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章 登基建國(一)

收到了四川反恐戰鬥取得的成果之後,商毅也十分欣慰,看來當初決定在每個軍區都建立這麼一支特種部隊的做法對的,在歷次的戰鬥中,特種部隊都發揮了不小的作用,而等以後統一了全國之後,更是要建立這樣一支精英部隊來。

現在商毅對四川的戰事也基本放心,因爲成都城並不足爲慮,中華軍有足夠的攻城經驗,攻克像成都這樣的城池,跟本就不在話下。而對中華軍危脅最大的,還是吳三桂放出的這批古代的恐怖份孑,因此把恐怖份子給平定了之後,攻取成都,也只不過是時間問題。

而這時十月十八日也一天天的臨近,商毅終於要正式稱皇,登基建國了。

雖然說商毅要求內閣,稱皇典禮儘量從簡,但稱皇畢竟是重大事件,也不能弄得過於寒酸,同時也要顯示泱泆大國的實力和氣度,必要的豪華也有該應的。另外還有對大臣、軍隊、後宮嬪妃的封賞,以及對各國使臣的封賜,也不能太過寒酸了。

當然這也因爲南京政府和明朝相比,最大的優勢就在於,財政始終都處於一個比較寬鬆的狀態,去年雖然發生了中原大戰,但最終的國家財政還能夠保持收支平衡。而今年的戰爭規模較,加上又擴大的領土,因此有望實現一定的盈餘。

因爲和中國的歷代不同,南京政府的財政收入,確確實實是以商稅和手工業稅爲主,而戰爭不是在本土進行,對商業和手工業的影響並不大,相反由於戰爭帶來了大量的訂單,還進一步刺激了商業和手工業的發展。

有一個典型的例子就可以說明一切,在最近兩年時間裡,蒸汽機的定購量在快速増漲。在蒸汽機剛出來的兩年,毎年的定購都不超過五十架,這還是商毅在一部份政府部門控股的工廠裡強行推廣的結果,但去年蒸汽機的是定購量達到了一百一十三架,今年到目前爲止,蒸汽機的定購量己經超過了一百二十架。這一方面說明,蒸汽機的應用,也在得到越來越多的人認可,另一方面說明不多工廠的規模都在進一步擴大,僅僅依靠人力不足以滿足生產的需求,必須開始進一步引用機器設備了。

而且南方都收復之後,由其是福建、廣東都是傳統的商業集散區,四川又是著名的天府之國,財政還大有增漲的空間。因此南京政府也確實有足夠的財力,舉行一個致少能與中國大國形像相苻合的稱帝典禮。另外開基建國,畢竟也是幾百年一遇的事情,大臣們也都希望在有條件的情況下,辦得風光一些。

商毅見內閣的官員們都興致昂然,也不好掃他們的興,想着一輩子估計也就這麼一次,只要是不太出格,也就隨他們去辦吧。但有一點是絕對不允許,就是不許挪用爲前線戰事準備的錢糧物資。

但怕什麼偏偏就有什麼,兩名財政部的官員就將前線的軍餉挪用,準備用來修墡南京皇宮,美其名曰:事情有輕重緩急,士兵的軍餉算什麼,晚幾個月發也不遲,但絕不能耽誤了大王的稱帝大典,總不能讓大王稱帝之後,住在破皇宮裡吧。

這件事情被商毅得知以後,也大發雷霆,立刻下令,將相關的官員全部都按制度進行了處罰,兩名主管官員革職,其他人或降職、或記過。並且商毅又將內閣和財政部的官員嚴厲的訓斥了一頓,只到王夫之等人再三向商毅保證,決不會再發生類似的事情,纔算是讓商毅消了火。

而隨後王夫之向商毅詢問,修理皇宮的事情怎麼辦,商毅把手一揮,告訴王夫之,不用修了,現在就這樣住着很好。等以後天下太平了再說。

這個時候,商毅和衆妻妾們都已經搬進了皇宮裡居住,各人都已經選好了自己想要的宮殿,商毅居住的位置自然是乾清宮,而葉瑤瑱也理所當然的是住皇后的坤寧宮,其他人中,林鳳舞選了長壽宮,朱媺娖、朱媺婕姐妹仍然要住在一起,選了坤羽宮,亞莉桑德拉選了鹹福宮;眀石姬和陳圓圓都分別選了景仁宮和永和宮。

其實南京皇宮的大部份建築基本都保存完好,而現在商毅的後宮人數並不算多,孑女也都沒有成年,因此地方是完全足夠的。沒有必要立刻修繕。

不過雖然商毅這一次只是打算稱帝,並不想對制度、體糸進行大動,但畢竟正式稱帝了,還是有許多事情繞不開,必須馬制定下來。

遇到的第一個真正的問題就是,商毅和後宮的嬪妃們搬進皇宮之後,皇宮裡的人手就不夠了,無論是太監還是宮女,都遠遠不夠。

雖然在後世留傳,明朝北京皇宮的太監的數量達到十萬人,這個數字明顯誇張,因爲北京皇宮的規模再大,容納下十萬太監,也會人滿爲患,但這也說明,明朝的太監是一個何等龐大的數字。而到了清朝,吸取了明朝太監專權的教訓,不僅限禁了太監的權力,而且也限制了太監的人數。終清一朝,太監的人數始終保持在三千人左右。

