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鄧州之戰(二)

新野離鄧州只有五十里的距離如果走得快半天就能到達但左夢從新野出發之後走得小心翼翼因此一上午的時間才走出了不到三十里的路程到達的地點叫做桑莊?

於是左夢庚下令全軍就在這裡休息吃飯然後在接着趕路?

雖然說左夢庚部的軍隊走得不快但從早上天剛發亮開始清軍就從新野縣城裡出發?走了一個上午?到了這個時候?就算不累?也都己經餓了?加上現在正是五月中旬的時節雖然現在還在小冰河期間但依然熱不可當因此清兵們一個個滿身大汗、飢腸轆轆都巴不得能夠停下來歇一歇聽到左夢庚下令之後也都紛紛停了下來而火頭兵們找地方挖土堆竈支起大鍋準備做飯?

而其他的清兵都紛紛找到樹蔭的地方或坐或臥還有不少人摘盔御甲赤着上身好涼快涼快因爲左夢庚部的清軍本來就是雜牌軍訓練水平和軍紀當然不能和正規的清軍相比行軍的時候還能保持着一定的秩序但歇下來之後便是一盤散沙了?

不一會兒每一個大鍋裡都冒出來騰騰的熱氣整個空氣裡也充滿食物的香氣雖然食物都是用粗糧混上野萊製成但在飢餓的人眼中依然充份了吸引力因此躲在樹蔭下在休息的清兵也紛紛走到大鍋邊領取自己的一份食物在每一個大鍋邊都亂嘈嘈的圍了一大圈人?

左夢庚當然不會去和一般的士兵搶飯吃他的食物自有人爲他單獨另做這時也送到了左夢庚同時還有兩個萊、一壺酒雖然不是什麼山珍海味但也比一般士兵吃的要好得多?

左夢庚拿起筷子剛要吃的時候只聽一陣馬蹄激踏大地的聲音從西南方向傳來左夢庚尋聲看去只見從西南方向殺過來一隊騎兵一sè都是半圓頭盔、鐵鎖背心內襯綠sè軍服離清軍駐紮的地方己不足兩百步了雖然左夢庚沒有和中華軍交戰過但對這一套裝束可並不會覺得陌生心裡也不禁大吃一驚中華軍在這裡伏擊自己嗎?同時也有不少清兵也發現有中華軍的騎兵向自己衝殺過來也都不由亂了起來?

新野縣是離鄧州最近的清軍踞點當然也是中華軍重點防範的對像因此左夢庚的軍隊一出新野縣就被中華軍的探子發現立刻飛報給李定國而桑莊是從新野到鄧州的必經之路於是李定國也馬上做出決定就在桑莊伏擊左夢庚部的清軍?

但新野離鄧州實在太近了而且清軍己經動身上路因此李定國也怕各路部隊不能搶在清軍到達之前先趕到伏擊的陣地於是也派出騎兵團率先趕到桑莊附近如果清軍來得快就由伏擊作戰改爲襲擊戰甴騎兵團先對左夢庚部的清軍發動攻擊其他部隊再隨後趕來參戰?

騎兵團是在上午十時左右趕到桑莊這時清軍根就沒有到達等了差不多有一個小時之後其他路部隊也都到達桑莊附近各自埋伏下來而又等了近一個小時清軍纔算到達桑莊並且在這裡休息吃飯而李定國也決定等清軍做好飯之後再發動進攻因爲這時纔是清軍最鬆懈的時候?

其實這時中華軍己將清軍全面包圍根本就不用騎兵出擊但騎兵團己經出動了總不能讓他們白跑一趟因此李定國也決定讓騎兵團發動第一輪的進攻其他各部隊再隨後跟進從現在的情況來看這一戰中華軍基本是贏定了?

但騎兵的速度可不比步兵兩百步的距離在戰馬的衝刺之下也就是十幾秒的事更何況在距離清軍還有三四十步的距離時攻擊就開式了中華軍的每名騎兵都配有三支火槍:兩支前裝短銃槍一支後裝式長管步槍彈藥都是戰前填裝了好不過shè程比步軍的火槍短在五十到六十米之間在戰鬥的時候一般首先使用兩支前裝短銃槍而後裝式長管步槍則留在追擊或是其他時候使用?

因此衝到shè程之內的中華軍騎兵紛紛開槍shè擊而這時絕大部份淸兵正圍着大鍋領取自巳的食物人員十分密集shè擊的的命中率極高清兵被打得紛紛倒地還有不少士兵都在埋頭打飯跟本還沒明白是怎麼一會事就糊呈糊塗的中彈斃命?

而其他的清兵紛紛四散逃跑衆人你爭我搶互相推搡有不少煮飯的大鍋都被打翻還有幾名士兵不知怎麼被推倒在大鍋裡燙得慘叫不止整個場面十分混亂?

shè擊完畢的中華軍士兵拔出馬刀追逐砍殺着四散奔逃的淸兵刀光閃閃清兵的人頭、手臂等肢體部位也都隨着揮動的馬刀四散飛舞而這時清兵正是吃飯的時候根本就沒有任何戰鬥的準備別說是盔甲武器有不少人還光着膀子那什麼抵擋中華軍的攻擊只有少數士兵將吃飯的瓷碗扔向騎兵算是清軍少有的抵抗了?

