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民團教師(一)

因爲周世奇是擔任過地方官員,頗有一些行政組織能力,而且周家在當地也算大族,很有號招力,再加上他的兒子又正在縣裡當差,縣太爺也要賣他幾分面子,因此行事也十分方便,修屋建莊,開荒屯田,只用了三年多的時候,清水村就聚集了四百五十四戶,共計有二千零七十七口,擁有田產一萬二千多畝。其中有五千多畝田產都是屬於周家。也算是一個大地主。

不過周世奇爲人還算不錯,做官的時候雖然也拿過一些額外錢財,但也是適可而止,並不過份。同時也比較體恤百姓,在做知縣時,還能夠組織縣民興修水利,開墾荒田,也頗得民心。

而在退修之後,爲了組建清水村,聚隴流民,也主動拿出了不少錢財,來興修水利,購買耕牛農具,對佃戶收取的地租也不算太高,因此在鄉里也很受村民們的尊敬。因爲他是致仕官員,兒子也是舉人出身,因此不用交納稅賦,一些百姓也主動把田產賣給周家,做了他家的佃戶。周世奇的田產差不多有一半是這樣得來的。

因此整個清水村也被他管理得十分興旺,加上這幾年山東的災情也不那麼嚴重了,現在村裡不僅能夠負擔本身的稅賦,而且還有不少營餘,既使是再遇到大災之年,也能夠應付一段時間了。

一邊聽着介紹,一邊走着。因爲都騎着馬,行走也快得多,四十餘里的路程只用了大半天時間就走完了。正午過後,就到了淸水村。

不過在出山之後,沿路盡是荒涼之地,顯然在三年多以前,遭受的那一次洗劫的後遺症還沒有完全平復下來。只有接近了淸水村之後,才漸漸有了改觀,在通向村口的大道兩側,盡是農田,不過現在己是秋後,快要入冬,因地裡的莊稼基本都以收割,不過還是有相當一部份田地裡又重新種上了冬小麥,還有不少人正在田間勞動。

清水村位於沂水縣西北二十餘里,沂水東岸。村子是背靠沂水而建,周圍都修建了一層五六米高的護堡牆,以及堡垣,吊橋,門樓、甕城等等城防工程,應有盡有,看起來就像一個小城堡。不過爲了防範盜匪,大多數村子都修築成了這種城堡式的樣子。而在村牆邊上,還挖掘了一條防村河,引入了沂水,護村河寬約六七米,離村牆還有三米多,一方面是保護村莊,另一方面也是引水灌溉農田。

進村之後,街道建築還算乾淨整潔,沿主街兩側是一些商輔、酒館買賣,還有一排社廟計有財神廟、福神廟、龍王廟、觀音廟、五穀廟等等廟宇,數不勝數。街上也有不少行人來來往往,氣氛也頗爲熱鬧。

商毅還是第一次來到一個真正的村子,因此也覺得十分新鮮,彷彿是在看古裝的電視劇一樣。不過他留心觀察,見行人的精神面貌還都算不錯,雖然不少人都面有萊色,但這主要是因爲缺少肉食的緣故。商毅經過這幾天惡補,知道在這個時代,能夠有這樣一個村子,確實以經很不錯了。

而身邊的唐鎮也長長出了一口氣,道:“姨姐夫,我記得三年來過清水村一趟,那時這裡還是隻一個簡陋的小屯子,想不到三年的時間就大變樣了,我看就是青州府裡,也不過如此了。”

周世奇也頗爲得意,道:“管琿區區一個小村,幾百戶人口,我還不在話下。”

這時一行人馬走過路邊的一片空地,只見空地上有幾十個青壯漢子,站成了一個大方陣,在一名長得頗爲彪悍的漢子的指揮下,似乎正在操演武藝。而在兩側的武器架子上,還擺放着一些刀槍劍戟等武器。在正中的一條上凳上,還坐着一個漢子,正在端碗喝水。

