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圍殲阿濟格(八)

龍嘯大明

“殺!”

阿濟格猛的發出了一聲怒吼,左手一抖繮繩,右手拔出佩刀,在黑暗中劃過了一道寒光,然後雙腿用力猛夾馬腹,座下的戰馬也熟知主人的心意,立刻出發一聲馬嘶,蹬開四蹄,向中華軍的方向,猛衝了過去。 ~

阿哈尼堪、阿山也跟着抖動繮繩,催動坐下的戰馬,跟在阿濟格的身後,也衝了出去。

十二個馬蹄忽起忽落的擊踏在青石板鋪成的道路上,發出一連串清脆響亮的擊踏聲音,而馬背上的三名頂盔貫甲,全副武裝的騎士也都揮刀催馬,衝滿了一往無前的氣勢。

但這時中華軍的士兵己經在大街上排好了兩排火槍兵,每排十人,前排半蹲,後排站立,二十支火槍都指向前方衝過來的三騎快馬。黑洞洞的槍口,幾乎和夜色溶爲了一體。

“開火!”

隨着這一聲令下,後排站立的十名士兵首先扣動火槍的扳機,接着前排半跪的士兵也開槍射擊,隨後後排的士兵換了一排火槍兵,緊跟着又發動了第三次排槍齊射。

連續三輪射擊幾乎是一聲呵成,中間沒有一點中斷的,“呯呯呯呯呯” 的火槍射擊聲音,迅速掩蓋了馬蹄的聲音,正在衝刺中的三匹戰馬相繼發出悲鳴的嘶叫,依次摔倒在地面上,發出一連串身體倒地的衝撞,跌打聲音,而在馬背上的阿濟格、阿哈尼堪、阿山也都先後摔落到馬下,甲葉磨擦着青石板,帶出一串刺耳的擦刮聲音。

阿哈尼堪和阿山都沒能夠再站起來,而阿濟格卻掙扎着地上又爬趕來,一身白色的盔甲上已被打出三四個血窟窿,他以佩刀當柺杖,跌跌撞撞的又向前走了兩步,這時第四輪火槍射擊又響了起來,阿濟格的身上立時又多了幾個血窟,身子一軟,終於又一次仆倒在地上。 ~而在他們身後,清軍早就已經跑得沒影了。

中華軍的士兵走過去,查看三人是否已經死透了,一個士兵將阿濟格的身體翻過來,道:“這身盔甲到是真漂亮,可惜己經被打穿了好幾個洞,不然穿上的話,一定很威風。這傢伙一定是個不小的官吧。”

另一個士兵在一邊推了他一把,道:“威風個屁,這玩藝穿在身上死沉死沉,一點用都沒有,想要威風還不好辦嗎?戲班孑的那一套行頭比這花哨得多了,五顏六色的,趕明兒去弄一套穿上,比這個還要輕便得多。”

先前那個士兵道:“咱們中華軍裡怎麼就沒有盔甲呢,這多可惜啊!”

又有一個士兵過來,在阿濟格的屍體上踢了一腳,道:“有什麼好可惜的,盔甲的作用就是防身,可不是花裡胡哨的好看,現在是什麼時代了,什麼樣的盔甲也防不住槍子,要盔甲還有什麼用。往後啊也只有在戲臺上才能看見盔甲了。” 頓了一頓,又道:“不過能穿這一套盔甲的,一定是個大官,最小也是貝勒,興許還是什麼郡王、親王的,咱們可別馬虎了,軍長說了,這裡面肯定有大魚,搜一搜看他身上有什麼可以證明身份的東西,等一會再叫幾個俘虜來認認。千萬可別漏了。”

――――――――分割線―――――――――分割線――――――――

清軍本來就沒有什麼抵抗意志,而隨着息縣西城、北城都相繼被攻開,中華軍大量的開進息縣城裡,清軍紛紛投降,到了天明時分,中華軍已經完全控制了息縣縣城。而通過搜身發現的物品,已及俘虜的辯認,也證實阿濟格、阿哈尼堪、阿山三人都在戰鬥中被中華軍擊斃。

