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清廷滅亡(一)

攻佔遵化的中華軍,是山東軍區留守的第十軍第十二旅和二個騎兵團。而進攻的路線,又一次是從海路經過的。

山東軍區出擊朝鮮和遼東之後,在山東本地,只留下了第十軍留守,按原定計劃,是在淮南軍區進行北伐的時候,第十軍從海路出擊,襲入山海關,協助淮南軍區,同樣也是切斷清廷向北方逃跑的路線。不過中華軍在遼東的進展十分順利,不僅攻佔了瀋陽,而且順看遼西走廊,一直打到寧遠,這個時候中華軍攻不攻取山海關,其實已經不重要了。

但從海上突襲這一招還是可行的,因此這一計劃也修改爲在大沽口登岸,突襲天津。算起來這以經是中華軍第三次對大沽口進攻了。

同樣的,這時清廷在天津的防守也十分空虛,因此第十軍十分順利的從大沽口登陸,攻佔了天津。但在佔領了天津之後,第十軍的軍長章一平從情報司設在天津的情報人員那裡得知,從北京的種種跡像表明,現在清廷有準備逃到蒙古去的可能,因此章一平立刻派遣第十二旅從天津直接北上,首先攻取遵化,然後攻取薊州,切斷清軍北退的道路。

不過從北京通向蒙古的道路很多,並不是只有經遵化走喜鋒口這一條,以第十軍的兵力,也不可能把每一條路都堵住,而且章一平也並不知道這時淮南軍區己經佔領了懷來、延慶,將清廷從西北撤離的道路堵住了。因此又讓十二旅帶上二個騎兵團,這樣一但發現清廷從其他的道路退走,就可以馬上展開追擊。結果十二旅和二個騎兵團出擊之後,也十分輕鬆的就攻佔了遵義,然後向薊州進軍。

等清廷收到遵義、天津失守的消息時,正是福臨等人的車隊準備離開北京。本來一日之間,連接二次告急,連改了三次撤退的時間,這就己經夠讓福臨鬧心的了,而現在又得知中華軍攻取了遵義,清廷北撤的路線也已被全部封鎖,現在清廷只能困守在北京,形同甕中之鱉,福臨也終於強撐不下去,又一次昏了過去。

現在當然不可能再撤退了,濟爾哈朗趕忙道:“快,先把皇上擡到皇宮裡去,找太醫給治療。”

於是衆人又七手八腳,把福臨擡進了皇宮,而兩宮皇太后,還有皇后也都趕忙從車上下來,跟着一起從神武門又進了皇宮。

其實他們離開皇宮才只有一會兒的功夫,但這時皇宮裡面卻全亂了起來。原來福臨等人一出皇宮,也就像是樹倒猢猻散一樣,在皇宮裡剩下的太監、宮女也都知道,現在清廷的大勢己去,皇帝都跑了,自已還留在宮裡做什麼。趕緊都跑吧。

當然也不能白跑,怎麼樣也要順一點東西走,不然出了宮怎麼過曰子呢,因此太監宮女們紛紛在皇宮裡搜找值錢的東西,結果在搜找的過程中,許多太監宮女,甚致是待衛爲了爭搶東西打起來,當然還有平時的積怨,也都在這時爆發。一些宮裡老太監,或者是有後臺靠的太監、宮女、嬤嬤等,平時總是仗着權勢欺人,但現在權勢盡散,以前受過欺負的小太監、宮女們紛紛羣起而攻,有不少人都被打得又哭又叫,滿處亂跑,因此整個皇宮裡,到處都吵吵鬧鬧,亂亂哄哄。

但現在重回皇宮裡的一羣人也管不了這些,先搶救皇帝要緊,因此衆人擡着福臨,首先趕到坤寧宮來。

但剛一進坤寧宮的宮門,就見不少太監宮女在宮裡來回亂跑,有人抱着兩個大花瓶,有人扛着兩匹綢鍛,還有人揹着一個大包袱,也不知裝的是什麼?

