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6章 變數(二)

?在隨後的三天時間裡,商毅也下令商家軍,向駐守在南京城裡的清軍發動了連續的進攻。?

而這時清軍在南京城裡的駐守兵力只有四萬左右,在兵力上己經不佔多少優勢,但火器部隊大半都留在了南京,由其是火銃兵,還有近萬人,另外還有火炮百餘門。因爲在此前的戰鬥中,商家軍一直都是保持守勢,而這一次商家軍卻主動進攻過來,因此阿濟格也覺得,這個機會也十分難得,到是可以和商家軍一戰。從前幾天的經驗來看,和商家軍的作戰,最好的辦法還是以火器來對付火器,現在自己也有足夠的火器部隊了,應該可以和商家軍展開正面戰鬥。?

在經過十幾天的反覆拉距之後,南京中部城區的建築己被催毀了大半,只剩一間間殘轅斷壁,依稀還保留着幾分城市的格局,另外還有好幾處街道的大火未滅。街道上滿是碎瓦殘礪,而且百姓的屍體也隨處可見。?

這一戰商家軍出動的是李定國的第九師,兵力爲一萬左右,而清軍也出動了一萬二千人,包括有五千火銃兵、和二千弓箭手。兩方的兵力大致相當,但因爲是在城市中作戰,中重型火炮難以定位瞄準,不過在九師的炮兵團中,有兩個炮兵營無法參戰,因此實際的兵力只有八千五百人,比清軍要少一些。?

在李定國下令進攻之後,八師的兩個步兵團立刻分散成以營爲單位,向前突進,而每個營又是以二個連爲一組,一個連突前,一個連稍後掩護,並伺機使用小型火炮支援,這樣一共分爲十六個小隊,展開面幾乎覆蓋了整個中部城區。雖然這時城區基本都被催毀,但在廢墟中仍然可以找到許多掩體,因此各營在突進的過程中,各自尋找掩體掩護自己,然後依次前進。?

商毅在鼓樓上看得十分清楚,清軍是以火銃兵、弓箭兵和其他士兵合作成縱隊,從街道上向前推進。不過現在清軍的主導思想依然還是逼近商家軍之後,進行近身的作戰,火銃兵和弓箭手只是爲其他士兵提供火力掩護,最終還是依靠近戰來結束戰鬥,因此並沒有像商家軍那樣依賴於掩護。但還是將兵力分散展開,向商家軍這邊逼近過來。?

不過經過十幾天的城市戰之後,清軍也積累了不少巷戰的經驗,知道在城市中作戰,不能將兵力扎推,而是要盡力將兵力展開,才能發揮自己在兵力上的優勢,另外厚重的盔甲也影響了士兵們的靈活性,因此清軍的弓箭手和火銃兵也都換上了輕便的皮甲,只有長槍兵還穿着厚甲,以便在接身作戰的時候取得優勢。至少和十幾天以前相比,清軍的巷戰水平確實有了不小的進步。?

這時在戰場上,有些街道上的雙方士兵己經進入了射程,在掩體後面己經做好了準備的商家軍士兵立刻向清軍開槍射擊,一陣槍聲響起之後,受到打擊的清軍也紛紛尋找掩體後面躲避,而火銃兵和弓箭手也都開始還擊,重甲步兵也馬上退後,把陣地交給火銃兵和弓箭兵。這時商家軍押後的隊伍也速度趕了上來,利用殘牆的掩護,加入了戰局中。?

雙方你來我往,用火槍弓箭互相對射,槍聲也響個不停,確實有幾分近代戰爭的味道了。?

但很快清軍就發現,這樣互相對射,對自巳非常不利,因爲商家軍是人手一支槍,可以全部投入戰鬥,而清軍有相當一部份兵力不能參與這種對射中,再加上商家軍全是使用的火帽撞擊發射的燧發槍,在射程上比清軍使用的火繩槍要略遠,但射擊速度卻要快了近一倍,而清軍的弓箭射速到是很快,精度也很高,但在射程上卻要短了近一半,因此雙方剛一接觸,清軍就明顯處於下風。?

