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救援兗州府(上)

在建設穆陵關的同時, 商毅當然也沒有忘記對軍隊的整編, 正所謂足基礎建設和軍隊建設,這兩手都要硬。

現在商毅在穆陵關的軍隊是一千人的標準,按照商毅的想法,將主力團全部的九個小隊都編入正規的軍隊中。當然對團兵還是徵求他們的態度,以自願爲原則。

這時商毅在民團中以經建立了崇高的威信,而且也得到三位村長的全力支持,加上民團成立之後的這兩個多月裡,商毅對團兵的月錢一直都按時足量發放,由其是打了這幾場勝仗之後,毎一個團兵們也多多少少都得到了一些額外的獎勵,也更使團兵們對商毅也充滿了近乎於盲目的相信,使他們覺得,只要是在商毅的帶下,自己就不會打敗戰。

因此在徵求意見時,絕大部分人都願意從軍,跟着商毅幹下去,說不定曰後還能混出個什麼明堂來呢。只有二十幾人不願意成爲軍籍,商毅對此也不免強,只足從輔助團的青年團中選出一部分人來,將各小隊補充滿員。這樣穆陵關千總司的總兵力爲八百一十人。而原來主力團九個小隊的隊長都在穆陵關裡擔任把總,唐鎮出任商毅的副手。

在主力團改編入軍藉的同時,三村民團依然繼續保留下去,因爲現在清軍以經打進來了,僅僅只靠穆陵關千總司的兵力,不足以抵抗清軍的進攻。民團保留下去,對千總司也是一個有力的補充。對這一點,三位村長也沒有反對。

於是商毅又對民團進行一次改組,將原來的輔助團的青年團全部提升爲主力團,而他們的實際待遇也和以經轉入軍籍的團兵一樣,只是沒有軍籍而己。

對這次改組,也釆用自願的原則,在一部份人退出之後,仍然還有八百八十六人願意留下來。商毅將退出的人和原來的十三個壯年輔助團一起,編成了新的輔助團,一共有十四個小隊,農忙是務安、安閒時練兵,並付責日常保衛村子的工作和官兵的後勤輔助,在必要的時候,做爲官兵的補充,這一點是帶強制性,是毎一個成年村民必盡的義務。

而其餘願意升級爲主力團的團兵們的仍然按穆陵關的官兵編制,也分爲六個步兵隊,一個騎兵和一個偵察隊。各隊實際都劃規各把總管轄,跟官兵一起訓練,這實際上,就等於是把穆陵關的兵力擴大了一倍。

其實商毅本來還打算按照後世現代軍隊的編制方法,將軍隊整個進行一次重組,但也考慮到現在這個時機還不成熟,因此也就暫時作罷。

對少年團,商毅也是釆用自願原則,當然還要經過他們父母的同意,分別編制爲主力少年團和輔助少年團。前者和主力團一樣,就是編外的官軍,主要付責官兵的後勤補充,但軍餉比成年士兵減少一半,年齡達到以後,就自動成爲正式士兵。而後者的性質和工作與輔助團一樣。

結果劃分之後,成立了二個主力少年團小隊和三個輔助少年團小隊。這樣一來,穆陵關的總兵力可以達到一千八百九十八人,輔助團可以達到一千七百三十六人。總計可以動用三千五百人以上。幾乎以經達到一個遊擊將軍的標準兵力了。

軍隊重新編制完之後,商毅在主抓穆陵關的基礎建設的同時,也沒有放鬆對士兵訓練。因爲現在穆陵關裡的兵營還沒有建好,因此商毅只把編入官軍的八百一十人調到穆陵關來,一方面是保護關城,另一方面也維持建設生產秩序。新升級成爲主力團的團兵仍然留在王家大屯,由唐鎮帶領着訓練。而商毅則在穆陵關、王家大屯和清水村三地之間來回奔走。

到達穆陵關的軍隊暫時在關外紮營居住,平時的訓練也是在城外進行,只是毎天都會安排一隊士兵進城來回巡邏幾次。給居民們增加一些安全感。由於新來的官兵不僅精神風貌與衆不同,而且軍紀也很好,平時絕不會搔撓居民的正常生活,因此在幾天之後,居民們對官兵的態度也由恐懼變成了歡迎。

等城裡的大訓練場的地基整平之後,商毅就安排士兵,在城裡舉行了一場蹴鞠比賽,也吸引了全城的居民前來觀看,使得穆陵關裡充了歡聲笑語。

不知不覺,時間過去了半個月,眼看着就要進入閏十一月下旬了。而在穆陵關裡的建設,還在如火如荼的進行着。商毅的千總衙門的主體結構以經全部完工,正在覆蓋屋頂的瓦片,門窗也都在安裝中。而兵營、各工匠作坊也都進入了主體結構的施工期。西北區的民宅也開始築立基礎。整個新的格局以經基體能夠形成了。

而商毅購買的第一批物資也以經送到了穆陵關裡,主要是糧食、木料和生鐵等建築材料,剩下的也將隨着工程的進度,陸續送到。

同時在此其間,清軍攻下了河間府之後,並沒有繼續南下,而是暫時在河間府駐紮下來。商毅知道,這是清軍奔襲的一貫作法,打下了一處大地方之後,就會以該處爲中心,四處掠劫一番,然後屯積起來。

