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進攻浙江(三)

黃宗羲雖然是從徽州出發了,但現在清軍己經兵臨城下,當然不會等着黃宗羲去把商家軍請來,因此僅僅只過了兩天,就殺到了徽州城外不足十里的地方。

而在徵州城裡,方國安和方元科叔侄兩人也率兵出城,迎戰淸軍。雖然明軍的數量不少,但都是胡亂拼湊起來的烏合之衆,那裡是清軍的對手,雙方交戰了不到一個時辰,就被清軍打得大敗而回。而清軍趁勢就殺到徽州城下,開始攻城。

這一下徽州城裡頓時一片恐慌,而東林黨和地方勢力也終於消停下來,不再內鬥了。並且開始心平氣合的商量,徽州是肯定守不住了,那麼現在應該向那個方向逃跑呢?

但還沒等他們商議出一個結論來,陳洪範就開城投降,把清軍放入徽州城中。

原來在出使北方時,陳洪範就己經向清廷投降,回到南京是爲清廷作內應的,並且勸降其他的明朝官員。不過當時出使北方的官員中,只有他一個人回到南京,也引起了不少人懷疑,但因爲缺少證據,只好將他擺官了事。而陳洪範也就此蟄伏起來,等待時機。

清軍進攻南京時,陳洪範估計有商家軍在南京駐守,自己是找不到機會,因此也不敢輕舉妄動,只好跟着大潮退出了南京,後來在南京失守以後,他聽說潞王在徽州監國,立刻就投奔過來,準備在這裡找點功勞,再投奔到清廷去。而就在淸軍攻城的時候,陳洪範借自己指揮守城之機,說服了士兵跟隨自己一起向清軍投降,然後打開城門,放淸軍入城。

徽州城破,無論是東林黨還是地方勢力,立刻都作鳥獸散、黃鎮周、袁宏勳、張秉貞、朱大典等人保護着朱常淓想逃出徽州,但清軍有陳洪範領路,道路熟悉,很快就追上了朱常淓一行。結果一場混戰之後,黃鎮周、袁宏勳等人都死在亂軍之中,張秉貞、朱大典僥倖逃走,而朱常淓也在混亂中被陳洪範親自抓住,儘管朱常淓苦苦哀求陳洪範放自己一條生路,但陳洪範根本就不爲所動,將朱常淓獻給清軍,做爲自己的投效之功。只有方國安和方元科叔侄兩人帶領着千餘殘兵,殺出徽州,落荒敗亡。

潞王監國僅僅只成立了不到一個月的時間,也就這樣被清軍滅亡,而奉命去向商毅求救的黃宗羲,直到徽州城破的三天之後,才趕到杭州,這個時侯自然也什麼都晚了。

聽明石姬說完了徽州城破的整個經過之後,商毅也不禁搖頭苦笑,他到是不在乎潞王監國滅亡,不過徽州失守,也使浙江的西南面也就出現了空隙,需要派兵駐守。因此商毅也誇讚了明石姬幾句,對她能夠極時發回消息表示了讚揚。

等明石姬離開之後,商毅忽然想到,這也說不定是一個戰機,因爲如果能夠擊敗這一路清軍,重新奪回徽州,不僅可以保護浙江的西南安全,而且還可以在南京的南面打開一個缺口,就可以調動清軍,或許就能夠找到更多的戰機,扭轉目前的局面。那麼應該怎樣調派兵力,到是要好好思考一下。

一邊想着,商毅也回到了自己的內宅,正好這時葉星士在給葉瑤瑱做每天例行的診脈查看胎像。因爲在懷孕最初的三個月,也是胎像最不穩定的一段時間,現在葉瑤瑱己經有了兩個月的身孕,雖然不過從外表還看不出什麼來。但卻倍受商毅的重視,好在是總體來說胎像都還十分穩定。

雖然在進屋之後,商毅儘量做出一付輕鬆的樣子來,但葉星士和葉瑤瑱都是什麼人,一看就看出商毅心裡有事,而且現在的形勢他們祖孫心裡都十分清楚,可以說是商毅入主浙江之後最危機的時刻,只有當初在山東獨守穆陵關這座孤城的時期,才能相比。他們當然也知道,商毅現在也承受着巨大的壓力。因此葉星士也道:“商毅,又有什麼事情讓你覺得爲難嗎?”

