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 除夕—主動出擊(二)

商毅收成進的作戰計劃時,己經是二十九日了,而時間很快就到了弘光元年1645年的最後一天。商毅在清早送別了黃震的艦隊之後,也開始佈置南京守衛,準備參加今天的除夕晚宴。

商家軍的第四、五分艦共有戰船四十八艘,分別是三級巡洋艦十艘,四級驅逐艦十二艘,五級護衛艦八艘。一千料輔助戰船四艘、六百料輔助戰船十艘。二百料飛剪船四艘。巡洋艦的噸位一般都在八百噸左右,而長江下游一帶的江寬河深,足以保證航行了。

離開了南京的金川門之後,黃震指揮着船隊一路逆江而上,行駛了大約有一個時辰,經過了秦淮河的長江入口,龍山船廠是位於秦淮河的西岸,現在雙方在長江的勢力基本是以秦淮河的長江入口爲分界,上游屬於清軍,下游屬於商家軍。

因此商家軍的船隊一接近秦淮河的長江入口,就被清軍的巡邏船隊發現,然後立刻通知給清軍的水軍大營。

現在淸軍已徵集到各種船隻約有四百餘艘,數量雖然是不少,但基本都是二三百料的小船,最大的也不過五百料,連一百料也有,甚致連一些純靠劃漿爲動力的小舟的都有不少,水軍有一萬餘人。

付責管理水軍的清軍將領叫金朔,是漢軍鑲紅旗的一個甲喇額真,清軍並沒有專業的水軍,這支水軍完全就是爲了應付這一場戰場,另時組建的,因爲無論是滿旗還是漢旗,都是北方人,不習水戰,因此水軍基本都是由明降軍組成,鋪以少量漢旗的將領指揮。其實就是明降軍,也都不是什麼專業的水軍出身,只要會游泳就行了。反正清軍也不打算組建一支專門的水軍,只要攻下了南京之後,這支水軍的任務也就結束了。

得知商家軍的船隊從水上進攻過來,金朔也不敢大意,因爲在二天以後,清軍曾派出過一支船隊從水上進攻南京,結果雙方剛一接戰,就被商家軍的戰船打得落花流水,被擊沉了十七艘船,損失了近千名士兵。居逃回來的敗兵說,商家軍戰船數量雖然不多,但十分巨大,而且每一艘船所載的火炮數量極多,火力極爲犀利,淸軍的戰船根本就無法靠隴過去,就被火炮給擊沉了。那麼這一次商家軍主動進攻過來,一定是來者不善,因此金朔一面派人飛報給阿齊格,一面也調集船隊出擊迎戰。

有了上一次的教訓之後,金朔也知道,單以戰船的實力,清軍肯定不是商家軍的對手,這幾天的時間裡,金朔也惡補了一點水戰的知識,因此唯一的辦法就是以數量取勝,採用羣狼戰術,幾艘船去圍攻一艘船。爭取靠近商家軍的戰船,施行登船作戰,利用人多的優勢取勝。

因此這一次金朔帶領了二百三十多艘船出戰,其中四百到五百料的約有八十餘艘,二三百料的有一百餘艘,一百料以上的船有五十餘艘,這己經是淸軍所能派出的最大規模船隊了,至於一百料以下的船,就是派出去也是當炮灰的命,還不如留在船廠裡。

但二百多艘戰船的調動可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何況清軍的水軍基本都業餘級的,等清軍的所有戰船都駛出了龍山船廠之後,還沒等他們列好陣勢,商家軍的艦隊也已經駛過秦淮河的長江入口,接近了龍山船廠的江面上。因此也不容金朔有多餘的時間佈置,只好立刻下令各船進攻。

