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山東戰役(七)

?進攻章丘縣的戰鬥一共進行了五天的時間。《》?.

嶽樂將納海斬首之後,對清軍的全軍確實產生了極大的震動, 因此在隨後的戰鬥中, 清軍全軍上下無不奮力死戰,不敢後退半步。那怕是中華軍己經突破了陣地,還是有不少清兵也仍然在陣地上死守不退,拼力奮戰。

清軍的頑強抵抗,也給中華軍的進攻帶來了極大的困難,儘管中華軍每一天都向清軍發動猛烈的進攻,並且又連續攻破了章丘縣外圍的劉林集、趙家官莊、向沙溝、小水口,馬頭崮、桑家鋪等陣地,但就整個戰局來說,進展並不算大,清軍的外圍陣地並沒全部崩潰,中華軍仍然還沒有打到章丘縣的縣城前,而且付出的傷亡非常重大,戰鬥減員達到八千人左右,其中陣亡的士兵己經接近了五千人。

而這時在另一條戰線上,進攻袞州府的中華軍因爲大雨而停止了攻擊, 兩線的戰事都陷入了僵局中, 也令周少桓和第四軍的軍部人員十分憔急。

這時在章丘縣裡,嶽樂也是坐立不安,因爲在這幾天的激戰中,章丘縣的損失也不小,外圍的陣地幾乎全部失守不說,兵力損失也達到了五千左右。

當然兵力減少到還是其次的問題,畢竟清軍的兵力是足夠的,而且在外圍陣地失守以後,對兵力的需求也減小了許多,目前的兵力是完全足夠的,但章丘縣的彈藥卻己經出現了明顯的不足,嶽樂估計,剩餘的彈藥,最多還只能堅持三天。

雖然說在這幾天的戰鬥中,中華軍的彈藥消耗比清軍更多,但有充足的後勤供應,可以保障在戰場上有足夠的彈藥使用。而章丘通向濟南和濟陽的道路都已經被中華軍切斷,因此儘管在戰事開始的第一天,嶽樂就派人到濟南給老爹阿巴泰送信,告訴章丘縣的彈藥不足需補充,但到現在依然杳無音信,要知道從章丘到濟南,只需要一天的時間就足夠了。

其實這時濟南的阿巴泰也同樣十分憔急不安,因爲他早就接到了嶽樂的信,知道這事不能耽擱,但從濟南通向章丘的通路己被中華軍給截斷了,而且阿巴泰和中華軍交戰多次,知道中華軍一向善於圍城打援,因此也不敢有絲毫的大意,集合了濟南、濟陽兩地的兵力,調動了兩萬人馬,另外加上嶽樂留在濟南的三千神威營的士兵,向章丘方向趕去増援。

濟南的援軍是在開戰後的第四天出發,甴阿巴泰親自帶領,人馬走到棗園地區的時候,遭遇到了中華軍第九早第四旅的阻擊,甴於這一次是救援兒子,因此阿巴泰也不敢有絲毫的怠慢,採用以兩千爲一個衝擊單位的滾動式戰法,一批垮下來,另一批立即出動,無論傷亡多少,都持繼不斷,輪番向中華軍的陣地發動進攻,使四旅的士兵們時劑都陷於苦戰中,幾乎得不到一點的喘息時間。

不過爲了阻擊淸軍,四旅也是做好了充份的準備,除了修建好了嚴密的陣地之外,還裝配了大量的新式武器,後填彈式步槍就裝配了一個連,另外還轉輪式連發槍六十架,單管斗方連發槍二十架,多管連發槍十架。因此單以火力而論,四旅甚致可以超過一個師。

雖然清軍裡有三千神威營的士兵,但在進攻中,清軍新軍表現就明顯不如防守。其實受這個時候的火槍技術所限,火槍在進攻中的作用並不大,就是中華軍在進攻中,也必須要依靠強大的炮火支援才行,在近戰中, 也主要是使用手榴彈, 並沒有怎麼使用火槍。而淸軍在大規模使用火器方面,更是一個初學者,實際還是用的老一套拿人向上墊的戰術,只不過總算是學會了將進攻的隊例展開,而不在是把兵力密集成一團。

