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湖北援軍(上)

商毅主動承擔淮安戰役的責任,在[杭州時報]上正式刊登之後,確實在商家軍和整個浙江地區都引起了巨大的反響。因爲在中國,由其是居上位者,能夠主動承認自己的錯誤,承認責任的人絕對不多。

而且現在的商毅相當於就是浙江的土皇帝了,仍然能夠做到這一點,確實非常不易,絕大多數人在發現自己犯了錯誤之後,選擇的往往都推御責任,找替死鬼,爲了掩蓋錯誤,而做出更多錯誤的事情。這種現像,在帝王中也由爲顯著。能夠做到主動承擔失敗的人,往往都是公認的明君。

因此這一事情,不僅沒有影響商毅的名望,相反還有進一步的提升。第二軍的軍長羅遠斌在接到公告之後,也不禁感激的熱淚盈眶,因爲這次發動淮安戰役是由自己最先提出來的,而且戰鬥也是自己指揮的,因此把這一戰的責任推到自己頭上,也是完全正當的。羅遠斌甚致都已經做好了受降職處罰的打算。

但商毅卻把主要的責任承擔下來,自然讓他感動不已,對商毅提出的認真總結的要求,自然也十分認真的照辦,不僅把戰鬥的過程寫得十分詳細,而且也認真分析了這一戰的得失,淸軍的戰術變化和使用的武器特點,和自己在這一次指揮戰鬥中存在的錯誤,以及自已對這一戰的結果總結的經驗和教訓。

而羅遠斌的總結報告也和過去一樣,傳示全軍,商毅也要求全軍,都要認真的學習,同時又告戒全軍,以後一定要對清軍提高警怫,不得再有任何的輕敵思想。

其實商毅知道,承認錯誤實際也可以分爲很多種,有些屬於業務能力上的錯誤,是完全可以大方的承認,相反還會給人留下一個勇於承擔責任的好印像。但如果是思想,路線上的錯誤,則是不能承認。

就像這次的淮安戰役就是屬於業務能力的範圍內,因爲勝敗是兵家常事,世界上根本就不存在真正的百戰百勝的名將,因此打一二個敗仗是完全正常的。而且淮安戰役也並不算是絕對失敗,嚴格意義上說,應該是叫做沒有達到預定的目標。

實際上如果當時第二軍繼續進攻盱眙,仍然有很大的希望攻下盱眙,取得一場慘勝,那樣一來,結果也是大不相同了。而商毅之所以斷然下令停止進攻盱眙,是因爲他己經收到了李定國從湖北發回的告捷,進駐湖北的商家軍打敗了清軍,取得了一場大勝。正是有這一場勝利打底子,淮安戰役的失利造成的影響,也就被沖淡了許多,不會打擊軍心士氣。

而且在湖北地區開避新戰場,同樣也是商毅做出的決定,也證明淮安戰役的失利,只不過是一次偶然的事情。當然李定國的這場勝利的意義重大,絲毫也不遜色於淮安戰役,至少湖北戰區的局勢己經能夠初步穩定了下來。

從現在的時間來看,李巖和李牟帶領的九師剩下的兩個團,也應該到達湖北了,這樣商家軍也就有充足的兵力在湖北立足了,就算清軍再出動人馬征伐,也有足夠的抵抗力。現在商家軍在江南、江北,長江中游、下游都有自己的據點,可以互相呼應,協同作戰。

因此商毅也極力盛讚了這次湖北黃州的勝利,並且又立刻給李定國發令,要求他們現在以黃安、麻城、羅田三縣爲核心,儘快穩定商家軍的統制基礎,暫時停止向其他地區擴張,在二到三個月以內,鞏固現有的地區,而在浙江和江北地區,會盡力吸引清軍,爲湖北地區的發展,爭取足夠的時間。