雖然清軍的戰船佈置得雜亂無章,但二百三十多艘戰船全部排開之後,足可以將千餘步之內的江面全部都鋪滿,因此看上去的架式還是十分嚇人的。

黃震把第四分艦隊的指揮艦天智號,當作自已的旗艦,這時也已經在船樓上看清了清軍的水軍,雖然清軍的戰船佈滿了整個長江江面之後,但黃震卻忍不住要笑出聲來。畢竟經過了連續幾次海戰之後,黃震基本能算一個合格的海軍指揮官了,以他專業的眼光來看,清軍的水軍的船隻數量雖然多,基本上就是一羣烏合之衆,完全就是在江上放好的活靶子,等待着商家軍來打。

而且通過望遠鏡,黃震也可以清楚的看到,清軍的所謂戰船,其實不過就是一些商船、客船,絕大多數都沒有什麼船載武器,只有少數戰船上會裝了一二架弩槍,而裝配了火炮的戰船,大約只有十幾艘,基本都只有一二門火炮,可以說清軍的全部火炮加起來,也沒有自己這艘天智號一艘船的火炮多。天智號裝配的火炮是七十四門。

因此黃震也立刻下令,所有戰船列成一路縱隊,以“之”字型的行駛路線,向清軍的逼近過去。

在長江中作戰與海上不同,水流比風向更重要,因爲清軍是佔據的上游,因此戰船隻用順着江流,就可以向商家軍的艦隊駛去。這也是金朔不得不下令進攻的一個原因,不然清軍的戰船遲早也會漂過去的。現在金朔只希望能夠藉助上游的優勢,迅速靠近對方的戰船,然後進行登船作戰。

很快雙方之間的距離就己經拉近,而這時商家軍的陣列己經調整好了自己的陣形,所有戰船都呈一條線排列,而是沿着一條傾斜的航線在行駛着。這時前列的戰船己經靠近了長江的北岸,而後排的戰船卻在靠長江南側的這一邊。而靠近了長江北岸的戰船又轉調過船頭,依然是以斜形的航線,向江南這邊行駛。

這也令金朔大爲不解,商家軍的戰船爲什麼要釆用這麼奇怪的航線,在他看來,走直線不是更快一些嗎?但現在的局面也不容他多想,因爲這時雙方的最近距離己經不足兩百步了,差不多己經到了弩槍, 還有火炮可以發射的距離了。

但就在這時, 商家軍的進攻已經開始了, 天智號一側的船舷, 第一層的十三門舷炮開始一起發出了巨大的轟鳴聲,吐出一道道閃亮的火舌,將炮彈射向斜對面的清軍戰船。

“轟——轟——轟——轟——” 的數聲,第一輪的十三顆炮彈有三顆命中了目標,一顆正好命中一艘船的側舷,在側舷上砸開了一個桌面大小的窟窿,江水立刻奔涌而入,而船上的清兵們見勢不妙,紛紛跳江而逃;剩下的兩顆炮彈都落到了另二艘船的船甲板上,一顆橫穿了整個甲板,擊倒了幾名淸兵之後,在另一側的船舷邊擊開一個缺口,落入長江裡,而另一顆則砸入船樓,只打得木屑飛濺激射,擊死擊傷了船上的十餘名清兵。,其餘十顆炮彈都落入了水中,激了十餘道沖天而起的水柱,有好幾艘戰船都被淋了一甲板冰冷的江水。

這時清軍的反擊也開始了,只可惜和商家軍的進攻相比,清軍的反擊幾乎是微不足道,僅僅只開了兩炮,發射出十幾支弩箭,對商家軍根本就沒有造成什麼傷害。

而就在這同時, 天智號第二層的十二門舷炮也開火轟擊, 在天智號後面跟着的幾艘戰船也都進入射程,紛紛開火, 江面上立刻炮聲轟轟不斷, 水柱此起彼伏, 清軍的戰船也一艘接着一艘的被擊中沉沒。