這一天正是崇禎十五年(1162年)閏十一月十八日,登萊巡撫曾化龍也派人送來了一批物資。除了商毅要的火器,有鳥銃二百支,魯密銃六十支,虎蹲炮六門,佛郎機炮四門,火藥八百斤,另外還有紋銀一千兩,戰馬五十匹,鐵曱一百付,刀槍器械三百件,還派來了火藥工匠十二名。

同時曾化龍還帶來了一封信,兗州府遭到流寇襲擊,自己應山東巡撫王應泰和兗州知府陳觀的請求,去救援兗州府。請商毅也帶兵相助。

原來山東巡撫的治所應該是在濟南府,但自從崇禎十二年(1639年)清軍入關奔襲,火焚濟南府之後,山東巡撫的治所暫時設在了兗州府。而這一次來進攻兗州府的流寇到也不是一般人,是幾名首領都是明末的農民軍中頗有名氣的人,是改世王許可變、興世王王國寧、混十萬馬進忠、四天王李養純等人,都是參加過榮陽會議的七十二營的成員。

到了崇禎十五年,明末的農民軍基本以經形成了李自成和張獻忠兩大集團。這時分別在河南和湖廣一帶地區活動。當初參加過榮陽會議的十三家七十二營的成員,除去被朝廷招安和剿滅之外,其他的大多都被這兩大集團吞併或是合營。由其是李自成,這時以與綽號曹操的羅汝才、還有以革裡眼賀一龍、老回回馬守應、左金王賀錦、亂世王藺養成、爭世王劉希堯等組成的左革五營合營,擁兵三十餘萬,以經有了爭雄天下的實力。

當然也不是所有的農民軍都願意與李、張合營。因爲實力弱小的農民軍一但合營,就基本是被李、張吞併了。於是許可變、王國寧、馬進忠、李養純等幾個實力較弱的農民軍就不願被李、張吞併,於是幾個人在淮西一帶聚集,也自合成一營。同時爲了躲開李自成和張獻忠,幾個人商議決定,躲開河南和湖廣,轉道進入山東活動。因此才聚集人馬,進攻兗州府。

這幾個人合營之後,到也擁兵五六萬人,實力不弱,於是對外號稱十萬,直殺向兗州府而來。

山東巡撫王應泰和兗州知府陳觀得到了這個消息之後,也被嚇得魂不附體,兗州府裡一共也就只有三四千人馬,而現在清軍也打到山東邊緣,東昌府和濟南府也抽不出多少人馬,那裡抵擋得住流寇的進攻。因此只能向朝廷救求。但兩人商議一番之後認爲,估計現在朝廷也派不出兵力來救援兗州府,而負責剿寇的左良玉又遠在湖廣,指望不上,於是也只好向鄰近的登萊巡撫救援了。

曾化龍只是登萊巡撫,按說兗州府並不是他的管轄範圍,因此也完全可以不管兗州府的死活。但一來曾化龍還算是一個付責任的官員,鄰區有難,於情於理也應該去救援。

而在另一方面,兗州府裡可不光只有巡撫王應泰和知府陳觀兩名官員,還有一名特殊的人物——魯王朱以派。

他可是老朱家的自己人,崇禎繼位之後,對這些蕃王還是比較照顧,一但有蕃王死於農民軍之手,對當地的官員必然嚴懲,因此如果兗州府城破,魯王有個閃失,那可就不得了了。在三年前的那次清年入關奔襲,在濟南生擒了德王朱由樞。結果在事後順天、保定、山東三巡撫,薊鎮總兵、山東總兵等三十二名高級官都被處以死刑。餘者一百二十多名官員受到革職、降級的處份,誅連之廣,實在少見。

因此雖然兗州府並不是曾化龍的轄區,但這些前車之鑑可以不能不防,畢竟自己是離兗州府最近的地方大員,萬一事後朝廷給自己安一個坐守失札,失陷藩封的罪名,雖然不至於喪命,但個巡撫顯然是不能再幹下去了。

