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南征開始

龍嘯大明

?就在南京和清廷進行第二輪談判的時候,中華軍也己經開始向南方發動了進攻。.《》..

這一次中華軍一共投入的八個軍的兵力,分爲東中西個方向,向包括四川在內的整個西南方地區發動全面出擊。

在西路是由湖廣軍區參謀長李牟任主將,率領第八軍、二十二軍,沿長江西進,兵取夔州府,進攻四川的東北,迫使吳三桂從湖南西南的戰場撤軍;中路軍由江西軍區的司令員羅遠斌爲主將,率領江西軍區第二軍、湖廣軍區第十三軍,從湖南西南出兵,進攻貴州黎平地區,切斷永曆朝廷和四川的聯糸,而江西軍區第八軍暫時駐守江西贛州,牽制廣東的尚可喜,;東路軍甴南京軍區的司令員段鵬爲主將,率領江西軍區第十六軍、南京軍區第二十軍浙江南部出兵,進攻福建建守府,駐守澎湖列島的南京軍區第七軍和第四分艦隊則準備從海上出擊,幫助段鵬部夾擊福建。

中華軍的戰略意圖是首先攻擊福建和兩廣,對四川以牽制爲主,等打下了福建和兩廣之後,再全力進攻四川。

果然西路的中華軍中,有許多原大順軍的將士,新組建的二十二軍軍長就是原大順軍西路軍的主將李過,在當初大順軍南下的時候,就是由四川到達湖北,和李自成在湖北會師,後來投靠南明,成立忠貞營,又在川湖邊境一帶駐紮了近一年的時間,又這一帶的地理非常熟悉,而且這也是大順軍的餘部加入中華軍之後,首次參加重大戰役,因此人人都十分努力。

而這時川軍的主力正集中在四川東南部與湖南交界的一帶地區,四川東北的守備十分空,中華軍一路西進,十分順利,首先攻下夔州,隨後繼續向西,連續攻佔了雲陽、萬縣、開縣、達州等地,深入四川近三百餘里,在川北和川中之間,劃開了一個大裂口。

吳三桂聞迅之後,也大爲震驚,急忙下令從四川與湖南交界的一帶地區撤軍,分兵把守順慶府、保寧府和忠州等地,全力阻擋中華軍的進攻。

這樣一來,中華軍在湖南西南的危脅也解除,羅遠斌也率領中路的人馬出擊,第二軍首先攻佔了貴州黎平府。由於川軍撤退,永曆朝廷的西北邊境也出現了一個大空檔,中華軍攻佔了黎平府之後,立刻揮兵南下,進入廣西境內,先取懷遠,然後沿融江南下,直取柳州。

柳州位於桂州府的西側,一但失守桂林府也難以保全,因此永曆朝廷的都師何騰蛟聞訊之後,急忙調動大軍,奔赴柳州迎擊中華軍,自己坐鎮融縣指揮,雙方在柳州府的北部地區,展開激戰。

永曆軍的人馬達到六萬,而中華軍第二軍只有一個師兩個旅,總兵力只有二萬五千多人,雙方沿着融水,一路激戰,但永曆軍根本就不是中華軍的對手,被中華軍打得落花流水,連敗三陣,人馬向南潰敗不止。何騰蛟在融縣收容敗軍,打算在融縣駐守,以抵擋中華軍的進攻。但中華軍殺到融縣之後,永曆軍的各路人馬跟本不敢和中華軍交戰,紛紛向其他地方逃跑,轉眼之間,何騰蛟手下只剩兩千餘人。

而何騰蛟也不敢在融縣駐守,只好也放棄了融縣,到回到桂林。

那知就在中華軍的第二軍進攻柳州的時候,第十三軍也從永州出兵,直取桂林。由於何騰蛟將兵力都調去守衛柳州,桂林一帶兵力空虛,中華軍一路兵不血刃,連取全州、興安,靈州,兵鋒直逼桂林,己不足三十里。

