哭聲,朱聿鐭有些不奈煩,道:“哭,以前都做什麼去了,現在哭有什麼用,快派人去和城外的中華軍聯繫,告訴他們,我們己經決定投降了。”

就在當天下午,紹武朝廷在福州宣佈投降,並派人出城與中華軍接洽。段鵬間迅之後,也表示歡迎,並侏證不會傷害紹武朝廷的君臣人員。

第二天褔州城門大開,朱聿鐭也帶領蘇觀生等官員,在城門口迎接中華軍進城。段鵬親自帶中華軍的部隊開進了褔州,在城門口見了朱聿鐭等人之後,也再次向他們重申,中華軍決不會濫殺無辜,因此他們的人身安全可以完全放心。隨後率領中華軍到福州的皇宮,接管福州城裡的治安統治。

而在沿路上有不少百姓並沒有躲避中華軍,只是讓到道路的兩也,還紛紛笑着和中華軍的士兵們打招呼,有不少人居然還叫起“首長” 來,這是中華軍才專有的稱呼。而中華軍的士兵們也都笑着向百姓們點頭示意,還有人四處宣傳“中華軍又回來了,大家快來看呀。”隨同中華軍一起行走的朱聿鐭君臣人等也都十分納悶,從來都是百姓見了兵,躲都躲不及,以前金聲桓帶進城時,就跟老虎上街一樣,百姓都自動清場了,那有和軍隊有說有笑的,更何況這還是敵軍,中華軍到是有些邪門的。

原來在清軍第二次南征的時候,中華軍曾經從清軍手裡收復了福州,當時中華軍紀律嚴明,秋毫無犯,而且還在城裡修房,鋪路,做了不少利民的事情,雖然在福州的時間不長,但也給福州的居民們留下了非常良好的印像,當時中華軍將福州移交給鄭軍的時候,福州的百姓就都捨不得讓中華軍離開。

鄭成功接管福州,也還經營得不錯,但把朱聿鐭君臣安置在福州之後,情況就發生了極大的變化,紹武朝延在福州的統治雖然不能說是暗無天曰,但加徵收稅賦,抽纏增丁,百姓的負擔也一下增加了不少,而紹武朝廷的軍隊軍紀鬆馳,欺壓百姓,強拿強要的事情也常有發生,因此福州的百姓都十分懷念中華軍在這裡的統治,而這次中華軍兵進福州,城裡的百姓根本就不害怕,有些膽大的人甚至都準備在中華軍進攻的時候,城裡接應中華軍。

這時只見在隊伍的前方出現了幾十名百姓, 蘇觀生等人到是認識,爲首的幾個人都是福州地方上的頭面士紳人物,他們雖然不是官員,但卻都是在民間頗爲影響力,而有人眼尖,還發現後面跟着的隊伍裡帶着酒罈,果品,萊藍,有人手裡拎着雞鴨,還牽着兩口豬,三隻羊。看這樣子到像是迎接凱旋歸來的勝利之師一樣。

中華軍的隊伍也停了下來,只見爲首的是一個四十多歲的中年人上前兩步,對着軍隊躬身一揖,道:“在下褔州鄉紳劉文棟,聽說中華軍今天的進城,特意和鄉親們一起來迎接。”

段鵬也從軍隊中出來,向劉文棟敬了一個軍禮,道:“我是這次中華軍的總指揮段鵬,劉先生,還有鄉親們真是太客氣了。”

劉文棟趕急又拱了拱手,道:“段首長,幾年以前,就是中華軍打跑了清虜,解救了福州一城的百姓,在下一家老小十五口人,也得以生還,不過敢問這一次中華軍再來福州,還會離開嗎?”

段鵬笑道:“劉先生請放心吧,就算我們走了,但從今以後,福州就歸靖北王統治,你們也就都能過上太平日子了。”

劉文棟身後的百姓們也都發出一陣歡呼,劉文棟回頭指了指帶着的酒萊牲畜,道:“這是我們福州百姓的一點心意,還請中華軍收下。”

段鵬點了點頭,道:“好吧,既然這是鄉親們的心意,那麼我們也就卻之不恭,就全部收下了。但所有的東西,都按市價折算,該多少錢算多少錢,不過要用我們的銀元結算,一兩白銀折十元銀元。”

劉文棟忙道:“段首長,這是鄉親慰勞中華軍的,怎麼能收錢呢?”

