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入駐穆陵關

穆陵關初建於西周期間,位於臨朐與沂水接壤的古大峴山埡口處,大峴山東連邵家峪東山,西接沂山,穆陵關扼居其中,險要天成。在春秋戰國時期,是齊國的重要關隘,史稱“東有穆陵關,西有青石關”

在秦始皇統一天下後,穆陵關在大一統的情況下,也失去了原有的邊厲效用,但因其地輿位置的特殊重要,幾千年來,它一直沒有喪失,作爲控制山東地區南邊和北邊交通的喉嚨地位,歷代都是一個山東的重要軍事據點。由其是在現在清軍入侵,又將進犯到山東境內的大背景下,穆陵關的作用也成爲青州府南邊的屏障。

而青州府的知府孟宏恭也十分欣喜,畢竟有商毅在穆陵關坐鎮,自已也能放心一些。於是在沂水縣的戰事結束之後,孟宏恭也辭別了曾化龍,親自送商毅到穆陵關來上任了。

隨行商毅上任的還有五百名團兵,一行人也是浩浩蕩蕩,到達了穆陵關前,商毅才發現,穆陵關並不大,大致呈一個正方形,四個邊的城牆長度大約都是三百多米,各開一個城門,也就相當於兩個淸水村的樣子,而整個關城的城牆雖然不高,只有**米的樣子,但還算堅固,而且位於兩山之中,只有南北兩門直通大道,而東西兩門的出口都是山間小路,確實是一座易守難攻的關隘。

而原來穆陵關的巡檢姜峰也早己得到了消息,穆陵關以經設立了千總,知府大人親自送新千總來上任,因此在一淸早就帶着全部巡檢司的士兵在門外,迎接孟宏恭一行人的到來。

雙方碰頭之後,連商毅也不知是該哭還是該笑纔好,只見前立在關門前的一百多名士兵一個個都是面黃肌瘦,無精打釆的樣子,身上穿着的盔甲、戰袍也是破爛不堪,拿着的刀槍更是鏽跡斑斑,不少長槍的槍桿,刀柄都己朽爛了。

如果不是事先告商毅,說不定還是以爲自己是到了丐幫的總部。而巡檢姜峰是個四十多歲的人,也是一身破破爛爛的盔甲,帶一頂破了一個大窟窿的頭盔,一身補丁加補丁的戰袍,跨着的一口佩刀的刀鞘上也大孔小眼六七個,如果再肩上搭幾個口袋,手中再杵一根竹棍,那就不用再化別的裝,完全是一個九袋長老的樣子了。

相比之下,商毅帶來的雖然只是一支民團,但也一個個盔明甲亮,刀槍耀眼,精神百倍、容光煥發,反而更像正規軍一些。

就連孟宏恭也覺得有一些看不過眼,畢竟這穆陵關也是自己的治下地方,弄成這個樣子,自己的臉面上也過不去,也有些惱怒,道:“姜峰,你們這是怎麼了,怎麼一個個弄得都和叫花子一樣了,連一件好盔甲都沒有了嗎?”

姜峰也嚇得不輕,慌忙跪下,道:“回稟大人,小人也不願穿成這樣,只是府裡就只是這樣的盔甲武器,小人也沒有……”話還沒有說完,只聽“啪”的一聲,左護肩的甲片以經掉了下來。

孟宏恭的隨從中以經有好幾個人笑出聲來,團兵們雖然沒有人笑,但也有不少人是強制忍耐着。孟宏恭正要再發火,商毅以經道:“孟知府,就不要再責怪他了,我們先進城在說吧。”

孟宏恭狠狠的“哼”了一聲,道:“如果不是看在商千總的面子上,本官絕不饒你,帶路,進城。”

姜峰趕忙答應了一聲,從地上爬了起來,領着大隊人馬進城,一邊走着一邊還想,“商千總?莫非這個年輕人就是新上任的千總大人?就是前不久帶領一支民團剿滅了青狼峰的匪賊,又在沂水縣大敗殺虎溝的匪賊的商毅?看起來可好年輕,能有二十五歲嗎?”

