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火銃試射

第二天一早,流寇就向兗州府發動了進攻,因爲昨天以經填平了幾處護城河,因此這一次就是架起了木梯,直攻城牆了。不過商毅這時並沒有參戰, 而是帶着周少桓、童大勇、成進等人,正再檢閱自己淘到的火銃。

因爲流寇的進攻目標非常明確,就是南城,而昨天的填埋防城河也都是集中在南城,在其他三城都沒有動靜。因此昨夜曾化龍和王應泰也商議決定,將由登萊和山東兩軍輪流守衛南城,今天正好是由兗州的軍隊守衛南城,曾化龍派馬漢福和高天分別駐守東西兩城,讓昨天戰了一天的穆陵軍和尋山後所、王徐寨前所的人馬休息。

而曾化龍將商毅的要求向王應泰提之後,王應泰也十分痛快,立刻就答應下來,從庫裡拿出一百件鐵甲、一百五十套棉甲,三百套皮甲送給登萊人馬,同時還找出了一百三十三支鳥銃,五十二支魯密銃,三十一支三眼火銃,還有六百多斤火藥。基本上把兗州的軍備府全給掏空了。

曾化龍將盔甲分散給其他五支人馬,毎人都分到了幾十套,因此也十分高興。而所有的火銃和火藥則都給了商毅。

商毅感興趣的是鳥銃和魯密銃,三眼火銃的射程太近,因此不在商毅的考慮之內。而魯密銃由傑出火器研製家趙士楨於萬曆二十六年(1598年)仿土耳其魯密國(羅姆蘇丹國)所進貢的火繩槍。經改進後製成,重量大於之前的鳥銃,但射程可達百步(150米)、威力大大高於後者。由其是加上了火門裝置,可以在大風環境中使用,在這種時候,作用遠遠大於鳥銃,因此也是商毅的首選火銃。當然在未來,還是要製出燧發槍,特別是後裝彈式燧發槍才行。

拿到了火銃之後,商毅找來羅遠斌等人,他們找了一塊大空地試槍。羅遠斌又找了一些會用火銃的士兵,加上他原來的弟兄們,一共是三十一人。

但他接過了商毅遞給他的一把魯密銃,仔細看了片刻,才搖搖道:“大人,這把魯密銃的銃管焊接不牢,最多五次射擊,必會爆管。因此不能使用。”

商毅也嚇了一跳,這纔想起來,明末時候,確實有許多火銃的質量不過關,銃管焊接不牢是主要問題,經常發生爆管誤傷自己的情況。軍隊中不願使用火銃,這也是一個重要原因。自己現在雖然以經淘到了三四百支火銃,但質量過不過關可還不知道,幸好曾化龍拔給他的火銃現在還都放着,沒有使用,不然還不知道發生多少事故。不過看來這個羅遠斌會檢查火銃的質量,確實是個不錯的人材。於是商毅道:“你把這些火銃都檢查一下,看一看有沒有能用的。”

羅遠斌點了點頭,先從魯密銃開始,一支一支的仔細觀看,足足看了快一個時辰,才從五十二支魯密銃中挑出了二十一支質量過關,可以使用的,另有十九支支魯密銃需耍更換銃管才能使用,還有十二支基本是報廢了。

商毅也不禁一吐舌頭,五十二支魯密銃中只有二十一支過關,合格率居然只有百分之四十,按這個比例,自已淘回來的其他火銃也大約只有一百多支能夠使用了。看來以後還是要造自己打造爲主。

這時羅遠斌拿起一支質量過關的魯密銃,從一個勺子裝了一勺火藥,倒入銃管中,然後插上引線,一手平端,一手用松香點燃引線。只聽“轟”的一聲巨響,一百步之外一面堅起的三寸厚木板上,被打穿了一個茶杯大的窟窿。

周少桓等幾個少年也看得目瞪口呆,他們都是第一次看到火銃發射,雖說還比不上火炮,但如果打到人身上,誰也受不了。

而羅遠斌放下了火銃,道:“它魯密銃在一百步以內,打穿一層鐵甲,絕不成問題,如果是三重厚甲,估計也就在七十到八十步之間就可以了,如果是鳥銃,則只纔打五十步。”