天智號在黃震的指揮下,一邊開火轟擊,一邊斜向行駛,在不知不覺中,已經又一次靠近了長江的南岸。而這時幾乎和清軍的前排戰船相接了。商家軍的船隊也再一次在江上拉成了一條斜向的直線,而且差不多有十幾艘船都投入到戰鬥中來。而這時清軍至少己經有三十艘以上的戰船被擊沉或正在下沉,另外還有十餘艘船被打得無法控制,只能跟着江水一起飄流。江面上己往浮了不少殘桅斷槳,破帆碎板,還有不少在冷冰的江水裡掙扎的淸兵。而商家軍幾乎沒有受到一點損失。

其實進入十七世紀以後,水戰己經不是以戰船的純數量來決定勝負了,戰船的噸位和火力纔是決勝的條件。十艘二百噸的戰船可以在總噸位超過一艘千噸的戰船,但在戰鬥中,前者肯定完敗於後者,原因就在於一艘千噸戰船的火力可不是十艘二百噸戰船可比的。

儘管清軍的戰船在數量佔絕對的優勢,但和商家軍的戰船相比,無論是在火力還是噸位,都遠遠不如,就好像是一羣野貓去圍攻幾隻猛虎。更何況清軍使用的武器基本就是弓箭、弩箭一類,而且戰術還是最原始的靠近蹬舷,因此跟本就不可能與商家軍相抗衡。

而這時在戰場上,回到長江南側的天智號再次調轉了方向,而這一次它一頭衝進了清軍的陣列中。這一來左右兩側都是清軍的戰船, 而且距離十分近,最短的己不足二十步,因此天智號也不再釆用斜線行駛,而是改走直線,同時兩側的舷炮也一起開火,命中率竟可以高大五六成,只打淸軍叫苦不迭。而且跟在天智號的後面,商家軍的戰船一艘接一艘的殺入了淸軍的陣中。

