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章 跨海入朝(一)

散會之後,衆人也立刻開始分頭行動,周少桓和成鋼趕回山東,也立刻着手準備起來。

周少桓招集山東軍區的司令部成員,商議決定這次跨海作戰,將由周少桓親自率領第四軍,首先渡海登陸朝鮮作戰,第九軍作爲入朝的後續部隊;而在開年之後,由童大勇帶領第五軍、第二十三軍渡海登陸遼東;而剩下的第十軍留守山東,做爲兩路的後援部隊,同時也付責渡海突襲山海關的作戰任務。

同時成鋼也將北洋艦隊的第一、二分艦隊合併,組成了聯合艦隊。

中華軍的海軍部, 在過去一共有六支分艦隊,除了李華梅的第六分艦隊駐泊在呂宋之外,其他五支分艦隊都駐泊本土,而且現在這五支分艦隊的戰艦數都己經超過了三十艘。另外在這幾年時間裡,伏波軍又有一艘一級戰列艦下水服役,按伏波軍的軍艦的命名原則,被命名爲霍去病號,另外還有兩艘一級戰列艦己經將要下水試航,預計明年六月以前,可以入役。

因此不計李華梅的第六分艦隊,現在伏波軍共計有各種戰艦船隻一百八十七艘,其中主力戰艦一百一十艘,包括一級戰列艦二艘、二級戰列艦九艘、三級巡洋艦三十九艘,四級驅逐艦三十三艘,五級護衛艦二十七艘;輔助戰艦五十六艘,爲二千料福船六艘、一千五百料福船十六艘、一千料福船二十二艘、六百料福船十二艘;通迅船二十一艘,爲六百料飛剪船十四艘、三百料飛剪船七艘。

總兵力爲七萬四千五百二十二人,分別爲海兵三萬二千七百七十三人,海軍陸戰隊二萬七千一百二十八人,岸基士兵一萬四千六百二十一人。

而這些戰船中劃歸北洋艦隊的船隻爲一百零九艘,將組建成四支分艦隊、劃歸北洋艦隊的船隻爲七十八艘,將組建成三支分艦隊,而李華梅的第六分艦隊,也劃歸南洋艦隊的編制。

因爲以前的建制全部都打亂了,因此每一支新的分艦隊都要重新整編,修改番號,而且又多兩個新分艦隊建制,人員也有一番大變動。現在海軍部也進行了分工,由成鋼付責北洋艦隊、黃震付責南洋艦隊,都在儘快完成編制。

北洋的第一分艦隊的數量爲二十八艘,分別主力戰艦十七艘:一級戰列艦一艘、二級戰列艦一艘、三級巡洋艦七艘,四級驅逐艦五艘,五級護衛艦三艘;輔助戰艦八艘:二千料福船一艘、一千五百料福船三艘、一千料福船二艘、六百料福船二艘;通迅船三艘:六百料飛剪船二艘、三百料飛剪船一艘。而第二分艦隊的數量爲二十六艘,和第一分艦隊相比,少了一級戰列艦和三級巡洋艦這樣二艘船,其餘的艦船都一樣。

這樣一來,聯合艦隊的戰船數量爲五十四艘,同時又徵調了運需船十五艘,都是一千料以上的大海船。因此不僅可以一次性運送第四軍的全部兵力,同時還可以運載足夠第四軍使用二到三個月的糧草、物資、彈藥。至少在年前不用擔心後勤物資,並且還能夠向第四軍提供七千左右的陸戰軍支援作戰。