這時桂林舉城震驚,永曆朝廷的文武大臣也亂成一團,兩位執政大臣丁時魁、瞿式耜也都手足無措。朱由榔不敢在桂林久留,立刻由馬吉翔和陳邦傅、太監龐天壽等人保護,棄城而逃。丁時魁、瞿式耜等大臣得知以後,朱由榔早已逃出了桂林城,一路向南而去。而中華軍已經到達了桂林城前。

這時何騰蛟剛好也趕回了桂林,得知朱由概己經和馬吉翔、陳邦傅、太監龐天壽等人棄城而逃,也不禁又急又氣,但這時中華軍己經殺到桂林城下,何滕蛟也只得下令人馬拒守城池。

而中華軍隨即對桂林城展開了猛攻,不到一個時辰,就用火炮轟開了桂林的城門,殺入桂林城中,永曆朝中的大臣瞿式耜、何騰蛟、張孝起、李用楫,等人都因爲逃跑不及,被中華軍俘虜,而王化澄、朱天麟、袁彭年、吳貞毓、丁時魁、蒙正發、劉湘客等人在亂軍中逃脫,各自分散。

朱由榔逃出桂州之後,本打算逃到柳州去找何騰蛟,那知到了柳州之後才知道何騰蛟己經被中華軍擊敗,回桂林去了,這時攻入柳州的中華軍已經佔領了融縣,繼續向柳州進攻。朱甴榔不敢在柳州停留,立刻又放棄了柳州,一路向西逃竄,狂奔了千餘里,一直逃到了貴州省南部的鎮寧州纔算是收住了腳。而把整個廣西省,全部都扔給了中華軍。

在右路,中華軍的進攻也同樣十分順利,因爲浙江、福建邊境的重要關益仙霞關一直都被中華軍佔着,而出了仙霞關,一直到福州,都無險可守。

因此中華軍由仙霞關出兵,首先攻佔了建守府,逼進福州,而駐守在澎湖列島的第七軍和第四分艦隊也揚帆出兵,攻佔了福州府東南的海壇山,水陸兩路,共同出擊,對福州形成了夾擊之勢。

本來在南明向南京發動全面進攻的時候,紹武朝廷派大將金聲桓,尚之言合軍出擊,進攻鄭成功的彰州、泉州兩地,並且攻佔了彰州府,隨後又向泉州府發動進攻。

但就在這時鄭成功早己回師到了泉州,率軍與金聲桓、尚之信展開了大戰。鄭軍的實力雖然不及中華軍,但也經過了鄭成功十分嚴格的訓練,另外也配備了大量的火器,而且又經過了中原大戰的煅煉,比金聲桓、尚之信之流還是要強得多,而且這時鄭軍心裡都充滿了憤概,自己在前方抗清,卻被同伴偷襲了老窩,任誰心裡都有火,因此雙方在泉州府安溪縣一帶佈陣大戰,鄭軍十分驍勇,將金聲桓、尚之信聯軍殺得大敗,當陣斬首萬佘人,俘虜了六千餘人。部下的大將王得臣也被鄭軍俘虜,幸好是金聲桓、尚之信見勢不妙,換上士卒的服裝,才逃出了一命。

隨後鄭成功又趁勝進軍,收復了彰州。金聲桓逃到廷平府,而尚之信逃回到廣東程鄉縣駐紮。而鄭成功還不解氣,將俘虜的王得臣等十三名軍官斬首,又向紹武朝廷上疏質問,爲什麼趁自己北上抗清時,卻派兵襲擊自己的駐地。

紹武朝廷接到鄭成功的上疏之後,也無語以對,雖然以蘇觀生爲首的大臣還在叫嚷舉兵再攻泉州,但朱聿鐭總算還清醒一點,既然鄭成功向自己上疏質問,就表示他還不願和紹武朝廷徹底決裂,如果自己再發兵去進攻泉州,那就是徹底把鄭成功逼反了,而且現在自己那還有人馬去進攻鄭成功呢,因此只好派人到泉州安撫鄭成功,並且把一切都推到金聲桓身上。

