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徐溫的建議

楊行密安排完大小事務後,又向衆人問道,“諸位將軍還有沒有什麼建議,這時候不妨都說出來聽聽。”

將領們無人說話,這時,一位儒雅的將軍起身站出來道,“大王,末將聽聞軍中一向都是用大船運載軍糧,但現在正是六月天,雨水衆多,運路又很久沒有通行,蘆葦堵塞,如果用大船運軍糧肯定難以及時送達前線,所以末將以爲不如改用小船運輸。”

楊行密定睛一看,只見那人正是都知兵馬使徐溫,不由得心中感到驚訝。

原來徐溫向來都是一個低調的人。他性格沉穩寡言,很少與人交朋友,周圍的人都覺得他很有威嚴。

他年青的時候以販鹽爲生,楊行密最早在廬州起兵的時候,他就去投靠了。那時候,楊行密手下有數萬強軍,被稱爲“黑雲長劍”;而當時與他一同舉事的陶雅、劉威等人,被稱爲“三十六英雄”。徐溫也是這三十六英雄中的一個。

然而,這麼多年下來,劉威、陶雅等人紛紛立下大功,現在都已經成了各州的刺史等高官;唯獨徐溫一人,沒有立下什麼大功,到現在還只是個都知兵馬使,沒多少實權,也不受楊行密的重用。

不過徐溫之所以沒有什麼大功勞,這主要是因爲他不擅長領兵作戰。但此人卻胸中有韜略,更難得的是爲人有遠見,擅長收買人心,更擅長知人用人。用一句話說就是,這個人是個天生當主君的人才,卻不是個當大將的人才。

當年楊行密率軍進入宣州時,他手下的衆多將領紛紛率領士兵們四處搶劫財物。唯獨徐溫一人沒有參與搶奪,他見到城內饑民遍地,於是率領手下去佔領了當地的糧倉,將糧倉裡的糧食拿出來賑濟百姓。他這種做法讓楊行密感到很驚異,但也非常贊同他。

前些日子,徐溫的幕僚嚴可求對他說,最近雨水太多,軍中常用大船運輸糧草,可能會難以通行,不如改用小船。於是徐溫便對楊行密提出了這個建議。

主位上,楊行密猶豫了一下,這些具體的事物他並不清楚,於是轉而詢問高勗,“高書記,徐將軍的意見你怎麼看?”

“這…”高勗也愣了,他沒想到還有這種說法。

以往行軍作戰都是用大船運輸軍糧,畢竟大船的載重量要大的多,而且不易沉船,安全上比小船要強的多,所以他也從來沒想過改用小船運輸軍糧。

但剛剛徐溫這麼一說,他便覺得的確有道理,從廣陵到宿州前線的運河已經很多年沒有疏通了,有些水淺的地方,大船難以航行,以往都是用人力在陸地上牽引;但這段時期雨水太多,大船運輸實在不方便,反而是小船輕便,容易通行。

想了想後,高勗答道,“大王,屬下以爲徐將軍的意見很有道理,不過軍中向來都是用大船運輸糧草,從來都沒出過差錯;如今突然改用小船,一時半會只怕找不到足夠的小船來。”

若是大軍能緩一緩出征那還好,但看楊行密的意思,只怕今天下午就要出發了,哪裡來得及徵募小船。

“既然徐將軍的建議有道理,那就儘量收集小船吧,能徵募到多少是多少,不夠的還是用大船運輸。總之,不管如何,今天下午大軍必須出發,不能再耽擱了。”楊行密最後決定道。

果然,當天下午太陽快下山時,楊行密率領大軍離開了廣陵。而高勗最終徵募到的小船也不夠,只好多用大船負責運輸大軍的糧草。

******

楊渥此時還不知道徐溫對楊行密提了這麼一個建議。若是他知道的話,肯定要大驚失色,後悔不迭。

原來徐溫這次提的建議非常有遠見,後來楊行密的大軍到了宿州前線,天降大雨,那些大船果然難以通行,反而是小船及時趕到,將軍糧送到前線。但最終楊行密的大軍還是因爲糧草跟不上,只好草草撤軍,結束這次行動。在這之後,楊行密覺得徐溫很有遠見,就逐漸開始和他商量軍務起來。