但儘管如此,也興是能讓清軍減少一點損失,在中華軍陣地前組織的嚴密火力網面前,清軍的進攻依然毫無作用,幾乎根本就無法靠近到陣地的五十米前。在兩天的戰鬥中,清軍損失的兵力接近三千人,但中華軍的防線卻依然穩如泰山,沒有受到一點威脅。

駐守棗園的四旅成功的阻擊住了清廷的援軍,也讓周少桓稍稍覺得安心。但他也知道,四旅的阻擊戰,未必能堅持太長的時間,因爲現在中華軍也很難繞過章丘縣,給四旅大量補充彈藥,一但四旅的彈藥耗盡,阻擊戰也就到此爲止了。因此目前當務之急還是儘快攻下章丘縣。但清軍在章丘縣的防守力度,很難在短時間內攻克下來,周少桓當然不可能知道,章丘縣裡的彈藥其實也差不多消耗殆盡了。

就在這時,周少桓又收到了一個不好的消息,清廷向山東派來了援軍,由漢軍正紅旗人李國英,率領一萬五千人馬,趕來增援山東。這時人馬己經過了徳州,進入濟南府境內。

雖然說這一萬五千人馬並不算多,但到足以改變目前濟南府的局面。因爲現在雙方都己經調集了自己幾乎所有的兵力,在濟南、濟陽、章丘一帶的戰場對持,中華軍在其他地方的駐守兵力很少,因此這支援軍趕到之後,戰局的天平也將立刻倒向清軍的一邊。

而且這還只是清軍的第一支援軍,誰也不敢保證,以後還會不會有其他援軍陸續趕到山東來,畢竟濟南是河南的屏障,京師的門戶,清廷不可能不重視,而且清廷在北京周邊還有二十餘萬的駐軍,三個營的新軍,如果要增援濟南,絕不可能只有這區區一萬五千人馬,如果清廷真的出動大軍來増援濟南,那麼僅靠山東軍區的兵力,恐怕難以力敵了,還常要從南京増派兵力。

當然歸根結底還是在於,中華軍沒能極時的攻佔濟南-兗州一線,如果能夠攻佔濟南或兗州一地,那麼再迎擊清廷的大軍,也就有把握多了。

但現在山東的局勢明顯嚴峻起來,這個時候周少桓還能夠保持着淸醒的頭腦,並沒有一味強攻,而是下令部隊撤離戰場。由第九軍退守武定州,駐守濟南府東北地區;而第四軍則退守淄川、高苑一線;同時又給童大勇下令,讓第五軍、第十軍暫時停止對袞州府的進攻,退守袞州府的東南地區駐守。

中華軍撤軍之後,阿巴泰、嶽樂也都鬆了一口氣,不管怎麼說,這次總算是擋住了中華軍的進攻,又得到了李國英的一萬五千援軍,也算是一個不錯的結果,

直到這時,中華軍對山東的進攻也暫時告一段落, 整個戰事從中華軍增援淄州縣的謝遷起義軍開始,一共進行了差不多有一個月的時間, 中華軍雖然佔領了濟南府東北和袞州府東南的部份地區,但最重要的兗州-濟南一線還牢牢的掌握在清軍的手裡,因此預期的戰略目標並沒有達到。

從戰果上來說,清軍損失的兵力約爲二萬七千人左右,陣亡一萬八千餘人,受傷六千餘人,被俘三千餘人。而中華軍的損失在一萬五千左右,陣亡九千多人,受傷近六千,不過被俘的人員並不多,不超過二百人。但清軍損失的兵力大半是在前期,在後期就要明顯少得多了,而中華軍則正好相反。結果到了戰事的後期,雙方的損失大體相當,甚致可以說中華軍還要略多一點。