進城之後,商毅纔看到,進城的大道竟然還是泥地,而且滿地都是各種垃圾,還有不少糞便之物,空氣中彌散着股怪味。兩則的房屋大多都是土坯,蓋着茅草頂,只少數是木製或是磚砌。而且整條大道上只有一座兩層樓高的樓房。而在臨街的房屋後面,依稀還可以看見一些簡易的窩棚。而店鋪也只有那麼二三間,賣得基本都是一些日常用品。來往的行人也都是衣衫襤褸,雙眼無神,似乎就像是行屍走肉一樣。只是偶然有幾個孩子從街上追逐着穿過,發出了一兩聲笑聲。

商毅也越看越心寒,這就是自己將要上任的地方嗎?說實話,就是清水村,也比這裡好得多。

進了巡檢司衙門,也是破破爛爛,公案早就不見了,正中到是還有一張椅子,不過一支腳還掂着兩塊磚頭才能放穩,還發散着一股黴味。孟宏恭也只能捏只鼻子,在椅子上坐下,想着商毅本來該是奇山所的千戶,是自己建議,才把他弄到這個鬼地方來,也不禁滿懷歉意,道:“商千總,本官也不知道這穆陵關成了這個樣子,實在是……”

商毅忙道:“大人不必自責,現在這年月,地方上都難,也不能全怪大人。”

孟宏恭聽了,也頗爲感動,道:“商千總,多謝你能體諒啊!你放心,本府回到靑州之後,一定會馬上安排,你需要什麼,一定爲你調備整全。”

商毅也點點頭,道:“多謝府臺大人。”

隨後孟宏恭又叫來了姜峰,告他商毅就是新上任的千總大人,以後穆陵關裡的一切都由他說了算。姜峰忙又參見了商毅。

隨後商毅又找來了紙筆,開列了一份淸單:不僅列舉了大量桌椅板凳、牀櫃架臺及其他的生活日用品,和一批土木泥鐵工匠,郎中,同時還需要大量的藥材、糧食、生鐵、木材,布匹、牲口、種子等物,甚軟連木炭、硝、硫磺也開列了不少。

等孟宏恭一看,嘴立刻也合不隴了,商毅到是獅子大開口,一下子耍這麼多東西,少說也值二三萬兩銀子,青州府裡也拿不出來這麼多東西,又後悔自己剛纔在情急之下,把話說得太滿了,收也收不回來,苦着一張臉,一句話也說不上來。

不過商毅早就看出來,而且他也知道,這些東西青州府也不可能全都白送給自己,而且前幾次戰鬥收穫頗豐,共繳獲了白銀十餘萬兩,黃金兩千多兩,在民團裡用去一些之後,還剩餘有白銀八萬餘兩,黃金還沒動,因此目前的財力還算雄厚,關建是東西要進快到位。

於是商毅道:“府臺大人,這些東西,卑職自然不能全靠府裡無償提供,如藥材、糧食、生鐵、木材,布匹、石料等物,卑職願意出錢購買,不過請大人介紹幾個價格公道的商家,而工匠到穆陵關來做事,薪酬也由卑職來支付,絕對同青州府的標準一樣,只是人越多越好,不知大人以爲如何?”

孟宏恭聽了,這才鬆了一口氣,道:“商千總,可真是難爲你了,好吧,本府也不能全讓你出錢,可以送給你糧食二千石,生鐵三千斤,木材五百料,棉布一百匹,其他用品也有一些。其餘的就只能由你購買了。不過你放心,價格至少比市面上低兩成。你耍的工匠也保證爲你安排到。”

商毅也點了點頭,道:“多謝大人,卑職還有一件事,想請府臺大人幫助。”

孟宏恭忙道:“什麼事,你但說無訪。”

商毅道:“如今淸酋入關,既將侵入山東境內,卑職本是民團教師,成立民團,只爲護境保民,一但清酋殺到,幾個村子必難保全。而這穆陵關地方狹小,住不下那麼多人,因此卑職想把鄉親們遷移到青州府多安居,還請大人安排下住所。”

孟宏恭想了一想,道:“會有多少人遷進青州府呢?”