商毅點了點頭,他知道這樣的水平在這個時候,以經很不錯了。火銃的射程和威力,除了本身因素之外,火藥威力的大小也是一個關建,不過雖然是使用黑火藥,但在木炭、硝、硫磺本身的純度和最適當劑量的配比,還有不小的潛力可以發掘,因此如果在細節上加以改進,威力還可以提升百分之三十到六十,這就非常可觀了。

商毅又問道:“你會打火銃嗎?或着打銃管嗎?”

羅遠斌搖了搖頭,道:“若是打好了的銃管,小人到是會安裝,但若是讓小人來打製火銃或銃管,卻是不會。” 頓了一頓,道:“不過小人到是知道,有一個人會……”

他還沒有說完,只見一個士兵急匆匆跑到了商毅面前,氣喘吁吁道:“商千總,可找到你了,快,兗州城快要守不住了,巡撫大人正在到處找你。”

商毅也不禁大吃了一驚,這還不到中午啊,怎麼這麼一會兒的功夫,兗州城就守不住了呢?急怔吩咐周少桓等人,立刻去招集人馬,等自己的命令,然後匆匆趕到曾化龍的館驛。

這時曾化龍、王應泰還有陳觀,都在一起,幾個人急得團團只轉,一見商毅來了,幾個人彷彿就像見到了救星一樣,趕忙都迎了上來。

商毅剛要施禮,曾化龍以一把拉住了他,道:“商毅,現在戰況危急,兗州府己岌岌可危了,你速帶本部人馬,趕到南城去救援吧,這一城安危,全靠你了。”

商毅也來不及多想,只好答應了一聲:“尊命。” 然後匆匆離。幸好穆陵軍都己是訓練有素,就這麼一會兒的功夫,周少桓等人以經把隊伍集合了起來,士兵們都穿好了盔甲,整裝待發。

―――――――――分割線―――――――――分割線―――――――――

原來昨天商毅守南城,取得了一場大捷,斬首一千八百餘衆。王應泰嘴裡雖然誇讚,但心裡卻是酸溜溜的。爲什麼人家登萊的人馬就這麼行,連取得了兩場大捷,自己山東的人馬就不行呢? 因此他在當晚,把兗州的衆將招集在一起, 告他們,以經和曾化龍達成協議,兩軍輪流守南城,明天就輪到兗州人馬守城,能不能也打得漂亮一點,給自己長長臉。

兗州的衆將其實也對商毅連續立功也非常眼紅,由其是兗州的守備伍昊,他是兗州的最高武官,聽了王應泰的話之後,立刻拍着胸脯向巡撫保證,明天一定打一個漂漂亮亮的勝仗,也長長咱們兗州府的威風。其他武將自然也都不甘示弱,也都紛紛表態,明天一定努力等等。王應泰也放了心。

果然在第二天,伍昊帶領着兩千兗州兵來到南城駐守,正好趕上流寇向城牆發動進攻。兗州的衆將士們也一個個擦拳磨掌,準備也大顯身手一番。

而且在伍昊看來,昨天商毅取得了一場大捷,並不是登萊人馬有多強,而是因爲流寇的實力並不怎麼樣了。因此伍昊認爲登萊人馬能夠做到,自己兗州的人馬同樣也能夠做到。於是他也憋足了一口氣,也想打一個大勝仗。

只可惜戰事的進程並沒有按伍昊等兗州衆將的預想發展,一來是因爲兗州的人馬實力的確太弱了,因爲登州、萊州、青州從山東巡撫分離出去之後,山東巡撫就成了一個徹底的內地巡撫,軍備力量和守衛遼東沿海的登萊巡撫相比,確實還差了一大截。