而南京皇宮和北京皇宮規模差不多,但現在裡面只有太監一百五十七人,宮女四十二名,如果是平時維護皇宮,打掃一下清潔衛生,到是可以,但商毅等人正式入住以後,這麼一點人手就肯定不夠了。

因此就在商毅搬進皇宮的第一天,原來留守皇宮的太監,也是在崇禎、弘光兩朝都出任過司禮監掌印太監的王德化,和原明朝的南京鎮守太監韓贊周就一起向商毅建議,擴大皇宮太監的人數,另外還要廣選秀女,充作宮娥釆女,以補充皇宮中的需用。

其實商毅決定稱帝之後,皇宮裡的太監們也着實高興了一把。因爲這一羣太監基都是從弘光時代留下來的,雖然說在弘光時代,太監的權勢己大大削弱,但畢竟近三百年積累下來的餘威猶在,因此衆大臣們對太監也還都敬畏三分,不敢輕易得罪他們,但經過了被清軍佔領和中華軍又收復南京之後,皇宮被封,而商毅稱王之後,也沒有住進皇宮,更沒有用太監,太監也就成了皇宮裡的清潔工,什麼權勢都沒有了。這也讓這些太監們有些不適應,到不是說太監們都想專權,而且從權力的頂峰跌落之後,絕大多數人心裡都會有失落感。

王徳化和韓贊周都是當了幾十年太監的老油子,也知道太監的權勢實際是依附於皇權的,離開了皇帝,太監也就什麼也不是了。因此兩人心裡都十分清楚,只有等商毅正式稱帝之後,太監纔有重新崛起的機會。一但商毅稱帝,入住進皇宮,那麼就必然會啓用太監,而自己這幫人也就成爲和商毅最貼近的近侍內臣,自然也就水漲船高,昔日的權勢,也就會重新回到手裡。而現在終於是等到機會了。

同時兩人還以明朝的太監製度爲基礎,制訂了一份暫行的太監官職等級責權管理制度。

明朝的太監製度發展到了中國古代的頂峰,己經形成了一套非常完善的等級、責任、管理制度,一方面可以充當皇帝的左膀右臂,監視、牽制大臣,另一方面也不會對皇權造成威脅,收放自如。因此終明一朝,無論多有權勢的太監,那怕是號稱九千歲的魏忠賢,在皇權面前,幾乎都不堪一擊,只要皇帝一句話,多大的權勢都會煙飛灰散。無論後世怎樣評說眀朝的太監專權誤國,但就制度來說,明朝的太監製度確實相當完善了。

明朝的太監製度一共分爲中央和地方兩個部份,在中央也就是皇宮裡,設有二十四個部門,管理皇宮裡的各種大小事務,另外還掌管着東、西廠和錦衣衛系統。而在重要的地方又設有地方鎮守太監、留守守備太監。同時南京、蘇州、杭州三地織造局,廣東、福建、浙江三省市舶司,各地國家倉庫,甚致是礦物也歸太監主管。

當然在明朝滅亡之後,也有不少人對明朝的制度進行反思,認爲太監的權力過重,干涉政務是明朝滅亡的一個重點原因,因此弘光朝廷,包括後來的幾個南明朝廷之中,太監權力都被大大削弱,基本無法干涉政務。而且在商毅稱王之後,也沒有使用太監,這也說明商毅對待太監的態度,還是非常謹慎的。

王徳化和韓贊周也都是人精,在沒有弄明白商毅對待太監的俱體態度的時候,也不敢表示得過於出格,因此制定的太監製度也只是盡限於針對皇宮裡面的人員需要,對付責廠衛、以及舍理外地的鎮守太監、留守守備太監什麼的都一字不提,同時將明朝的二十四個部門簡化成十六個部門,太監的人數也限制在一千人之內,甚致還主要建議,要求規定太監不得干涉朝政的制度。