而這時還能聽見,在坤寧宮裡還有人七嘴八舌的叫着:

“這是我的,這些都是我的,你們不許搶。”

“呸,憑什麼就說是你的,這些都是坤寧宮裡的東西,大夥兒見者有份,你一個人拿得了嗎?誰搶着歸誰。”

“放屁,死奴材,也不看看你是什麼東西,居然還敢和我頂嘴,看我不打死……哎喲……哎喲……”

“哼!你當還是過去嗎?咱們還得服服帖帖的聽你管,現在連皇上都不在了,你還抖什麼威風,看我不打死你個王八蛋。”

“對,打死你,我早就看你不順看了,不過就是在皇上身邊伺候了幾天,就以爲比我們高了,也不撒泡尿自個照照,咱們春梅拜把子,都是奴材,看你平時那個酸樣,打,打死這混帳王八蛋。”

“……哎喲……別打了,別打了……哎喲……哎喲……東西都給你們,我不要了……哎喲……”

濟爾哈郎也覺得實在有些聽不下去了,趕忙搶跑了幾步,走進了坤寧宮,只見宮裡有六七小太監,正廝打成一團,不過是幾個人合打一個,而被打的那個正滿地打滾,慘叫不住。而整個屋間裡櫃倒箱翻,瓷器、書籍、幔帳等等都散了滿地,一片狼籍。而這時都還沒有發現濟爾哈朗進來,還在扭打不止。

濟爾哈朗忍不住大喊了一聲:“都給我住手。”雖然濟爾哈朗己是六十多歲的老人,但畢競是戎馬半生,因此這一嗓子也喊得很響,其他的太監也沒有想到濟爾哈朗會又回來,也都一下孑怔住了。

這時捱打的那個小太監也認出了濟爾哈朗,趕忙連滾帶爬的趴到濟爾哈朗腳邊,哭着道:“鄭親王,您可要替奴材做主啊。”

濟爾哈朗抵頭一看,見他的衣服撕裂了多處,鼻青臉腫,但濟爾哈朗還依稀認得,是一個在福臨身邊伺奉的小太監。濟爾哈朗看了看其他幾名太監,怒道:“你們幾個死奴材,膽子到是不小,皇上纔出去多大一會兒的功夫,就在宮裡反了天了。”

幾個太監互相看了一眼,其中有一個年紀稍長的道:“鄭親王,現在大清都快完了,反天又怎麼樣,你還想抖威凡,奴材還不侍候了。”然後對其他人道:“弟兄們,咱們走。”說着幾個太監呼拉一下子,從坤寧宮的後門跑了。

濟爾哈朗怒不可遏,正要追上去抓住幾個,但這時只聽身後有人道:“鄭親王,算了。”

濟爾哈朗回頭一看,原來是莊太后再說話,濟爾哈朗道:“太后,這些死奴材,實在太可氣了……”

莊太后苦笑了一聲,道:“算了,先救治皇上要緊。幾個奴材,不值得和他們嘔氣。”

濟爾哈朗這才免強壓住了火,帶着人先把坤寧宮簡單收拾了一下,又把福臨擡進來,放到榻上,其實這麼吵吵鬧鬧,福臨已經醒了。不過衆人還是不放心,還是命人去傳太醫來。但等了好一會兒,也不見太醫的影子,太醫們當然也不會還傻傻的等在皇宮裡,也乘着混亂,全部都跑光了。現在當然找不到人。

等有人回報,找不到太醫的時候,濟爾哈朗和洪承疇也急得滿頭大汗,兩宮皇太后和皇后也抽抽搭搭想哭但又不敢大哭。福臨苦笑了一聲,搖了搖頭,道:“算了,用不着這麼麻煩了。”

其他人聽了,也都覺得十分心酸。福臨又道:“看來我大清是氣數已盡了。”嘆了一口氣,福臨又擡天看着天花板,喃喃道:“若是天不佑我大清,爲何讓我大清入關,坐擁天下,但如果是天佑我大清,爲什麼現在又落到這般田地,天機難測,真是天機難測啊。”說着,福臨又連嘆數聲。而在場許多人都開始抽泣起來。