很久以前,楊渥便知道徐溫那時不受重用,一直到後來某次向楊行密提了一個重要建議後,才逐漸得到重用的。

可惜楊渥怎麼也想不起來徐溫到底是提了什麼建議纔得到重用的,更不知道事情的起因和時間,因此連搶先截胡掉他的建議都沒有機會。

他畢竟記憶力有限,雖然能記得一些歷史大概,也能知道一些歷史名人,但很多具體的細節他只有一些印象了,記得並不清楚。如果他聽到徐溫的建議,肯定就能想起來了。

此時他站在船頭甲板上,望着滾滾長江,一時忍不住便高聲吟誦道,“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這首《臨江仙》在後世廣爲流傳,看過三國演義的人基本都知道,乃明朝才子楊慎所作,借敘述歷史興亡抒發人生感慨,其基調慷慨悲壯,意味無窮,令人讀來蕩氣迴腸。

“好詞!公子這首詞作的極好,只是可惜太過蒼涼悲壯了。公子還年青,正是成就一番事業的好時候,怎麼能有‘是非成敗轉頭空’的這種喪氣之語呢?”一旁的陳彥謙站出來勸道。

他剛剛被任命爲升州司馬,這一次是去潤州交接公務,同時將家人帶來升州。因爲前半段路程與楊渥同路,所以二人上了同一條船。

“陳司馬放心便是,我不過是看着這滾滾長江,一時心有所感而已,不會有什麼消極想法的。”楊渥笑着搖頭,又道,“陳司馬,前面就要到潤州了,你我也要分開了。此去經年,下次見面也不知道是什麼時候。陳司馬可要好好保重!”

陳彥謙道,“公子也要好好保重,尤其是公子將來肯定還會率軍出征,到時候戰場上刀劍無眼,公子一定要萬分小心。”

楊渥笑道,“你放心就是,有範遇他們在,我的安全不用擔心。”他想了想,又接着道,“可惜這次來潤州沒時間下船去見一見嫂夫人和侄女了,這些小物件,是我帶給我那侄女的禮物,就由陳兄幫我帶過去了。”說完,他讓人取出一個盒子,裡面裝着一個布偶,非常可愛。

陳彥謙一臉感動的接過來道,“屬下代小女多謝公子了。”他的女兒今年才兩歲,正是喜歡這些小玩意的時候,楊渥給她挑選這樣的禮物,顯然是花了點心思的,當下不由得感動萬分。

楊渥笑着點點頭,“好了,多餘的話,我也不多說了。總之一點,升州很重要,你要好好經營,這件事我就交給你了!”

陳彥謙肅然答道,“公子放心,屬下定當好好爲公子打理好升州。”

他知道,楊渥看中了金陵優越的地理位置,或許將來有一天他就還會將治所遷移到那裡去。現在讓自己在升州當司馬,目的肯定是提前爲他經營升州。

如果說最開始,他是因爲楊渥與他交情不錯,加上誠意相邀,所以他才追隨楊的;那麼這些天下來,他跟在楊渥身邊,感受到了楊渥身上那股上位者的氣質,尤其是任家莊一戰時,那沉着應戰,奇謀突出的一幕,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讓他覺得自己的選擇無比的正確。