不過因爲現在雙方是互相對攻,因此商家軍的火力並不強,而且在經過了最初的打擊之後,清兵也都巳經隱藏好了自已的身形,雖然對商家軍造不成什麼危脅,但清軍的損失也並不大。?

但這時清軍的重甲步兵雖然退出了商家軍的一般步槍的射擊距離,但卻仍在線蹚槍的射程之內,每一隊商家軍都有十名狙擊步兵壓陣,這時雖然清軍的火銃兵和弓箭手都找到了掩體躲藏,但最後的重甲步兵卻馬上成爲狙擊步兵的獵殺目標。?

而且因爲重甲步兵的陣形密集,幾乎根本就不需要怎麼樣瞄準,一槍一個。同時有的狙擊步兵還找到致高點,居高臨下的射擊,這樣一來有些躲在掩體後面的清兵,也在狙擊手的打擊範圍以內。雖然每一隊商家軍所帶的狙擊步兵都不多,但時間長了,?對清軍的打擊還是不小。因爲這種只能捱打,而不能還手的局面,是非常打擊清軍的士氣。?

這時在各條街道上,商家軍基本上都和清軍全面接上了火,不過各條街道上的戰鬥情況也各有異同,雙方互有進退,各有攻守,一時也打十分激烈。?

不過從總體態勢來看,清軍明顯是處於下風。這一方面是因爲商家軍在武器上佔有明顯的優勢,不僅是火槍的性能強過淸軍,而且還有手榴彈、小型野戰炮,肩扛式霹靂火箭等等多種武器,相互配合作戰,遠比清軍單一的使用火槍要勝強得多。另外儘管清軍也開始償試着使用火器作戰,但在觀念上,傳統的習慣仍然沒有改變過來,還是把火器當作輔助手段來用,主導的戰術思想依然還是靠近商家軍之後,進行近身作戰。再加上清軍仍然缺少打城市戰的經驗,雖然找到一些感覺,但和商家軍使用後世成熟的城市戰經驗相比,還差得很遠。?

體現在戰鬥中,如果商家軍防守,清軍一般很難突破商家軍的防線;而在清軍防守的時候,商家軍卻有多種辦法進攻,不僅可以利用線膛槍是肩扛式霹靂火箭在射程優勢壓制清軍,或者在稍後的地方,使用小型火炮,以曲射的方向打擊清軍,甚致還以火力掩護,派出精銳的突擊士兵,利用層層掩體的保護,逐漸靠近清軍的防線,然後用手榴彈投炸。因此在兵力相差不大的情況下,清軍根本就不是對手。?

就算是在有的街道上,清軍能夠靠近商家軍,展開近身作戰,但也依然佔不到什麼優勢。雖然淸軍也學會了在火銃上加一把刺刀,但使用刺刀的套路,仍然差得遠。?

雖然看起來在槍管上插上一把刺刀之後,好像是和一把長槍差不多,其實差別還是相當大的,如果用長槍的套路來拼刺刀,會死得相當慘。因爲一般步兵使用的長槍長度都在兩米五到三米之間,而火槍加上刺刀,只有一米六到一米七左右,僅僅就是長度上的差別,就會讓使慣了長槍的清兵非常不適當。?

而且長槍的槍桿就是一根光滑的木杆,雙手可以在槍桿上輕易的滑動,以變化招式,而火槍的握槍姿式是一手託槍柄,一手握槍中端,基本不會變。那麼使用的套路自然就大不相同了。?

商家軍的刺刀技術是商毅教授的。招術雖然簡單,一共也就那麼五六下,但都是在後世經過了機算機的分析之後得出的最直接、最有效,也是最能發揮刺刀優勢的刺殺技術,可不是清兵那種半吊孑的刺殺水平所能相比的。因此除了清兵的重甲步兵以外,淸軍的火銃手和商家軍的士兵拼刺刀,也是十戰有七八輸。?

