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 日本商團的秘密(下)

“什麼?豐臣秀吉的孫女?”

商毅雖然說不算是喜怒不形於色的人,但也很少因爲驚訝失態,但這一次卻着實是大吃了一驚,嘴吧張得老大,久久合不上。

今天一早,大黑殿守就來求見商毅,回覆了島津光久的答覆,當然是不出商毅的預料,賠款的要求被島津光久直接拒絕了。但隨後大黑殿守向商毅坦白日本商團的真實身份,確實是大大出乎商毅的預料,儘管他己經推論這個曰本商團大概是某個與徳川氏爲敵的大名餘孤,逃到中國來避難,但也萬萬沒有想是曾經的日本之主,太閣豐臣猴子的後人。

按照大黑殿守所說,他們是豐臣氏的餘黨,自己是豐臣氏的家老,而那個被稱爲公主的神秘女人,就是豐臣秀吉的孫女,也是目前唯一生存在世界上的豐臣氏的血脈,名叫豐臣薰,小名叫千代姬,今年只有十八歲。在當年大阪被圍時,他受豐臣秀賴所託,帶着還是女嬰的豐臣薰逃出了大板,並在暗中把她撫養長大。

因爲這次與薩摩藩的戰爭,商毅也好好查閱了一下這段歷史中日本的資料,雖然與徳川氏和豐臣氏無關,但這兩個重要的家族自然是沒有放過,如果大黑殿守說的是真的,那麼這個豐臣薰的父親就應該是豐臣秀吉之子豐臣秀賴,而母親則是徳川家康的孫女,德川千姬。也就是說,她還是現任德川幕府的徵夷大將軍徳川家光的外甥女。另外她的祖母,也就是豐臣秀賴的母親,則是那個時代另一位著名人物,織田信長的外甥女。

理清了這些關係之後,商毅也不禁又嚇了一跳,因爲這麼算起來,這個叫豐臣薰的女孩身上己經同時擁有這個時代中,日本最傑出,也是最顯赫的織田、豐臣、德川三家的血脈,如果從血緣論來說,可以算極爲高貴的。

從大黑殿守的講說,結合以前收集的有關情報來看,商毅基本能夠確定,他說的大至都是實情,因此當大黑殿守提出,以幫助商家軍進攻薩摩藩,換取繼續留在杭州的要求之後,商毅也不禁笑了起來,因爲他馬上就明白了是怎麼一會事,雖然在歷史上薩摩藩是支持豐臣氏的,但現在這個時候,顯然是靠不住了,因此這個日本商團才向商毅坦白一切,以求在杭州政治避難。

當然也不排除在未來藉助商毅的力量,爲豐臣氏報仇復國,雖然豐臣薰是個女子,但在日本是承認養子的繼承權的,如果將豐臣薰的後代改姓豐臣,也可以被當作豐臣秀吉的繼承人。

於是商毅也立刻開動腦筋,在權衡比較,繼續收留日本商團一行對自己的利弊得失,從現在看起來,利好的方面有許多,首先是可以繼續保留一個與日本穩定的通商渠道;並且可以通過他們,取得日本方面的情報、消息;另外這次進攻薩摩藩,雖然不準備深入腹地,但如果有個熟悉當地情況,又可以信任的嚮導,還是可以提供很大的便利的。必要的時侯,還可以充當中間人。

而從長遠來說,未來他們有可能會提出藉助自己的力量復國,但反過來說,自己同樣也能以爲豐臣氏報仇的名議,攻伐曰本。反正決定權在自己手裡。只要自己有足夠的實力,這一步也是早晚要走,這不僅僅是因爲商毅對日本人的痛恨,而且從地緣政治學上來說,在中國的周圍,最好不要有一個能夠與中國競爭的國家。雖然這是很遙遠的事情,但並不妨礙商毅早早的先挖好坑,散幾個種子。永遠都不要等到等到想吃果子的時候,纔開始想着要去種樹,這個道理商毅還是懂的。