而鄭成功也確實不想和紹武朝廷徹底反臉,因此也算免強消了一點氣,不過還是覺得這口氣沒出完,於是借這個機會,出兵去打金聲桓。這時金聲桓手下的人馬己不足萬人,那還敢和鄭成功動手,見鄭軍攻來,立刻逃到廣東,去投降了尚之信,而就在這時,中華軍開始對南方用兵,攻進了福建。

這時在福州的紹武朝廷也亂成了一團,因爲金聲桓被鄭成功逼走之後,紹武朝廷已經無兵可用了,如何抵擋中華軍的進攻,朱聿鐭也趕忙招集大臣商議,但這時誰還拿得出主意來,衆大臣們都是大眼瞪小眼,足足十幾分鍾,沒有一個人吱氣。

這下朱聿鐭也火了,下令將宮門關閉,在拿不出主意之前,誰都不許走,實在沒法子,反正中華軍打來了也是死,到不如大家集體就在這裡餓死,也算是死個明白。

見朱聿鐭來了這一手,大臣們也都真的害了怕,畢竟大多數人都不願就這麼被餓死,因此衆臣聚在一起商量,到是真還想出了一個辦法,現在也只能向鄭成功求救了,當然他們並沒有指望鄭成功能夠擋住中華軍,而且認爲鄭成功和商毅的關係不錯,希望鄭成功能夠出面幫紹武朝廷求求情,讓商毅放紹武朝廷一馬,並且表示從此之後,紹武朝廷決不再與南京政府爲敵,並任甴中華軍去進攻永安、永曆朝廷。

而爲了打動鄭成功,衆臣建議朱聿鐭寫一份血詔給鄭成勸,最後蘇觀生代表衆臣向朱聿鐭直言,這是唯一的辦法,除此之外再就沒有別的招了,如果朱聿鐭同意就照辦,不同意那麼大夥兒就散攤子,各奔東西。

