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七章潭州城破

“就是說不管加入哪一方,應該都能有所作爲了?”張延翰雖然自己也有這樣的判斷,不過他還是想聽聽已經在樑國爲官數十載的老父親的意見。

“不錯,至少爲父覺得,兩國將來若是一居南方,一居北方,兩家對峙的話,除非其中一家出現重大變故,否則在短時間內應該隨着奈何不了對方。”張慎思捋了捋花白鬍須,沉聲說着。

張延翰點了點頭,顯然對他父親的判斷便是認可。

在他們這些人看來,樑國基本上已經失去了爭奪天下的可能性,接下來只能一天天衰落下去,直到最後的滅亡。

而晉國如果能夠統一北方的話,其實力必然大幅上升。

晉國的軍隊本來就極爲強大,又有騎兵之利,再加上奪取中原後的人口財富,到時候晉國的實力必然在吳國之上。

不過吳國也有自身的優勢,首先就是地利優勢。

北方人不熟悉南方的氣候,更不熟悉水戰,晉國想要南下與吳國爭鋒,顯然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

而吳國想要北伐中原同樣極爲艱難。

晉、吳的對峙顯然會持續很長時間。

再加上割據蜀中的蜀國同樣有很強的實力,所以將來的天下極有可能像當年三國時期一樣,吳國、蜀國、晉國三國對峙。

當然,張延翰要做選擇也會在晉國和吳國中選,不會貿然跑到蜀國去,畢竟蜀國不管是聲威,還是實力,比起另外兩國都差了不少。

他沉思片刻後,接着問道:“那麼父親覺得,吳國和晉國之中,哪一國對文士更加重視?”

“當然是吳國!”

對於這個問題,張慎思卻是沒有絲毫猶豫就給出了肯定的答案。

“那晉王李存勖雖然以大唐宗室自居,還聲稱要復興大唐,不過這種話也就用來哄騙一下小孩子而已,又怎能當真?”

“說到底,李存勖不過是個沙陀蠻子而已,只懂得馬上廝殺,又哪裡懂得治理天下?”

“所以若是比起對文士的重用,吳王楊渥必然要比晉王李存勖強!”

張延翰聞言眼神一亮,終於下定決心,不再猶豫。

他向自己父親鄭重行禮後,肅然道:“多謝父親爲孩兒解惑,孩兒已經明白該去哪裡了!”

“嗯!”張慎思欣慰的笑了起來:“有了決定就好,接下來就要去身體力行!爲父治家不嚴,當年又忙於征戰,所以疏忽了對你幾個兄弟的教導。”

“如今你那幾個兄弟的品行你也是知道的,一個個偷奸耍滑,遊手好閒,無惡不作,將來只怕我張家就要葬送在他們手中。”

“所以將來能夠繼承我張家的,也只有你一人了!”張慎思嘆道。

他沒有詢問張延翰的最終決定,不過他卻已經知道了。

事實上,他原本也希望自家兒子能夠選擇吳國,畢竟相比於內部已經安定下來,又重視文治,加強集權,並且即將統一南方的吳國,晉國的前途卻有些難以確定。

若不是自己的確年紀大了,說不定他也要南投吳國去了。

他沉默片刻後,接着又道:“到了吳國之後,以你的才學要考中進士定然沒有什麼問題,唯一需要擔心的就是能不能考中前三甲。”

