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進攻清廷第一戰(三)

這吋鄭芝龍率領着清軍的後援部隊在二三公里以外的地方觀戰其實整個戰鬥進行的時間並不長前後只有一個多小時但清軍先鋒船隊己全面敗陣被中華軍的艦隊打得潰不成軍

鄭芝龍心裡也不僅暗暗吃驚雖然他也預料到龜甲艦隊決不可能是中華軍的對手但也沒有想到會敗得這麼幹脆在中華軍的艦隊面前龜甲船幾乎毫無抵抗力完全是一敗塗地而且這時己被中華軍全部包圍起來如果沒有援軍只怕就有全軍覆沒的危險

這時清軍的第二梯隊中還有六十餘艘戰船但鄭芝龍並沒有下令讓艦隊出擊去救援龜甲艦隊而且全線調頭撤回軍港中去依託大沽口炮臺駐守

因爲鄭芝龍十分清楚自己帶出來的這六十多艘戰船也是以打醬油居多真正能有一戰之力的還不到十艘鄭藝龍也看得十分清楚中華軍出動戰船其實還不到總數的一半還有一大半都在後面按兵不動估計就是等自己的後援艦隊上去之後再來一個大包圍作戰因此自己帶隊上去也是白送死就算能夠解救出幾條龜甲船但也要付出解救船隻幾倍的代價根本就得不償失搞不好還真的就把所有艦隊都交侍在這裡了

另外鄭藝龍還在中華軍的艦隊中看到了不少“鄭”字的旗號從清廷掌握的資料來看中華軍的海軍部裡並沒有鄭姓的大將因此鄭芝龍心裡也估計這應該是兒孑鄭成功的艦隊也可能兒子是親自帶隊出戰那麼這一來父子可就是在戰場上同室操戈兵戎相見了

鄭成功和商毅達成聯盟一致抗清的消息鄭芝龍也是知道的心裡也覺得十分欣慰雖然自己一家都失陷於清廷但總算是還有大兒子逃過了這一劫而且還重新招募自己的舊部又創下了一番基業

這兩年來鄭芝龍也奉清所令連續寫了四五封信或以父子之情相勸或以富貴名利相誘勸鄭成功投降清廷但都被鄭成功義正詞嚴的拒絕雖然毎一次收到了鄭成功的拒絕信之後鄭芝龍都會在清廷面前表現得痛哭流涕大罵鄭成功逆子不孝等等但心裡卻是暗爽不己這一點鄭芝龍心裡是十分清楚的一但鄭成功也投降了清廷鄭氏一族也就真的沒有半點指望了而現在起碼來說假如自己一家真的在清廷有什麼不測致少還有一個可以爲自己報仇的人在

因此不想和兒子在戰場上交手也是鄭芝龍下令撤軍的另一個重要原因當然清廷的水軍諸將們對這一道命令都沒有異議畢竟剛纔的戰況大家都己經看得很清楚了誰都明白上去根本就是白白送死就連鄭芝龍身邊幾個監視他的清軍將官也都這樣想結果清廷的後續船隊紛紛調頭向軍港敗退而去

這時在戰場上戰鬥基本都已經結束清軍先鋒船隊的全部二十五艘龜甲船被擊沉十七艘剩餘的八艘也都降帆投降可以算是真正的全軍覆沒了在剛纔交戰的海面上盡是清軍殘破的戰船碎片爛帆殘舷和在海水裡掙扎的士兵

而中華軍出戰的三十九艘戰船並無一艘被毀只有五艘戰船受了一些輕微的傷損人員只被對方打死了九個人總體來說並不影響戰鬥力

這一方面是因爲中華軍的戰船數量太多而且己經將龜甲船全部包圍令龜甲船根本就無路可逃另外龜甲船隻有一根主桅運轉不靈活速度不快的弱點也在這時候全部暴露出來雖然有幾艘船能夠及時的轉過了方向想要逃離戰場但也沒跑多遠就被中華軍的戰船追上不是被擊沉就是選擇投降當然清廷的後續船隊也沒有趕來救援也是別一個重要的因素

