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內外結合

援軍大敗,葉克舒陣亡,儀真失守的消息很快就傳到了上官橋的清軍大營,多鐸雖然一向陰沉,但這一次也氣得暴跳如雷,在大營裡大發了一頓脾氣,把敗軍回來的幾個甲喇牛錄連抽了好幾鞭子。

就連洪承疇也禁若寒蟬,不敢相勸。畢竟救援儀真的主意是他出的,現在遭遇大敗,這個責任不可能讓多鐸來付吧。但洪承疇心裡也覺得不大得勁,因爲在出兵之前,他還再三嚀囑葉克舒,讓他小心商家軍圍城打援,結果這援軍倒底還是讓商家軍給打着了,這麼簡單的事情都沒完成,這讓自己怎麼辦呢?看來以後給清軍分派任務,也要掂量掂量,打個八拆才行。洪承疇原以爲只有明軍在完成自已佈置的任務時,才需要打個折扣,但怎麼也沒想到清軍也要打個折扣才行。

但發火歸發火,儀真丟了可不能不管,不然清軍的側翼就危險了,至少也要牽制住儀真的商家軍才行,但現在就算加上救援儀真的敗兵,多鐸部下的兵力才只有三萬多人,根本派不出兵力來了,那麼現在上那裡去找救援儀真的兵力呢?

而就在多鐸和洪承疇爲從那裡抽調兵力去救援儀真的時候,又是一個雪上加霜的消息傳來,從山東運送火炮趕來支援江淮戰場的準塔部,渡過淮河之後,在定遠東北的池河邊上,遭到商家軍的外線部隊的圍攻,現在正在原地固守,請多鐸速發援軍。

這可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多鐸頓時也覺得頭大如鬥,怎麼現在整個江淮到處都是商家軍呢?而現在自己的軍隊在那裡?在渡淮南進時,自己的總兵力可是十八萬大軍,而商家軍橫豎也不超過五萬,怎麼現在卻弄成了自己還兵力不足,而商家軍卻好像還有富餘。

現在多鐸的頭腦裡已是一團混亂,一點頭緒都沒有,畢竟他雖然也算是身經百戰,但還是第一次指揮五萬人馬以上的軍隊,這麼複雜的場面,他還從來沒有經歷。而在另一時空裡是因爲明朝的軍隊實在是太不堪一擊了,因此清軍的軍事行動雖然會出現一些漏洞,也不會被明軍抓住利用,弄成大亂子。但現在商毅這隻大蝴蝶飛到這個時代來之後,就不同了,只要清軍露出一點點漏洞,就會牢牢抓住不放,窮追猛打。而多鐸也只覺得一籌莫展,只好又向洪承疇請教,下一步該怎麼辦。

其實現在洪承疇也有些麻爪,他自幼熟讀兵書,又指揮過大軍團作戰,也見識過大場面,但也從來沒有見過商毅這種打法,洪承疇雖然雖得上是精通兵法,但他所知的,仍然都是中國古代的戰術範疇,對於什麼內線、外線、運動戰等這些現代的戰術,一點慨念都沒有,只是隱隱約約覺得,從局部的戰鬥來看,商毅的所有舉動都是合乎兵法的,無非也就是聲東擊西、圍城打援、欲擒故縱、圍魏救趙之類,但從總體來看,卻又不是那麼回事。

說是像明軍固守一點,侍機出擊吧,但現在商家軍明明是在主動進攻。說是像流寇那打了就跑吧,但商家軍偏偏還在守着揚州,說是像過去清軍那種合力只進攻一點吧,但卻偏偏裡內都在打,簡直就是天馬行空,無跡可尋,一點想到這裡,洪承疇不禁也覺得頭腦有些發昏了。

