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福臨登基

璞愚印把手指從多爾袞的脈門上移開,起身施禮道:“回稟兩宮皇太后,睿親王的身子骨沒有大礙,只不是過連日操心政務,多勞累了一些,待貧僧下去之後,開幾付補藥,好生調養一些時日,也就好了,不過以後還是要多多休息,不可過於勞累了。”

哲哲點了點頭,道:“那就有勞大師傅了,不過這藥還是要勞繁大師傅多多費心。”

璞愚印雙手合什,道:“這是貧僧份內之事,皇太后,睿親王,貧僧就先行告退,這就去開藥方,讓內務府去抓藥,親自煎熬。” 說着,又向他們施了一禮,起身告退了。

等璞愚印走了以後,哲哲這才道:“十四弟,以後可不能只顧着軍國大事,不顧自己的身體了。”

多爾袞道:“臣謝兩宮皇太后厚愛,” 頓了一頓又道:“只是按規矩皇太后應該是住在坤寧宮的,只是李自成打進北京的時候,把皇宮燒燬了大半,這幾個月的時間,也沒法修理完全,因此只好委屈兩宮皇太后,只能暫時在這裡居住。”

哲哲笑道:“我們到是沒什麼,住在那裡都可以,而且我看這長清宮就很不錯了,已經比盛京好多了,位置也寬敞多了,就是褔臨是一刻也坐不住,在宮裡東跑西跑。這會兒也不知在那個宮裡轉呢?”

多爾袞道:“皇上還是個孩子,初進這紫禁城,自然要免不了四處遊玩一番,宮裡的人手多,那裡都有人看着,不用擔心。”

哲哲道:“說到褔臨,我到是想起來,福臨的登基大典,司天監己經算好了日子,可是千萬不能耽擱了。”

多爾袞也笑道:“皇太后請放心吧,這樣重要的事情,臣又怎麼敢耽擱了呢,我早就準備好了,皇上就在武英殿舉得登基大典,什麼都己經準備妥當了,一定不會誤事的。”

哲哲點了點頭,道:“有十四弟安排,我們還有什麼不放心的。你說是不是,玉兒。”

大玉兒也點了點頭,道:“姑姑說的是,我看現在時候也不早了,不如十四爺就宮裡和我們一起吃飯吧。”

哲哲也道:“好啊。”然後吩咐身邊的待女蘇末兒開始傳膳。

多爾袞又道:“太后,範學士和洪學士己經上奏了南征的疏奏,都是有關南征的事宣, 還有還要請兩宮皇太后過目御批。”

哲哲擺了擺手,道:“我一個婦道人家,懂得什麼軍國大事,又能批出什麼來。再說這些拆子呀,我一看就腦袋疼,這些個事情,以後十四弟就和大臣們商量着辦,定好了以後才傳進來用璽也就是了。朝廷上的事情,我們就都交給十四弟了。” 頓了一頓, 道:“如果有什麼要請示的,就去找玉兒吧,她年輕,腦子又靈活,比我可強多了。”

多爾袞忙道:“臣必當盡心竭力……”

他還沒有說完,大玉兒己笑着打斷道:“好了,現在是自家人在一起說話,什麼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說就不用說了。”

這時御膳房裡也把一道道美味萊餚送上來,而福臨也在皇宮轉了一圈,在一大堆太監宮女的陪伴下回到長清宮來,幾個人也一起在桌前圍坐吃飯。

――――――――分割線―――――――――分割線――――――――

深夜,皇宮太廟的東配殿裡,依舊亮着一線燈光。

璞愚印正坐在莆團上,閉目頌經。這時只聽“吱呀”一聲,殿門打開,一個修衣挺直的身影從殿外進來,走刦璞愚印面前,恭身施禮道:“師尊己經來丂。”

璞愚印睜開眼晴,道:“經瑋,這麼晚了,你還沒有休息嗎?”

那叫經緯的人是作文士打扮,但生得十分年輕,最多不超過三十歲,面容俊雅,目光炯炯,盼顧之間,神采飛揚,掩藏不住一股興奮之色。聽璞愚印的問話,經緯道:“我那裡睡得着呢?都快有三百年了吧,我們終於又回到這裡了,天下又將是在我們的掌握之中,歷代祖師的遺願,今天終於能移實現了,一想起來,我就激動萬狀啊!怎麼也睡不着啊。”

璞愚印淡淡道:“你還那個老毛病,就是沉不住氣,現在激動萬狀,也未免太早了一點把,滿人也只不過佔領了北直和河北,山東、山西、河南也都只有一小部份,離奪取天下還差得遠呢?”

經緯笑道:“那也不過早晚的事情,現在李自成己失銳氣,早己不復先時之勇,而南京朝廷雖然己經成立,但也是君昏臣愚,不思進取,內哄不止,只要滿清舉師南下,必然會勢如破竹,天下統一,歸復滿清所是大勢所趨了,何況天意早有示顯,不是人力所能夠挽回的。我看不出三年,我們的大業,必然成功有日。”

聽着他侃侃而談,璞愚印卻是沉默不語,但經緯顯然興致很高,並沒有注意到璞愚印的神態,又問道:“師尊,現在還沒有二師叔的消息嗎?”