“若是不能考中前三甲,最終只被授予八品甚至九品官,你也不要灰心,一定要奉公守法……”張慎思輕聲叮囑着。

“孩兒謹記父親教導!”張延翰肅然答道。

幾天後,張延翰安排好了一切,從洛陽啓程南下,前往金陵,希望能夠趕上今年各州舉行的院試。

……

扶風城中,一片蕭條之色。

相比於金陵、洛陽這樣的繁華大城,這裡本來就只是一座小城池而已,自然顯得有些寒酸。

再加上岐王李茂貞向來重武力而輕文治,他麾下所任命的地方官員,從刺史到各地縣令,一概都是以武將擔任,所以在民治方面自然做得極差。

此時,並不寬敞的街道上正是一片肅殺氣象,大隊的士兵排列着並不算整齊的隊列,在城中來回巡視着。

過往的商人都遭到了嚴格的檢查,只要稍微有所懷疑的地方,那些士兵就會毫不客氣的將人帶走。

接下來,這些商人將要面臨的自然就是無窮無盡的拷打。

當然,若是能夠繳納一大筆贖金的話,倒也能很快被放出來。

造成城中如此緊張的,乃是因爲最近岐王與蜀國再次鬧翻了。

王建以計謀將自己出嫁的女兒召回成都,不再遣她回來,這讓李茂貞感到像是受了極大羞辱一般,所以很快就出兵將蜀國的興元府包圍起來。

王建本來就有意與李茂貞開戰,如今見李茂貞主動動手了,自然是大喜過望。

三月初,王建命侍中王宗侃、太子少師王宗賀、山南節度使唐道襲爲三招討使,以左金吾衛大將軍王宗紹爲王宗侃的副將,率領步騎軍共十二萬,討伐李茂貞。

消息傳來,自然引得岐國震動,局勢驟然緊張起來。

當然,對於一心苦讀的常夢錫而言,這些消息的重要性還比不上晉王李存勖將要開設科舉的消息。

正所謂上有所行,下有所效。

李茂貞不貴文士,而獨貴武人,所以也使得整個岐國的風氣變得偏向於武,百姓多以騎馬馳射爲貴,而輕於讀書習文。

但常夢錫卻是一個特例,他自小便喜歡讀書,工於文字,對於那些打打殺殺的事物卻是一點興趣都沒有。

這讓他在岐國尚武的大環境中顯得有些格格不入。

所以他雖然胸懷大志,而且腹有才學,卻在岐國難以得到重用。

這次晉王李存勖下令開設科舉的消息傳來,卻是讓他看到了另一條出路:離開岐國,去他國試一試。

與張延翰相同的是,雖然聽到了晉國開設科舉的消息,不過他並沒有就此下定決心前往晉國參加科舉,而是在晉國與吳國之間感到猶豫。

當然,與張延翰不同的是,常夢錫並沒有什麼人可以給他建議,所以一切決定都需要他自己做出。

常夢錫並沒有猶豫太久,他望着窗外街道上來往的士卒,感慨着武夫當道的亂世,終於下定了決心。

“罷了,晉王雖然聽說很是英明,不過終究是沙陀蠻子,只懂武力征伐,難明文治之重。雖然開了科舉,只怕也難以重視。”

“所以我還是南下去吳國吧!”

……

除了張延翰和常夢錫外,在北方,因爲李存勖突然下令開設科舉,卻是引得許多有識之士開始考慮將來的出路。

中原樑國已然難以走向衰落,繼續留在這裡顯然沒什麼前途。

而其他勢力雖然還有不少,但那些有識之士都明白,天下間真正值得投效的,不過是吳國和晉國兩家而已。

最終雖然有不少士子開始趕往晉陽,準備參加晉國的科舉;但同時也有不少人開始南下準備參加吳國的科舉。

這個意外的結果,卻是李存勖和張承業二人無論如何也沒有想到的。

……

潭州城外,持續了半年多時間的攻城大戰終於到了最後的時刻。

在這半年中,吳軍繼續分兵兩路,其中一部分在劉信的統領下負責攻取潭州;另一路則在朱思勍統領下負責阻擊姚彥章、秦彥輝二人的援兵。

因爲有水軍隔絕湘江,所以朱思勍的任務難度相對較低,他只要率領一萬大軍駐守在江邊,防止楚軍突然渡河就行。

有了朱思勍的增援,劉信終於能夠集中兵力對潭州發起進攻。

不過僅僅依靠劉信手中不到的兩萬人,加上朱思勍部帶來的五千人,攻城的吳軍兵力也不過是兩萬人多一點而已,比起守軍來並不佔優勢。

雖說劉信自信吳軍的戰力要勝過楚軍,不過考慮到楚軍守軍畢竟也有兩萬人,只用兩萬多軍隊攻城還是有些吃力,所以在攻城數月都沒有取得進展後,最終劉信決定向後楊渥請求支援。

一月份,由柴再用率領的左鎮武軍兩萬人趕到潭州,與劉信一同展開攻。

從那時起,潭州攻城戰纔開始變得順暢起來,守軍的局勢也一天天變得嚴峻。

如今在潭州城南的三座衛城已經全部落入吳軍手中,許德勳雖然竭力發起反擊,仕途奪回這三座衛城,不過始終不能取得成功,反而是損失了不少兵力。

失去了三座衛城的保護後,潭州城徹底暴露在吳軍的攻擊之下,上百架蘇州炮開始對着城中發起猛烈的轟擊,使得守軍士氣爲之大降。

到了此時,明眼人都已經能看出守軍已經堅持不住了。

“柴將軍,敵軍眼看就要支撐不住了,必須得防備許德勳突圍啊!”望着前方不斷有攻城的士兵登上城牆,劉信神色輕鬆的對前來支援的柴再用說道。

“劉將軍放心就是,我軍的水軍已經封鎖了江面,再加上朱將軍的左天武軍也駐守在江邊,許德勳就算想要突圍也難以得逞的!”