雖然黃繩武在得知了俘虜辯認的結果之後,也後悔的直拍大腿,要知道是這三條大魚,當時就應該只射殺戰馬然後抓活的,活的當然要比死的更值錢了。不過射斃清軍主將的功勞到底還是被自己得到了,這也算是一個重大的收穫了吧。

成進和李定國得知捷報之後,也都終於徹底放心,成進點了點頭,道:“總算把清軍都消滅了。我也可以放心了。”

李定國打了一個哈欠,道:“是啊,是啊,確實是真不容易。” 說着把雙手放在桌子上,頭枕在手臂上休息。

成進看了李定國一眼,笑道:“去睡一會兒,你已經有二天三夜沒閤眼了,去休息一會兒。這裡的收尾事情由我來處理吧,先向南京發報捷,戰後總結等歇兩天再寫。” 說着拿起紙筆,開始寫報捷的報告。

自從開戰以來,李定國確實一直都沒有休息過,因爲先前一直關注着戰事的進程,因此也還不覺得,而現在終於取得最後的勝利,而且連阿濟格、阿哈尼堪、阿山等人也都已經確定被擊斃了,李定國一直崩着的神經驗也終於徹底鬆馳了下來,這才覺得睏意襲人,眼睛合上了就不想再盼開。而成進的情況要稍好一些,因爲在佔領了淮河南岸的陣地之後,他還抓緊時間,休息了幾個小時,因此現在還能撐得住。

等成進寫完了報捷報告之多,這才發現李定國已經趴在桌子上睡着了。成進也不禁苦笑了一聲,叫來幾個衛兵,把李定國扶到營房裡去休息,同時又命人將豫南大捷的消息發回南京去。

息縣被攻佔的時間,是在十月一日清晨。而且也是整個豫南戰役結束的時間。

豫南戰役是從九月五日開始打起,一共進行了二十六天,清軍共計投入十六萬大軍,而中華軍參加的兵力更是達到了二十二萬。雙方的兵力相加,接近四十萬。這也是整個中原大戰中兵力最多的一場戰役。同時也是中華軍與清軍進行的會戰中,投入兵力最多的一次。當初收復南京的戰役,中華軍也不過只動用了十八萬部隊。而那一次清軍在南京城中的守軍才只有十三萬多人。

戰役的最終結果是中華軍的全勝而告終,中華軍一共殲滅了清軍八萬三千餘人,包括清軍主將英親王阿濟格, 兩名副將阿哈尼堪和阿山。而在這次戰役中,火線起義、戰場投降的清兵約有二萬一千七百五十三人,俘虜五萬四千四百九十六人,其中有牛錄八十七人、甲刺二十八人,固山三人,統領三十三人,催領六十七人,其他中底級軍官二百二十六人。

而在中華軍一方,陣亡人數也達到了二萬一千三百二十七人,另外還有一萬二千五百三十二人受傷,減員總計三萬三千多人,達到全軍的一成五左右,有的部隊減員人數差不多都達到了一半。另外中華軍還動員了三十餘萬民夫,付責運送物資,以及清理戰場等事情,而在戰鬥中,民夫也被清軍誤傷了三百二十七人,另有一百七十八人受傷。

因此在這次豫南戰役中,無論是殲敵數字、投降數字還是俘虜數字,當然也包括中華軍自身的傷亡,都創造了中華軍新的記錄。而且估計在以後也很難有一場戰役全面刷新這些記錄了。

當然中華軍收穫也不少,因爲在最後的包形成之前,清軍剛剛得到了一次補充,因此各種物資都極爲豐富,雖然被困了十餘天,也消耗了不少物資,但遺留下來的也差不多還有一半,另外阿濟格部的火器數最也極多,而現在這些火器,自然也都成爲了中華軍的戰利品。