當然不利的方面也不是沒有,那就是現在就會給自己樹立一個敵人,德川家光是決不會允許豐臣氏的餘孤在中國進行政治避難的。雖然說這時的日本武力鬆馳,而且也根本沒有像樣的海軍,但畢竟是一個國家,調動幾十萬大軍也不是不可能,因此這樣一個敵人,也不可輕視,何況目前自己的首要大敵還是清廷,沒必要另外樹敵。

不過這也不是不能解決,在必要的時候,或者是徳川家光開出了足夠的價碼,商毅也不是不能把日本商團再賣出去,因爲在政治領域,是沒有永遠的朋友和敵人。

既然不利的方面也有解決的辦法,那麼暫時收留這個曰本商團,對自己來也是百利無害的,因此商毅也點了點頭,道:“大野先生,雖然你們日本內部冤仇和我沒有關糸,但我個人來說,對你們的遇遭深表同情,而且你們能夠向我坦白,並且拒絕幫助島津光久,我也深爲感謝,因此我可以准許你們在杭州繼續居住下去,但希望你們能夠如寄往尊守我的法令,另外以後再有什麼事情,我希望能夠立刻向我彙報,以避免不必要的誤會。”

大野殿守趕忙又拜謝道:“督師大人,感謝您的好意。”

商毅又道:“另外薩摩藩的嚮導確實很重要,我確實希望能夠得到你們的幫助,但我希望在人選上你們要慎重挑選,一定要派出最合適的人。”

大野殿守當然聽得懂商毅的意思,因此連連點頭,道:“督師大人,請您儘管放心,我們會派出最好的人選,幫助您取得這場戰爭的勝利。”

――――――――分割線―――――――――分割線――――――――

薩摩藩的屬地位於日本九州西南部,包括後世的鹿兒島縣全境和宮崎縣的一部分。都城設在鹿兒島,名爲鹿兒島城,也叫鶴丸城。

早先的鶴丸城是日本寬元二年1244年惟宗姓市來氏所築之城。位於標高一百公尺的山上,由於城的四周都是絕壁,是一個運用天然地形堅固的城。但現在島津氏居住的鶴丸城是在關原之戰以後,由島津忠恆在城山山麓新建。和先前那座鶴丸城不用,這座新城是一座背靠城山而建的平山城,前有甲突川,後有城山,防衛嚴密。在城中擁有高大的箭樓和天守閣,在樓頂上可以俯視全城。

而這時薩摩藩的藩主島津光久招集所有的家臣,聚集在鶴丸城的天守閣正廳,開會商議。

島津光久道:“各位我己經剛剛收到消息,我們派去復奪琉球島的第二批船隊也己經被明軍打敗,大家認爲我們下一步應該怎麼辦?”

原來爲了復奪琉球島,薩摩藩又調集了三十三艘戰船,出動了四千多兵力,組成第二批船隊,結果還沒等薩摩船隊靠岸,就遭到了商家軍船隊的圍攻,一場海戰下來,薩摩船隊再次大敗,只剩下五艘船逃回鹿兒島,士兵只剩下四百多名。

到場的人都是薩摩藩的重臣親支,其中有家老新納原忠和他的兩個兒子:新納次郎平源、新納四郎次源,家臣宿清長政、山田政宏、樺山久孝、長裕義行、山田榮、川上宗政、平田宗次郎等人,還有島津光久的幾個弟弟:老四北郷久直、老六町田忠尚,老九島津久雄、十二島津忠心、十三伊勢貞昭,其中有不少人都已改他姓。

島津光久剛一說完,衆家臣立刻響起了一片議論聲,山田政宏立刻道:“主公,琉球是本藩的主要收入來源,決不容有失,因此我認爲應當再發大軍,去復奪琉球。”

島津光久“哼”了一聲,道:“我當然知道要去復奪琉球,但現在我們己經沒有足夠的戰船,又怎麼向琉球派遣兵力呢?”