商毅也知道瞞不過他們,因此也把剛纔收到的消息,還有自己的打算都說了一遍。

葉瑤瑱聽了之後,只是笑了一笑,並沒有說什麼,而葉星士卻拈着鬍子,笑道:“商毅,如果論打仗的本事,我想放眼當今天下,你也算是首屈一指了。在這方面我恐怕也沒有資格對你說什麼?但有一點我卻要提醒你,解決事情的方法有很多種,並不是所有的事情,都必須要用戰鬥來解決。”

商毅的心裡動了一動,隱隱約約的捕捉到一點什麼東西,但俱體是什麼,一時還不明白。因爲在後世有一句常說的話:戰爭是政治的延續,因此戰爭實際也是一種政治手段,許多事情確實不需要戰爭,只用政治手段就可以解決了。那麼按葉星士的意思,現在的局面中,是否存在着只用政治手段就可以解決的方法呢?但現在自己和清廷屬於絕對敵對的雙方,又不承在第三方調解,怎麼使用政治手段來解決呢?

這時葉星士又道:“現在我們浙江面臨的最大危脅,就是吳三桂和尚可喜的大軍壓境。但他們這次的進攻,都只是小試牛刀之後就立刻停了下來,然後按兵不動。你有沒有想過,這是什麼原因。而對付他們的大軍,一定要經過戰鬥嗎?有沒有不用戰鬥也能夠解決的辦法呢?”

這一句話就如醍醐灌頂一樣,也讓商毅心裡豁然開朗,他猛然一拍頭,笑道:“我明白了,我明白了,怎麼就沒有想呢。”

同時心裡也在暗暗的責怪自己,實在是太遲頓了。畢竟自己纔是最清楚吳三桂是什麼人,以及吳三桂和清廷的關係。

無論是在另一時空,還是在本時空,吳三桂都是引清軍入關的關建人物,如果排除掉意識形態,民族大義立站的角度,吳三桂當時向清廷投降,無論是所謂的衝冠一怒爲紅顏也好,還是真的打算爲明室報仇也好。但從實際的效果來記,這確實是吳三桂個人利益最大化的最好選擇。

因此吳三桂和淸廷之間,從來都沒有建立起真正的信任關糸,而是一個互相利用,各取所需的結合。清廷借這個機會甴一個外邦小國一躍成爲中華正統,統治了整個中國大地近三百年。而吳三桂也由一個邊關大將,一舉受地封王,位極人臣。可以說是一個雙贏的結果。

雖然在另一時空裡,清軍入關之後,吳三桂仍然不留餘力的四處征戰,幫助清廷平定天下,這一方面是因爲只有滅亡了明朝,清廷成爲正統,吳三桂才能以開國員勳的身份,擺脫叛臣的名稱,另一方面也是由於南明的各政權根本不俱備和淸廷抗衡的實力,在這種情況下,吳三桂只能選擇盡全力的幫助清廷平定天下,而在此同時也發展自已的實力。

儘管吳三桂一直拖到了三十多年以後,才又擁兵反淸自立,但這並不能表示,在以前的二十多年時間裡,吳三桂是忠於清廷的。也可以說,吳三桂反淸的這顆種子,其實在吳三桂向清軍投降的那一刻起,就已經種下了。而現在商毅要做的,就是催發這顆種子,提早發芽。反正無論成不成功,都可以試一試,就算是失敗了,對自己也沒有什麼損失。

因爲在本時空裡,由於商毅這隻大蝴蝶的翅膀扇動,淸軍和南明的實力對比,也發生了極大的變化,儘管現在淸廷依然佔有較大優勢,但包括清廷內部都承認,在短時間內,清廷是沒有擊敗商毅的實力。