而隨着那指揮漢子的口令聲,這些村丁們揮拳踢腿,打得塵土飛揚,配合着動作,不時還發出一些吆喝的聲音,到也頗有聲勢。也引得不少路人住足觀看。

路過這片空場的時候,商毅和唐鎮都扭頭看着,只有周少桓對此不屑一顧。周世奇顯然也發現他們正在關注這些村丁操練,對兩人道:“這就是我們村的村丁在操練武藝。” 又指着那發令的彪悍漢子和坐着的漢子,“這是我們請來的兩位武藝教師。姨妹夫,商賢侄,你們看如何?”

商毅的嘴角微微泛起了一絲笑意,並沒有回答。而唐鎮卻撇了撇嘴,道:“花拳繡腳,都是空架子,如果是消食建身到是不錯,但想保村護民,抵禦賊匪,根本不可能。姨姐夫是從那裡找來的飯桶教師,我們他們根本就是在騙你們的錢財。”

周世奇苦笑了一聲,道:“你以爲武藝教師好找嗎?有本事不願屈就我們這個小村,沒本事的再多也沒有用。這兩個以經算是不錯了。要不然我也不會親自到山裡去請你出山。”

唐鎮笑道:“別把我扯進來,現在是要想辦法怎麼留住商毅,他的本事可比我強得多,你請的那兩個飯桶教師,更沒法比。”

其實從一到了那個小山村,唐鎮和周少桓一直都在誇讚商毅,他也知道唐鎮和兒子不是輕易就誇讚人的。而且見面之後,周世奇見商毅雖然年輕,但語言得當,行動穩建,確實不同於一般的年輕人,但畢竟沒有親眼見識過他的武藝,因此還是有些半信半疑。當然他也希望商毅真如唐鎮所說的那般出色,那就再好也不過了。

這時一行人來到一家大宅前,見有一個年輕文士己站在門口,一見他們到了,立刻迎了上去,抓住周世奇的馬繮繩,道:“爹,您可回來了。”

周世奇下馬之後,道:“還不去給你姨夫見禮。”

那年輕文士又來到唐鎮面前,躬身一揖,道:“姨夫,您可算是願意出山了。”

唐鎮把他扶了起來,呵呵笑道:“少卿,我可沒說要出山啊!” 你一把將商毅拉了過來,道:“這纔是你爹要請得人。”

商毅當然以經知道這年輕文士就是周少桓的兄長周少卿,而且也知道他現在正在縣裡做主薄,因此也施了一禮,道:“周主薄。”

周少卿有些摸不着頭腦,又不知道他是什麼人,趕忙還禮道:“不敢不敢,這位公子是……”

周世奇馬上接口道:“這是商毅商賢侄,是你姨夫的同村人,也是你姨夫和你弟弟向我極力推薦做村裡教師的人。”

周少卿這才明白過來,不過聽父親稱商毅爲賢侄,也馬上改了稱呼,道:“原來是商世兄,久仰久仰。”

周世奇道:“好了,進屋再說吧。我們還沒有吃午飯,快叫廚房裡準備酒菜,爲你姨夫和商賢侄接風。”

到底是地主家裡,隨時都能開飯。不一會兒,酒菜就都擺了上來。十幾個大盤,放了滿滿一大桌子。周世奇、唐鎮、商毅和周少桓都入席,周少卿雖然吃過了午飯,但也坐着相陪。

酒過三巡之後,周世奇才道:“商賢侄,剛纔在來的路上,少桓也對你詳細說明了村裡的情況,而旦你也進村看過了,不知還有什麼需要了解的?儘管問吧!”