李牟帶領着九師的二十團和二十二團是在二月十七日從蘇州乘船出發,逆江而上。護送他們西上的是第四分艦隊,另外還有二十艘貨船。這次行向湖北的船隊除了二個團的戰士和他們攜帶的武器以外,還帶上了足以裝配二個團的步槍、火炮和大量的彈藥武器。

因爲在以後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湖北地區恐怕都無法自行生產武器,只能靠浙江供應,雖然商家軍可以保證水路的暢通,但在黃州地區上岸之後,離現在的根據地還是有一段距離,因此每一次供應的機會都應該珍惜。由其是現在,清軍對湖北地區的控制力量還不嚴,儘量給他們多送去一些。

船隊是在二月二十日在黃州府靠岸,蹬陸的地點仍然在蘭溪鎮附近。而這個時侯李定國剛剛指揮的商家軍,打敗了清軍對麻城縣的進攻,並且派出兩個連在蘭溪鎮附近等候迎接着船隊的到來。

由於商家軍在潘塘一戰中大敗淸軍,又活捉了清軍的主將也是暫任黃州知府的劉海安,因此現在整個黃州府都是一片混亂,而商家軍在黃州境內也是暢通無阻,橫行無忌,清廷的其他地方官員們都嚇得不淸,一個個都緊閉關城,躲在城裡不出來,生怕商家軍打到自己頭上來了。就算商家軍來自己的眼皮底下活動,也沒有人敢管。

因此雙方很快就在蘭溪鎮碰頭,付責來迎接李巖的十四團營長是趙嶽,他也交給李巖一封李定國寫給他的信。李巖看完信之後,立刻明白了李定國的用意,因此立刻分兵,讓二十二團押運着帶來的物資,由兩個連帶領,先趕往麻城縣,自己和趙嶽帶領着另一個團和兩個連,去進攻黃州。

雖然商毅嚴令,在目前階,是不許攻打大城市的,但現在商家軍在湖北地區的擴張,由其是兩個團到達之後,物資供應出現十分缺乏,甴其是糧食的供應,僅僅靠現有的三個縣的庫存,最多隻能夠支應兩個月,遠遠支持不到秋收。而且軍隊的數量以後還會進一步擴大,因此就算是拖到了秋收,恐怕也難以供應。

因此李定國也把目光放到黃州,這一次攻下黃州並不是打算佔領黃州,而是爲了奪取黃州城裡的物資,供應自己使用。而且現在黃州城裡兵力缺乏,守備空虛,又是羣龍無首的狀態,正好可以趁機下手。

而李巖也認爲李定國考慮的十分周全,因爲商家軍是嚴令搶劫普通的百姓,因此物資目標就只有放在清軍佔領的州府城中,現在正是一個大好的機會。於是和趙嶽一起帶兵出發,那知商家軍剛剛到達黃州城前,就遇到了黃州城裡各富戶豪強派出來的代表,向商家軍表示投降。

原來清軍慘敗,六千人馬逃回黃州的只剩下一千多人,而且連知府大人也當了俘虜,黃州的富戶豪強們頓時也慌了手腳,他們當然不知道商家軍並不打算佔領大城市,只是按照常理來推斷,肯定是會來攻打黃州的。因此由黃州的通判陸通出面,招集本地幾個大畗紳,共同來管理地方,並組織人員守城保境,但誰都知道,現在的黃州,根本就不可能抵擋得住商家軍的進攻。

同時商家軍在蘄水、羅田、麻城等縣裡開公審大會,打土豪,分田地,這些事情富戶豪強們也都聽說過了。因此他們也都清楚,一但商家軍真的攻下了黃州,那麼被拖出去公審的,一定就是自己了。

這些富戶豪強於心自問,自已平素在黃州城裡的做爲,每個人多少也都幹過一些仗勢欺人的事情,因此估計都夠得上被公審的標準。於是一個個這幾天都心驚膽戰。有幾個在外地有親友的豪強都收拾行李,連夜逃出了黃州府。但有條件外逃的,總是少數,絕大多數豪強都是本地人,房產地產都在本地,又能夠逃到那裡去呢?

