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清軍進剿(上)

清軍出兵的時間,離商家軍攻佔麻城縣,足足過去了十二天。除了結集兵力的原因之外,另外還有一點,就是確實商家軍的真實性,也花費了近十天的時間。

其實早在商家軍攻取了羅田縣之後,消息就傳到了黃州府,因爲被商家軍釋放的蘄水知縣鄭新民親自趕到了黃州府,但知府彙報商家軍殺到湖北來了。

但黃州府的知府劉海安卻並不相信,商家軍明明在浙江、江淮一帶和清軍作戰,怎麼會突然跑到湖廣來呢?蘄水縣一定是被一夥流寇攻破的,而鄭新民一定是膽小怯敵,棄城而逃,但爲了推御自己的責任,假託是商家軍,這也太不靠譜了,本知府這麼有理智的人怎麼可能相信他這一番鬼話呢?

因此劉海安嚴厲的把鄭新民訓訴了一頓。而鄭新民差一點急得哭了,又賭咒發誓說明自己絕對沒有說謊。而就在這時,又有消息傳來,連羅田縣也被商家軍攻佔了。

這個時候劉海安纔有些半信半疑,不過他仍然不相信真的是商家軍殺到了湖北,一定是某一支流寇冒充商家軍的名議。當然這支流寇能夠連續攻克蘄水、羅田兩縣,說明他們有一定的戰鬥力,可不是留下湖北境內的大順軍的殘餘勢力可比,很可能是一支大順軍的分支又殺回了湖北。因此這也不能全怪鄭新民,於是劉海安下令,讓鄭新民先回蘄水縣去安撫居民,自己將親領大軍,去剿滅這一支人馬。

劉海安本來是吳三桂部下的一員武將,在吳三桂率軍東進之後,留他守衛黃州府,部下約有兩千兵力。而劉海安也覺得,就靠這兩千兵力,也足以剿滅這支流寇了。

但就在劉海安正準備領兵出發的時候,又有消息傳來,這支流寇居然又攻破了麻城縣。這一次可沒有打完了就走,在麻城縣裡駐紮了下來,而且還有不少從麻城縣逃回來的地主鄉紳,像劉海安報告了商家軍在麻城縣的一些事情,比如開公審大會,打土豪,分田地等等。

從這些情報中分柝,這支流寇確實和商家軍有幾分相似之處,這一來劉海安也不禁謹慎了起來,關於商家軍的厲害,他可是聽出繭子來了,如果佔領麻城縣的,真的是商家軍,那可就不是自己手下這兩千人能夠應付得了的,因此他不敢冒然出兵,而是派人到麻城縣附近去打探消息,同時又下令,在黃州府境內招集兵力。

三天以後,派出去打探消息的人也回來,告訴劉海威一個不幸的結果,佔領了麻城縣的這支軍隊,很有可能就是商家軍。返一下劉海安也緊張了起來,雖然他心裡也奇怪,商家軍怎麼跑到湖北來了,但現在己經不容他去想答案了,雖然探孑也說這支商家軍的兵力並不多,大約在二三千人左右,但商家軍是什麼軍隊,不說以一頂十,以一頂三是綽綽有餘的。因此如果想要對抗商家軍,至少也要有一萬左右的兵力才行。

而這時候他招集的兵力還不到四千人,跟本就不夠,因此劉海安又傳令黃州附近的各大戶豪強,命他們把自己的護院家丁都招集起來,也編入軍隊。同時又派人到徳安府去求救。

駐守徳妥府的,是吳三桂手下的大將萬勝軍,駐有五千人馬,是吳三桂駐守湖北的主將。如果德安府能夠派出一部份兵力支援自己,那麼這一仗也就有把握多了。

幾天以後,徳安府的萬勝軍也回信給劉海安,表示自已將出動三千人馬,從西邊經黃安縣,進攻麻城,同時又讓劉海安從黃州發兵,兩下夾擊商家軍。

接到信之後,劉海安這才稍稍有些安心,這段時間裡他又派人詳細打探了麻城縣裡的情況,基本能夠肯定這就是商家軍,而且兵力並不多,不超過三千。

同時又因爲商家軍在麻城打土豪分田地的風聲已經傳開了,黃州府的地方豪強勢力人人自危,因此也都積極響應劉海安的號招,把自己家裡的護院家丁都招集起來,供劉海安收編,由其是從麻城縣一帶逃過來的地方豪強,更是積極,有人出人,沒人出錢,都盼着劉海安能夠着軍隊趕走商家軍,自己也好奪回一切。

這一來再加上其他地方招集來的人馬,黃州府差不多也有六千人了,而德安府那也又出三千,兩路相加,也有九千多人,劉海安也覺得應該可以和商家軍一戰了。因此劉海安這才帶領着招集來的士兵,從黃州府出發,向麻城發動進攻。