而從現在的情況來看,阿濟格派吳三桂和尚可喜出兵進攻浙江,很明顯就是希望讓吳三桂和商家軍去拼個兩敗俱傷,清廷好坐收漁利。而吳三桂和尚可喜選擇了進而不攻的對策,就是按兵不動,這也說明他們己經充份認清了這一點,並且也有保存自己實力的想法。也就是說,這顆種子己經有了適合的土壌,俱備了提前發芽的條件。現在僅僅只是需一個外部刺激的條件。

想通了這一點之後,商毅也不禁佩服葉星士,果然是老謀深算,目光如注,一眼就看到了清軍的最薄弱環節。自己也許可以算當世名將,也掌握了許多先進的理念和思想,但在對人心的把握上,比葉星士還是要差得多,因此確實是值得自己好好學習,正如葉星士所說,不是什麼事情都要用戰爭來解決。

於是商毅首先下令,命段鵬帶領一個步兵師、連同特種兵團先去駐守嚴州,然後又調楊武丞率騎兵師趕去支援,並且尋找戰機,擊敗覺羅巴哈納部的人馬,爭取在南京南部,先打開局面。

然後又親自給吳三桂寫了一封信,從俘虜的清兵中找了幾個原來吳三桂手下的士兵,讓他們帶給吳三桂。

當然商毅也並不指望這靠一封信就能夠讓吳三桂立刻起兵反清,或者是馬上就擁兵自重。而是還準備了許多後手,命南京、北京的情報人員立刻散發吳三桂有意擁兵自重的謠言。並且讓這種謠言也傳到吳三桂的耳中。

可能吳三桂連自己都沒有意識到,就在自己做出按兵不動,保存實力這個決定的時候,他和清廷之間,就己經產生了一道幾乎是不可能癒合的裂紋。而商毅的做法,就是要讓這道裂紋迅速擴大。