於是陸通又招集衆富戶連日商議,最終決定,如果商家軍打到黃州來,就舉城向商家軍投降,只救讓商家軍保證各戶的人生安全,當然如果商家軍需要什麼錢糧物資,那就儘管開價,衆人可以一起出資,湊齊這一筆保命錢。反正衆富戶他們也看得出來,所謂公審,不就是想侵吞錢財嗎?咱們就直接送給你不就行了嗎?當然如果要給百姓們分田地,也好辦,各家就再拿出一些土地來,只要是能把命給保住就行了。

正好這時候蘄水縣的知縣鄭新民還在黃州等候處置,因爲在蘄水、羅田、麻城這三個縣裡,只有他一個人被商家軍釋放的,因此負責與商家軍聯絡,表達黃州城裡各富戶的意願自然也就是責無傍貸了。而鄭新民也知道這件事情是推辭不了的,另外他也覺得商家軍還比較好說話,不會濫殺無辜,因此也就答應了下來。

一切就這樣決定下來,衆人也就在黃州城裡等着商家軍到來,並且派人打聽商家軍的動向。不過衆人的注意力都放在黃州北面的麻城縣方向,卻沒想到商家軍從東邊向黃州靠近過來。

他們現在還不知道這支商家軍是從長江直接登岸的,但鄭新民還是從黃州城裡出發,前來面見商家軍,洽談舉城投降的事宜。

第50章 再攻濟南第48章 清軍整頓(一)第69章 長江艦隊再度出擊(一)第81章 總結作戰第61章 奇襲仙霞嶺第37章 進攻南陽第51章 驚動了官府(下)第3章 設立幕府(上)第276章 北疆告急(上)第20章 北方大變(上)第303章 曰本內戰爆發(上)第243章 血與火之夜(二)第23章 震盪第112章 守關之戰(二)第256章 加勒比海盜VS西班牙艦隊三第79章 桂王第81章 佈置(二)第20章 進攻浙江(二)第401章 岡薩雷斯候爵夫妻的歸期第30章 李自成的決策(上)第73章 阻擊第159章 琉球有變第145章 干係臘戰記(一)第54章 西班牙使者(下)第5章 進攻北京(二)第176章 入川之戰(一)第124章 南方決裂第21章 隆興堂覆滅(上)第169章 剿滅馬家寨(下)第79章 徐州戰役第二階段(四)第16章 三路出擊第135章 南京規劃第244章 葉瑤瑱的秘密第21章 北方大變(下)第275章 長城定蒙(四)第123章 造船(下)第270章 挽留紫玲瓏(上)第35章 超級戰艦第76章 徐州戰役第二階段(一)第35章 追擊第92章 合圍(三)第11章 全面進攻計劃(上)第230章 清廷滅亡(二)第201章 生絲之戰(二)第76章 徐州戰役第二階段(一)第154章 進軍湖北(上)第190章 獻俘閱兵(上)第21章 北方大變(下)第415章 南京風雲(三)第72章 龍困淺灘(上)第264章 調兵第106章 淸軍來了(一)第68章 再坑一次張獻忠第一五十章 四川戰事上第132章 蘇州織造(三)第56章 火船(二)第262章 溧水之戰(四)第23章 進攻浙江(五)第13章 反擊(一)第17章 湖北援軍(下)第85章 進山追擊(三)第182章 第二次琉球之戰(上)第158章 襄樊之戰(三)第51章 進軍武昌(二)第142章 日本使臣(上)第214章 商毅的條件第259章 溧水之戰(一)第210章 船上的生活第154章 激戰(下)第201章 田府盛宴(下)第353章 日本勢力重新洗牌(四)第327章 戰前佈置(下)第183章 第二次琉球之戰(下)第40章 決戰李自成第80章 佈置(一)第20章 保衛家園(四)第186章 神奈川條約(上)第72章 龍困淺灘(上)第92章 返航第257章 進攻修道院(上)第39章 多爾袞的煩惱第10章 撤離北京(一)第262章 進攻馬尼拉城(一)第66章 新法令(上)第64章 追擊張獻忠第131章 蘇州織造(二)第102章 突襲盛京(一)第400章 國事(三)第373章 前哨戰(下)第20章 北方大變(上)第204章 登基建國(六)第286章 帝國體制(一)第148章 進攻揚州——火炮對戰(上)第142章 海警第86章 連寨戰術(下)第131章 北京的寒冬(二)第323章 進攻大阪(下)第329章 前哨戰(上)第106章 圍殲阿濟格(二)第282章 訪問歐州