“所以本將覺得,或許許德勳接下來會退守內城,繼續堅守吧!”

柴再用的神色雖然看上去較爲輕鬆,不過他的內心卻有些緊張,目光一瞬不離的緊緊盯着城牆處的戰事。

他原本只是孫儒軍的一個降將,後來因爲某些原因而被任命爲光州刺史,一直都沒什麼名氣;之後又在沒有足夠功勞和資歷的情況下,被楊渥力排衆議,一路提拔,做到如今的都督之位。

所以柴再用在心中對楊渥極爲感激的同時,也很想立下功勞來證明自己。

這一次作爲擔任都督之後的第一領兵打仗,柴再用自然想要攻破潭州獲取功勞。

正當兩人各自想着自己的心思時,一旁觀戰的劉仁贍突然開口道:“兩位將軍,此時城池明顯已然不可守,就算許德勳退守內城也不過是苟延殘喘而已,遲早會被我軍攻破;所以若是由學生來守城的話,那麼學生定會出城一戰!”

“出城一戰?”柴再用二人楞了一下,接着若有所思。

他們可不敢小看眼前這個才十一歲的少年,這段時間隨着朱思勍那邊基本沒什麼戰事,劉仁贍四人自然是選擇了到潭州城下來觀看攻城之戰。

幾個月下來,幾人的見識都有了極大的提高,尤其是劉仁贍,他本來就是極爲聰慧之人,又對軍事極爲敏銳,所以進步極大,到此時已經能就一些問題發表自己的看法,並且受到劉信等人的重視。

此時,聽了他突然提出的看法後,劉信二人沉吟片刻,接着下令道:“傳令給李德誠,讓他加強戒備,防止敵軍出城突襲我軍!”

話音剛落,便見潭州城門突然打開,城中守軍在一黑甲中年將領的統帥下,衝殺出來。

“殺!”

“衝啊!”

……

攻城的吳軍顯然沒想到楚軍會突然衝殺出來,被打了個措手不及。

好在這段時間守軍傷亡慘重,兵力嚴重不足,很多人身上都有傷,再加上他們一個個都極爲疲倦,所以他們的突襲行動也就一開始取得了一些成功而已。

等到吳軍反應過來開始圍剿他們時,他們很快就落在下風,遭到吳軍的四面圍攻。

然而,這支楚軍或許是知道即便撤回城中也沒用,此時竟然沒有撤退,反而在那黑甲中年將領的帶領下繼續向吳軍發起進攻。

看着那一個個悍不畏死的楚軍士卒,劉信不由得感嘆道:“好一員猛將,竟是如此驍勇,楚軍昔年能夠屢次擊敗我軍,的確是有能人啊!本將都有些捨不得殺了此人!”

“那人便是許德勳,當初在孫儒軍中不過一個小校而已,不想如今竟成大將了!”

“本將記得此人好讀書,當年還一心從文,聽說在楚王麾下也是以文官自居,不想如今上了戰場竟是如此驍勇!”

一旁,同樣出身於孫儒軍,並且當年還與許德勳有一點交情的柴再用感嘆道。

這時,楊隆演開口道:“原來此人就是許德勳,聽說他在楚王麾下地位較高,既然如此,兩位將軍何不試着活捉此人?”