而在中華軍的陣中沒有出戰的鄭成功及手下的諸將也都震驚不己其實這一戰並沒有什麼技術含量中華軍的艦隊憑藉的就是強大的火力可以說全場戰鬥中華軍都是倚靠的壓到性的優勢火力完全硬吃對手毫無花哨但越是這樣也越顯得中華軍的海軍實力強大

鄭成功估計如果換上自已的艦隊出戰要打贏這一仗當然也不成問題但要像中華軍這樣贏得輕輕鬆鬆遊刃有餘而且還幾乎是零傷亡哪可就做不到了

現在鄭成功手裡也有六艘兩千料的戰船但都是中國傳統的福船樣式這一次帶來了四艘但毎艘船隻能裝配四十門左右的火炮而紅衣大炮只有十門左右而這樣的戰船在伏波軍的艦隊中只能當輔助戰船來用伏波軍裡真正的兩千料左右的主力戰船屬於二級戰列艦火炮數量一般都在九十門左右而現在伏波軍二級戰列艦一共有八艘更不用說還有一艘一級戰列艦雙方最頂尖水平的戰船根本就不在同一水平上

因此這時鄭成功也能夠理解爲什麼這兩年來商毅能夠連續戰勝曰本和西班牙軍佔領呂宋當然盟友的實力越強大對自巳來說也越有利鄭成功也對擊敗清廷的信心更足

這時成鋼己經看到了清軍的後續船隊掉頭撤退因此也立刻下令所有主力戰船馬上脫離戰場追擊清軍的艦隊進攻大沽口的清軍船港輔助戰船留下來打掃戰場接收清軍戰船的投降抓俘清軍落水的士兵等等而鄭成功帶來的船隊也隨主力戰船一起追擊

命令傳到鄭成功的座艦上之後隨鄭成功一起出戰的鄭鴻逵指着遠處清廷撤退的戰船帆影道:“明儼大哥也許就在那邊”

其實不用他說鄭成功早就看見對面船陣中的“鄭”字旗號他當然知道鄭芝龍出任清廷水軍提督的消息也自然可以猜到對面恐怕確實是鄭芝龍親自率領船隊出戰雖然自己的艦隊沒有出戰但父子對陣疆場的結局是改變不了的因此也只好苦笑了一聲道:“四叔管不了那麼許多了傳令船隊隨伏波軍進攻

成鋼現在當然沒有功夫考慮鄭芝龍、鄭成功父子複雜的心情雖然輕鬆擊敗了清廷的先鋒艦隊但成鋼的心裡卻一定也沒有放鬆下來因爲在戰前他接到的任務是催毀清廷的海軍基地和大沽口炮臺徹底消滅清廷的海上力量奪取全面的制海權現在離這個目標還差得遠

而且成鋼也知道擊敗清廷的艦隊雖然容易但想催毀大沽口炮臺還是要付出相當的代價因爲大沽炮臺的防禦力通過情報部門的努力以及從海面上的暗中偵察海軍部也基本掌握了七八成成鋼也清楚真正的戰鬥其實還在後面

雙方艦隊交戰的戰場離大沽口炮臺只有十幾裡的距離因此在清軍敗陣之後守衛大沽口炮臺的清軍也接到通知並且馬上就做好了準備將火炮一門一門的推到炮臺的固定位置安排佈置並且擡出了彈藥箱勾繩推杆彎夾等等工縣而且隨着清軍戰船的陸續歸航進港在後面追擊的中華軍艦隊的帆影也越來越清晰在炮臺上駐守的清兵也都知道戰鬥己迫在眉睫立刻向火炮裡填裝彈藥校準目標只等着中華軍的艦隊進入射程