結果一直到半個月以後,戰利品纔算統計清楚,中華軍一共累計繳獲了各種糧食三萬七千三百石,草料一萬二石四百石,鹽五千七百二十斤,戰馬八千二百五十五匹,牛驢騾等牲口六千五百八十三匹,各種車輛三千一百七十五輛;火繩槍一萬一千五百五十三支,燧發槍二千七百二十六支,各種火炮四百七十二門,其中紅夷火炮有六十三門;火藥六萬二千五百斤。至於像什麼盔甲、刀槍武器,鑼鼓旗幟帳蓬等等更是不計其數。另外還有白銀十二萬三千兩,黃金七千六百兩,各種絲綢布匹二千餘匹,這些也都是清軍向沿途的百姓那裡搶來的。

而豫南戰役的取勝, 也成爲中原戰場的最關建一戰, 因爲就在十月一日, 清日朝聯軍已經到達了大名府北部約五十里的廣平縣, 而在開封的多爾袞也派遣尼堪、韓岱率領五萬人馬,進駐大名府南部只有一百餘里的開州,清軍己經對佔領大名府、彰德府一線的中華軍形成了南北夾擊之勢。

但在豫南戰役結束之後,開封府就己經完全暴露在中華軍的兵鋒面前,而多爾袞也不得不撤回進攻大名府的人馬,全力駐守開封府,大名府腹背受敵的局面也將被撤底打破。而且中原大戰最後的戰場,也將轉移了開封府和大名府一帶的地區。