在出兵的時候,曾化龍又想到了商毅,他手下的人馬到是有些戰鬥力,於是派人傳令到穆陵關,讓商毅帶領人馬,到兗州府聚集。

第373章 前哨戰(下)第144章 規則(上)第185章 江戶大火第28章 立威第128章 主動出擊(下)第56章 火船(二)第52章 正面強攻(二)第13章 雙截棍第266章 變數(二)第134章 開業(一)第169章 攻城激戰(二)第198章 南方的最後一戰(四)第57章 山東之變(五)第57章 火船(三)第113章 南京暗流第291章 出航印度(上)第171章 戰局的變化(三)第100章 湖北失守第15章 全村動員(上)第73章 阻擊第5章 強盜第3章 擁立新君(三)第149章 新政(三)第247章 營救第74章 龍困淺灘(下)第244章 葉瑤瑱的秘密第197章 南方的最後一戰(三)第48章 皇太極(上)第355章 巡視南洋(下)第234章 收尾第16章 湖北援軍(上)第33章 餘波第209章 進京(下)第59章 清軍南進(上)第51章 巡視山東(上)第36章 機構調整第100章 湖北失守第58章 登萊巡撫(下)第107章 圍殲阿濟格(三)第6章 傳教和教學第256章 加勒比海盜VS西班牙艦隊三第33章 劉澤清出擊(下)第205章 第二次南征開始(上)第158章 經略江淮(上)第213章 龜甲船(下)第198章 困境(下)第41章 進攻南陽之戰(上)第339章 又一次關原之戰(五)第37章 試探進攻(上)第142章 海警第227章 排華事件(二)第57章 火船(三)第253章 孝陵—享殿(下)第119章 豫北戰役(五)第7章 醫療和開礦第197章 會見日本商團第163章 政治婚姻(下)第421章 中俄之戰(一)第24章 南京使臣第242章 勸降第三章 中荷決戰七第181章 薩摩之戰(二)第136章 各有打算第206章 第二次南征開始(下)第70章 火拼左良玉(二)第116章 慶賀勝利第128章 火炮對戰第213章 崇禎十七年三月十八日(三)第321章 溫泉夜色第176章 多爾袞的決策第240章 抵達呂宋島(三)第8章 解救人質行動(下)第159章 經略江淮(下)第256章 進攻蒙古(上)第119章 投效(上)第362章 三寶顏之戰(下)第91章 清軍撤軍(下)第81章 佈置(二)第88章 騎軍交戰(上)第9章 亂世佳人(上)第27章 南京風雲(三)第167章 臺灣大員第182章 下獄(上)第82章 游擊戰(一)第198章 西式婚禮(上)第29章 授藝第二章 小姨子的那點事第11章 撤離北京(二)第174章 滿載而歸(二)第223章 商家軍首次出擊(下)第367章 英國想參戰(上)第191章 勸進(上)第95章 遷移(二)第194章 降價風波(上)第236章 訪歐船隊歸來(四)第203章 發行貨幣(下)第260章 溧水之戰(二)第69章 救援兗州府(下)第二章 帝國體制四皇權第169章 剿滅馬家寨(下)
第373章 前哨戰(下)第144章 規則(上)第185章 江戶大火第28章 立威第128章 主動出擊(下)第56章 火船(二)第52章 正面強攻(二)第13章 雙截棍第266章 變數(二)第134章 開業(一)第169章 攻城激戰(二)第198章 南方的最後一戰(四)第57章 山東之變(五)第57章 火船(三)第113章 南京暗流第291章 出航印度(上)第171章 戰局的變化(三)第100章 湖北失守第15章 全村動員(上)第73章 阻擊第5章 強盜第3章 擁立新君(三)第149章 新政(三)第247章 營救第74章 龍困淺灘(下)第244章 葉瑤瑱的秘密第197章 南方的最後一戰(三)第48章 皇太極(上)第355章 巡視南洋(下)第234章 收尾第16章 湖北援軍(上)第33章 餘波第209章 進京(下)第59章 清軍南進(上)第51章 巡視山東(上)第36章 機構調整第100章 湖北失守第58章 登萊巡撫(下)第107章 圍殲阿濟格(三)第6章 傳教和教學第256章 加勒比海盜VS西班牙艦隊三第33章 劉澤清出擊(下)第205章 第二次南征開始(上)第158章 經略江淮(上)第213章 龜甲船(下)第198章 困境(下)第41章 進攻南陽之戰(上)第339章 又一次關原之戰(五)第37章 試探進攻(上)第142章 海警第227章 排華事件(二)第57章 火船(三)第253章 孝陵—享殿(下)第119章 豫北戰役(五)第7章 醫療和開礦第197章 會見日本商團第163章 政治婚姻(下)第421章 中俄之戰(一)第24章 南京使臣第242章 勸降第三章 中荷決戰七第181章 薩摩之戰(二)第136章 各有打算第206章 第二次南征開始(下)第70章 火拼左良玉(二)第116章 慶賀勝利第128章 火炮對戰第213章 崇禎十七年三月十八日(三)第321章 溫泉夜色第176章 多爾袞的決策第240章 抵達呂宋島(三)第8章 解救人質行動(下)第159章 經略江淮(下)第256章 進攻蒙古(上)第119章 投效(上)第362章 三寶顏之戰(下)第91章 清軍撤軍(下)第81章 佈置(二)第88章 騎軍交戰(上)第9章 亂世佳人(上)第27章 南京風雲(三)第167章 臺灣大員第182章 下獄(上)第82章 游擊戰(一)第198章 西式婚禮(上)第29章 授藝第二章 小姨子的那點事第11章 撤離北京(二)第174章 滿載而歸(二)第223章 商家軍首次出擊(下)第367章 英國想參戰(上)第191章 勸進(上)第95章 遷移(二)第194章 降價風波(上)第236章 訪歐船隊歸來(四)第203章 發行貨幣(下)第260章 溧水之戰(二)第69章 救援兗州府(下)第二章 帝國體制四皇權第169章 剿滅馬家寨(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