而在另一方面,流寇今天可是動真格了,出動的人馬也不再是昨天的炮灰,而是各人手下的精銳人馬,他們不僅和官軍周旋了多年,有豐富的戰鬥經驗,而且武器裝配和戰鬥力都要比昨天的人馬高出一個檔次。結果這樣一來,此消彼漲,雙方的實力對比立刻就轉了一個方向。

因爲有城牆可守,兗州人馬總算是堅持了近一個時辰,但這也就到頭了,雖然流寇們付出了一些傷亡代價,但最終還順着木梯,登上了城牆,也突破了兗州人馬的防守。

伍昊也不禁大吃一驚,沒想到自己本打算打一個大勝仗,結果卻事與願違,急忙下令全軍出擊,一定要把流寇給趕下城去。但久疏戰陣的兗州士兵卻根本就不是身經百戰的流寇的對手,由其是在失去了城牆的優勢之後,被流寇殺得紛紛倒地。而剩佘的士兵見流寇厲害,頓時鬥志盡失,紛紛敗退,流寇趁機在城牆上不斷擴大着陣地。

伍昊在萬般無奈之下,只好像王應泰求救。王應泰聞聽之後,也大驚失色,也只得硬着頭皮,來向曾化龍求援。

曾化龍一聽,也不敢怠慢,顧不得什麼兩軍輪流守城,急忙派劉天錫率軍去支援。結果也是僅僅能夠免強穩住局面,不繼續惡化,但也難以將流寇趕下城去。而且又激戰了一個多時辰,曾化龍把自己的家丁也都派了出去,但流寇到底人多勢衆,又是好不容易登上了城頭,自然不願輕易放棄,於是也不要命的拿人向城上墜,因此官軍漸漸又有些支持不住了。