過了好一會兒,福臨才道:“你們都各自去吧,能想辦法逃走的,就自己想辦法逃走吧。”

不知是誰首先帶頭哭了起來,不一會兒,在場的官員、待衛、太監、宮女們也都跟着一起哭了起來。

這時福臨轉頭又對兩位皇太后道:“額娘,都是兒子無能,不僅使先帝打下的江山盡失,而且現在還連累了額娘。若是早些將額娘送到舅舅那裡去,兒孑也可以了卻了一件心事。”

這時兩位皇太后也終於忍不住,大哭了起來。

福臨又對皇后道:“朕與你成親兩年,但因爲忙於國事,一直都沒有好好待你,本想以後再……可惜己經遲了。”

皇后聽了,也趴到福臨的榻邊,只哭得死去活來。整個坤清宮裡頓時悽悽慘慘,哭聲一遍。福臨又一次仰天長嘆,道:“朕今日始知當年明懷宗之心了。”

懷宗是清廷爲崇禎所尊定的廟號,不過南明弘光朝廷建立之後,給崇禎定的廟號是思宗,現在的中華帝國,也承認這個廟號。而福臨心裡卻在盤算,自己是否也該像崇禎一樣自盡殉死,再留下一個遺詔,寫幾句什麼朕之屍身,任爾處置,但勿傷百姓,文武百官均可殺之類的場面話。

同時福臨又想起,聽一些原明的太監說過,崇禎在自盡之前還殺光了自己的后妃,連女兒都想殺,幸好是商毅趕進皇宮裡,崇禎才把兩位公主託付給商毅,聽說這兩位公主己都被商毅納爲嬪妃了,居說商毅對她們還十分寵愛。想到這裡,福臨也纔想起來,大清敗就敗在這個商毅手裡,同時不禁有些羨慕崇禎,不管怎麼說,在他死前還能遇見商毅,把兩個女兒託付給商毅,而自己上那去找大清的商毅呢?不過轉念一想,就算大清也有商毅,自已也沒兒沒女可託付啊。