第235章 兵進馬尼拉第94章 救援蘇州第204章 徵薩艦隊歸來(下)第183章 下獄(下)第142章 日本使臣(上)第14章 廬州聚兵(上)第234章 收尾第39章 鄧州之戰(二)第62章 爭奪山東(六)第247章 南京? 北京?第52章 進軍武昌(三)第209章 跨海入朝(二)第183章 臺灣佈防(上)第83章 佈置(四)第399章 國事(二)第183章 大西軍出戰(三)第25章 南京風雲(一)第166章 財政危機(上)第82章 道州之戰(三)第181章 出兵(下)第126章 林府壽宴(一)第28章 管理戰俘(上)第19章 進取光州(二)第4章 擁立監國(下)第253章 中國的殖民時代第408章 南洋戰役結束(二)第129章 驅民作戰(上)第105章 清廷御前會議(上)第89章 繼續堅持第99章 蘇州暗戰(上)第252章 孝陵—享殿(上)第191章 獻俘閱兵(下)第201章 無間行動(下)第13章 出兵第131章 進軍江西(三)第一六十章 調整計劃第41章 進攻南陽之戰(上)第119章 海盜(三)第109章 誘敵深入第68章 三徵湖北(五)第148章 新政(一)第169章 多尓袞復出(三)第140章 活字印刷術第82章 佈置(三)第85章 夜襲(三)第101章 備戰(三)第145章 干係臘戰記(一)第209章 東林分裂(上)第113章 目標——南京(下)第95章 豫北戰場(一)第17章 行軍第121章 開封戰役(一)第336章 又一次關原之戰(二)第163章 與曰本的衝突第219章 工業基礎第73章 再搞打搞打左良玉第87章 收降李定國第11章 深夜靜思第27章 南京風雲(三)第286章 帝國體制(一)第428章 平定叛亂(上)第239章 秦淮河之戰(下)第139章 臨朐縣失守第385章 中荷決戰(三)第74章 完成包圍第141章 驅逐荷蘭(四)第366章 南洋首戰(三)第230章 除夕——驚變(上)第16章 三路出擊第157章 襄樊之戰(二)第232章 除夕——皇城之戰(上)第26章 民團教師(二)第57章 山東之變(五)第152章 驅民充先第144章 新年(上)第373章 前哨戰(下)第80章 放棄青州第126章 入主南京(下)第125章 俘虜的身份第157章 襄樊之戰(二)第246章 東西方的交流(四)第46章 鄭成功來訪(上)第36章 投靠第197章 困境(上)第89章 騎軍對戰(下)第157章 農民的力量第350章 日本勢力重新洗牌(一)第176章 鹽場(下)第133章 招安李自成(下)第159章 談判破裂第68章 三徵湖北(五)第169章 剿滅馬家寨(下)第180章 出兵(上)第70章 火拼左良玉(二)第249章 中國西印度公司總督(二)第71章 大戰曲阜(二)第172章 戰局的變化(四)第3章 擁立新君(三)第223章 全面北伐第312章 攻佔九州島(一)
第235章 兵進馬尼拉第94章 救援蘇州第204章 徵薩艦隊歸來(下)第183章 下獄(下)第142章 日本使臣(上)第14章 廬州聚兵(上)第234章 收尾第39章 鄧州之戰(二)第62章 爭奪山東(六)第247章 南京? 北京?第52章 進軍武昌(三)第209章 跨海入朝(二)第183章 臺灣佈防(上)第83章 佈置(四)第399章 國事(二)第183章 大西軍出戰(三)第25章 南京風雲(一)第166章 財政危機(上)第82章 道州之戰(三)第181章 出兵(下)第126章 林府壽宴(一)第28章 管理戰俘(上)第19章 進取光州(二)第4章 擁立監國(下)第253章 中國的殖民時代第408章 南洋戰役結束(二)第129章 驅民作戰(上)第105章 清廷御前會議(上)第89章 繼續堅持第99章 蘇州暗戰(上)第252章 孝陵—享殿(上)第191章 獻俘閱兵(下)第201章 無間行動(下)第13章 出兵第131章 進軍江西(三)第一六十章 調整計劃第41章 進攻南陽之戰(上)第119章 海盜(三)第109章 誘敵深入第68章 三徵湖北(五)第148章 新政(一)第169章 多尓袞復出(三)第140章 活字印刷術第82章 佈置(三)第85章 夜襲(三)第101章 備戰(三)第145章 干係臘戰記(一)第209章 東林分裂(上)第113章 目標——南京(下)第95章 豫北戰場(一)第17章 行軍第121章 開封戰役(一)第336章 又一次關原之戰(二)第163章 與曰本的衝突第219章 工業基礎第73章 再搞打搞打左良玉第87章 收降李定國第11章 深夜靜思第27章 南京風雲(三)第286章 帝國體制(一)第428章 平定叛亂(上)第239章 秦淮河之戰(下)第139章 臨朐縣失守第385章 中荷決戰(三)第74章 完成包圍第141章 驅逐荷蘭(四)第366章 南洋首戰(三)第230章 除夕——驚變(上)第16章 三路出擊第157章 襄樊之戰(二)第232章 除夕——皇城之戰(上)第26章 民團教師(二)第57章 山東之變(五)第152章 驅民充先第144章 新年(上)第373章 前哨戰(下)第80章 放棄青州第126章 入主南京(下)第125章 俘虜的身份第157章 襄樊之戰(二)第246章 東西方的交流(四)第46章 鄭成功來訪(上)第36章 投靠第197章 困境(上)第89章 騎軍對戰(下)第157章 農民的力量第350章 日本勢力重新洗牌(一)第176章 鹽場(下)第133章 招安李自成(下)第159章 談判破裂第68章 三徵湖北(五)第169章 剿滅馬家寨(下)第180章 出兵(上)第70章 火拼左良玉(二)第249章 中國西印度公司總督(二)第71章 大戰曲阜(二)第172章 戰局的變化(四)第3章 擁立新君(三)第223章 全面北伐第312章 攻佔九州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