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章 東西方的交流(一)

商毅花了六天的時間,才把這次訪歐的經過基本看完,也確實是感慨頗多,這次訪歐之行,取得全面的成果,其重大意義並不在逐驅滿清,恢復中華之下。

只是讓商毅覺得遺憾的是,由於這個時代的交通情和實際的國際環境,自巳不可能像後來的國家領導人那樣,親自去其他的國家訪問,現在這個時候,中國以外的世界同樣精采,克倫威爾、路易十四、菲利普四世,這些都是歐州歷史,仍至世界都俱有重要影響力的人物,而像唐寧街10號,盧浮宮連另一時空裡的商毅也沒有去過。

其實到現在爲止,絕大多的帝囯官員還不能理解,商毅爲什麼會這麼熱衷於和歐州各國進行交往,如果說僅僅只爲做生意,跟本就沒有必重遠赴重洋,因爲只要中國門戶開放,歐州各國的商船就會趨之若鶩一般的駛來中國;如果是爲了炫耀國威,享受四海歸服的征服感,但商毅並沒要求歐州各國進貢、朝賀,而是以平等的姿態與歐州其他囯家交往。

只有極少數人才隱隱約約的認識到,歐州各國在政治、經濟、文化上確實有一些值得中國學習和借鑑的地方,而商毅的某些政治主張,雖然與中國的傳統背道而馳,但卻和歐州各國的制度卻頗有些相似之處,這大概也就是商毅執着與歐州各國進行來往的原因吧。

但只有商毅知道,現在的歐州,雖然從整體綜合實力上看與中國差不多,甚致在一些方面還不如中國,但歐州各國己經走上了一條與中國完全不同的道路,經過了文藝復興之後,歐州各國己經普通開始重視人文主義、重視理性和科技,資產階級開始興起,而且隨着三十年戰爭和英國革命之後,宗教神權的力量被大大削弱,自由、平等、民主等觀念也開始佔據主流,思想啓蒙運動也己經開始,整個歐州都己經踏上了通向近代的大道,飛步前進。

如果按另一時空裡的發展進程,這個時候的中國仍然還在封建專制、小農經濟的道路上蹣跚慢行,在不久的將來,歐州就會全面超過中國,並且將中國越甩越遠,一直到二百年後,用槍炮打開了中國的大門,開始了中國長達一百餘年的屈辱歷史。

雖然說商毅的到來,改變了中國的歷史進程,清廷的時代己經徹底不存在了,但中國的歷史發展方向,是否會發生改變,還不得而知,畢竟改朝換代容易,但改變整個社會的發展進程,就太難了,由其是在基本統一了中國,建立了新的帝國之後,掌握了最大的權力,但正如後世影視劇裡常說的一句話:能力越大,責任也就越大,商毅也越發覺得自己揹負的歷史使命的重要性。

算起來商毅來到這個時代已經有十年,在這十年的時間裡,除了組建一支強大的軍隊,擊敗清廷之外,商毅也爲改變中國的社會發展方向做了許事情,在經濟上大力發展海外貿易, 努力扶植工商業,重視科學技術,還運用了蒸汽機;在思上提倡經世濟用,格物致知之學,反對清談、命理道義,並且重視教育和自然科學;而在政治上也有盡力做到政令公開透明,扶植民族資產階級,而且也引入了議會制度。

而且甴於商毅消滅了清廷,也使中國社會,主要是南方地區避免了戰亂之苦,社會生產得以穩定持綾,因此也不會有什麼文字獄之類的思想禁錮,也使中國的社會發展並沒有被打斷,也確實使中國社會發生了不小的改變。

但總體來說,改變的僅僅只是長江中下游的東南沿海一帶地區,和全中國相比,雖然不能說是微乎其微,但也確實是所佔的比例很少,而且相對來說,這一帶地區本來就是中國商品經濟發達,社會思想較爲開放,也容易接受新鮮觀念和事物的地方,而在中國的北方,西南、西北的廣大地區,並沒有發生絲毫的變化,而且這些地區的改變,就要困難的多了。

畢竟社會改造不同於軍事,不是畢其功於一役,打贏一兩場決定的會戰就可以解決問題,更不是能夠用行政手段強令就可以完成的,就是在東南沿海一帶地區,資本主義經濟雖然有了長足的發展,己不再是萌芽狀態,但依然還沒有成爲社會經濟的主流,而民族資產階級,也還遠不能擔付起主導整個國家的重任,還需要精心的培養,耐心的等待,才能長成參天大樹。

雖然說商毅現在也才三十出頭的年紀,在正常的情況下,可以在皇位上坐穩三十到五十年左右的時間,但社會改造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往往都是要以百年爲單位計算,歐州社會的近代發展可以從十五世紀的文藝復興開始算起,一直到十八世紀未期的拿破倫戰爭時期才基本完成,其間長達三百餘年,因此商毅在位的時候,或許可以保證中國向近代社會發展下去,一但商毅不在位了,繼承者是否還能夠堅持商毅制定的國策,封建勢力是否會捲土重來,發展道路是否會走錯,都是難以預料的事情。