見多鐸問自己下一步該怎麼辦?才把洪承疇從一團亂麻中喚醒過來,他也知道這個時候自巳也必需要拿出一點確實可行的辦法來,否則自己也難以繼續在清朝混下去了。因此洪承疇趕忙也理了理思路,他畢竟也是精通兵法的人,雖然不懂商毅的戰術,但也很快理清了現在清軍的問題:一是兵力不足,二是儀真和準塔部都需要救援。而核心所在,主要還是第一個問題,如兵力解決了,那救援也就能夠派得出來了。

把思路理清楚了之後,洪承疇也不禁精神一振,接着思考淸軍的兵力都跑到那裡去了。南渡的時候,清軍的總兵力是十八萬,分爲三部,豪格部約三萬五千,守衛淮北和淮河;耿仲明部約四萬五千取廬州,這時剛剛收降了左夢庚的十幾萬人馬,正和劉良佐、黃得功兩部眀軍隔江對持着;而多鐸帶了十萬直撲揚州,而多鐸部又分爲儀真、上官橋、天長三處駐軍。現在豪格部不能動,多鐸部動不了,那麼還能調動的,只有耿仲明部了。

聽了洪承疇的分晰之後,多鐸也覺得條理清楚多了,雖然還不知道俱體怎麼辦,但似乎也有了一點頭緒。

洪承疇接着又分析,目前淸軍的當務之急,是救援被堵在池河的準塔部,因爲準塔帶來了了大量的火炮,這正是進攻揚州的必備武器,而在六合的拜尹圖部,還有一萬五千左右的兵力,牽制住儀真的商家軍還是足夠的。

因此洪承疇認爲,廬州現在可以暫時交給投降的左夢庚駐守,也足以敵住黃得功和劉良佐這兩支明軍。而耿仲明部可以分爲兩路,一路去救援準塔,並讓豪格也出兵配合,力爭消滅這支商家軍的人馬,另一路帶着所有的火炮趕到上官橋來助戰。只要火炮一運到,就可以進攻揚州。如果能夠攻下揚州,那麼整個長江以北的地區也就可以唾手可得了。

多鐸也認爲,這確實是目前最好的方案了,因此一面命準塔在池河固守待援,一面也向廬州下令,命左夢庚固守廬州,耿仲明分兵馳援。

耿仲明接令之後,也不敢怠慢,首先向左夢庚做了交割,然後派兒子耿繼荗帶領兩萬五千人馬,去解救準塔,而自己親率兩萬大軍,帶着所有的火炮,趕到上官橋去增援多鐸。

――――――――分割線―――――――――分割線――――――――

李定國和段鵬攻取了定遠縣之後,打開秘密補給點,取得了補充,然後撤離了定遠,四處尋找下一步的戰機。而就在這時,準塔也從山東帶着火炮,趕到了江淮戰場,給多鐸送來,並在鳳陽渡過了淮河。這時準塔一共帶來了一百多門大小火炮,三千多名火銃兵,基本把山東的火器部隊全都帶來了。

而李定國和段鵬得到這個消息之後,也立刻決定,就打這支清軍。於是就在定遠附近等候着清軍的到來。然後不斷用小股人馬,向清軍發動襲擊。

準塔這次趕來增援江淮戰場,也帶了一萬五千人馬,但因爲押壓着火炮,無法全力的投入戰鬥,而見商家軍的襲擊兵力不多,於是也派出三千人馬出擊迎戰,結果商家軍且戰且退,逐漸將清軍引得脫離了大隊,隨後大隊人馬一起殺出,頓時將清軍殺得大敗,損兵過半,逃回了大隊。而商家軍又來襲擊準塔的大隊人馬。

因爲準塔在山東是見識過商家軍的游擊戰術,頓時也緊張了起來,也不敢在走,立刻就在池河邊佈置好陣地,迎擊商家軍。好在他的人馬多,而且又帶了大量火炮,李定國一時也拿他們沒有辦法。但又舍不動放手,而準塔也被他們拖在池河邊,無法渡河,結果雙方就這麼僵持下去。準塔無奈之下,只好向多鐸求救。