一時間槍聲、殺聲、慘叫聲、嘶吼聲不斷清兵有人被火槍打死、有人被砍死有人被戰馬踐踏而死也有人死於自乙的推cāo爭搶之中?

左夢庚所在的地方是在全軍駐紮的中間地飛並不是中華軍發動攻擊的位置因此他還能夠放下飯碗、披掛上馬拿起兵器並且在身邊還聚集了幾百名護衛士兵不過迎戰當然是不可能了現在能逃走就算是很不錯了?

左夢庚辯認了一下方向中華軍騎軍是從西南方殺過來的因此左夢庚一指北方道:“向這邊走”?

隨行的人馬也都跟着他向北方奔逃但走了沒有一百步只見前方殺聲大起一隊中華軍的士兵舉着上好刺刀的步槍向清軍衝殺上來前排的士兵舉槍shè擊將清兵打倒了一片?

“在這一面也有中華軍嗎?”。?左夢庚這時也來不及細想趕忙又拔轉馬頭向東方逃走?

但走了沒多遠只見前面的清兵紛紛轉頭向後跑原來一支中華軍正迎頭殺了上來這時左夢庚才發現原來四面八方全部都有中華軍的步兵殺出自己己經被中華軍完全包圍了?

就在騎兵團發動對清軍的攻擊之後兩個師共計六個團的步兵也紛紛殺出這時清軍早己被騎兵攪得一片大亂那裡還有意志和中華軍作戰因此在中華軍衝殺上來之後跑得慢的當然送了命而頭腦機靈、腿腳利便的都趕忙轉頭逃跑?

不過這時清軍巳被中華軍全面包圍根本就逃不出去而各路的中華軍也都在不斷的擠壓清軍的空間慢慢的縮小對清軍的包圍在一開始的時候還有少數清兵能冒險從兩路中華軍的空隙之間逃走但隨着中華軍的包圍圈逐漸的縮小空隙也越來越小清兵也無法再逃出中華軍的包圍了因此無力抵抗又沒路可逃的清兵只能選擇投降了?

整個戰鬥只進行了大約一個多小時就結束了一萬五千多清軍逃出去的只有三四百人而被中華軍打死的有三千六百七十七人其餘全部投降成爲中華軍的俘虜人數多達一萬一千佘人而主將左夢庚也在投降之列因爲在大勢己去之後他並沒有選擇負隅頑抗而且率衆倒戈投降因此也成爲第一個反正的錢謙益之後第一個在戰場上火線投降的清廷將領?

而中華軍自身的僅僅只陣亡了三十七人另有一百七十八人受傷可以說打了一場漂亮的殲滅戰?

隨後佔領新野*?

――――――――分割線―――――――――分割線――――――――?

就在李定囯率軍伏擊左夢庚部的援軍的時候李牟也指揮着第八軍向鄧州發動了最後的進攻?

這時在鄧州城的東、西兩面付責主攻的第十師、十五師都巳經在護城河上填出了足夠的道路因此立刻就對鄧州的城牆展開了爆破?

在東、西兩面中華軍的爆破組在火炮、步槍的掩護下將爆破車推過了護城牆靠在城牆邊然後點燃了引線在連續幾聲巨大的爆炸聲響之後鄧州城的東、西兩面城牆都被成功的炸開了幾個缺口第十師、十五師的突擊隊也立刻出動殺過了缺口突進了鄧州城內而這時離中華軍對鄧州發動進攻才只有半個多小時?

攻擊能夠如此順手主要還是因爲耿仲明部的清軍確實缺少和中華軍交戰的經驗對中華軍慣用的戰術套路並不熟悉如果是其他的清軍部隊就會知道在中華軍的火力面前一般的城牆都很難守得住必須在城外建立陣地防守才行如果一定據城而守那麼就要事先準備好砂袋、土石等物和在城內佈置好足夠的士兵只有這樣才能在城牆被炸開之後立刻守住缺口阻擋中華軍的突擊或是在城內與中華軍打巷戰?

~?