而清兵的重甲步兵雖然近戰能力非常強,但卻因爲盔甲太重,不夠靈活,如果是在開闊平坦的地區作戰,可以利用整體的優勢,來彌補這個弱點,但在城市中,卻只是依靠少數幾個士兵來協調作戰。這樣這個弱點也就被放大了。而且商家軍的士兵根本就不會和他們硬碰,多數都是釆用前排的戰士遊鬥吸引,後排的戰士用火槍射擊,或是扔手榴彈炸,來解決對手。?

不過儘管商家軍佔到了較大的上風,不過清軍也並不是不堪一擊,也同樣給商家軍造成了相當的損傷,畢竟淸軍也開始大量使用火器,使雙方的差距拉近了不小,射程不夠,可以靠近之後再射擊,因爲雙方是在對攻,商家軍的火力並不兇猛,也給了清軍不少靠近的機會,由其是清軍的弓箭手,射術相當精準,一但進入弓箭的射程,至少有七八成的命中率,而且一但近身作戰之後,雙方的戰鬥力就更接近了,並不在是像開戰之初那樣,呈完全的一般倒局面。?

但經過了一番拉據戰之後,清軍終於還是全線潰敗,都退進了皇城裡。這一戰清軍一共戰死了三千二百七十一人,受傷一千一百五十二人。而商家軍這一邊也戰死了七百八十七人,傷四百二十三人。雙方的損失比約在一比五以內,但考慮到這次清軍投入的兵力並不佔絕對優勢,因此也算是不小的進步了。?

而阿濟格見這樣打下去,還是對清軍也不利,因此在第二天也不在出戰,一門心思在皇城駐守,等待着吳三桂和尚可喜這兩部人馬趕到南京來。?