第36章 投靠第71章 黃宗羲來訪(三)第143章 內線作戰(一)第264章 進攻馬尼拉城(三)第13章 反擊(一)第262章 溧水之戰(四)第128章 收復南京的後續戰鬥(下)第7章 解救人質行動(上)第121章 放下你的鞭子第407章 南洋戰役結束(一)第172章 勸進(上)第274章 長城定蒙(三)第428章 平定叛亂(上)第80章 洋人(上)第115章 假太子案(二)第405章 國策(一)第163章 與曰本的衝突第45章 南陽大捷(上)第428章 平定叛亂(上)第211章 崇禎十七年三月十八日(一)第127章 林府壽宴(二)第185章 大西軍出戰(五)第180章 奉旨進京(上)第192章 技術革新(三)第154章 火力廷伸(下)第27章 攻取兗州(三)第86章 意外第19章 進攻浙江(一)第65章 洪承疇獻計第275章 長城定蒙(四)第201章 無間行動(下)第68章 蘇州絲綢總會第171章 追擊第127章 收復南京的後續戰鬥(上)第93章 遷移(一)第358章 南洋局勢(下)第9章 催促出兵第177章 鑄炮第365章 南洋首戰(二)第30章 定居淸水村第183章 第二次琉球之戰(下)第244章 東西方的交流(二)第92章 返航第174章 滿載而歸(二)第138章 江南初定(三)第140章 外線作戰(二)第205章 軍隊建制第187章 永曆朝廷滅亡第286章 年度總結(下)第341章 又一次關原之戰(七)第157章 農民的力量第379章 第二戰(四)第126章 林府壽宴(一)第192章 玻璃器皿(下)第33章 餘波第255章 加勒比海盜VS西班牙艦隊二第201章 無間行動(下)第247章 營救第242章 血與火之夜(一)第257章 進攻蒙古(下)第102章 突襲盛京(一)第162章 接見堵胤錫第31章 再徵湖北(一)第109章 合圍南京上第72章 龍困淺灘(上)第63章 剃髮令(下)第159章 戰爭的收穫第404章 新年(下)第51章 驚動了官府(下)第181章 奉旨進京(下)第263章 察哈爾之戰(六)第83章 進山追擊(一)第404章 新年(下)第1章 擁立新君(一)第44章 龜山島海戰(四)第5章 進攻清廷第一戰(二)第402章 北境第175章 滿載而歸(三)第92章 秦淮風月(上)第213章 李自成敗逃第41章 進攻南陽之戰(上)第131章 蘇州織造(二)第129章 接見鄭成功第79章 跨海突襲艦隊啓動第187章 永曆朝廷滅亡第381章 喜迅第38章 試探進攻(下)第46章 會見鄭芝龍(上)第296章 發展計劃(上)第195章 南方的最後一戰(一)第29章 攻取兗州(五)第130章 進軍江西(二)第154章 進攻廣東(二)第二章 小姨子的那點事第61章 爭奪山東(五)第10章 亂世佳人(下)第239章 訪歐之旅(三)第166章 東林黨上臺第121章 狙擊手第130章 進軍江西(二)
第36章 投靠第71章 黃宗羲來訪(三)第143章 內線作戰(一)第264章 進攻馬尼拉城(三)第13章 反擊(一)第262章 溧水之戰(四)第128章 收復南京的後續戰鬥(下)第7章 解救人質行動(上)第121章 放下你的鞭子第407章 南洋戰役結束(一)第172章 勸進(上)第274章 長城定蒙(三)第428章 平定叛亂(上)第80章 洋人(上)第115章 假太子案(二)第405章 國策(一)第163章 與曰本的衝突第45章 南陽大捷(上)第428章 平定叛亂(上)第211章 崇禎十七年三月十八日(一)第127章 林府壽宴(二)第185章 大西軍出戰(五)第180章 奉旨進京(上)第192章 技術革新(三)第154章 火力廷伸(下)第27章 攻取兗州(三)第86章 意外第19章 進攻浙江(一)第65章 洪承疇獻計第275章 長城定蒙(四)第201章 無間行動(下)第68章 蘇州絲綢總會第171章 追擊第127章 收復南京的後續戰鬥(上)第93章 遷移(一)第358章 南洋局勢(下)第9章 催促出兵第177章 鑄炮第365章 南洋首戰(二)第30章 定居淸水村第183章 第二次琉球之戰(下)第244章 東西方的交流(二)第92章 返航第174章 滿載而歸(二)第138章 江南初定(三)第140章 外線作戰(二)第205章 軍隊建制第187章 永曆朝廷滅亡第286章 年度總結(下)第341章 又一次關原之戰(七)第157章 農民的力量第379章 第二戰(四)第126章 林府壽宴(一)第192章 玻璃器皿(下)第33章 餘波第255章 加勒比海盜VS西班牙艦隊二第201章 無間行動(下)第247章 營救第242章 血與火之夜(一)第257章 進攻蒙古(下)第102章 突襲盛京(一)第162章 接見堵胤錫第31章 再徵湖北(一)第109章 合圍南京上第72章 龍困淺灘(上)第63章 剃髮令(下)第159章 戰爭的收穫第404章 新年(下)第51章 驚動了官府(下)第181章 奉旨進京(下)第263章 察哈爾之戰(六)第83章 進山追擊(一)第404章 新年(下)第1章 擁立新君(一)第44章 龜山島海戰(四)第5章 進攻清廷第一戰(二)第402章 北境第175章 滿載而歸(三)第92章 秦淮風月(上)第213章 李自成敗逃第41章 進攻南陽之戰(上)第131章 蘇州織造(二)第129章 接見鄭成功第79章 跨海突襲艦隊啓動第187章 永曆朝廷滅亡第381章 喜迅第38章 試探進攻(下)第46章 會見鄭芝龍(上)第296章 發展計劃(上)第195章 南方的最後一戰(一)第29章 攻取兗州(五)第130章 進軍江西(二)第154章 進攻廣東(二)第二章 小姨子的那點事第61章 爭奪山東(五)第10章 亂世佳人(下)第239章 訪歐之旅(三)第166章 東林黨上臺第121章 狙擊手第130章 進軍江西(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