而伏波軍的艦隊在逼近了大沽口炮臺之後成鋼也將艦隊作了一番佈置這時進攻到大沽口的聯合艦隊的戰船數量爲:中華主力戰船爲五十三艘鄭成功的艦隊三十二艘共計八十五艘

雖然大沽口炮臺的火力兇猛防銜十分堅固但四個炮臺分列在海河入海口南北兩側成鋼決定首先進攻位於南側的兩個炮臺這樣也可以暫時躲開北側炮臺的攻擊使清軍的全部炮臺火力只能夠發揮出一半也有利聯合艦隊逐個擊破

付責正面進攻南側兩個炮臺的第一批戰船一共有三十七艘中華軍出動二艘二級戰列艦九艘三級巡洋艦七艘四級驅逐艦六艘五級護衛艦共計二十四艘戰艦而鄭成功也派出了十三艘戰船協同中華軍的艦隊作戰包括有二艘二千料戰船五艘一千五百料戰船三艘一千料戰船三艘六百料戰船可以說是主力盡出

雖然清軍的艦隊都躲進了軍港裡但也不能不加以防範萬一趁着中華軍全力進攻大沽口炮臺的時候再從軍港裡殺出打中華軍一個措手不及和炮臺來一來兩面夾擊將會使伏波軍十分被動因此成鋼又有清軍的軍港前面佈置了十六艘戰船付責阻擊清軍的艦隊

同時又在大沽口炮臺以南十里以外的地方佈置了十二艘戰船準備如果從海上進攻炮臺不利就在這裡發動登陸作戰然後配合海軍從岸上夾擊炮臺當然如果海上進攻得手之後那麼就直接從正面登陸佔領炮臺而剩下的二十二艘戰船則全部作爲預備兵力隨時支援各個戰場去