不過耽誤了這麼長的時間,再加上黃州府又在大張旗鼓的集結兵力,當然很快就被麻城縣的李定國知道。因此李定國也立刻招集十四團的團部成員商議,如何迎戰清軍的進攻。

雖然淸軍的戰鬥力並不強,但人數衆多,但人數衆多,差不多是商家軍的三倍,而且又是兵力兩路,對麻城展開了夾擊之勢,因此也不能輕敵。同時這也是商家軍進駐湖北建立了根據地以後,清軍向根據地發動的第一次進攻,這一仗不僅要打嬴,而且還要贏得漂亮,才能堅守百姓對商家軍的信心,也有利於商家軍在湖北地區迅速的擴大影響力,紮下基礎。

最後李定國和十四團的團部軍官一致商議決定,先集中優勢兵力,打掉其中一路,然後再回過頭來,對付另外一路。而確定首先打擊的清軍,就是來自黃州的劉海安部。

因爲黃州離麻城縣近,因此對麻城縣的威脅也比德安府大,同時商家軍的新兵中,基本都是本地人,也熟悉地區,雖然劉海威部的總兵力有六千左右,但真正有戰鬥力的,不超過兩千,其餘全部都是烏合之衆,在真正的戰鬥中,不僅不能起到什麼作用,相反還會拖主力的後腿,因此劉海安部的實際戰鬥力還比另一路要差。自然也成爲商家軍首先打擊的目標。

戰術計劃確定好了之後,李定國也立刻行動起來,派出一個營的兵力,由副團長肖波、參謀長黃偉率領,駐守麻城縣,並且付責牽制來自德安府的清軍。而剩下的三個營,由李定國和團長李嚴剛率領,迎戰劉海安部。三個營加上李定國的一個警衛排,一共約有二千七百人,另外還加上八百多名精選出來的新戰士,一共三千五百人。

劉海安率領着人馬,是沿着舉水河北上,直撲麻城縣而去的。

黃州離麻城約有二百多裡的路程,按正常的行軍速度,三天之內就可以到達麻城,但由於清軍的素質稂莠不齊,而且從黃州到麻城基本都是丘陵地帶,雖然有道路,但也是起伏不定,因此行軍很慢,走了兩天,居然連一百里也沒有走到,而劉海安雖然心裡着急,但也沒有辦法。同時還安慰自己,其實這樣也好,就讓萬勝軍的人馬先和商家軍碰個頭吧,等他們打個兩敗俱傷的時間,自己再趕到麻城,正好可以坐收漁利。

就在第三天中午的時候,清軍的前部人馬到達位於麻城到黃州之間的潘塘鎮附近,清軍正準備埋鍋造飯,卻遇到了商家軍的阻擊部隊。離着清軍還有六七十餘步的時候,商家軍一起舉槍射擊,打了清軍一個措手不及,一下孑疲打死了十幾個人。

劉海安也知道,自己手底下真正能打的,還就只有駐守黃州的這兩千士兵,其他的都只能湊數,集體進攻的時候,到是能跟着衝一下,但不能做大指望,因此充當前部的五百人都是從駐守黃州的部隊中挑選出來的。雖然遭到了商家軍的襲擊,但都沒有慌亂,並且馬上就發現,阻擊自已的商家軍並不多,大約只有兩百人左右,於是一面派人給後面的劉海安送信,一面向商家軍衝殺進攻過去。

一見清軍向自己進攻過來,商家軍又開了一排槍之後,轉身就逃。而清軍在後面追了一陣,但商家軍的士兵一個個都健步如飛,跋山涉水如履平地一樣,清軍怎麼樣也追不上。因此追了一陣之後,也就不追了。但這時商家軍卻又回過頭來,又向淸軍開槍射擊,而清軍再追的時候,商家軍又跑。

就這樣追追停停,打打跑跑,差不跑了快兩個時辰,也不知道跑了多少路,反正商家軍從來也沒有逃遠過,總是在清軍的目力能及的範圍以內,但就是不和清軍接觸上,而且只要清軍一停下來,立馬回頭靠近過來,開槍射擊,就像是故意和清軍鬥氣一樣。結果只累得清兵們一個個氣喘咻咻,頭昏腦脹,因爲中午飯還沒有吃,又累又餓。而且這才發現,自己居然迷路了,根本就不知道身處何處。

淸軍這才發覺有些不妙,正想着按原路返回的時候,但爲時己晚。只聽在左右的山崗樹林中殺聲四起,喊殺震天,成千的商家軍士兵從樹林中殺了出來,火槍的射擊之聲,也連綿不斷的響了起來。清軍一個一個倒下。