就在第二天,成進和李定國就聯名下令,第十七軍進駐汝南府,沿郾城、許州一線進軍,二十軍進駐陳州,沿太康、杞縣一路進軍,對開封府形成兩路夾擊之勢。

第167章 言論自由(下)第162章 政治婚姻(上)第241章 南京的新格局(下)第295章 軍隊糸統第15章 山東戰役(三)第247章 營救第36章 南歸(下)第200章 無間行動(上)第4章 進攻北京(一)第95章 豫北戰場(一)第341章 又一次關原之戰(七)第41章 洪承疇復職(上)第123章 收復南京之戰(八)第179章 軍隊整編第54章 水上進攻第193章 禁宮之變(二)第240章 訪歐之旅(四)第387章 中荷決戰(五)第35章 鄉鬥(下)第260章 溧水之戰(二)第75章 湖南失陷第62章 剃髮令(上)第186章 講和(上)第125章 入主南京(上)第33章 荷蘭交涉(下)第54章 水上進攻第31章 山東大捷第93章 秦淮風月(下)第203章 夜奔(下)第142章 收復臨朐縣(一)第119章 豫北戰役(五)第177章 入川之戰(二)第37章 進攻南陽第132章 湖北反擊(上)第256章 進攻蒙古(上)第112章 目標——南京(上)第161章 濟南備戰(一)第152章 談判第134章 南京公審第182章 大西軍出戰(二)第194章 大西軍歸降(下)第185章 與荷蘭人談判(一)第69章 救援兗州府(下)第335章 又一次關原之戰(一)第38章 試探進攻(下)第364章 南洋首戰(一)第179章 軍隊整編第149章 鄭成功的選擇(一)第123章 伏擊清軍(一)第118章 海盜(二)第23章 震盪第118章 戰後餘波第80章 道州之戰(一)第54章 西班牙使者(下)第344章 勝利的果實(下)第188章 飛剪船試航第110章 郟縣慘敗(下)第243章 血與火之夜(二)第30章 定居淸水村第58章 進取漢陽府(二)第39章 鄧州之戰(二)第158章 進駐濟南(上)第370章 戰術第122章 渡河襲擊第139章 並未結束的結局第78章 徐州戰役第二階段(三)第126章 入主南京(下)第185章 大西軍出戰(五)第338章 又一次關原之戰(四)第139章 外線作戰(一)第165章 教育和科舉(下)第30章 李自成的決策(上)第213章 崇禎十七年三月十八日(三)第235章 兵進馬尼拉第318章 攻佔九州島(七)第210章 船上的生活第32章 再徵湖北(二)第162章 濟南備戰(二)第14章 淮安戰役(二)第326章 戰前佈置(上)第151章 鄭成功的選擇(三)第84章 游擊戰(三)第12章 撤離北京(三)第16章 皇室私密第111章 圍殲阿濟格(七)第25章 攻取兗州(一)第25章 攻取兗州(一)第47章 會見鄭芝龍(下)第49章 收復青州第400章 國事(三)第330章 前哨戰(下)第189章 議和後續(二)第102章 守住蘇州第168章 剿滅馬家寨(上)第235章 訪歐船隊歸來(三)第299章 日本局勢(上)第79章 徐州戰役第二階段(四)第96章 商毅的目地第129章 接見鄭成功第295章 軍隊糸統
第167章 言論自由(下)第162章 政治婚姻(上)第241章 南京的新格局(下)第295章 軍隊糸統第15章 山東戰役(三)第247章 營救第36章 南歸(下)第200章 無間行動(上)第4章 進攻北京(一)第95章 豫北戰場(一)第341章 又一次關原之戰(七)第41章 洪承疇復職(上)第123章 收復南京之戰(八)第179章 軍隊整編第54章 水上進攻第193章 禁宮之變(二)第240章 訪歐之旅(四)第387章 中荷決戰(五)第35章 鄉鬥(下)第260章 溧水之戰(二)第75章 湖南失陷第62章 剃髮令(上)第186章 講和(上)第125章 入主南京(上)第33章 荷蘭交涉(下)第54章 水上進攻第31章 山東大捷第93章 秦淮風月(下)第203章 夜奔(下)第142章 收復臨朐縣(一)第119章 豫北戰役(五)第177章 入川之戰(二)第37章 進攻南陽第132章 湖北反擊(上)第256章 進攻蒙古(上)第112章 目標——南京(上)第161章 濟南備戰(一)第152章 談判第134章 南京公審第182章 大西軍出戰(二)第194章 大西軍歸降(下)第185章 與荷蘭人談判(一)第69章 救援兗州府(下)第335章 又一次關原之戰(一)第38章 試探進攻(下)第364章 南洋首戰(一)第179章 軍隊整編第149章 鄭成功的選擇(一)第123章 伏擊清軍(一)第118章 海盜(二)第23章 震盪第118章 戰後餘波第80章 道州之戰(一)第54章 西班牙使者(下)第344章 勝利的果實(下)第188章 飛剪船試航第110章 郟縣慘敗(下)第243章 血與火之夜(二)第30章 定居淸水村第58章 進取漢陽府(二)第39章 鄧州之戰(二)第158章 進駐濟南(上)第370章 戰術第122章 渡河襲擊第139章 並未結束的結局第78章 徐州戰役第二階段(三)第126章 入主南京(下)第185章 大西軍出戰(五)第338章 又一次關原之戰(四)第139章 外線作戰(一)第165章 教育和科舉(下)第30章 李自成的決策(上)第213章 崇禎十七年三月十八日(三)第235章 兵進馬尼拉第318章 攻佔九州島(七)第210章 船上的生活第32章 再徵湖北(二)第162章 濟南備戰(二)第14章 淮安戰役(二)第326章 戰前佈置(上)第151章 鄭成功的選擇(三)第84章 游擊戰(三)第12章 撤離北京(三)第16章 皇室私密第111章 圍殲阿濟格(七)第25章 攻取兗州(一)第25章 攻取兗州(一)第47章 會見鄭芝龍(下)第49章 收復青州第400章 國事(三)第330章 前哨戰(下)第189章 議和後續(二)第102章 守住蘇州第168章 剿滅馬家寨(上)第235章 訪歐船隊歸來(三)第299章 日本局勢(上)第79章 徐州戰役第二階段(四)第96章 商毅的目地第129章 接見鄭成功第295章 軍隊糸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