“對啊,若是能將此人生擒,想來王兄會更加高興的!”楊濛同樣開口道。

劉信頓時心動,當即命人前去傳令。

第六百四十四章擊契丹第五百二十一章風寒第五章 家宴(上)第三百三十章 條件第五百六十三章罷官第三百四十二章樞密院的策略第九十章 夜戰(上)第三百八十八章李克用之死第三百七十三章兵貴神速第六百六十章鄆州失陷第四百四十一章密探第六章 家宴(下)第一百五十八章 全軍進攻(上)第六百三十四章張承業的建議第一百四十四章 騎兵突擊(上)第七百零六章開疆拓地第三百二十七章耀武揚威第二百六十四章 鬧事第三十五章 月色第三百六十二章擊潰第一百七十九章 截斷第二百九十七章漏洞第六百零六章敬翔的建議第五百零九章各方備戰第九十四章 冊封世子第二百五十八章 王令謀第二十章 詢問第二百四十六章 陳璋第四百九十三章憤怒第七十六章 蘇州之圍(九)第五十四章 婚事第一百七十二章 爆破(下)第二百三十一章 幕後之人第二百九十章調兵遣將第六百三十一章董璋南下第一百四十八章 夾崗第五百八十五章轉機第一百三十一章 張灝第二百七十七章 錢鏐之死第一百二十章 火藥第五十一章迎接第五百八十三再議遷都第九十八章 嘉興之戰(一)第八十七章 投石機的威力第一百四十二章 蘇州炮第二十章 詢問第一百五十六章 兩軍陣前第五百零八章監國之爭第三百五十七章安排第四百三十九章商議第七百零五章財政改革第八章 父親召見第三百五十八章風暴第七百零二章蜀國亡第三百三十七章彈劾第五百三十七章降雨第二百零四章 後續反應第四百七十五章變革第五百四十四章聯軍的部署第四百三十七章勾結第一百三十三章 震驚第四百五十八章謹慎第一百五十三章 追擊第六百八十八章渡河第三百五十三章爭論第三百五十九章到達第三百三十章 條件第一百零二章 嘉興之戰(五)第四百五十章馮道第二百七十九章第六百零九章北伐計劃第五百五十六章議和?第三百八十四章閱兵第四百九十九章希望第四百六十六章奔潰的右翼第四百三十四章高季昌的擔憂第六百二十七章朱友貞的決斷第三百六十八章大舉調兵第一百八十五章 刁彥能第六百六十九章長期圍城第八十九章 應對第三百三十七章彈劾第十五章 六月的雨第五十三章 腹黑第二十三章 任家莊之戰(上)第一百二十七章 安排第六百六十六章意外第三百四十九章對王審知的態度第十五章 六月的雨第五百八十一祭祀第一百三十四章 壽州(上)第二百五十二章 科舉第四百二十七章平定福建第五百二十二章朱溫的羞憤第四百六十九章決斷第六百二十二章進展順利第二十章 詢問第三百零二章 教訓第三百四十七章赦免第三十四章 驚喜(下)
第六百四十四章擊契丹第五百二十一章風寒第五章 家宴(上)第三百三十章 條件第五百六十三章罷官第三百四十二章樞密院的策略第九十章 夜戰(上)第三百八十八章李克用之死第三百七十三章兵貴神速第六百六十章鄆州失陷第四百四十一章密探第六章 家宴(下)第一百五十八章 全軍進攻(上)第六百三十四章張承業的建議第一百四十四章 騎兵突擊(上)第七百零六章開疆拓地第三百二十七章耀武揚威第二百六十四章 鬧事第三十五章 月色第三百六十二章擊潰第一百七十九章 截斷第二百九十七章漏洞第六百零六章敬翔的建議第五百零九章各方備戰第九十四章 冊封世子第二百五十八章 王令謀第二十章 詢問第二百四十六章 陳璋第四百九十三章憤怒第七十六章 蘇州之圍(九)第五十四章 婚事第一百七十二章 爆破(下)第二百三十一章 幕後之人第二百九十章調兵遣將第六百三十一章董璋南下第一百四十八章 夾崗第五百八十五章轉機第一百三十一章 張灝第二百七十七章 錢鏐之死第一百二十章 火藥第五十一章迎接第五百八十三再議遷都第九十八章 嘉興之戰(一)第八十七章 投石機的威力第一百四十二章 蘇州炮第二十章 詢問第一百五十六章 兩軍陣前第五百零八章監國之爭第三百五十七章安排第四百三十九章商議第七百零五章財政改革第八章 父親召見第三百五十八章風暴第七百零二章蜀國亡第三百三十七章彈劾第五百三十七章降雨第二百零四章 後續反應第四百七十五章變革第五百四十四章聯軍的部署第四百三十七章勾結第一百三十三章 震驚第四百五十八章謹慎第一百五十三章 追擊第六百八十八章渡河第三百五十三章爭論第三百五十九章到達第三百三十章 條件第一百零二章 嘉興之戰(五)第四百五十章馮道第二百七十九章第六百零九章北伐計劃第五百五十六章議和?第三百八十四章閱兵第四百九十九章希望第四百六十六章奔潰的右翼第四百三十四章高季昌的擔憂第六百二十七章朱友貞的決斷第三百六十八章大舉調兵第一百八十五章 刁彥能第六百六十九章長期圍城第八十九章 應對第三百三十七章彈劾第十五章 六月的雨第五十三章 腹黑第二十三章 任家莊之戰(上)第一百二十七章 安排第六百六十六章意外第三百四十九章對王審知的態度第十五章 六月的雨第五百八十一祭祀第一百三十四章 壽州(上)第二百五十二章 科舉第四百二十七章平定福建第五百二十二章朱溫的羞憤第四百六十九章決斷第六百二十二章進展順利第二十章 詢問第三百零二章 教訓第三百四十七章赦免第三十四章 驚喜(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