商毅點點頭,其實從瞭解的情況來看,這個村子很符合自己的要求,首先這個村子以經成了相當的氣候,有一定的自己自足能力。而且從村子的情況看來,周世奇這個村長幹得也不錯,比那些爲富不仁的地主要好得多,因此這個村子的凝聚力也不錯。同時他們家在縣裡還有人,在州府裡也有一些關係,這樣一來許多事情都好辦了,一些可爲可不爲的事情,也都能設法通融,確實是一個起步的好地方。不過商毅也知道,留給自己的時間並不多,因此要看周世奇對民團的支持力度到底能夠達到一個怎樣的地步,這纔是最關建的地方。

因此商毅道:“周伯父,您希望村裡的民團到底能夠發揮怎麼樣的作用?”

周世奇還沒有發言,周少卿有些奇怪,道:“自然是護村保民,抵禦盜匪賊兵?商世兄這樣問是什麼意思?” 他並不知道其中的詳情,只覺得商毅這麼年輕,跟本不是當民團教師的料,而且問得又莫名其妙,卻又不明白爲何父親說他是姨夫推薦的,因此也帶出一點不奈煩的語氣。

周世奇卻笑道:“商毅這麼問了,一定是另有深義,不知道能不能說得明白一點。少桓把你當作師長相敬,老夫也不拿你當外人,因此說話也不必隱瞞什麼,儘管直說吧。”

商毅點點頭,道:“好,周伯父,我就直話直說了。護村保民,抵禦盜匪賊兵。這話太籠統,盜匪賊兵也分爲很多種,有一般的小盜匪,比如這次我們村裡遇見的,但也有如李自成,張獻忠這樣的巨匪,雖然他們還沒有打到山東來,但誰也不敢保證,山東就出了不這樣的巨匪。而且除了賊匪之外,我們還有另一個危脅,就是關外的韃子。”