因此大力發展與歐州各國的關係,全面加強東西方的交流和來往,用外力來促進中國的自我發展,並且在發展過程中,學習和借鑑歐州的經驗,也是保證中國在商毅之後,仍然能夠繼續前進,而不走回頭路,那怕是出現暫時的復僻,也能得到修證。

不過和另一時空相比,現在的中國還是有不少優越的條件,東西方的整體差距並沒有拉開,中國還有足夠的時間;而且更爲重要的是在明末的時候,中國正處在一個關健的分叉路口,如資本主義經濟蔭芽,人文主義、理性、科技包括原始的民主思想等等,都己經有了那麼一點意思,而且中國的思想啓蒙運動,也開了一個頭,整個中國社會在保守之中,仍然還保持着不小的開放心態,並非一無事處,只是在另一時空裡,被清廷入關徹底打斷,整個社會也呈整體的倒退。

現在則不同,清廷己經徹底滅亡,而在商毅的努力下,當然也僅僅只是在其中起了一個引導作用,這時的中國至少可以說己經走上了正確的道路,如果在商毅的在位期間,能夠保持相當一段時間,成爲一個大勢所趨,那麼就算商毅不在其位了,也不用擔心中國會又走上回頭路,還是那句話,社會發展,並不是以個人的意識爲轉移的。

想通了這一點之後,商毅也理清了自已以後的主要任另,就是在自己在位期間,盡力的推動中國在通向近代的道路上走得越遠越好,同時也儘量培養一批新的,適應這一發展的人材,而在此期間,東西方的全面交流和溝通,也是一個重要的因素。

這纔是商毅不遺餘力的推動中囯與歐州進行交流發展,並且給這次訪歐的經過,極高評價的主要原因,當然就訪歐這一事件本身來說,也確實是一件劃時代的重要大事,而在若干年之後,東西方的歷史學家們爲中國和歐州在十七世紀中期幾乎同時向近代國家發展,到底是誰影響了誰,而一直爭論不休,當然也催生出一大批以此爲研究課題,吃飯生存的人。

商毅當然不會知道這種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問題,在隨後的幾天時間裡,商毅連續接見了各國的使團代表,當然這種接見純屬禮物上的接見,不會談及任何的實際問題,也就是互相問候,然後泛泛而談,說的都是什麼中國和*國人民世代友好下去的套話,然後就是互相交換禮物,招開宴會,看中國戲等等事情。

而在這一片充滿友好氣氛的背後,內閣、外交部、商務部也和各國的使團頻繁展開了談判,商討中國和各國之間的貿易來往問題,因此在這一段時間裡,外交部也成爲帝國政府部門的焦點所在,每天都可以聽到各種不同的語言在激烈的爭辯交鋒,雙方在談判桌上爲了各自的利益,脣槍舌劍,各不相當,大到兩國間的關糸禮節定位,商船泊地,商館選址,小到關稅的一個百分點,都會引發爭論。

那怕是面對洋國丈岡薩雷斯候爵,帝國的外交官員也不會輕易退讓一步,以致於老頭子在和女兒見面的時候,都要大倒苦水,這個女婿還真的一點面子都不給,難到說讓着自己一點就那麼難嗎。

而亞莉桑德拉則笑着告訴老頭,在中國有一句名言,叫“親兄弟明算帳”, 也讓岡薩雷斯候爵徹底無語,只好打消了走內部路線的念頭, 把精力全部都放到談判桌上。

其實大方向和立場中歐雙方都一致的,就是雙方都想互相通商來往做生意,而所謂的爭論,只不過是爲了讓本方在雙邊貿中多得一些利益,因此在不斷的討價還價之中,一份份和約也還是都陸續簽定出來,