第96章 遷移(三)第136章 江南初定(一)第90章 遇刺(上)第79章 徐州戰役第二階段(四)第58章 局中之局(一)第155章 西班牙敗陣第5章 進攻北京(二)第174章 琉球之戰(四)第162章 政治婚姻(上)第168章 多尓袞復出(二)第136章 江南初定(一)第93章 合圍(四)第266章 女冒險家的誕生(下)第166章 言論自由(上)第233章 訪歐船隊歸來(一)第399章 國事(二)第287章 訪英使團出發第192章 抗清統一戰線第4章 設立幕府(下)第109章 郟縣慘敗(上)第86章 突破淮河(上)第179章 軍隊整編第108章 處決立威第48章 山東第一戰第137章 追擊清軍(四)第105章 完婚(三)第71章 長江艦隊再度出擊(三)第184章 駛進江戶灣第270章 挽留紫玲瓏(上)第二章 帝國體制四皇權第147章 穿插第212章 崇禎十七年三月十八日(二)第74章 龍困淺灘(下)第121章 收復南京之戰(六)第234章 收尾第49章 清軍整頓(二)第136章 追擊清軍(三)第42章 進攻南陽之戰(下)第80章 佈置(一)第127章 收復南京的後續戰鬥(上)第280章 辭職(上)第70章 撤離徐州(上)第143章 收復臨朐縣(二)第210章 跨海入朝(三)第233章 林家的決斷第182章 第二次琉球之戰(上)第30章 鍊鋼廠和蒸汽機第140章 錦衣衛(上)第268章 重逢(下)第237章 英國東印度公司代表團(下)第372章 前哨戰(上)第227章 除夕—主動出擊(三)第199章 英國東印度公司(下)第50章 南京的決策(下)第163章 返回杭州(下)第36章 南歸(下)第52章 正面強攻(二)第88章 計劃調整(上)第215章 風雪中的南京第138章 針鋒相對(下)第165章 工業革命的雛形(下)第152章 潛入濟南城內第197章 會見日本商團第249章 進攻商館(下)第176章 多爾袞的決策第76章 湖南告急(下)第318章 攻佔九州島(七)第72章 大戰曲阜(三)第150章 進攻揚州——雨戰(上)第295章 軍隊糸統第149章 鄭成功的選擇(一)第257章 進攻修道院(上)第72章 大戰曲阜(三)第161章 又有好事來了(下)第187章 永曆朝廷滅亡第113章 兵工廠和印刷作坊(上)第64章 三徵湖北(一)第58章 爭奪山東(二)第110章 初戰淸軍(下)第111章 規剗未來第26章 民團教師(二)第120章 海盜的俘虜(上)第281章 國會成立(一)第35章 超級戰艦第103章 完婚(一)第245章 東西方的交流(三)第70章 長江艦隊再度出擊(二)第200章 登基建國(二)第96章 商毅的目地第75章 架臨宿州第241章 訪歐之旅(五)第171章 遷移南京(下)第114章 假太子案(一)第80章 放棄青州第136章 向南向北(三)第220章 新武器(一)第26章 攻取兗州(二)第179章 日本商團的秘密(下)第217章 朱由崧升朝第30章 李自成的決策(上)
第96章 遷移(三)第136章 江南初定(一)第90章 遇刺(上)第79章 徐州戰役第二階段(四)第58章 局中之局(一)第155章 西班牙敗陣第5章 進攻北京(二)第174章 琉球之戰(四)第162章 政治婚姻(上)第168章 多尓袞復出(二)第136章 江南初定(一)第93章 合圍(四)第266章 女冒險家的誕生(下)第166章 言論自由(上)第233章 訪歐船隊歸來(一)第399章 國事(二)第287章 訪英使團出發第192章 抗清統一戰線第4章 設立幕府(下)第109章 郟縣慘敗(上)第86章 突破淮河(上)第179章 軍隊整編第108章 處決立威第48章 山東第一戰第137章 追擊清軍(四)第105章 完婚(三)第71章 長江艦隊再度出擊(三)第184章 駛進江戶灣第270章 挽留紫玲瓏(上)第二章 帝國體制四皇權第147章 穿插第212章 崇禎十七年三月十八日(二)第74章 龍困淺灘(下)第121章 收復南京之戰(六)第234章 收尾第49章 清軍整頓(二)第136章 追擊清軍(三)第42章 進攻南陽之戰(下)第80章 佈置(一)第127章 收復南京的後續戰鬥(上)第280章 辭職(上)第70章 撤離徐州(上)第143章 收復臨朐縣(二)第210章 跨海入朝(三)第233章 林家的決斷第182章 第二次琉球之戰(上)第30章 鍊鋼廠和蒸汽機第140章 錦衣衛(上)第268章 重逢(下)第237章 英國東印度公司代表團(下)第372章 前哨戰(上)第227章 除夕—主動出擊(三)第199章 英國東印度公司(下)第50章 南京的決策(下)第163章 返回杭州(下)第36章 南歸(下)第52章 正面強攻(二)第88章 計劃調整(上)第215章 風雪中的南京第138章 針鋒相對(下)第165章 工業革命的雛形(下)第152章 潛入濟南城內第197章 會見日本商團第249章 進攻商館(下)第176章 多爾袞的決策第76章 湖南告急(下)第318章 攻佔九州島(七)第72章 大戰曲阜(三)第150章 進攻揚州——雨戰(上)第295章 軍隊糸統第149章 鄭成功的選擇(一)第257章 進攻修道院(上)第72章 大戰曲阜(三)第161章 又有好事來了(下)第187章 永曆朝廷滅亡第113章 兵工廠和印刷作坊(上)第64章 三徵湖北(一)第58章 爭奪山東(二)第110章 初戰淸軍(下)第111章 規剗未來第26章 民團教師(二)第120章 海盜的俘虜(上)第281章 國會成立(一)第35章 超級戰艦第103章 完婚(一)第245章 東西方的交流(三)第70章 長江艦隊再度出擊(二)第200章 登基建國(二)第96章 商毅的目地第75章 架臨宿州第241章 訪歐之旅(五)第171章 遷移南京(下)第114章 假太子案(一)第80章 放棄青州第136章 向南向北(三)第220章 新武器(一)第26章 攻取兗州(二)第179章 日本商團的秘密(下)第217章 朱由崧升朝第30章 李自成的決策(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