這一次,楊渥將經營升州的重任交給他,他既感激於楊渥對他的信任,又覺得身上責任重大,擔心自己能力不足,有負公子重託。

他以前只是一個八品司倉,從來沒被重用過,雖然自認爲有才能,但如今突然升爲升州司馬,掌管升州政務,心中還是難免有些忐忑,害怕自己難以勝任。

“從今以後,我一定要鞠躬盡瘁,以報公子知遇之恩。”陳彥謙暗自想着。

第四百一十九章設伏第六百七十二章主動進攻第六百八十七章撤退與追擊第二百八十四章 風波第一百六十六章 伏擊(上)第四百三十八章求情第五百六十三章罷官第四百八十五章輕鬆第三百七十二章遲疑不決第四百二十六章夜襲第十一章 背誦軍紀第四百三十七章勾結第七百零二章蜀國亡第一百九十八章 聚會第六百六十三章攻打楊劉第六百八十六章反擊第五百二十三章三個消息第五百一十三章進兵第二百零二章 新軍第九十六章 朱全忠第六百一十九章溫韜第五百九十七章六年變化(中)第五百一十二章軍議第二百九十八章淮南軍的撒手鐗第四百一十八章爭奪建州第一百章 嘉興之戰(三)第四百四十三章戰前第五百四十一章使者第七百一十六章傳位(大結局)第四百七十七章潭州城破第三百一十六章兵敗第三十三章 驚喜(上)第六百二十九章攻略山東第四百二十九章高勖病倒第三百三十三章 江西第三百六十六章大計劃第六百四十九章全勝第一百一十五章 使者(上)第十章 王茂章第三百四十六章審判第五十九章 殺人第六百一十六章出兵(續)第五百五十章鎖定勝局第一百零九章 謀劃(二)第五百三十八章決心第二百八十四章 風波第五十六章 甜蜜更新計劃第九十三章 李儼第二百五十章 鄂州城陷第二百九十章調兵遣將第二百二十四章 出兵第四百九十五章勸進第六百九十章攻破防線第一百八十三章 定下策略第一百二十九章 兵變(中)第七百零一章伐蜀(下)第十二章 合議第六百九十四章李嗣源之死第二十二章 夜襲第六百二十五章霍彥威的反擊第一百八十七章 宣州平定第四十三章 功成第一百二十四章 安仁義第七百零一章伐蜀(下)第六百四十四章擊契丹第三百七十八章撤兵第六百一十三章風起第十八章 成功招攬第五百七十四章憂慮第五百四十七章轟擊第五百三十三章夜襲第三百四十章鍾匡時第六百五十七章各方反應第三百三十五章鍾延規第六百八十二章夜攻第三十一章 討伐朱全忠第六百八十六章反擊第五百七十六章劉鄩第六百五十五章後續安排第一百零四章 嘉興之戰(七)第三百三十二章 接位與篡位第四百九十九章希望第五百五十章鎖定勝局第八十二章 蘇州之圍(十五)第五百零六章逃離第二百一十九章 光州平叛(續)第四百六十章原因第四十八章 宿州之戰第三百四十三章沖天怒火第六百一十八章襲取亳州第三百七十章醒悟第二百一十一章 將領安排第二百零三章 同意第四百七十六章起誓第四百二十一章朝議第六百三十四章張承業的建議第二百八十五章 議罪第六百一十一章李茂貞第五百九十三章議和
第四百一十九章設伏第六百七十二章主動進攻第六百八十七章撤退與追擊第二百八十四章 風波第一百六十六章 伏擊(上)第四百三十八章求情第五百六十三章罷官第四百八十五章輕鬆第三百七十二章遲疑不決第四百二十六章夜襲第十一章 背誦軍紀第四百三十七章勾結第七百零二章蜀國亡第一百九十八章 聚會第六百六十三章攻打楊劉第六百八十六章反擊第五百二十三章三個消息第五百一十三章進兵第二百零二章 新軍第九十六章 朱全忠第六百一十九章溫韜第五百九十七章六年變化(中)第五百一十二章軍議第二百九十八章淮南軍的撒手鐗第四百一十八章爭奪建州第一百章 嘉興之戰(三)第四百四十三章戰前第五百四十一章使者第七百一十六章傳位(大結局)第四百七十七章潭州城破第三百一十六章兵敗第三十三章 驚喜(上)第六百二十九章攻略山東第四百二十九章高勖病倒第三百三十三章 江西第三百六十六章大計劃第六百四十九章全勝第一百一十五章 使者(上)第十章 王茂章第三百四十六章審判第五十九章 殺人第六百一十六章出兵(續)第五百五十章鎖定勝局第一百零九章 謀劃(二)第五百三十八章決心第二百八十四章 風波第五十六章 甜蜜更新計劃第九十三章 李儼第二百五十章 鄂州城陷第二百九十章調兵遣將第二百二十四章 出兵第四百九十五章勸進第六百九十章攻破防線第一百八十三章 定下策略第一百二十九章 兵變(中)第七百零一章伐蜀(下)第十二章 合議第六百九十四章李嗣源之死第二十二章 夜襲第六百二十五章霍彥威的反擊第一百八十七章 宣州平定第四十三章 功成第一百二十四章 安仁義第七百零一章伐蜀(下)第六百四十四章擊契丹第三百七十八章撤兵第六百一十三章風起第十八章 成功招攬第五百七十四章憂慮第五百四十七章轟擊第五百三十三章夜襲第三百四十章鍾匡時第六百五十七章各方反應第三百三十五章鍾延規第六百八十二章夜攻第三十一章 討伐朱全忠第六百八十六章反擊第五百七十六章劉鄩第六百五十五章後續安排第一百零四章 嘉興之戰(七)第三百三十二章 接位與篡位第四百九十九章希望第五百五十章鎖定勝局第八十二章 蘇州之圍(十五)第五百零六章逃離第二百一十九章 光州平叛(續)第四百六十章原因第四十八章 宿州之戰第三百四十三章沖天怒火第六百一十八章襲取亳州第三百七十章醒悟第二百一十一章 將領安排第二百零三章 同意第四百七十六章起誓第四百二十一章朝議第六百三十四章張承業的建議第二百八十五章 議罪第六百一十一章李茂貞第五百九十三章議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