因此從總體的結果來看,這一次山東戰役,確實是中華軍建軍以來,少有一次全面的敗陣。

這一戰最後打成了這樣的結果,也讓整個山東軍區都十分鬱悶。雖然說中華軍並不是沒有打過敗仗,當初南京失守的時候,造成的局面可比現在艱難得多,但當時全軍也並沒有氣餒。因爲在出兵之前,山東軍區全軍上下的心氣都是很高的,想的都是一舉掃平山東全境,爲中華軍全面北伐,建立奇功。但最終的結果和最初的預期目標形成了非常明顯的反差,全軍上下也都陷入了一個低沉期裡。

山東軍區的最高長官周少桓也同樣陷入自責中,退守到淄川縣之後,周少桓也下令,將山東軍區司令部的主要成員都招集到淄川縣來,開會討論這一次失敗的教訓,以及下一次的作戰計劃。

而就在這時,統戰部的最新命令和商毅寫給周少桓的一封信也送到了淄州。

從山東青州府到南京的直線距離大約爲六七百公里,以飛鴿傳書的速度,一天的時間就可以到達,山東的戰事進程,每天都要向南京彙報,因此山東的戰事情況,南京統戰部基本上都可以在第二天知道。雖然在發出新命令的時候,商毅並不知道周少桓決定撤軍,但這次進攻山東戰役的失利,商毅也基本可以預計到。

對於這次失利,商毅並沒有太在意,因爲這次山東戰役,和以前的戰鬥不同,在以前基本都是清軍進攻,中華軍防守,等挫敗了清軍的進攻之後,纔給清軍以反擊,而這一次,是中華軍主動向清軍發動全面進攻,這對中華軍來說,也是一種新的作戰方式,進攻的一方,總要比防守的一方難一些。另外山東軍區也確實缺少打大戰的經驗,因此這一次戰鬥的失利,也是在情理之中的。