商毅道:“約有一千佘戶,四千人口。”

孟宏恭道:“要說四千人口,青州府裡到是容納得下,只是一時之間,找不出那麼多住所來,而且這四千多人的飲食也是個難題。”

商毅道:“這個請大人放心,沒有住所,可以請大人提供一些帳蓬,也能安居,只是一些鄉紳父老,還請大人盡力安排。另外飲食也不用大人但心,我們會自己帶足口糧。”

“哦!” 孟宏恭這才鬆了一口氣, 道:“好,既是如此,本府就答應你了。”

商毅也點了點頭,道:“多謝府臺大人,卑職立刻就去安排村民搬遷,不過卑職所需物資和工匠到位,也是越快越好。”

孟宏恭聽了,也連忙起身,道:“商千總儘管放心,本府就不在這穆陵關中耽擱,立刻啓程上路,返回青州府,馬上就爲你釆辦物資。本府答應送給你的東西,在三五天之內,必會送到穆陵關來,隨行而來的,也必會有一批工匠。” 說着起身就要走了。

其實孟宏恭也是一刻都不想在這穆陵關裡多待下去,正好藉着回青州府裡爲商毅釆辦物資爲理由,還是趁早離開得好。如果再多待一刻,只怕都會吐了出來,萬一要是拖得久了,天色暗下來,要在這裡過夜,那還不要了自己的老命了。

商毅也沒有挽留,只是親自相送。走出巡檢司衙門的時候,只見商毅帶來的五百團兵正在巡檢司的門口站立,整整齊齊,似乎從剛纔到現在,一動都沒有動過,也引到了一些穆陵關裡的百姓和士兵看熱鬧