而且這一次聯合艦隊也是由成鋼親自帶隊指揮,到達朝鮮之後,將留下第二分艦隊,駐泊在朝鮮,成鋼帶領第一分艦隊和運需船返回山東,準備運送下一批渡海入朝的軍隊和物資。

周少桓對海軍部的支援也十分滿意, 這樣也足以完成這一次跨海作戰的計劃。

大約經過了一個多月的準備,在帝國洪憲元年(1650年)十一月二十五曰這一天,周少桓率軍在登州府威海衛

登上戰船,成鋼下令船隊揚帆起錨,向東方駛去。

威海衛離朝鮮半島最近的直線距離僅僅只有三百多公里,不過中華軍在朝鮮半島登陸的地點定在江華島,因此實際的距離超過了五百公里。

江華島是位於朝鮮半島西側中部江華灣的一個島嶼,正好處於朝鮮半島的中部,漢江和臨津江的入海口,大致的位置在另一時空裡的南北停戰線略偏南一點的位置,與朝鮮李朝的都城漢城隔海相望,距離約五十公里,而海峽的寬度僅一公里多。離平壤也不過二百多公里。全島面積422平方公里、多丘陸,土地肥沃,盛產稻米等農產品,島上的人口大約有一萬五千餘人。

在朝鮮的歷史上,江華島佔有着十分重要的位置,可以說是僅次於首都漢城的地方,甚致超過了另一個重要城的城市平壤。

在1232年蒙古侵入朝鮮半島,當時的高麗王朝就遷都江華島去躲,並且在島上修建了高麗宮,而從此也開始了這樣一個先例,一但遇到危險,朝鮮王室就都會躲到江華島去。後來清廷二次進攻朝鮮,1627年的 “丁卯胡亂”,1636年的“丙子胡亂”,朝鮮李朝的王室也是逃到江華島去躲避。

因此也可以說,江華島是朝鮮王宮傳統的避難所。只不過那一次也都沒躲過去,朝鮮最終依然還是被蒙古、清廷征服。說穿了還是那句話, 實力決定一切。而到了近代,日本侵略朝鮮,就是從江華島開始的。

當年中華軍跨海入朝,首先以江華島爲目標,對朝鮮李朝王室的心理打擊自然十分沉重,另外從戰略價值上說,江華島是一個島嶼,雖然海峽很窄,但畢竟是四周環海,而朝鮮李朝的海軍實力基本可以無視,同時江華島離平壤和漢城的距離都不遠,因此也可以做爲中華軍跨海入朝的一個前沿基地。

艦隊來海上行駛了三天,進入了江華灣,而江華島也出現在眼前。根據諜報人員發回的發告,江華島屬於丘嶺地形,海岸線比較陡峭,平緩的海灘並不多,而且在江華島的外圍,還分佈着十幾個小島,中華軍對這一帶的海域並沒進行過勘察,因此大型戰艦也不敢輕易駛進,只是遠遠的停在江華島的外圍下錨,然後放下小艇,在六艘護衛艦的掩護下,向江華島劃去。

江華島是朝鮮王朝的避難所,而且最近的一次就在十幾年前,還有朝鮮的行宮,因此在江華島上除了居民,並有二千士兵把守,在沿海也修建了一些防禦設施。

中華軍的艦隊到達江華島海面,島上的守軍自然也已經發現,趕忙手忙腳亂的在岸邊佈置防守,不過朝鮮軍隊基本沒有什麼火器,海防基本是靠弓箭,另外還有十幾架弩牀和拋石器。對着海上而來的數百艘小艇,一陣亂髮。

但弩牀和拋石器的射程也不遠,最多也不過二百餘步。而中華軍的戰船都停泊在四五里以外的海域,這時小艇離海岸足有千步之遠,因此根本就打不着,發出的石塊、弩槍都紛紛落入到大海中,只引發了中華軍的士兵們一陣鬨笑。等發射了一陣之後,朝鮮士兵也發現離中華軍的船艇還離着老遠,這才都停了下來,等着中華軍的艦艇靠近。

伏波軍的第一艘一級戰列艦岳飛號就劃歸給北洋艦隊的第一分艦隊,也是這次跨海入朝的旗艦,這時兩名主將,成鋼和周少桓都在岳飛號的船樓上,用單筒望遠鏡觀察着登陸部隊的進展。

第一批登陸部人一共派出了一百五十餘艘小艇,登陸兵力爲兩千人,全部都是伏波軍的陸戰隊組成,因爲只有他們纔有登陸作戰的經驗,第四軍的士兵將作爲預備兵力,等陸戰隊在海岸上建立了灘頭陣地之後,再登陸上岸,擴大戰果。

因爲艦隊停泊的地方離海岸較遠,都超過了艦炮的射程,因此無法對登陸部隊提供火力支援。這也讓周少桓頗有一些擔心,雖然他對海戰不熟,但也知道沒有火力支援的後果,也問成鋼道:“怎麼樣,沒有火力支援,可以登上岸去嗎?”