周世奇和唐鎮直盯着商毅,顯然對他說的話覺得十分意外,同時也不由得更重視他起來。

第138章 江南初定(三)第48章 清廷平亂(下)第11章 全面進攻計劃(上)第201章 生絲之戰(二)第94章 形勢逆轉(上)第69章 救援兗州府(下)第127章 試探進攻第175章 滿載而歸(三)第270章 新的監國第143章 西班牙艦隊(上)第130章 進軍江西(二)第218章 清廷的新年第249章 中國西印度公司總督(二)第143章 提案(下)第200章 田府盛宴(上)第41章 洪承疇復職(上)第69章 火拼左良玉(一)第260章 攻佔聖地亞哥堡第27章 攻取兗州(三)第186章 大西軍出戰(六)第245章 東西方的交流(三)第106章 淸軍來了(一)第97章 機密泄漏(下)第213章 李自成敗逃第91章 遇刺(下)第36章 投靠第180章 薩摩之戰(一)第112章 圍殲阿濟格(八)第185章 江戶大火第133章 招安李自成(下)第186章 與荷蘭人談判(二)第45章 戰後總結第120章 登州的來使第141章 回返杭州(下)第96章 豫北戰場(二)第67章 建設(下)第376章 第二戰(一)第213章 龜甲船(下)第153章 火力廷伸(上)第275章 長城定蒙(四)第124章 懷遠阻擊戰(二)第13章 雙截棍第72章 清廷進京第113章 兵工廠和印刷作坊(上)第352章 日本勢力重新洗牌(三)第181章 奉旨進京(下)第60章 局中之局(三)第245章 獻投第223章 全面北伐第143章 提案(下)第143章 內線作戰(一)第106章 圍殲阿濟格(二)第205章 軍隊建制第84章 開戰第98章 僱傭兵(下)第19章 政治平衡第357章 南洋局勢(上)第265章 變數(上)第81章 進攻黃州(二)第74章 守衛兗州(二)第255章 巡視北京(下)第261章 察哈爾之戰(四)第40章 鄧州之戰(三)第164章 教育和科舉(上)第212章 各懷心計第158章 進攻廣東(六)第367章 英國想參戰(上)第58章 爭奪山東(二)第53章 進軍武昌(四)第114章 優勢第13章 山東戰役(一)第383章 中荷決戰(一)第308章 宣戰(上)第148章 新的計劃第116章 豫北戰役(二)第265章 變數(上)第163章 返回杭州(下)第225章 議和的條件第230章 除夕——驚變(上)第174章 八旗圈地第265章 察哈爾之戰(八)第186章 與荷蘭人談判(二)第410章 南洋戰役結束(四)第1章 喜迅(上)第206章 重回穆陵關第110章 初戰淸軍(下)第95章 豫北戰場(一)第21章 進攻浙江(三)第374章 文萊歸降(上)第233章 除夕——皇城之戰(下)第97章 遷移(四)第185章 火燒鶴丸城第85章 進山追擊(三)第226章 除夕—主動出擊(二)第324章 進駐京都第219章 工業基礎第176章 鹽場(下)第48章 援救王家大屯(下)第28章 管理戰俘(上)第247章 西班牙軍出擊
第138章 江南初定(三)第48章 清廷平亂(下)第11章 全面進攻計劃(上)第201章 生絲之戰(二)第94章 形勢逆轉(上)第69章 救援兗州府(下)第127章 試探進攻第175章 滿載而歸(三)第270章 新的監國第143章 西班牙艦隊(上)第130章 進軍江西(二)第218章 清廷的新年第249章 中國西印度公司總督(二)第143章 提案(下)第200章 田府盛宴(上)第41章 洪承疇復職(上)第69章 火拼左良玉(一)第260章 攻佔聖地亞哥堡第27章 攻取兗州(三)第186章 大西軍出戰(六)第245章 東西方的交流(三)第106章 淸軍來了(一)第97章 機密泄漏(下)第213章 李自成敗逃第91章 遇刺(下)第36章 投靠第180章 薩摩之戰(一)第112章 圍殲阿濟格(八)第185章 江戶大火第133章 招安李自成(下)第186章 與荷蘭人談判(二)第45章 戰後總結第120章 登州的來使第141章 回返杭州(下)第96章 豫北戰場(二)第67章 建設(下)第376章 第二戰(一)第213章 龜甲船(下)第153章 火力廷伸(上)第275章 長城定蒙(四)第124章 懷遠阻擊戰(二)第13章 雙截棍第72章 清廷進京第113章 兵工廠和印刷作坊(上)第352章 日本勢力重新洗牌(三)第181章 奉旨進京(下)第60章 局中之局(三)第245章 獻投第223章 全面北伐第143章 提案(下)第143章 內線作戰(一)第106章 圍殲阿濟格(二)第205章 軍隊建制第84章 開戰第98章 僱傭兵(下)第19章 政治平衡第357章 南洋局勢(上)第265章 變數(上)第81章 進攻黃州(二)第74章 守衛兗州(二)第255章 巡視北京(下)第261章 察哈爾之戰(四)第40章 鄧州之戰(三)第164章 教育和科舉(上)第212章 各懷心計第158章 進攻廣東(六)第367章 英國想參戰(上)第58章 爭奪山東(二)第53章 進軍武昌(四)第114章 優勢第13章 山東戰役(一)第383章 中荷決戰(一)第308章 宣戰(上)第148章 新的計劃第116章 豫北戰役(二)第265章 變數(上)第163章 返回杭州(下)第225章 議和的條件第230章 除夕——驚變(上)第174章 八旗圈地第265章 察哈爾之戰(八)第186章 與荷蘭人談判(二)第410章 南洋戰役結束(四)第1章 喜迅(上)第206章 重回穆陵關第110章 初戰淸軍(下)第95章 豫北戰場(一)第21章 進攻浙江(三)第374章 文萊歸降(上)第233章 除夕——皇城之戰(下)第97章 遷移(四)第185章 火燒鶴丸城第85章 進山追擊(三)第226章 除夕—主動出擊(二)第324章 進駐京都第219章 工業基礎第176章 鹽場(下)第48章 援救王家大屯(下)第28章 管理戰俘(上)第247章 西班牙軍出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