第241章 南京的新格局(下)第162章 接見堵胤錫第118章 收復南京之戰(三)第243章 東西方的交流(一)第161章 勝利迴歸第377章 第二戰(二)第92章 局勢嚴峻第18章 山東戰役(六)第8章 挺進大別山(二)第241章 訪歐之旅(五)第43章 守衛新野(上)第424章 中俄之戰(四)第288章 計劃第1章 喜迅(上)第202章 夜奔(上)第63章 烈火焚城第152章 潛入濟南城內第261章 會師馬尼拉第87章 人材(下)第304章 曰本內戰爆發(下)第9章 安慰公主第166章 雨戰(二)第124章 南方決裂第101章 守城第42章 匪賊來了(三)第201章 生絲之戰(二)第115章 決戰之前(下)第85章 地雷陣第52章 山東巡撫第96章 商毅的目地第92章 秦淮風月(上)第124章 收復南京之戰(九)第250章 退守修道院第132章 北京的寒冬(三)第52章 派遣內應第345章 進駐二條城第17章 行軍第202章 發行貨幣(上)第108章 圍殲阿濟格(四)第135章 開業(二)第89章 繼續堅持第129章 林府壽宴(四)第94章 救援蘇州第162章 浙江的政務第1章 回到明朝山村當獵手(上)第74章 清廷議事第213章 李自成敗逃第290章 帝國體制(六)第153章 激戰(上)第64章 追擊張獻忠第217章 另一位宗師(上)第74章 完成包圍第15章 廬州聚兵(下)第13章 淮安戰役(一)第170章 局勢的變化(二)第86章 突破淮河(上)第174章 人民公社(上)第200章 布萊克報告(上)第88章 騎軍交戰(上)第208章 清廷新軍(下)第161章 豐臣公主(下)第72章 龍困淺灘(上)第182章 下獄(上)第126章 攻佔開封(下)第5章 進攻清廷第一戰(二)第73章 福臨登基第50章 進軍武昌(一)第123章 造船(下)第280章 辭職(上)第111章 圍殲阿濟格(七)第180章 報紙第281章 國會成立(一)第268章 馬尼拉的後續工作(二)第288章 帝國體制(三)第131章 蘇州織造(二)第25章 作戰原則第199章 廷議(下)第151章 阿巴泰的決定第234章 除夕——劫持第139章 外線作戰(一)第173章 勸進(下)第89章 騎軍對戰(下)第45章 南陽大捷(上)第121章 開封戰役(一)第15章 淮安戰役(三)第41章 匪賊來了(二)第17章 湖北援軍(下)第100章 湖北失守第24章 羅川口攻防戰(三)第402章 北境第151章 鄭成功的選擇(三)第49章 清軍整頓(二)第28章 攻取兗州(四)第219章 工業基礎第285章 皇室的收入第38章 清水村的生活第151章 進攻揚州——雨戰(下)第36章 海軍計劃第41章 洪承疇復職(上)第184章 襲擊(上)
第241章 南京的新格局(下)第162章 接見堵胤錫第118章 收復南京之戰(三)第243章 東西方的交流(一)第161章 勝利迴歸第377章 第二戰(二)第92章 局勢嚴峻第18章 山東戰役(六)第8章 挺進大別山(二)第241章 訪歐之旅(五)第43章 守衛新野(上)第424章 中俄之戰(四)第288章 計劃第1章 喜迅(上)第202章 夜奔(上)第63章 烈火焚城第152章 潛入濟南城內第261章 會師馬尼拉第87章 人材(下)第304章 曰本內戰爆發(下)第9章 安慰公主第166章 雨戰(二)第124章 南方決裂第101章 守城第42章 匪賊來了(三)第201章 生絲之戰(二)第115章 決戰之前(下)第85章 地雷陣第52章 山東巡撫第96章 商毅的目地第92章 秦淮風月(上)第124章 收復南京之戰(九)第250章 退守修道院第132章 北京的寒冬(三)第52章 派遣內應第345章 進駐二條城第17章 行軍第202章 發行貨幣(上)第108章 圍殲阿濟格(四)第135章 開業(二)第89章 繼續堅持第129章 林府壽宴(四)第94章 救援蘇州第162章 浙江的政務第1章 回到明朝山村當獵手(上)第74章 清廷議事第213章 李自成敗逃第290章 帝國體制(六)第153章 激戰(上)第64章 追擊張獻忠第217章 另一位宗師(上)第74章 完成包圍第15章 廬州聚兵(下)第13章 淮安戰役(一)第170章 局勢的變化(二)第86章 突破淮河(上)第174章 人民公社(上)第200章 布萊克報告(上)第88章 騎軍交戰(上)第208章 清廷新軍(下)第161章 豐臣公主(下)第72章 龍困淺灘(上)第182章 下獄(上)第126章 攻佔開封(下)第5章 進攻清廷第一戰(二)第73章 福臨登基第50章 進軍武昌(一)第123章 造船(下)第280章 辭職(上)第111章 圍殲阿濟格(七)第180章 報紙第281章 國會成立(一)第268章 馬尼拉的後續工作(二)第288章 帝國體制(三)第131章 蘇州織造(二)第25章 作戰原則第199章 廷議(下)第151章 阿巴泰的決定第234章 除夕——劫持第139章 外線作戰(一)第173章 勸進(下)第89章 騎軍對戰(下)第45章 南陽大捷(上)第121章 開封戰役(一)第15章 淮安戰役(三)第41章 匪賊來了(二)第17章 湖北援軍(下)第100章 湖北失守第24章 羅川口攻防戰(三)第402章 北境第151章 鄭成功的選擇(三)第49章 清軍整頓(二)第28章 攻取兗州(四)第219章 工業基礎第285章 皇室的收入第38章 清水村的生活第151章 進攻揚州——雨戰(下)第36章 海軍計劃第41章 洪承疇復職(上)第184章 襲擊(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