新納原忠道:“復奪琉球的事情不能拖得太久了,現在我們缺少戰船,可以向其他藩借一些戰船。比如向長州藩的毛利氏借,長州藩的水軍有兩百多艘戰船。”

樺山久孝搖了搖頭,道:“我聽說這支明軍裡面還有干係臘人服役,而且使用的戰船都是西洋樣式,船大炮多,十分厲害,我們的船隊巳經兩次被明軍的海軍打敗了,長州藩的水軍也好不到那裡去,我看向長州藩借兵,並不是一個好辦法。”

山田政宏道:“樺山君,你這麼說是什麼意思,難到你害怕明軍嗎?你實在太給你的祖上丟臉了。”

樺山久孝也不客氣,反駁道:“山田君,我會害怕明軍嗎,孫子兵法說過‘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我們的船隊失敗了兩次是事實啊,如果魯莽行事,只會給我們帶來第三次失敗。”

島津光久皺了皺眉頭,有些不悅道:“夠了,我把你們招集起來,是商議復奪琉球的辦法,不是聽你們作無謂的爭吵,想證明你們的勇氣,那就到戰場去證明吧。”

見藩主發話,山田政宏和樺山久孝也不敢再吵下去,只都閉嘴不語。

就在這時,忽然島津光久的待從山縣三郎求馬助匆匆走進正廳,拜伏於地,顫聲道:“稟報主公,種子島和尾久島己經被明軍攻佔了。”

“什麼?”

“這怎麼可能呢?”

“爲什麼會有這樣的事情?”

種子島和尾久島位於九州島以南,與薩摩半島和大偶半島隔海相望,離鹿兒島不足百里。正廳裡頓時一陣大亂,剛纔他們討論的都是如何復奪琉球的事情,誰也沒有想到,明軍會主動打到薩摩藩來。