段鵬笑道:“鄉親的東西,我們收下;我們的錢,鄉親們也一定要收下,這是我們中華軍的紀律,也請劉先生,還有鄉親們能夠理解。”說着回頭吩咐自己的副官,馬上對這些東西進行覈算價格。

而跟着中華軍隊伍裡的朱聿鐭君臣也都全部看傻了,這樣的一幕場景,以前別說是見過,就連聽都沒有聽說過,一開始朱聿鐭君臣們心裡還有些不平,這幫草民可真會見風駛舵,但看到段鵬堅持如數支付,君臣們才都有些明白,爲什麼說大明真的是氣數己盡了。

進城之後, 中華軍接管了福州城裡的控制權, 然後派人以紹武朝廷的名議,通告福建的其他各地方的官員們,立刻都派人到福州來,向中華軍投降。

就在第二天,鄭成功首先就派人來了,表示尊照紹武朝廷的決議,率泉州府、彰州府以及部衆都歸順中華軍,在隨後的幾天裡,邵武軍、汀州府、福寧府等地的地方官員也都紛紛派人到福州,表示向中華軍投降。而段鵬也對各地方官員進行安撫,讓他們現在依照但任原職不動,治理地方,維護地方穩定,等着南京政府派遣官員來處理相關事務。

這時整個福建省己經都歸屬了南京政府,離中華軍正式向福建發動進攻,還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而段鵬也寫好報告,發回南京,請內閣立刻派遣行政官員過來,接管地方事,隨後他又會見鄭成功,讓他繼續守衛泉州、彰州兩地,並且代管福州的防衛事務,而中華軍則繼續向廣東進攻。

這次段鵬帶領的部隊一共有三個軍,分別爲江西軍區第十六軍,南京軍區第七、二十軍,和海軍部第四分艦隊。

進軍路線由江西軍區第十六軍,南京軍區第二十軍,從福建西南出發,進攻潮州府,第七軍隨第四分艦隊從海上出擊,攻取廣州,而原來駐守江西的江西軍區第八軍,也從贛州南部出擊,進攻南雄、韶州地區、三箭齊發,攻向廣東。

在廣州的尚可喜這時已經得知紹武朝廷投降, 福建全境失守的消息, 另外廣西那一邊, 永曆朝廷雖然還沒有完全滅亡,但桂林、柳州二府也都相繼被中華軍攻破,朱由榔君臣人等也向西逃到了貴州省。廣東實際己經完全被中華軍三面包圍,而另一側是茫茫大海,根本就無路可逃,而且連個救軍都求不到。

這時尚可喜也不由得又驚又怕,雖然說知道中華軍的戰鬥力強,但也沒有想到,南明各朝會這麼不堪一擊,中華軍的進攻,簡直就是勢如破竹一樣。這才幾天的功夫,廣東、福建就都完了。由其是福建的紹武朝廷,根本沒怎麼抵抗,就舉手投降了。尚可喜氣得真想破口大罵,這也太沒有用了,好歹也該死守福州,背城一戰吧

尚可喜當然知道,別人向中華軍投降,包括在廣州的永安朝廷君臣,都有可能在投降之後還能保得住活命,但只有自己,很難逃得過這一劫。一來中華軍是靠極積抗清積累下了強大的聲望,而儘量自己在三年多以前己經宣告了反正,並且扶植明室的藩餘魯王朱以海爲帝,建立了永安朝廷。

但自己的這點老底自己清楚,自己本來就是棄明降清的叛臣,在清廷的兩次南征中, 都是清軍的主力干將,當初在廣東反正,完全是迫於形勢,不得以而爲之,而且在反正之後,還一直和清廷有來往聯糸,雖然說這一點是私密行事,也許並沒有人知道。但自己反正的動機不純,這是人所皆知的事情,在永安朝廷就有不少官員都經常拿這一點說事,攻擊自己。從南京政府對自己的態度也明顯比其他兩個朝廷要差一些,也能看得出來,商毅對自己顯然沒有好感。

而且這次三個南明朝廷鬧聯盟,共同對抗南京,雖然說是大勢所趨,但最初發動聯盟的人卻是自已, 因此自己投降中華軍,絕不會有好結果,那怕現在不會對付自己,但也逃不過秋後算帳,因此自己也沒有別的退路可走,只能在廣東和中華軍決一死戰。