第108章 調兵北返第402章 北境第238章 訪歐之旅(二)第386章 中荷決戰(四)第64章 追擊張獻忠第87章 收降李定國第67章 會見左良玉第18章 朱印船(下)第245章 獻投第24章 南京使臣第213章 龜甲船(下)第157章 揚州之戰的結局(三)第93章 秦淮風月(下)第220章 新武器(一)第139章 驅逐荷蘭(二)第18章 朱印船(下)第47章 金殿廷議第60章 局中之局(三)第186章 講和(上)第5章 進攻北京(二)第51章 正面強攻(一)第280章 辭職(上)第134章 追擊清軍(一)第134章 開業(一)第250章 孝陵—陵園(上)第125章 入主南京(上)第172章 戰局的變化(四)第79章 徐州戰役第二階段(四)第145章 內線作戰(三)第20章 進攻浙江(二)第112章 圍殲阿濟格(八)第18章 保衛家園(二)第37章 進攻南陽第64章 破局(四)第270章 挽留紫玲瓏(上)第192章 勸進(下)第19章 保衛家園(三)第208章 哭諫(下)第125章 俘虜的身份第152章 忠貞營歸降(上)第80章 進攻黃州(一)第249章 孝陵—神道(下)第216章 朝鮮使團在南京(下)第103章 進駐江北(一)第193章 清廷的準備(上)第40章 決戰李自成第125章 攻佔開封(上)第192章 抗清統一戰線第88章 騎軍對戰(上)第265章 女冒險家的誕生(上)第136章 追擊清軍(三)第79章 跨海突襲艦隊啓動第14章 淮安戰役(二)第341章 又一次關原之戰(七)第209章 跨海入朝(二)第35章 商家軍的考覈(下)第70章 黃宗羲來訪(二)第15章 全村動員(上)第263章 察哈爾之戰(六)第416章 南京風雲(四)第169章 局勢的變化(一)第175章 人民公社(下)第198章 廷議(上)第62章 再戰匪賊(一)第245章 獻投第186章 講和(上)第285章 皇室的收入第377章 第二戰(二)第52章 山東巡撫第167章 多尓袞復出(一)第210章 跨海入朝(三)第216章 全力備戰第204章 生絲之戰(五)第152章 收復福建第133章 招安李自成(下)第381章 喜迅第257章 進攻修道院(上)第235章 訪歐船隊歸來(三)第327章 戰前佈置(下)第59章 保薦第50章 清軍整頓(三)第81章 道州之戰(二)第250章 中國西印度公司總督(三)第22章 進攻浙江(四)第355章 巡視南洋(下)第138章 驅逐荷蘭(一)第9章 亂世佳人(上)第378章 第二戰(三)第123章 伏擊清軍(一)第196章 軍校第194章 整編軍隊(上)第86章 突破淮河(上)第172章 戰局的變化(四)第407章 南洋戰役結束(一)第37章 新武器第199章 廷議(下)第27章 攻取兗州(三)第258章 進攻修道院(下)第248章 進攻商館(上)第196章 對策
第108章 調兵北返第402章 北境第238章 訪歐之旅(二)第386章 中荷決戰(四)第64章 追擊張獻忠第87章 收降李定國第67章 會見左良玉第18章 朱印船(下)第245章 獻投第24章 南京使臣第213章 龜甲船(下)第157章 揚州之戰的結局(三)第93章 秦淮風月(下)第220章 新武器(一)第139章 驅逐荷蘭(二)第18章 朱印船(下)第47章 金殿廷議第60章 局中之局(三)第186章 講和(上)第5章 進攻北京(二)第51章 正面強攻(一)第280章 辭職(上)第134章 追擊清軍(一)第134章 開業(一)第250章 孝陵—陵園(上)第125章 入主南京(上)第172章 戰局的變化(四)第79章 徐州戰役第二階段(四)第145章 內線作戰(三)第20章 進攻浙江(二)第112章 圍殲阿濟格(八)第18章 保衛家園(二)第37章 進攻南陽第64章 破局(四)第270章 挽留紫玲瓏(上)第192章 勸進(下)第19章 保衛家園(三)第208章 哭諫(下)第125章 俘虜的身份第152章 忠貞營歸降(上)第80章 進攻黃州(一)第249章 孝陵—神道(下)第216章 朝鮮使團在南京(下)第103章 進駐江北(一)第193章 清廷的準備(上)第40章 決戰李自成第125章 攻佔開封(上)第192章 抗清統一戰線第88章 騎軍對戰(上)第265章 女冒險家的誕生(上)第136章 追擊清軍(三)第79章 跨海突襲艦隊啓動第14章 淮安戰役(二)第341章 又一次關原之戰(七)第209章 跨海入朝(二)第35章 商家軍的考覈(下)第70章 黃宗羲來訪(二)第15章 全村動員(上)第263章 察哈爾之戰(六)第416章 南京風雲(四)第169章 局勢的變化(一)第175章 人民公社(下)第198章 廷議(上)第62章 再戰匪賊(一)第245章 獻投第186章 講和(上)第285章 皇室的收入第377章 第二戰(二)第52章 山東巡撫第167章 多尓袞復出(一)第210章 跨海入朝(三)第216章 全力備戰第204章 生絲之戰(五)第152章 收復福建第133章 招安李自成(下)第381章 喜迅第257章 進攻修道院(上)第235章 訪歐船隊歸來(三)第327章 戰前佈置(下)第59章 保薦第50章 清軍整頓(三)第81章 道州之戰(二)第250章 中國西印度公司總督(三)第22章 進攻浙江(四)第355章 巡視南洋(下)第138章 驅逐荷蘭(一)第9章 亂世佳人(上)第378章 第二戰(三)第123章 伏擊清軍(一)第196章 軍校第194章 整編軍隊(上)第86章 突破淮河(上)第172章 戰局的變化(四)第407章 南洋戰役結束(一)第37章 新武器第199章 廷議(下)第27章 攻取兗州(三)第258章 進攻修道院(下)第248章 進攻商館(上)第196章 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