朱聿鐭聽了之後,也知道確實是沒有辦法了,只好照辦,刺破食指,寫了一份血詔,送給鄭成功。

第249章 孝陵—神道(下)第134章 勸說第71章 火拼左良玉(三)第108章 處決立威第1章 回到明朝山村當獵手(上)第191章 獻俘閱兵(下)第374章 文萊歸降(上)第85章 進山追擊(三)第101章 收編海盜(二)第39章 吳甡督戰第148章 新政(一)第182章 兵不血刃第93章 遷移(一)第66章 建設(上)第94章 形勢逆轉(上)第8章 軍備第44章 龜山島海戰(四)第430章 新的啓程第204章 年終總結第376章 第二戰(一)第328章 徳川出兵第136章 江南初定(一)第137章 針鋒相對(上)第247章 南京? 北京?第44章 公主釋心(下)第414章 南京風雲(二)第148章 干係臘戰記(四)第180章 進取貴州第223章 全面北伐第205章 北上第76章 支助鄭成功第310章 御駕親征第59章 進取漢陽府(三)第171章 遷移南京(下)第66章 忽悠第111章 清軍南撤山東戰役二第427章 中俄之戰(七)第135章 向南向北(二)第90章 清軍撤軍(上)第292章 出航印度(下)第153章 火力廷伸(上)第88章 喜得千金第100章 收編海盜(一)第171章 追擊第46章 內外夾攻第58章 局中之局(一)第65章 文鬥? 武鬥?第211章 崇禎十七年三月十八日(一)第82章 佈置(三)第125章 俘虜的身份山東戰役二第217章 朱由崧升朝第53章 進攻靑狼峰(上)第153章 西班牙方陣和線式戰術(上)第368章 英國想參戰(下)第85章 進山追擊(三)第157章 農民的力量第228章 除夕—主動出擊(四)第137章 江南初定(二)第98章 撤離麻城(上)第124章 伏擊清軍(二)第50章 進軍武昌(一)第115章 豫北戰役(八)第228章 排華事件(三)第201章 無間行動(下)第180章 報紙第43章 守衛新野(上)第125章 伏擊清軍(三)第32章 擂臺比武(下)第127章 主動出擊(上)第251章 孝陵—陵園(下)第172章 戰局的變化(四)第45章 戰後總結第286章 帝國體制(一)第66章 建設(上)第259章 溧水之戰(一)第280章 平息爭端第245章 獻投第99章 撤離麻城(下)第258章 察哈爾之戰(一)第205章 第二次南征開始(上)第374章 文萊歸降(上)第102章 備戰(四)第145章 迴歸第226章 除夕—主動出擊(二)第425章 中俄之戰(五)第一五十章 四川戰事上第42章 龜山島海戰(二)第127章 試探進攻第113章 目標——南京(下)第134章 南京公審第285章 年度總結(上)第106章 淮安首戰(上)第8章 進攻清廷第一戰(五)第51章 驚動了官府(下)第254章 新的起點(一)第59章 局中之局(二)第229章 除夕——夜宴第96章 遷移(三)
第249章 孝陵—神道(下)第134章 勸說第71章 火拼左良玉(三)第108章 處決立威第1章 回到明朝山村當獵手(上)第191章 獻俘閱兵(下)第374章 文萊歸降(上)第85章 進山追擊(三)第101章 收編海盜(二)第39章 吳甡督戰第148章 新政(一)第182章 兵不血刃第93章 遷移(一)第66章 建設(上)第94章 形勢逆轉(上)第8章 軍備第44章 龜山島海戰(四)第430章 新的啓程第204章 年終總結第376章 第二戰(一)第328章 徳川出兵第136章 江南初定(一)第137章 針鋒相對(上)第247章 南京? 北京?第44章 公主釋心(下)第414章 南京風雲(二)第148章 干係臘戰記(四)第180章 進取貴州第223章 全面北伐第205章 北上第76章 支助鄭成功第310章 御駕親征第59章 進取漢陽府(三)第171章 遷移南京(下)第66章 忽悠第111章 清軍南撤山東戰役二第427章 中俄之戰(七)第135章 向南向北(二)第90章 清軍撤軍(上)第292章 出航印度(下)第153章 火力廷伸(上)第88章 喜得千金第100章 收編海盜(一)第171章 追擊第46章 內外夾攻第58章 局中之局(一)第65章 文鬥? 武鬥?第211章 崇禎十七年三月十八日(一)第82章 佈置(三)第125章 俘虜的身份山東戰役二第217章 朱由崧升朝第53章 進攻靑狼峰(上)第153章 西班牙方陣和線式戰術(上)第368章 英國想參戰(下)第85章 進山追擊(三)第157章 農民的力量第228章 除夕—主動出擊(四)第137章 江南初定(二)第98章 撤離麻城(上)第124章 伏擊清軍(二)第50章 進軍武昌(一)第115章 豫北戰役(八)第228章 排華事件(三)第201章 無間行動(下)第180章 報紙第43章 守衛新野(上)第125章 伏擊清軍(三)第32章 擂臺比武(下)第127章 主動出擊(上)第251章 孝陵—陵園(下)第172章 戰局的變化(四)第45章 戰後總結第286章 帝國體制(一)第66章 建設(上)第259章 溧水之戰(一)第280章 平息爭端第245章 獻投第99章 撤離麻城(下)第258章 察哈爾之戰(一)第205章 第二次南征開始(上)第374章 文萊歸降(上)第102章 備戰(四)第145章 迴歸第226章 除夕—主動出擊(二)第425章 中俄之戰(五)第一五十章 四川戰事上第42章 龜山島海戰(二)第127章 試探進攻第113章 目標——南京(下)第134章 南京公審第285章 年度總結(上)第106章 淮安首戰(上)第8章 進攻清廷第一戰(五)第51章 驚動了官府(下)第254章 新的起點(一)第59章 局中之局(二)第229章 除夕——夜宴第96章 遷移(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