璞愚印搖了搖頭,道:“還沒有,這些年也不知道他躲到那裡去了,不過像天你二師叔這樣的高手,如果蓄意隱藏行蹤,恐怕也無人能夠把他找出來。”

經緯道:“三師叔己經傳信給我,下個月就會從蒙古趕來,如果二師叔再能回來,您們三老能夠重新聚首,而且我們的大業將成,那該是多好的事情。不過清軍己經入關定鼎,無論二師叔隱藏在那裡,恐怕都能夠知道,那時說不定他會找來的。”

璞愚印搖了搖頭,道:“不會,如果他這個時候會回來,當初就不會離開了。” 又看了經緯一眼,道:“你心裡掂唸的,恐怕不是你的二師叔吧。”

經緯被他說中了心事,把頭低了下來。

璞愚印嘆了一個氣,道:“經緯,凡事不可強,何況現在滿清雖然己經入關定都,但天下尚有大半未定,天意難測,還再於人謀,滿清畢竟是異族,雖說明室不振,但漢人未必就會輕易屈服,以當年蒙古人之驍勇,奪取南宋的半壁江山也花了數十年時間,就是一座小小的襄陽,就差不多打了五年,若不是賈似道誤國,鹿死誰手,尚未可知。我聽說一個月前在山東滿清就吃了一個敗戰,可見平定天下,並非是輕而易舉的事情。”

頓了一頓,又道:“何況就是打下江山,又能如何,自古都是打江山易、守江山難。當初蒙古人奪取天下之後,我們的先輩們以爲從此就能揚眉吐氣了,那知蒙古人連九十年都守不住,就又被漢人趕回荒北去了。因此這次我們不僅要幫助滿清奪取天下,還要守住天下,又豈是易事。”

聽他這麼一說,經緯也猛然警醒,道:“師尊說的是,我確實是太得意忘形了。我明天就去安排人手,立刻潛入南方,刺探軍事虛實,配合滿清南下。” 停了一停,又道:“順更也打聽一下二師叔的下落。”說着又向璞愚印行了一禮,這才轉身出殿去了。

璞愚印心裡卻是苦笑了一聲,看來經緯還是念念不忘啊,當初自己的做法,到底是對還是錯呢?因此也忍不住喃喃道:“老二,你始終都是不肯原諒我們嗎?”

――――――――分割線―――――――――分割線――――――――

十月,福臨在兩宮皇太后和多爾袞的陪同下,出北京社稷壇,祭告天地社稷,並將清朝歷代先君的神位,奉安在太廟中,隨即回宮升坐武英殿,即中國皇帝位。而滿漢文武各官,按等級秩位,拜跪趨蹌,高呼萬歲。

福臨在正中就坐,迎受百官朝賀,雖然強自鎮定,但到底還一個七歲的孩子,神色之間,還是頗顯倉惶。只有哲哲和大玉兒稍低並坐於側,但在目光之中,頗有欣慰。

多爾袞位列羣臣首位,因爲不用行跪拜之禮,顯得卓而不羣,擡頭向上看時,目光總不自覺的落在大玉兒身上。

福臨登基之後,首先以多爾袞功跡最高,加封他尊號爲皇叔父攝政王,又特命禮部建碑勒銘,以是永記多爾袞的功績,並且又賜攝政王冠服宮室等各制,另定攝政王宮室制度,皆與諸王不同。同時又加封濟爾哈朗爲信義輔政叔王。在福臨繼位之後,多爾袞和濟爾恰朗本來並列爲攝政王,但現在多爾袞己經掌握軍權,又有入關定京之功,在封號上也壓過濟爾哈朗一頭,而且濟尓哈朗本只是努爾哈赤的侄子,在血緣上也比多爾袞遠了一層,因此漸漸己經不能和多爾袞並尊了。從此以後,多爾袞就正式稱攝政王,而不再是睿親王了。

隨後又加封各親王貝勒大臣,阿濟格從武英郡王晉升爲英親王,加封阿巴泰爲多羅饒餘郡王,加封吳三桂力平西王,賜冊印。加封博洛爲貝勒,其他貝勒貝孑文武大臣也都各自晉升一級,而親王不能再有加封,也都各有重賞,因此在一時間也是皆大歡喜。