就這麼耗了幾天,李定國和段鵬雖然向清軍發動了幾次襲擊,雖然消滅了一些清兵,但都無法攻破清軍的防線。而這時耿繼荗己率領兩萬五千人馬,從廬州殺來,而駐守鳳陽的石廷柱也率一萬人馬,趕來增援,對商家軍的外線部隊形成了兩路夾攻之勢。

而李定國和段鵬也知道,這次是吃不了這支清軍了,因此只好從戰場轉移,撤到滁州府和鳳陽府交界的大槍嶺處駐紮,繼續尋找新的戰機。

準塔被解圍之後,也不敢多耽擱時間,只和石廷柱、耿繼荗打了一個照面,然後率軍渡過了池河,押運着火炮,趕向上官橋,但準塔又怕在路上又遭到商家軍的襲擊,因此又向耿繼荗借了一萬人馬,加入保護火炮的隊伍。

耿繼荗心裡當然不願意,但他雖然是世子一份,但畢竟是漢旗,而準塔卻是正白旗的滿州固山額真,差距還是十分明顯的,而且這次又是押運着多鐸急等着的火炮,不容有失,因此耿繼荗也不敢拒絕,只好忍痛分撥出一萬人馬,讓準塔帶走。

而準塔走後,耿繼荗也立刻又和石廷柱商議,追擊李定國和段鵬部。這時兩人合軍約有兩萬五千人馬,兵力到是足夠了,只是不知商家軍躲到那裡去了。就在這時,忽然有消息傳來,原來商家軍這時己經攻取了北爐鎮,直撲壽州而去。

兩人得知了這一消息之後,也大吃了一驚,因爲現在壽州只有兩千漢軍駐守,肯定抵擋不住商家軍,因此兩人也立刻分從兩路,趕奔壽州去救援,同時也怕商家軍又玩圍城打援的花招,於是兩人又約定互相之間保持三十里以內的距離,並時刻保持着聯絡,一但那一方中伏就原地駐守,矛另一方就立刻趕來支援。商量好了之後,兩人這才分頭出發,趕奔壽州而去。