王應泰一見,忙向曾化龍建議,趕緊調商毅的人馬去支援吧。到了這個時候,曾化龍也無計施了,只好派人去調商毅的穆陵軍出戰。

第368章 英國想參戰(下)第425章 中俄之戰(五)第231章 除夕——驚變(下)第123章 伏擊清軍(一)第332章 對持(二)第126章 攻佔開封(下)第34章 宣戰(上)第123章 開封戰役(三)第65章 入駐穆陵關第11章 深夜靜思第121章 收復南京之戰(六)第32章 再徵湖北(二)第61章 國事家事第250章 孝陵—陵園(上)第210章 船上的生活第30章 福王登基(下)第298章 放一放計劃第273章 杭州時報案第50章 驚動了官府(上)第382章 糾結的特朗普第182章 兵不血刃第118章 豫北戰役(四)第49章 南京的決策(上)第100章 收編海盜(一)第132章 湖北反擊(上)第207章 清廷新軍(上)第168章 多尓袞復出(二)第118章 收復南京之戰(三)第40章 海軍出擊第35章 鄉鬥(下)第63章 剃髮令(下)第233章 林家的決斷第124章 伏擊清軍(二)第337章 又一次關原之戰(三)第97章 僱傭兵(上)第182章 第二次琉球之戰(上)第139章 外線作戰(一)第57章 爭奪山東(一)第171章 遷移南京(下)第352章 日本勢力重新洗牌(三)第96章 豫北戰場(二)第149章 鄭成功的選擇(一)第215章 朝鮮使團在南京(上)第352章 日本勢力重新洗牌(三)第396章 荷蘭求和(五)第46章 會見鄭芝龍(上)第180章 報紙第97章 豫北戰場(三)第214章 平定朝鮮(三)第217章 另一位宗師(上)第78章 衡州府第360章 殖民制度(下)第36章 林家會議第37章 試探進攻(上)第173章 滿載而歸(一)第66章 三徵湖北(三)第99章 備戰(一)第70章 黃宗羲來訪(二)第162章 濟南備戰(二)第49章 南京的決策(上)第234章 訪歐船隊歸來(二)第二章 帝國體制四皇權第200章 登基建國(二)第12章 李巖入鄂第356章 到達呂宋第100章 清軍的援軍(二)第113章 守關之戰(三)第245章 血與火之夜(四)第61章 爭奪山東(五)第120章 收復南京之戰(五)第218章 清廷的新年第232章 清廷滅亡(四)第124章 組建海軍第138章 到馬事變第169章 先島海戰(下)第26章 江北之爭(三)第135章 向南向北(二)第236章 訪歐船隊歸來(四)第11章 深夜靜思第170章 遷移南京(上)第29章 管理戰俘(下)第241章 傳教士的調停第4章 趕集(下)第91章 遇刺(下)第173章 戰局的變化(五)第304章 曰本內戰爆發(下)第40章 鄧州之戰(三)第20章 進取光州(三)第101章 謀位之夜第三章 中荷決戰七第199章 登基建國(一)第430章 新的啓程第146章 內外結合第260章 攻佔聖地亞哥堡第28章 管理戰俘(上)第203章 登基建國(五)第182章 大西軍出戰(二)第4章 擁立監國(下)第61章 國事家事第66章 三徵湖北(三)
第368章 英國想參戰(下)第425章 中俄之戰(五)第231章 除夕——驚變(下)第123章 伏擊清軍(一)第332章 對持(二)第126章 攻佔開封(下)第34章 宣戰(上)第123章 開封戰役(三)第65章 入駐穆陵關第11章 深夜靜思第121章 收復南京之戰(六)第32章 再徵湖北(二)第61章 國事家事第250章 孝陵—陵園(上)第210章 船上的生活第30章 福王登基(下)第298章 放一放計劃第273章 杭州時報案第50章 驚動了官府(上)第382章 糾結的特朗普第182章 兵不血刃第118章 豫北戰役(四)第49章 南京的決策(上)第100章 收編海盜(一)第132章 湖北反擊(上)第207章 清廷新軍(上)第168章 多尓袞復出(二)第118章 收復南京之戰(三)第40章 海軍出擊第35章 鄉鬥(下)第63章 剃髮令(下)第233章 林家的決斷第124章 伏擊清軍(二)第337章 又一次關原之戰(三)第97章 僱傭兵(上)第182章 第二次琉球之戰(上)第139章 外線作戰(一)第57章 爭奪山東(一)第171章 遷移南京(下)第352章 日本勢力重新洗牌(三)第96章 豫北戰場(二)第149章 鄭成功的選擇(一)第215章 朝鮮使團在南京(上)第352章 日本勢力重新洗牌(三)第396章 荷蘭求和(五)第46章 會見鄭芝龍(上)第180章 報紙第97章 豫北戰場(三)第214章 平定朝鮮(三)第217章 另一位宗師(上)第78章 衡州府第360章 殖民制度(下)第36章 林家會議第37章 試探進攻(上)第173章 滿載而歸(一)第66章 三徵湖北(三)第99章 備戰(一)第70章 黃宗羲來訪(二)第162章 濟南備戰(二)第49章 南京的決策(上)第234章 訪歐船隊歸來(二)第二章 帝國體制四皇權第200章 登基建國(二)第12章 李巖入鄂第356章 到達呂宋第100章 清軍的援軍(二)第113章 守關之戰(三)第245章 血與火之夜(四)第61章 爭奪山東(五)第120章 收復南京之戰(五)第218章 清廷的新年第232章 清廷滅亡(四)第124章 組建海軍第138章 到馬事變第169章 先島海戰(下)第26章 江北之爭(三)第135章 向南向北(二)第236章 訪歐船隊歸來(四)第11章 深夜靜思第170章 遷移南京(上)第29章 管理戰俘(下)第241章 傳教士的調停第4章 趕集(下)第91章 遇刺(下)第173章 戰局的變化(五)第304章 曰本內戰爆發(下)第40章 鄧州之戰(三)第20章 進取光州(三)第101章 謀位之夜第三章 中荷決戰七第199章 登基建國(一)第430章 新的啓程第146章 內外結合第260章 攻佔聖地亞哥堡第28章 管理戰俘(上)第203章 登基建國(五)第182章 大西軍出戰(二)第4章 擁立監國(下)第61章 國事家事第66章 三徵湖北(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