第50章 再攻濟南第48章 清軍整頓(一)第69章 長江艦隊再度出擊(一)第81章 總結作戰第61章 奇襲仙霞嶺第37章 進攻南陽第51章 驚動了官府(下)第3章 設立幕府(上)第276章 北疆告急(上)第20章 北方大變(上)第303章 曰本內戰爆發(上)第243章 血與火之夜(二)第23章 震盪第112章 守關之戰(二)第256章 加勒比海盜VS西班牙艦隊三第79章 桂王第81章 佈置(二)第20章 進攻浙江(二)第401章 岡薩雷斯候爵夫妻的歸期第30章 李自成的決策(上)第73章 阻擊第159章 琉球有變第145章 干係臘戰記(一)第54章 西班牙使者(下)第5章 進攻北京(二)第176章 入川之戰(一)第124章 南方決裂第21章 隆興堂覆滅(上)第169章 剿滅馬家寨(下)第79章 徐州戰役第二階段(四)第16章 三路出擊第135章 南京規劃第244章 葉瑤瑱的秘密第21章 北方大變(下)第275章 長城定蒙(四)第123章 造船(下)第270章 挽留紫玲瓏(上)第35章 超級戰艦第76章 徐州戰役第二階段(一)第35章 追擊第92章 合圍(三)第11章 全面進攻計劃(上)第230章 清廷滅亡(二)第201章 生絲之戰(二)第76章 徐州戰役第二階段(一)第154章 進軍湖北(上)第190章 獻俘閱兵(上)第21章 北方大變(下)第415章 南京風雲(三)第72章 龍困淺灘(上)第264章 調兵第106章 淸軍來了(一)第68章 再坑一次張獻忠第一五十章 四川戰事上第132章 蘇州織造(三)第56章 火船(二)第262章 溧水之戰(四)第23章 進攻浙江(五)第13章 反擊(一)第17章 湖北援軍(下)第85章 進山追擊(三)第182章 第二次琉球之戰(上)第158章 襄樊之戰(三)第51章 進軍武昌(二)第142章 日本使臣(上)第214章 商毅的條件第259章 溧水之戰(一)第210章 船上的生活第154章 激戰(下)第201章 田府盛宴(下)第353章 日本勢力重新洗牌(四)第327章 戰前佈置(下)第183章 第二次琉球之戰(下)第40章 決戰李自成第80章 佈置(一)第20章 保衛家園(四)第186章 神奈川條約(上)第72章 龍困淺灘(上)第92章 返航第257章 進攻修道院(上)第39章 多爾袞的煩惱第10章 撤離北京(一)第262章 進攻馬尼拉城(一)第66章 新法令(上)第64章 追擊張獻忠第131章 蘇州織造(二)第102章 突襲盛京(一)第400章 國事(三)第373章 前哨戰(下)第20章 北方大變(上)第204章 登基建國(六)第286章 帝國體制(一)第148章 進攻揚州——火炮對戰(上)第142章 海警第86章 連寨戰術(下)第131章 北京的寒冬(二)第323章 進攻大阪(下)第329章 前哨戰(上)第106章 圍殲阿濟格(二)第282章 訪問歐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