第24章 天像第234章 訪歐船隊歸來(二)第191章 獻俘閱兵(下)第256章 新的起點(三)第252章 孝陵—享殿(上)第242章 訪歐之旅(六)第263章 回到浙江第50章 進軍武昌(一)第6章 第一次考驗第20章 浙江巡撫第270章 新的監國第180章 進取貴州第204章 生絲之戰(五)第56章 火船(二)第178章 琉球之變(三)第147章 干係臘戰記(三)第97章 豫北戰場(三)第198章 西式婚禮(上)第127章 收復南京的後續戰鬥(上)第87章 挑戰第288章 帝國體制(三)第186章 講和(上)第174章 南明的行動(上)第166章 言論自由(上)第191章 議和後續(四)第348章 德川幕府的選擇(下)第53章 西班牙使者(上)第200章 布萊克報告(上)第58章 登萊巡撫(下)第248章 進攻商館(上)第93章 勸降(上)第338章 又一次關原之戰(四)第351章 日本勢力重新洗牌(二)第15章 山東戰役(三)第190章 軍權與民權之爭第94章 撤兵第193章 清廷的準備(上)第102章 大島海戰(上)第330章 前哨戰(下)第23章 進攻浙江(五)第108章 處決立威第二章 帝國體制五皇權第114章 決戰之前(上)第89章 繼續堅持第88章 計劃調整(上)第41章 火炮對決第83章 佈置(四)第56章 火船(二)第76章 支助鄭成功第92章 局勢嚴峻第119章 淸軍又來了第164章 大戰之前第23章 玄皇妖女(下)第58章 海軍聽證會第82章 道州之戰(三)第396章 荷蘭求和(五)第121章 海盜的俘虜(下)第115章 守關之戰(五)第54章 搶渡漢水(一)第89章 騎軍交戰(下)第202章 布萊克報告(三)第264章 進攻馬尼拉城(三)第278章 長城填詞第7章 解救人質行動(上)第6章 第一次考驗第93章 合圍(四)第254章 加勒比海盜vs西班牙艦隊第44章 大戰匪賊(下)第67章 三徵湖北(四)第284章 家庭鎖事(下)第27章 夜襲(下)第247章 西班牙軍出擊第58章 爭奪山東(二)第16章 全村動員(下)第84章 開戰第28章 管理戰俘(上)第11章 深夜靜思第89章 計劃調整(下)第150章 二次進攻(上)第183章 臺灣佈防(上)第93章 秦淮風月(下)第182章 薩摩之戰(三)第109章 初戰淸軍(上)第133章 夫妻團聚第158章 繼續合作第54章 水上進攻第104章 突襲盛京(三)第43章 公主釋心(上)第30章 定居淸水村第232章 除夕——皇城之戰(上)第131章 進軍江西(三)第361章 三寶顏之戰(上)第232章 清廷滅亡(四)第74章 守衛兗州(二)第44章 公主釋心(下)第366章 南洋首戰(三)第93章 勸降(上)第367章 英國想參戰(上)第93章 追擊海盜第365章 南洋首戰(二)
第24章 天像第234章 訪歐船隊歸來(二)第191章 獻俘閱兵(下)第256章 新的起點(三)第252章 孝陵—享殿(上)第242章 訪歐之旅(六)第263章 回到浙江第50章 進軍武昌(一)第6章 第一次考驗第20章 浙江巡撫第270章 新的監國第180章 進取貴州第204章 生絲之戰(五)第56章 火船(二)第178章 琉球之變(三)第147章 干係臘戰記(三)第97章 豫北戰場(三)第198章 西式婚禮(上)第127章 收復南京的後續戰鬥(上)第87章 挑戰第288章 帝國體制(三)第186章 講和(上)第174章 南明的行動(上)第166章 言論自由(上)第191章 議和後續(四)第348章 德川幕府的選擇(下)第53章 西班牙使者(上)第200章 布萊克報告(上)第58章 登萊巡撫(下)第248章 進攻商館(上)第93章 勸降(上)第338章 又一次關原之戰(四)第351章 日本勢力重新洗牌(二)第15章 山東戰役(三)第190章 軍權與民權之爭第94章 撤兵第193章 清廷的準備(上)第102章 大島海戰(上)第330章 前哨戰(下)第23章 進攻浙江(五)第108章 處決立威第二章 帝國體制五皇權第114章 決戰之前(上)第89章 繼續堅持第88章 計劃調整(上)第41章 火炮對決第83章 佈置(四)第56章 火船(二)第76章 支助鄭成功第92章 局勢嚴峻第119章 淸軍又來了第164章 大戰之前第23章 玄皇妖女(下)第58章 海軍聽證會第82章 道州之戰(三)第396章 荷蘭求和(五)第121章 海盜的俘虜(下)第115章 守關之戰(五)第54章 搶渡漢水(一)第89章 騎軍交戰(下)第202章 布萊克報告(三)第264章 進攻馬尼拉城(三)第278章 長城填詞第7章 解救人質行動(上)第6章 第一次考驗第93章 合圍(四)第254章 加勒比海盜vs西班牙艦隊第44章 大戰匪賊(下)第67章 三徵湖北(四)第284章 家庭鎖事(下)第27章 夜襲(下)第247章 西班牙軍出擊第58章 爭奪山東(二)第16章 全村動員(下)第84章 開戰第28章 管理戰俘(上)第11章 深夜靜思第89章 計劃調整(下)第150章 二次進攻(上)第183章 臺灣佈防(上)第93章 秦淮風月(下)第182章 薩摩之戰(三)第109章 初戰淸軍(上)第133章 夫妻團聚第158章 繼續合作第54章 水上進攻第104章 突襲盛京(三)第43章 公主釋心(上)第30章 定居淸水村第232章 除夕——皇城之戰(上)第131章 進軍江西(三)第361章 三寶顏之戰(上)第232章 清廷滅亡(四)第74章 守衛兗州(二)第44章 公主釋心(下)第366章 南洋首戰(三)第93章 勸降(上)第367章 英國想參戰(上)第93章 追擊海盜第365章 南洋首戰(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