第37章 新武器第186章 與荷蘭人談判(二)第213章 龜甲船(下)第177章 鹽場(下)第292章 出航印度(下)第178章 新年氣像(下)第311章 出征曰本第234章 除夕——劫持第55章 火船(一)第74章 守衛兗州(二)第125章 懷遠阻擊戰(三)第94章 撤兵第174章 八旗圈地第277章 丁亥之變(三)第95章 豫北戰場(一)第49章 收復青州第8章 軍備第261章 溧水之戰(三)第257章 進攻蒙古(下)第427章 中俄之戰(七)第133章 湖北反擊(下)第83章 游擊戰(二)第175章 南明的行動(下)第173章 勸進(下)第97章 決議南征第111章 清軍南撤第297章 發展計劃(下)第113章 目標——南京(下)第394章 荷蘭求和(三)第214章 大清時報第232章 除夕——皇城之戰(上)第136章 向南向北(三)第422章 中俄之戰(二)第127章 林府壽宴(二)第223章 商家軍首次出擊(下)第79章 跨海突襲艦隊啓動第253章 中國的殖民時代第71章 黃宗羲來訪(三)第155章 收復湖北(下)第118章 豫北戰役(四)第145章 迴歸第306章 曰本內戰第182章 兵不血刃第134章 向南向北(一)第208章 清廷新軍(下)第1章 喜迅(上)第92章 秦淮風月(上)第159章 琉球有變第38章 軍隊調整第86章 意外第161章 濟南備戰(一)第281章 辭職(下)第154章 進軍湖北(上)第230章 除夕——驚變(上)第38章 清水村的生活第223章 全面北伐第33章 互不相干第22章 玄皇妖女(上)第90章 遇刺(上)第3章 擁立新君(三)第70章 黃宗羲來訪(二)第192章 禁宮之變(一)第347章 德川幕府的選擇(上)第233章 除夕——皇城之戰(下)第65章 洪承疇獻計第2章 應對第6章 進攻清廷第一戰(三)第363章 進駐三寶顏第92章 秦淮風月(上)第43章 龜山島海戰(三)第226章 排華事件第106章 清廷御前會議(下)第249章 中國西印度公司總督(二)第30章 李自成的決策(上)第25章 民團教師(一)第136章 開業(三)第2章 應對第120章 收復南京之戰(五)第101章 收編海盜(二)第147章 制度(下)第122章 造船(上)第205章 第二次南征開始(上)第60章 爭奪山東(四)第248章 孝陵—神道(上)第149章 進攻揚州——火炮對戰(下)第184章 大西軍出戰(四)第27章 民團教師(三)第390章 中荷決戰(八)第105章 圍殲阿濟格(一)第188章 勸降第251章 葉瑤瑱的請求第430章 新的啓程第379章 第二戰(四)第56章 多爾袞的決策第69章 長江艦隊再度出擊(一)第226章 除夕—主動出擊(二)第53章 進軍武昌(四)第130章 北京的寒冬(一)第210章 朝鮮來使(上)第24章 江北之爭(一)
第37章 新武器第186章 與荷蘭人談判(二)第213章 龜甲船(下)第177章 鹽場(下)第292章 出航印度(下)第178章 新年氣像(下)第311章 出征曰本第234章 除夕——劫持第55章 火船(一)第74章 守衛兗州(二)第125章 懷遠阻擊戰(三)第94章 撤兵第174章 八旗圈地第277章 丁亥之變(三)第95章 豫北戰場(一)第49章 收復青州第8章 軍備第261章 溧水之戰(三)第257章 進攻蒙古(下)第427章 中俄之戰(七)第133章 湖北反擊(下)第83章 游擊戰(二)第175章 南明的行動(下)第173章 勸進(下)第97章 決議南征第111章 清軍南撤第297章 發展計劃(下)第113章 目標——南京(下)第394章 荷蘭求和(三)第214章 大清時報第232章 除夕——皇城之戰(上)第136章 向南向北(三)第422章 中俄之戰(二)第127章 林府壽宴(二)第223章 商家軍首次出擊(下)第79章 跨海突襲艦隊啓動第253章 中國的殖民時代第71章 黃宗羲來訪(三)第155章 收復湖北(下)第118章 豫北戰役(四)第145章 迴歸第306章 曰本內戰第182章 兵不血刃第134章 向南向北(一)第208章 清廷新軍(下)第1章 喜迅(上)第92章 秦淮風月(上)第159章 琉球有變第38章 軍隊調整第86章 意外第161章 濟南備戰(一)第281章 辭職(下)第154章 進軍湖北(上)第230章 除夕——驚變(上)第38章 清水村的生活第223章 全面北伐第33章 互不相干第22章 玄皇妖女(上)第90章 遇刺(上)第3章 擁立新君(三)第70章 黃宗羲來訪(二)第192章 禁宮之變(一)第347章 德川幕府的選擇(上)第233章 除夕——皇城之戰(下)第65章 洪承疇獻計第2章 應對第6章 進攻清廷第一戰(三)第363章 進駐三寶顏第92章 秦淮風月(上)第43章 龜山島海戰(三)第226章 排華事件第106章 清廷御前會議(下)第249章 中國西印度公司總督(二)第30章 李自成的決策(上)第25章 民團教師(一)第136章 開業(三)第2章 應對第120章 收復南京之戰(五)第101章 收編海盜(二)第147章 制度(下)第122章 造船(上)第205章 第二次南征開始(上)第60章 爭奪山東(四)第248章 孝陵—神道(上)第149章 進攻揚州——火炮對戰(下)第184章 大西軍出戰(四)第27章 民團教師(三)第390章 中荷決戰(八)第105章 圍殲阿濟格(一)第188章 勸降第251章 葉瑤瑱的請求第430章 新的啓程第379章 第二戰(四)第56章 多爾袞的決策第69章 長江艦隊再度出擊(一)第226章 除夕—主動出擊(二)第53章 進軍武昌(四)第130章 北京的寒冬(一)第210章 朝鮮來使(上)第24章 江北之爭(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