第6章 進攻清廷第一戰(三)第377章 第二戰(二)第267章 變數(三)第二章 帝國體制五皇權第67章 巡視濟南(下)第85章 清軍反擊(上)第28章 許婚第251章 調兵第213章 崇禎十七年三月十八日(三)第210章 朝鮮來使(上)第136章 追擊清軍(三)第191章 獻俘閱兵(下)第85章 連寨戰術(上)第196章 對策第49章 皇太極(下)第322章 進攻大阪(上)第23章 靈活作戰(二)第41章 龜山島海戰(一)第54章 搶渡漢水(一)第92章 返航第39章 團兵初成第119章 收復南京之戰(四)第201章 布萊克報告(二)第153章 火力廷伸(上)第31章 李自成的決策(下)第410章 南洋戰役結束(四)第4章 擁立監國(下)第145章 內線作戰(三)第26章 南京風雲(二)第218章 商毅出兵(上)第194章 降價風波(上)第54章 進攻靑狼峰(下)第63章 烈火焚城第6章 進攻清廷第一戰(三)第251章 葉瑤瑱的請求第20章 進攻浙江(二)第92章 局勢嚴峻第406章 國策(下)第131章 暫時休戰第94章 勸降(下)第183章 大西軍出戰(三)第243章 身陷囹圄第55章 山東之變(三)第81章 總結作戰第24章 靈活作戰(二)第212章 各懷心計第412章 南洋戰役結束(六)第164章 新式武器(上)第358章 南洋局勢(下)第152章 收復福建第210章 朝鮮來使(上)第104章 海商(下)第104章 海商(下)第199章 西式婚禮(下)第45章 貨幣第1章 擁立新君(一)第23章 震盪第184章 襲擊(上)第277章 北疆告急(下)第7章 醫療和開礦第153章 進攻廣東(一)第2章 應對第228章 曰接三急第242章 勸降第140章 活字印刷術第209章 進京(下)第110章 圍殲阿濟格(六)第一章 安撫第88章 騎軍對戰(上)第15章 廬州聚兵(下)第147章 接收火槍(下)第69章 中原三策(下)第168章 多尓袞復出(二)第126章 林府壽宴(一)第104章 完婚(二)第二章 帝國體制四皇權第103章 大島海戰(下)第225章 收取山西(二)第69章 救援兗州府(下)第196章 對策第43章 拿人墊吧第31章 李自成的決策(下)第10章 淸廷聯盟第93章 合圍(四)第182章 兵不血刃第320章 登陸下關(下)第196章 湯若望(上)第58章 登萊巡撫(下)第75章 湖南失陷第76章 徐州戰役第二階段(一)第157章 農民的力量第345章 進駐二條城第68章 蘇州絲綢總會第64章 再戰匪賊(三)第188章 議和後續(一)第46章 南陽大捷(下)第239章 訪歐之旅(三)第199章 西式婚禮(下)第150章 陰魂不散(下)第77章 火銃試射
第6章 進攻清廷第一戰(三)第377章 第二戰(二)第267章 變數(三)第二章 帝國體制五皇權第67章 巡視濟南(下)第85章 清軍反擊(上)第28章 許婚第251章 調兵第213章 崇禎十七年三月十八日(三)第210章 朝鮮來使(上)第136章 追擊清軍(三)第191章 獻俘閱兵(下)第85章 連寨戰術(上)第196章 對策第49章 皇太極(下)第322章 進攻大阪(上)第23章 靈活作戰(二)第41章 龜山島海戰(一)第54章 搶渡漢水(一)第92章 返航第39章 團兵初成第119章 收復南京之戰(四)第201章 布萊克報告(二)第153章 火力廷伸(上)第31章 李自成的決策(下)第410章 南洋戰役結束(四)第4章 擁立監國(下)第145章 內線作戰(三)第26章 南京風雲(二)第218章 商毅出兵(上)第194章 降價風波(上)第54章 進攻靑狼峰(下)第63章 烈火焚城第6章 進攻清廷第一戰(三)第251章 葉瑤瑱的請求第20章 進攻浙江(二)第92章 局勢嚴峻第406章 國策(下)第131章 暫時休戰第94章 勸降(下)第183章 大西軍出戰(三)第243章 身陷囹圄第55章 山東之變(三)第81章 總結作戰第24章 靈活作戰(二)第212章 各懷心計第412章 南洋戰役結束(六)第164章 新式武器(上)第358章 南洋局勢(下)第152章 收復福建第210章 朝鮮來使(上)第104章 海商(下)第104章 海商(下)第199章 西式婚禮(下)第45章 貨幣第1章 擁立新君(一)第23章 震盪第184章 襲擊(上)第277章 北疆告急(下)第7章 醫療和開礦第153章 進攻廣東(一)第2章 應對第228章 曰接三急第242章 勸降第140章 活字印刷術第209章 進京(下)第110章 圍殲阿濟格(六)第一章 安撫第88章 騎軍對戰(上)第15章 廬州聚兵(下)第147章 接收火槍(下)第69章 中原三策(下)第168章 多尓袞復出(二)第126章 林府壽宴(一)第104章 完婚(二)第二章 帝國體制四皇權第103章 大島海戰(下)第225章 收取山西(二)第69章 救援兗州府(下)第196章 對策第43章 拿人墊吧第31章 李自成的決策(下)第10章 淸廷聯盟第93章 合圍(四)第182章 兵不血刃第320章 登陸下關(下)第196章 湯若望(上)第58章 登萊巡撫(下)第75章 湖南失陷第76章 徐州戰役第二階段(一)第157章 農民的力量第345章 進駐二條城第68章 蘇州絲綢總會第64章 再戰匪賊(三)第188章 議和後續(一)第46章 南陽大捷(下)第239章 訪歐之旅(三)第199章 西式婚禮(下)第150章 陰魂不散(下)第77章 火銃試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