第238章 訪歐之旅(二)第27章 民團教師(三)第142章 收復臨朐縣(一)第290章 帝國體制(六)第142章 收復臨朐縣(一)第29章 攻取兗州(五)第136章 各有打算第127章 主動出擊(上)第426章 中俄之戰(六)第88章 計劃調整(上)第262章 察哈爾之戰(五)第99章 清軍的援軍(上)第228章 排華事件(三)第174章 八旗圈地第二章 帝國體制五皇權第106章 圍城打援第81章 總結作戰第206章 北伐計劃(上)第288章 帝國體制(三)第265章 變數(上)第238章 訪歐之旅(二)第61章 又有匪賊來襲第101章 謀位之夜第250章 中國西印度公司總督(三)第164章 出兵琉球第144章 規則(上)第4章 進攻北京(一)第219章 渡過鴨綠江第131章 蘇州織造(二)第75章 架臨宿州第165章 雨戰(一)第129章 接見鄭成功第120章 登州的來使第116章 視査海防(下)第230章 除夕——驚變(上)第19章 保衛家園(三)第334章 突襲第54章 西班牙使者(下)第27章 夜襲(下)第101章 收編海盜(二)第31章 碧華軒(上)第182章 大西軍出戰(二)第196章 對策第196章 軍校第97章 遷移(四)第209章 清廷的難題第335章 又一次關原之戰(一)第17章 朱印船(上)第139章 外線作戰(一)第164章 工業革命的雛形(上)第12章 最後的事項第115章 守關之戰(五)第64章 追擊張獻忠第54章 西班牙使者(下)第381章 喜迅第5章 家事! 公事!(上)第209章 進京(下)第80章 洋人(上)第114章 兵工廠和印刷作坊(下)第81章 洋人(下)第148章 進攻揚州——火炮對戰(上)第110章 合圍南京(下)第121章 狙擊手第413章 南京風雲(一)第272章 不解(下)第32章 荷蘭交涉(上)第41章 匪賊來了(二)第190章 大勢所趨第66章 建設(上)第1章 安撫第63章 烈火焚城第208章 哭諫(下)第258章 進攻當塗(下)第191章 議和後續(四)第3章 趕集(上)第239章 秦淮河之戰(下)第301章 佈置計劃第428章 平定叛亂(上)第15章 全村動員(上)第155章 進攻廣東(三)第92章 秦淮風月(上)第133章 北京的寒冬(四)第22章 羅川口攻防戰(一)第323章 進攻大阪(下)第16章 山東戰役(四)第71章 長江艦隊再度出擊(三)第276章 丁亥之變(二)第207章 進駐登州第79章 桂王第344章 勝利的果實(下)第371章 荷蘭的決議第25章 攻取兗州(一)第207章 進駐登州第209章 進京(下)第315章 攻佔九州島(四)第178章 琉球之變(三)第365章 南洋首戰(二)第89章 騎軍對戰(下)第264章 調兵第49章 大獲全勝
第238章 訪歐之旅(二)第27章 民團教師(三)第142章 收復臨朐縣(一)第290章 帝國體制(六)第142章 收復臨朐縣(一)第29章 攻取兗州(五)第136章 各有打算第127章 主動出擊(上)第426章 中俄之戰(六)第88章 計劃調整(上)第262章 察哈爾之戰(五)第99章 清軍的援軍(上)第228章 排華事件(三)第174章 八旗圈地第二章 帝國體制五皇權第106章 圍城打援第81章 總結作戰第206章 北伐計劃(上)第288章 帝國體制(三)第265章 變數(上)第238章 訪歐之旅(二)第61章 又有匪賊來襲第101章 謀位之夜第250章 中國西印度公司總督(三)第164章 出兵琉球第144章 規則(上)第4章 進攻北京(一)第219章 渡過鴨綠江第131章 蘇州織造(二)第75章 架臨宿州第165章 雨戰(一)第129章 接見鄭成功第120章 登州的來使第116章 視査海防(下)第230章 除夕——驚變(上)第19章 保衛家園(三)第334章 突襲第54章 西班牙使者(下)第27章 夜襲(下)第101章 收編海盜(二)第31章 碧華軒(上)第182章 大西軍出戰(二)第196章 對策第196章 軍校第97章 遷移(四)第209章 清廷的難題第335章 又一次關原之戰(一)第17章 朱印船(上)第139章 外線作戰(一)第164章 工業革命的雛形(上)第12章 最後的事項第115章 守關之戰(五)第64章 追擊張獻忠第54章 西班牙使者(下)第381章 喜迅第5章 家事! 公事!(上)第209章 進京(下)第80章 洋人(上)第114章 兵工廠和印刷作坊(下)第81章 洋人(下)第148章 進攻揚州——火炮對戰(上)第110章 合圍南京(下)第121章 狙擊手第413章 南京風雲(一)第272章 不解(下)第32章 荷蘭交涉(上)第41章 匪賊來了(二)第190章 大勢所趨第66章 建設(上)第1章 安撫第63章 烈火焚城第208章 哭諫(下)第258章 進攻當塗(下)第191章 議和後續(四)第3章 趕集(上)第239章 秦淮河之戰(下)第301章 佈置計劃第428章 平定叛亂(上)第15章 全村動員(上)第155章 進攻廣東(三)第92章 秦淮風月(上)第133章 北京的寒冬(四)第22章 羅川口攻防戰(一)第323章 進攻大阪(下)第16章 山東戰役(四)第71章 長江艦隊再度出擊(三)第276章 丁亥之變(二)第207章 進駐登州第79章 桂王第344章 勝利的果實(下)第371章 荷蘭的決議第25章 攻取兗州(一)第207章 進駐登州第209章 進京(下)第315章 攻佔九州島(四)第178章 琉球之變(三)第365章 南洋首戰(二)第89章 騎軍對戰(下)第264章 調兵第49章 大獲全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