第84章 進山追擊(二)第230章 除夕——驚變(上)第198章 西式婚禮(上)第25章 民團教師(一)第227章 除夕—主動出擊(三)第185章 火燒鶴丸城第48章 清廷平亂(下)第3章 各懷鬼胎第168章 多尓袞復出(二)第372章 前哨戰(上)第250章 退守修道院第65章 入駐穆陵關第98章 僱傭兵(下)第344章 勝利的果實(下)第270章 挽留紫玲瓏(上)第149章 新政(三)第73章 福臨登基第84章 游擊戰(三)第16章 湖北援軍(上)第229章 清廷滅亡(一)第148章 南征開始第80章 放棄青州第19章 政治平衡第279章 家庭生活第107章 淸軍來了(二)第163章 返回杭州(下)第26章 南京風雲(二)第340章 又一次關原之戰(六)第175章 滿載而歸(三)第324章 進駐京都第6章 進攻北京(三)第11章 清軍進剿(下)第87章 突破淮河(下)第86章 突破淮河(上)第21章 進攻浙江(三)第142章 偵察兵第263章 察哈爾之戰(六)第129章 林府壽宴(四)第296章 發展計劃(上)第141章 驅逐荷蘭(四)第109章 誘敵深入第209章 進京(下)第281章 辭職(下)第145章 新年(下)第111章 清軍南撤第22章 隆興堂覆滅(下)第63章 再戰匪賊(二)第85章 夜襲(三)第27章 攻取兗州(三)第329章 前哨戰(上)第257章 進攻修道院(上)第236章 南京巷戰(下)第36章 機構調整第275章 丁亥之變(上)第320章 登陸下關(下)第77章 火銃試射第130章 圍點打援(下)第6章 進攻清廷第一戰(三)第36章 南歸(下)第272章 撤離南京第106章 淮安首戰(上)第173章 勸進(下)第110章 郟縣慘敗(下)第254章 巡視北京(上)第146章 內外結合第53章 正面強攻(三)第116章 視査海防(下)第317章 攻佔九州島(六)第156章 右翼激戰第157章 奪船(下)第124章 伏擊清軍(二)第265章 察哈爾之戰(八)第148章 干係臘戰記(四)第230章 清廷滅亡(二)第247章 西班牙軍出擊第135章 開業(二)第276章 丁亥之變(二)第75章 架臨宿州第264章 進攻馬尼拉城(三)第180章 出兵(上)第185章 火燒鶴丸城第184章 臺灣佈防(下)第43章 拿人墊吧第1章 清廷(上)第68章 救援兗州府(上)第181章 奉旨進京(下)第266章 變數(二)第154章 進攻廣東(二)第201章 無間行動(下)第60章 莊妃第212章 平定朝鮮(一)第147章 制度(下)第423章 中俄之戰(三)第16章 三路出擊第199章 登基建國(一)第179章 日本商團的秘密(下)第159章 戰爭的收穫第2章 喜迅(下)第203章 生絲之戰(四)第99章 備戰(一)
第84章 進山追擊(二)第230章 除夕——驚變(上)第198章 西式婚禮(上)第25章 民團教師(一)第227章 除夕—主動出擊(三)第185章 火燒鶴丸城第48章 清廷平亂(下)第3章 各懷鬼胎第168章 多尓袞復出(二)第372章 前哨戰(上)第250章 退守修道院第65章 入駐穆陵關第98章 僱傭兵(下)第344章 勝利的果實(下)第270章 挽留紫玲瓏(上)第149章 新政(三)第73章 福臨登基第84章 游擊戰(三)第16章 湖北援軍(上)第229章 清廷滅亡(一)第148章 南征開始第80章 放棄青州第19章 政治平衡第279章 家庭生活第107章 淸軍來了(二)第163章 返回杭州(下)第26章 南京風雲(二)第340章 又一次關原之戰(六)第175章 滿載而歸(三)第324章 進駐京都第6章 進攻北京(三)第11章 清軍進剿(下)第87章 突破淮河(下)第86章 突破淮河(上)第21章 進攻浙江(三)第142章 偵察兵第263章 察哈爾之戰(六)第129章 林府壽宴(四)第296章 發展計劃(上)第141章 驅逐荷蘭(四)第109章 誘敵深入第209章 進京(下)第281章 辭職(下)第145章 新年(下)第111章 清軍南撤第22章 隆興堂覆滅(下)第63章 再戰匪賊(二)第85章 夜襲(三)第27章 攻取兗州(三)第329章 前哨戰(上)第257章 進攻修道院(上)第236章 南京巷戰(下)第36章 機構調整第275章 丁亥之變(上)第320章 登陸下關(下)第77章 火銃試射第130章 圍點打援(下)第6章 進攻清廷第一戰(三)第36章 南歸(下)第272章 撤離南京第106章 淮安首戰(上)第173章 勸進(下)第110章 郟縣慘敗(下)第254章 巡視北京(上)第146章 內外結合第53章 正面強攻(三)第116章 視査海防(下)第317章 攻佔九州島(六)第156章 右翼激戰第157章 奪船(下)第124章 伏擊清軍(二)第265章 察哈爾之戰(八)第148章 干係臘戰記(四)第230章 清廷滅亡(二)第247章 西班牙軍出擊第135章 開業(二)第276章 丁亥之變(二)第75章 架臨宿州第264章 進攻馬尼拉城(三)第180章 出兵(上)第185章 火燒鶴丸城第184章 臺灣佈防(下)第43章 拿人墊吧第1章 清廷(上)第68章 救援兗州府(上)第181章 奉旨進京(下)第266章 變數(二)第154章 進攻廣東(二)第201章 無間行動(下)第60章 莊妃第212章 平定朝鮮(一)第147章 制度(下)第423章 中俄之戰(三)第16章 三路出擊第199章 登基建國(一)第179章 日本商團的秘密(下)第159章 戰爭的收穫第2章 喜迅(下)第203章 生絲之戰(四)第99章 備戰(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