成鋼到是胸有成竹,笑道:“放心吧,我們沒有火力支援,但看看朝鮮兵都還用的是什麼武器,如果對這樣的軍隊,還登不上岸去,我就沒有臉回去見皇上了。你就看着好了。第一批登陸部隊己經快到了,你們虎賁軍部也準備一下,馬上進行第二批登陸。”

這時第一批登陸的小艇己經進入到距離岸邊三四百步的距離,在這個距離上,岸上的朝鮮軍還無法發動攻擊,但中華軍卻足夠了。雖然側衛艦的艦炮還差一點,但霹靂火箭卻是完全可以達的到,在毎一艘護衛艦上,都攜帶有十個二十五支裝的霹靂火箭箱,而且衝在前面的十幾艘先鋒小艇上,也都帶了三四個肩扛式的霹靂火箭筒,因此這時也都紛紛開火發射。

一時間從海面上飛舞起數百支火箭,向海灘上飛射而去。

朝鮮軍根本就沒有想到,中華軍還有這種攻擊方式,有一些朝鮮士兵到也聽過,中華軍善用火器,火槍火炮十分厲害,但現在中華軍都是小艇,也沒有火炮啊。因此一個個也都不禁有些發傻,還不眀白是怎麼回事,結果等霹靂火箭落下,爆炸之後,才知道厲害,立刻大亂了起來。