第157章 農民的力量第269章 會聚江南第139章 外線作戰(一)第260章 攻佔聖地亞哥堡第20章 進取光州(三)第417章 南京風雲(五)第17章 行軍第239章 抵達呂宋島(二)第117章 假太子案(四)第195章 降價風波(下)第213章 李自成敗逃第154章 激戰(下)第172章 清軍北迴第143章 收復臨朐縣(二)第264章 進攻馬尼拉城(三)第130章 進軍江西(二)第128章 中原大戰的最後一戰第213章 平定朝鮮(二)第199章 登基建國(一)第225章 除夕—主動出擊(一)第50章 進軍武昌(一)第178章 琉球之變(三)第73章 再搞打搞打左良玉第394章 荷蘭求和(三)第20章 浙江巡撫第95章 豫北戰場(一)第202章 布萊克報告(三)第172章 批鬥大會(上)第14章 淮安戰役(二)第168章 攻城激戰(一)第75章 架臨宿州第256章 加勒比海盜VS西班牙艦隊三第180章 進取貴州第161章 又有好事來了(下)第166章 江淮大撤退第50章 驚動了官府(上)第205章 軍隊建制第93章 秦淮風月(下)第253章 加勒比海盜第255章 新的起點(二)第310章 御駕親征第115章 視査海防(上)第349章 母女相逢第425章 中俄之戰(五)第143章 收復臨朐縣(二)第70章 撤離徐州(上)第269章 召見第139章 臨朐縣失守第185章 襲擊(下)第247章 南京? 北京?第294章 私宴敘舊第143章 收復臨朐縣(二)第103章 突襲盛京(二)第256章 加勒比海盜VS西班牙艦隊三第110章 商家軍的真實戰力(上)第40章 決戰李自成第201章 無間行動(下)第19章 山東戰役(七)第104章 海商(下)第194章 整編軍隊(上)第89章 計劃調整(下)第171章 追擊第118章 戰後餘波第244章 血與火之夜(三)第150章 陰魂不散(下)第66章 忽悠第181章 薩摩之戰(二)第31章 再徵湖北(一)第101章 謀位之夜第96章 商毅的目地第377章 第二戰(二)第119章 收復南京之戰(四)第324章 進駐京都第140章 外線作戰(二)第86章 清軍反擊(下)第31章 山東大捷第183章 第二次琉球之戰(下)第210章 朝鮮來使(上)第106章 淮安首戰(上)第141章 驅逐荷蘭(四)第250章 孝陵—陵園(上)第102章 守住蘇州第32章 再徵湖北(二)第49章 南京的決策(上)第130章 驅民作戰(下)第127章 林府壽宴(二)第179章 琉球之變(四)第24章 天像第29章 福王登基(上)第128章 中原大戰的最後一戰第308章 宣戰(上)第327章 戰前佈置(下)第423章 中俄之戰(三)第11章 深夜靜思第304章 曰本內戰爆發(下)第400章 國事(三)第159章 進駐濟南(下)第9章 挺進大別山(三)第250章 退守修道院第152章 驅民充先
第157章 農民的力量第269章 會聚江南第139章 外線作戰(一)第260章 攻佔聖地亞哥堡第20章 進取光州(三)第417章 南京風雲(五)第17章 行軍第239章 抵達呂宋島(二)第117章 假太子案(四)第195章 降價風波(下)第213章 李自成敗逃第154章 激戰(下)第172章 清軍北迴第143章 收復臨朐縣(二)第264章 進攻馬尼拉城(三)第130章 進軍江西(二)第128章 中原大戰的最後一戰第213章 平定朝鮮(二)第199章 登基建國(一)第225章 除夕—主動出擊(一)第50章 進軍武昌(一)第178章 琉球之變(三)第73章 再搞打搞打左良玉第394章 荷蘭求和(三)第20章 浙江巡撫第95章 豫北戰場(一)第202章 布萊克報告(三)第172章 批鬥大會(上)第14章 淮安戰役(二)第168章 攻城激戰(一)第75章 架臨宿州第256章 加勒比海盜VS西班牙艦隊三第180章 進取貴州第161章 又有好事來了(下)第166章 江淮大撤退第50章 驚動了官府(上)第205章 軍隊建制第93章 秦淮風月(下)第253章 加勒比海盜第255章 新的起點(二)第310章 御駕親征第115章 視査海防(上)第349章 母女相逢第425章 中俄之戰(五)第143章 收復臨朐縣(二)第70章 撤離徐州(上)第269章 召見第139章 臨朐縣失守第185章 襲擊(下)第247章 南京? 北京?第294章 私宴敘舊第143章 收復臨朐縣(二)第103章 突襲盛京(二)第256章 加勒比海盜VS西班牙艦隊三第110章 商家軍的真實戰力(上)第40章 決戰李自成第201章 無間行動(下)第19章 山東戰役(七)第104章 海商(下)第194章 整編軍隊(上)第89章 計劃調整(下)第171章 追擊第118章 戰後餘波第244章 血與火之夜(三)第150章 陰魂不散(下)第66章 忽悠第181章 薩摩之戰(二)第31章 再徵湖北(一)第101章 謀位之夜第96章 商毅的目地第377章 第二戰(二)第119章 收復南京之戰(四)第324章 進駐京都第140章 外線作戰(二)第86章 清軍反擊(下)第31章 山東大捷第183章 第二次琉球之戰(下)第210章 朝鮮來使(上)第106章 淮安首戰(上)第141章 驅逐荷蘭(四)第250章 孝陵—陵園(上)第102章 守住蘇州第32章 再徵湖北(二)第49章 南京的決策(上)第130章 驅民作戰(下)第127章 林府壽宴(二)第179章 琉球之變(四)第24章 天像第29章 福王登基(上)第128章 中原大戰的最後一戰第308章 宣戰(上)第327章 戰前佈置(下)第423章 中俄之戰(三)第11章 深夜靜思第304章 曰本內戰爆發(下)第400章 國事(三)第159章 進駐濟南(下)第9章 挺進大別山(三)第250章 退守修道院第152章 驅民充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