第359章 殖民制度(上)第236章 隱密第221章 掃平遼東(二)第154章 進攻廣東(二)第157章 襄樊之戰(二)第180章 奉旨進京(上)第179章 日本商團的秘密(下)第134章 勸說第79章 強攻臨朐第158章 進駐濟南(上)第168章 南京新生活第7章 進攻清廷第一戰(四)第170章 進攻琉球(一)第226章 除夕—主動出擊(二)第30章 李自成的決策(上)第157章 揚州之戰的結局(三)第38章 試探進攻(下)第239章 秦淮河之戰(下)第277章 丁亥之變(三)第280章 平息爭端第64章 破局(四)第66章 巡視濟南(上)第16章 全村動員(下)第103章 海商(上)第99章 清廷的援軍(一)第190章 議和後續(三)第63章 爭奪山東(七)第220章 初入南京(上)第24章 靈活作戰(二)第220章 新武器(一)第118章 全面動員第134章 南京公審第197章 會見日本商團第85章 地雷陣第404章 新年(下)第226章 排華事件第167章 臺灣大員第90章 合圍(一)第112章 豪格逃亡第97章 機密泄漏(下)第132章 湖北反擊(上)第159章 戰爭的收穫第430章 新的啓程第27章 夜襲(下)第231章 清廷滅亡(三)第109章 合圍南京上第156章 奪船(上)第141章 外線作戰(三)第20章 浙江巡撫第131章 進軍江西(三)第417章 南京風雲(五)第243章 身陷囹圄第266章 女冒險家的誕生(下)第三章 中荷決戰七第117章 海盜(一)第165章 工業革命的雛形(下)第268章 重逢(下)第338章 又一次關原之戰(四)第160章 民心第79章 強攻臨朐第185章 火燒鶴丸城第197章 南方的最後一戰(三)第18章 朱印船(下)第55章 插曲第50章 驚動了官府(上)第248章 進攻商館(上)第165章 教育和科舉(下)第220章 掃平遼東(一)第47章 清廷平亂(上)第10章 撤離北京(一)第117章 收復南京之戰(二)第205章 第二次南征開始(上)第57章 登萊巡撫(上)第27章 煙雨杭州第194章 整編軍隊(上)第221章 新武器(二)第260章 溧水之戰(二)第231章 暗流涌動(三)第161章 勝利迴歸第126章 攻佔開封(下)第58章 局中之局(一)第256章 進攻蒙古(上)第一八九章 整軍備戰下第175章 平南四策第8章 解救人質行動(下)第169章 先島海戰(下)第239章 秦淮河之戰(下)第10章 淸廷聯盟第128章 主動出擊(下)第252章 孝陵—享殿(上)第28章 立威第97章 機密泄漏(下)第138章 到馬事變第97章 遷移(四)第160章 豐臣公主(上)第249章 孝陵—神道(下)第191章 勸進(上)第52章 山東巡撫第237章 訪歐之旅(一)第419章 重大事件
第359章 殖民制度(上)第236章 隱密第221章 掃平遼東(二)第154章 進攻廣東(二)第157章 襄樊之戰(二)第180章 奉旨進京(上)第179章 日本商團的秘密(下)第134章 勸說第79章 強攻臨朐第158章 進駐濟南(上)第168章 南京新生活第7章 進攻清廷第一戰(四)第170章 進攻琉球(一)第226章 除夕—主動出擊(二)第30章 李自成的決策(上)第157章 揚州之戰的結局(三)第38章 試探進攻(下)第239章 秦淮河之戰(下)第277章 丁亥之變(三)第280章 平息爭端第64章 破局(四)第66章 巡視濟南(上)第16章 全村動員(下)第103章 海商(上)第99章 清廷的援軍(一)第190章 議和後續(三)第63章 爭奪山東(七)第220章 初入南京(上)第24章 靈活作戰(二)第220章 新武器(一)第118章 全面動員第134章 南京公審第197章 會見日本商團第85章 地雷陣第404章 新年(下)第226章 排華事件第167章 臺灣大員第90章 合圍(一)第112章 豪格逃亡第97章 機密泄漏(下)第132章 湖北反擊(上)第159章 戰爭的收穫第430章 新的啓程第27章 夜襲(下)第231章 清廷滅亡(三)第109章 合圍南京上第156章 奪船(上)第141章 外線作戰(三)第20章 浙江巡撫第131章 進軍江西(三)第417章 南京風雲(五)第243章 身陷囹圄第266章 女冒險家的誕生(下)第三章 中荷決戰七第117章 海盜(一)第165章 工業革命的雛形(下)第268章 重逢(下)第338章 又一次關原之戰(四)第160章 民心第79章 強攻臨朐第185章 火燒鶴丸城第197章 南方的最後一戰(三)第18章 朱印船(下)第55章 插曲第50章 驚動了官府(上)第248章 進攻商館(上)第165章 教育和科舉(下)第220章 掃平遼東(一)第47章 清廷平亂(上)第10章 撤離北京(一)第117章 收復南京之戰(二)第205章 第二次南征開始(上)第57章 登萊巡撫(上)第27章 煙雨杭州第194章 整編軍隊(上)第221章 新武器(二)第260章 溧水之戰(二)第231章 暗流涌動(三)第161章 勝利迴歸第126章 攻佔開封(下)第58章 局中之局(一)第256章 進攻蒙古(上)第一八九章 整軍備戰下第175章 平南四策第8章 解救人質行動(下)第169章 先島海戰(下)第239章 秦淮河之戰(下)第10章 淸廷聯盟第128章 主動出擊(下)第252章 孝陵—享殿(上)第28章 立威第97章 機密泄漏(下)第138章 到馬事變第97章 遷移(四)第160章 豐臣公主(上)第249章 孝陵—神道(下)第191章 勸進(上)第52章 山東巡撫第237章 訪歐之旅(一)第419章 重大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