第79章 強攻臨朐第241章 傳教士的調停第238章 秦淮河之戰(上)第196章 聯姻計劃第133章 湖北反擊(下)第251章 調兵第51章 驚動了官府(下)第75章 湖南失陷第32章 再徵湖北(二)第225章 除夕—主動出擊(一)第88章 騎軍交戰(上)第170章 發動羣衆(下)第367章 英國想參戰(上)第172章 琉球之戰(三)第157章 揚州之戰的結局(三)第238章 訪歐之旅(二)第191章 技術革新(二)第148章 新的計劃第194章 大西軍歸降(下)第154章 火力廷伸(下)第77章 火炮對攻第68章 蘇州絲綢總會第105章 圍殲阿濟格(一)第59章 清軍南進(上)第134章 向南向北(一)第22章 羅川口攻防戰(一)第197章 會見日本商團第105章 完婚(三)第4章 進攻清廷第一戰(一)第68章 再坑一次張獻忠第95章 形勢逆轉(下)第150章 進攻揚州——雨戰(上)第269章 會聚江南第169章 先島海戰(下)第58章 局中之局(一)第314章 攻佔九州島(三)第83章 進山追擊(一)第381章 喜迅第42章 洪承疇復職(下)第128章 收復南京的後續戰鬥(下)第86章 意外第20章 北方大變(上)第148章 新的計劃第277章 丁亥之變(三)第124章 南方決裂第55章 插曲第257章 進攻修道院(上)第375章 文萊歸降(下)第166章 雨戰(二)第107章 淮安首戰(下)第365章 南洋首戰(二)第241章 訪歐之旅(五)第179章 琉球之變(四)第158章 進駐濟南(上)第65章 破局(五)第23章 玄皇妖女(下)第85章 連寨戰術(上)第63章 剃髮令(下)第207章 北伐計劃(下)第24章 羅川口攻防戰(三)第229章 除夕——夜宴第170章 局勢的變化(二)第200章 布萊克報告(上)第81章 總結作戰第27章 攻取兗州(三)第84章 四徵湖北第203章 生絲之戰(四)第58章 登萊巡撫(下)第242章 訪歐之旅(六)第109章 初戰淸軍(上)第2章 喜迅(下)第151章 四川戰事(下)第263章 進攻馬尼拉城(二)第152章 潛入濟南城內第55章 戰利之後的問題第166章 東林黨上臺第176章 規化未來第402章 北境第169章 攻城激戰(二)第37章 南方情報第145章 新年(下)第60章 爭奪山東(四)第54章 進攻靑狼峰(下)第256章 新的起點(三)第231章 清廷滅亡(三)第262章 察哈爾之戰(五)第28章 許婚第294章 私宴敘舊第117章 戰後總結第19章 政治平衡第70章 大戰曲阜(一)第3章 趕集(上)第141章 外線作戰(三)第217章 另一位宗師(上)第101章 謀位之夜第一六十章 調整計劃第236章 英國東印度公司代表團第48章 清軍整頓(一)第228章 排華事件(三)第216章 參政院(下)
第79章 強攻臨朐第241章 傳教士的調停第238章 秦淮河之戰(上)第196章 聯姻計劃第133章 湖北反擊(下)第251章 調兵第51章 驚動了官府(下)第75章 湖南失陷第32章 再徵湖北(二)第225章 除夕—主動出擊(一)第88章 騎軍交戰(上)第170章 發動羣衆(下)第367章 英國想參戰(上)第172章 琉球之戰(三)第157章 揚州之戰的結局(三)第238章 訪歐之旅(二)第191章 技術革新(二)第148章 新的計劃第194章 大西軍歸降(下)第154章 火力廷伸(下)第77章 火炮對攻第68章 蘇州絲綢總會第105章 圍殲阿濟格(一)第59章 清軍南進(上)第134章 向南向北(一)第22章 羅川口攻防戰(一)第197章 會見日本商團第105章 完婚(三)第4章 進攻清廷第一戰(一)第68章 再坑一次張獻忠第95章 形勢逆轉(下)第150章 進攻揚州——雨戰(上)第269章 會聚江南第169章 先島海戰(下)第58章 局中之局(一)第314章 攻佔九州島(三)第83章 進山追擊(一)第381章 喜迅第42章 洪承疇復職(下)第128章 收復南京的後續戰鬥(下)第86章 意外第20章 北方大變(上)第148章 新的計劃第277章 丁亥之變(三)第124章 南方決裂第55章 插曲第257章 進攻修道院(上)第375章 文萊歸降(下)第166章 雨戰(二)第107章 淮安首戰(下)第365章 南洋首戰(二)第241章 訪歐之旅(五)第179章 琉球之變(四)第158章 進駐濟南(上)第65章 破局(五)第23章 玄皇妖女(下)第85章 連寨戰術(上)第63章 剃髮令(下)第207章 北伐計劃(下)第24章 羅川口攻防戰(三)第229章 除夕——夜宴第170章 局勢的變化(二)第200章 布萊克報告(上)第81章 總結作戰第27章 攻取兗州(三)第84章 四徵湖北第203章 生絲之戰(四)第58章 登萊巡撫(下)第242章 訪歐之旅(六)第109章 初戰淸軍(上)第2章 喜迅(下)第151章 四川戰事(下)第263章 進攻馬尼拉城(二)第152章 潛入濟南城內第55章 戰利之後的問題第166章 東林黨上臺第176章 規化未來第402章 北境第169章 攻城激戰(二)第37章 南方情報第145章 新年(下)第60章 爭奪山東(四)第54章 進攻靑狼峰(下)第256章 新的起點(三)第231章 清廷滅亡(三)第262章 察哈爾之戰(五)第28章 許婚第294章 私宴敘舊第117章 戰後總結第19章 政治平衡第70章 大戰曲阜(一)第3章 趕集(上)第141章 外線作戰(三)第217章 另一位宗師(上)第101章 謀位之夜第一六十章 調整計劃第236章 英國東印度公司代表團第48章 清軍整頓(一)第228章 排華事件(三)第216章 參政院(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