第37章 新武器第255章 新的起點(二)第259章 察哈爾之戰(二)第374章 文萊歸降(上)第93章 追擊海盜第288章 計劃第186章 講和(上)第160章 手帕之交第30章 李自成的決策(上)第23章 震盪第147章 干係臘戰記(三)第254章 加勒比海盜vs西班牙艦隊第146章 制度(上)第159章 琉球有變第98章 荷蘭人的抗議(上)第199章 佈置對策第115章 假太子案(二)第340章 又一次關原之戰(六)第104章 進軍江北(二)第68章 再坑一次張獻忠第60章 清軍南進(下)第10章 撤離北京(一)第185章 火燒鶴丸城第425章 中俄之戰(五)第37章 南方情報第14章 玄皇教第8章 挺進大別山(二)第276章 北疆告急(上)第204章 生絲之戰(五)第362章 三寶顏之戰(下)第173章 勸進(下)第175章 南明的行動(下)第154章 激戰(下)第372章 前哨戰(上)第8章 軍備第120章 收復南京之戰(五)第55章 戰利之後的問題第216章 參政院(下)第96章 遷移(三)第164章 出兵琉球第21章 隆興堂覆滅(上)第133章 清軍撤兵第131章 蘇州織造(二)第21章 進取光州(四)第29章 授藝第122章 偵察隊出戰第262章 進攻馬尼拉城(一)第150章 二次進攻(上)第153章 忠貞營歸降(下)第170章 發動羣衆(下)第181章 大西軍出戰(一)第154章 進軍湖北(上)第198章 英國東印度公司(上)第175章 人民公社(下)第396章 荷蘭求和(五)第123章 造船(下)第8章 解救人質行動(下)第198章 廷議(上)第98章 撤離麻城(上)第129章 林府壽宴(四)第139章 驅逐荷蘭(二)第273章 長城定蒙(二)第128章 火炮對戰第165章 雨戰(一)第401章 岡薩雷斯候爵夫妻的歸期第111章 守關之戰(一)第187章 神奈川條約(下)第78章 步兵進攻第280章 平息爭端第273章 杭州時報案第201章 無間行動(下)第54章 搶渡漢水(一)第192章 技術革新(三)第116章 收復南京之戰(一)第52章 正面強攻(二)第422章 中俄之戰(二)第242章 血與火之夜(一)第184章 駛進江戶灣第37章 進攻南陽第130章 驅民作戰(下)第117章 假太子案(四)第145章 內線作戰(三)第228章 曰接三急第261章 察哈爾之戰(四)第97章 遷移(四)第118章 海盜(二)第257章 進攻當塗(上)第328章 徳川出兵第278章 回航第124章 南方決裂第204章 登基建國(六)第34章 宣戰(上)第174章 勸降吳三桂(上)第109章 圍殲阿濟格(五)第162章 政治婚姻(上)第145章 內線作戰(三)第192章 勸進(下)第213章 龜甲船(下)第88章 喜得千金第260章 溧水之戰(二)
第37章 新武器第255章 新的起點(二)第259章 察哈爾之戰(二)第374章 文萊歸降(上)第93章 追擊海盜第288章 計劃第186章 講和(上)第160章 手帕之交第30章 李自成的決策(上)第23章 震盪第147章 干係臘戰記(三)第254章 加勒比海盜vs西班牙艦隊第146章 制度(上)第159章 琉球有變第98章 荷蘭人的抗議(上)第199章 佈置對策第115章 假太子案(二)第340章 又一次關原之戰(六)第104章 進軍江北(二)第68章 再坑一次張獻忠第60章 清軍南進(下)第10章 撤離北京(一)第185章 火燒鶴丸城第425章 中俄之戰(五)第37章 南方情報第14章 玄皇教第8章 挺進大別山(二)第276章 北疆告急(上)第204章 生絲之戰(五)第362章 三寶顏之戰(下)第173章 勸進(下)第175章 南明的行動(下)第154章 激戰(下)第372章 前哨戰(上)第8章 軍備第120章 收復南京之戰(五)第55章 戰利之後的問題第216章 參政院(下)第96章 遷移(三)第164章 出兵琉球第21章 隆興堂覆滅(上)第133章 清軍撤兵第131章 蘇州織造(二)第21章 進取光州(四)第29章 授藝第122章 偵察隊出戰第262章 進攻馬尼拉城(一)第150章 二次進攻(上)第153章 忠貞營歸降(下)第170章 發動羣衆(下)第181章 大西軍出戰(一)第154章 進軍湖北(上)第198章 英國東印度公司(上)第175章 人民公社(下)第396章 荷蘭求和(五)第123章 造船(下)第8章 解救人質行動(下)第198章 廷議(上)第98章 撤離麻城(上)第129章 林府壽宴(四)第139章 驅逐荷蘭(二)第273章 長城定蒙(二)第128章 火炮對戰第165章 雨戰(一)第401章 岡薩雷斯候爵夫妻的歸期第111章 守關之戰(一)第187章 神奈川條約(下)第78章 步兵進攻第280章 平息爭端第273章 杭州時報案第201章 無間行動(下)第54章 搶渡漢水(一)第192章 技術革新(三)第116章 收復南京之戰(一)第52章 正面強攻(二)第422章 中俄之戰(二)第242章 血與火之夜(一)第184章 駛進江戶灣第37章 進攻南陽第130章 驅民作戰(下)第117章 假太子案(四)第145章 內線作戰(三)第228章 曰接三急第261章 察哈爾之戰(四)第97章 遷移(四)第118章 海盜(二)第257章 進攻當塗(上)第328章 徳川出兵第278章 回航第124章 南方決裂第204章 登基建國(六)第34章 宣戰(上)第174章 勸降吳三桂(上)第109章 圍殲阿濟格(五)第162章 政治婚姻(上)第145章 內線作戰(三)第192章 勸進(下)第213章 龜甲船(下)第88章 喜得千金第260章 溧水之戰(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