第171章 進攻琉球(二)第46章 內外夾攻第250章 孝陵—陵園(上)第215章 參政院(上)第2章 清廷(下)第38章 家事第13章 雙截棍第172章 戰局的變化(四)第261章 察哈爾之戰(四)第55章 戰利之後的問題第149章 干係臘戰記(五)第15章 廬州聚兵(下)第226章 收取山西(三)第23章 震盪第127章 主動出擊(上)第334章 突襲第229章 清廷滅亡(一)第247章 營救第97章 遷移(四)第406章 國策(下)第129章 驅民作戰(上)第63章 剃髮令(下)第421章 中俄之戰(一)第198章 西式婚禮(上)第176章 鹽場(下)第157章 奪船(下)第191章 議和後續(四)第47章 鄭成功來訪(下)第70章 黃宗羲來訪(二)第105章 進攻杭州第73章 阻擊第248章 孝陵—神道(上)第7章 解救人質行動(上)第240章 南京的新格局(上)第2章 應對第44章 大戰匪賊(下)第71章 長江艦隊再度出擊(三)第21章 北方大變(下)第95章 遷移(二)第231章 清廷滅亡(三)第2章 喜迅(下)第182章 第二次琉球之戰(上)第135章 開業(二)第358章 南洋局勢(下)第19章 政治平衡第205章 北上第236章 訪歐船隊歸來(四)第105章 進軍江北(三)第176章 入川之戰(一)第73章 阻擊第279章 大不敬第54章 水上進攻第145章 新年(下)第161章 豐臣公主(下)第172章 批鬥大會(上)第203章 夜奔(下)第110章 圍殲阿濟格(六)第1章 清廷(上)第283章 國會成立(三)第253章 加勒比海盜第256章 加勒比海盜VS西班牙艦隊三第268章 變數(四)第177章 鹽場(下)第25章 江北之爭(二)第99章 蘇州暗戰(上)第76章 湖南告急(下)第363章 進駐三寶顏第112章 圍殲阿濟格(八)第206章 第二次南征開始(下)第66章 建設(上)第71章 黃宗羲來訪(三)第141章 錦衣衛(下)第258章 進攻修道院(下)第101章 備戰(三)第177章 鑄炮第86章 突破淮河(上)第138章 針鋒相對(下)第108章 處決立威第72章 求和第238章 秦淮河之戰(上)第204章 生絲之戰(五)第257章 進攻修道院(上)第90章 遇刺(上)第407章 南洋戰役結束(一)第281章 國會成立(一)第129章 接見鄭成功第171章 遷移南京(下)第41章 火炮對決第64章 三徵湖北(一)第136章 江南初定(一)第249章 進攻商館(下)第171章 追擊第29章 管理戰俘(下)第397章 回到國內第77章 火銃試射第404章 新年(下)第5章 強盜第217章 朱由崧升朝第28章 立威第34章 迎頭痛擊
第171章 進攻琉球(二)第46章 內外夾攻第250章 孝陵—陵園(上)第215章 參政院(上)第2章 清廷(下)第38章 家事第13章 雙截棍第172章 戰局的變化(四)第261章 察哈爾之戰(四)第55章 戰利之後的問題第149章 干係臘戰記(五)第15章 廬州聚兵(下)第226章 收取山西(三)第23章 震盪第127章 主動出擊(上)第334章 突襲第229章 清廷滅亡(一)第247章 營救第97章 遷移(四)第406章 國策(下)第129章 驅民作戰(上)第63章 剃髮令(下)第421章 中俄之戰(一)第198章 西式婚禮(上)第176章 鹽場(下)第157章 奪船(下)第191章 議和後續(四)第47章 鄭成功來訪(下)第70章 黃宗羲來訪(二)第105章 進攻杭州第73章 阻擊第248章 孝陵—神道(上)第7章 解救人質行動(上)第240章 南京的新格局(上)第2章 應對第44章 大戰匪賊(下)第71章 長江艦隊再度出擊(三)第21章 北方大變(下)第95章 遷移(二)第231章 清廷滅亡(三)第2章 喜迅(下)第182章 第二次琉球之戰(上)第135章 開業(二)第358章 南洋局勢(下)第19章 政治平衡第205章 北上第236章 訪歐船隊歸來(四)第105章 進軍江北(三)第176章 入川之戰(一)第73章 阻擊第279章 大不敬第54章 水上進攻第145章 新年(下)第161章 豐臣公主(下)第172章 批鬥大會(上)第203章 夜奔(下)第110章 圍殲阿濟格(六)第1章 清廷(上)第283章 國會成立(三)第253章 加勒比海盜第256章 加勒比海盜VS西班牙艦隊三第268章 變數(四)第177章 鹽場(下)第25章 江北之爭(二)第99章 蘇州暗戰(上)第76章 湖南告急(下)第363章 進駐三寶顏第112章 圍殲阿濟格(八)第206章 第二次南征開始(下)第66章 建設(上)第71章 黃宗羲來訪(三)第141章 錦衣衛(下)第258章 進攻修道院(下)第101章 備戰(三)第177章 鑄炮第86章 突破淮河(上)第138章 針鋒相對(下)第108章 處決立威第72章 求和第238章 秦淮河之戰(上)第204章 生絲之戰(五)第257章 進攻修道院(上)第90章 遇刺(上)第407章 南洋戰役結束(一)第281章 國會成立(一)第129章 接見鄭成功第171章 遷移南京(下)第41章 火炮對決第64章 三徵湖北(一)第136章 江南初定(一)第249章 進攻商館(下)第171章 追擊第29章 管理戰俘(下)第397章 回到國內第77章 火銃試射第404章 新年(下)第5章 強盜第217章 朱由崧升朝第28章 立威第34章 迎頭痛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