第115章 守關之戰(五)第49章 南京的決策(上)第29章 授藝第280章 辭職(上)第187章 永曆朝廷滅亡第135章 南京規劃第123章 開封戰役(三)第188章 議和後續(一)第265章 變數(上)第191章 獻俘閱兵(下)第185章 襲擊(下)第221章 初入南京(下)第138章 到馬事變第191章 獻俘閱兵(下)第155章 進攻廣東(三)第124章 收復南京之戰(九)第71章 撤離徐州(下)第31章 李自成的決策(下)第76章 湖南告急(下)第159章 琉球有變第99章 蘇州暗戰(上)第166章 財政危機(上)第70章 大戰曲阜(一)第18章 山東戰役(六)第83章 游擊戰(二)第127章 收復南京的後續戰鬥(上)第336章 又一次關原之戰(二)第122章 收復南京之戰(七)第24章 天像第176章 琉球之變(一)第138章 針鋒相對(下)第314章 攻佔九州島(三)第216章 參政院(下)第174章 南明的行動(上)第280章 平息爭端第203章 登基建國(五)第337章 又一次關原之戰(三)第193章 稱王設官第221章 初入南京(下)第39章 第二支西班牙艦隊第174章 八旗圈地第325章 進駐大阪第413章 南京風雲(一)第143章 內線作戰(一)第一章 安撫第177章 鹽場(下)第181章 出兵(下)第319章 登陸下關(上)第180章 報紙第174章 勸降吳三桂(上)第21章 保衛家園(五)第196章 對策第251章 調兵第307章 民意第105章 清廷御前會議(上)第222章 掃平遼東(三)第9章 質問鄭芝龍第376章 第二戰(一)第67章 巡視濟南(下)第146章 亂攤子第137章 向南向北(四)第151章 二次進攻(下)第38章 鄧州之戰(一)第139章 並未結束的結局第192章 玻璃器皿(下)第1章 擁立新君(一)第29章 授藝第205章 軍隊建制第153章 激戰(上)第一六十章 調整計劃第81章 道州之戰(二)第166章 雨戰(二)第145章 干係臘戰記(一)第290章 帝國體制(六)第127章 主動出擊(上)第70章 火拼左良玉(二)第100章 收編海盜(一)第130章 進軍江西(二)第83章 進山追擊(一)第64章 再戰匪賊(三)第7章 進攻清廷第一戰(四)第120章 投效(下)第199章 佈置對策第101章 收編海盜(二)第195章 崗前培訓第190章 獻俘閱兵(上)第73章 再搞打搞打左良玉第87章 突破淮河(下)第135章 追擊清軍(二)第85章 夜襲(三)第202章 布萊克報告(三)第339章 又一次關原之戰(五)第120章 登州的來使第4章 趕集(下)第286章 帝國體制(一)第200章 無間行動(上)第5章 受勳第145章 規則(下)第63章 烈火焚城第183章 第二次琉球之戰(下)
第115章 守關之戰(五)第49章 南京的決策(上)第29章 授藝第280章 辭職(上)第187章 永曆朝廷滅亡第135章 南京規劃第123章 開封戰役(三)第188章 議和後續(一)第265章 變數(上)第191章 獻俘閱兵(下)第185章 襲擊(下)第221章 初入南京(下)第138章 到馬事變第191章 獻俘閱兵(下)第155章 進攻廣東(三)第124章 收復南京之戰(九)第71章 撤離徐州(下)第31章 李自成的決策(下)第76章 湖南告急(下)第159章 琉球有變第99章 蘇州暗戰(上)第166章 財政危機(上)第70章 大戰曲阜(一)第18章 山東戰役(六)第83章 游擊戰(二)第127章 收復南京的後續戰鬥(上)第336章 又一次關原之戰(二)第122章 收復南京之戰(七)第24章 天像第176章 琉球之變(一)第138章 針鋒相對(下)第314章 攻佔九州島(三)第216章 參政院(下)第174章 南明的行動(上)第280章 平息爭端第203章 登基建國(五)第337章 又一次關原之戰(三)第193章 稱王設官第221章 初入南京(下)第39章 第二支西班牙艦隊第174章 八旗圈地第325章 進駐大阪第413章 南京風雲(一)第143章 內線作戰(一)第一章 安撫第177章 鹽場(下)第181章 出兵(下)第319章 登陸下關(上)第180章 報紙第174章 勸降吳三桂(上)第21章 保衛家園(五)第196章 對策第251章 調兵第307章 民意第105章 清廷御前會議(上)第222章 掃平遼東(三)第9章 質問鄭芝龍第376章 第二戰(一)第67章 巡視濟南(下)第146章 亂攤子第137章 向南向北(四)第151章 二次進攻(下)第38章 鄧州之戰(一)第139章 並未結束的結局第192章 玻璃器皿(下)第1章 擁立新君(一)第29章 授藝第205章 軍隊建制第153章 激戰(上)第一六十章 調整計劃第81章 道州之戰(二)第166章 雨戰(二)第145章 干係臘戰記(一)第290章 帝國體制(六)第127章 主動出擊(上)第70章 火拼左良玉(二)第100章 收編海盜(一)第130章 進軍江西(二)第83章 進山追擊(一)第64章 再戰匪賊(三)第7章 進攻清廷第一戰(四)第120章 投效(下)第199章 佈置對策第101章 收編海盜(二)第195章 崗前培訓第190章 獻俘閱兵(上)第73章 再搞打搞打左良玉第87章 突破淮河(下)第135章 追擊清軍(二)第85章 夜襲(三)第202章 布萊克報告(三)第339章 又一次關原之戰(五)第120章 登州的來使第4章 趕集(下)第286章 帝國體制(一)第200章 無間行動(上)第5章 受勳第145章 規則(下)第63章 烈火焚城第183章 第二次琉球之戰(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