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三章風起

八月十五,中秋節,月光皎潔。

這天晚上,楊渥在宮中開設宴席,在金陵的四品以上官員基本都來參加。

楊渥親自設宴,能參加的人自然深感榮幸。

不過能夠進入內堂正殿,與楊渥同殿歡飲的,自然只有吳國最高層的一些官員,比如內閣的三位大學士,六部的尚書、侍郎,樞密院的副樞密使,大理寺的寺卿等等,都是一些最爲顯貴之人。

當然,像太子楊炅,海陵王楊隆演等宗室,徐善、鍾延歸等外戚,以及其他一些勳舊,同樣有資格進入正殿中。

宴席之上,觥籌交錯,歌舞昇平,談笑風生,氣氛好不熱烈。

“大王,今年我朝各地風調雨順,又是一年好收成,此乃天興我朝之兆,臣在此向大王恭賀豐收。”此時,作爲戶部尚書的駱知祥正滿臉笑容的舉杯向楊渥敬酒。

“這幾年各地豐收,這也離不開諸位之功,非孤一人之喜。”楊渥面帶笑容應了一句,舉杯輕輕抿了一口酒。

但他的神情卻是明顯有些心不在焉,對於衆臣的敬酒只是勉強應付着,心中卻在想着其他的事情。

“現在都八月中旬了,按理說晉王李存勖應該已經對張文禮動手了纔是,不知爲何到現在都沒有消息送到金陵來,難道說李存勖不打算對張文禮動手了?嗯,這一點應該不可能。”楊渥心中沉吟。

他等待北伐中原的時間已經太久了,多少吳國老將在這期間因病亡故,未能看到北伐這一天的到來。

比如此時,匯聚在殿中的衆臣已經少了許多當年的老面孔,不少新人進入內閣,補充那些老臣逝去後的缺漏。

現在的內閣首輔大學士依舊是陳彥謙。

原本按照吳國的制度,首輔大學士的任期只能是十年,不過一來當初陳彥謙僅僅是以東閣大學士的身份代理首輔大學士,等到高勖去世後才正式成爲首輔大學士的;二來考慮到如今北伐在即,爲了儘可能保證朝堂的安穩,所以楊渥下特旨允許陳彥謙繼續任職。

除了首輔大學士外,另外兩個大學士分別是武英殿大學士朱瑾以及文華殿大學士楊廷式,分別負責樞密院和督察院;原本的武英殿大學士李承嗣和文華殿大學士周隱都在前兩年先後病逝。

此外,六部尚書中也多出不少新面孔,原本的禮部尚書殷文圭、刑部尚書盧樞都已經過世,如今分別由皮光業和江夢孫擔任。

而以前的兵部尚書劉威以及吏部尚書陶雅更是在早幾年前就去世了,分別由嚴可求和李遇二人擔任。

只有戶部尚書駱知祥以及工部尚書楊信二人還留存。

此外,原來的福建巡撫徐溫如今也進入內閣,擔任大理寺的寺卿,再加上最近幾年被一路提拔上來的金陵府尹馮道,以及樞密院的兩個副使郭崇韜和王綰,這就是如今吳國最核心的一羣人。

當然,除了這些人外,還有一些人被楊渥看好,不過暫時沒有進入中樞,比如擔任福建巡撫的汪臺符;擔任江都府尹的蔣延徽,在東宮任職的徐知誥、常夢錫、張延翰等人,都是一時之選,將來肯定會得到重用。

此時的正殿之中,有不少人雖然察覺到楊渥的神情有些不對,不過他們並不知道緣由,畢竟在場衆人中知道北伐即將開始的消息的僅僅是少數幾人而已。

就在這時,長劍都指揮使範遇忽然從殿外急匆匆的走了進來,隨即目光看向楊渥,並微微點頭示意。

“終於來了!”楊渥精神一震,頓時明白了。

他不動聲色的看了衆臣一眼,隨即起身道:“諸位且慢慢飲酒,孤且出去一會。”說完,楊渥帶着範遇離開了正殿。

“可是晉軍攻打鎮州的消息到了?”一出大殿,楊渥便急忙問道。

“正是如此,八天前晉軍從黃河沿線分兵前往邢州,以符習爲成德留後,以閻寶爲大將,領兵負責攻打鎮州。晉人將消息封鎖得很嚴,咱們的人廢了很多時間纔將消息送來。”範遇急忙答道。

“原來如此。”楊渥點了點頭。

如今晉軍和樑軍夾河對峙,雙方都有不少人在黃河沿岸巡視,要想將消息傳遞回來原本就不是容易的事情,耽誤幾天時間也很正常。

“孤等了這麼久,這一天終於是來了。”楊渥長長吸了口氣,隨即問道:“在宿州的李承鼎知道消息了嗎?”

“大王放心,臣之前就交代過,得到消息後就會在第一時間傳給李承鼎將軍,所以他得到消息的時間只怕比大王還早。”

“嗯,那麼現在就看李承鼎將軍的了。”楊渥神情凝重道。

“大王放心,李承鼎將軍子承父業,肯定能圓滿完成這個任務的。”

“希望如你所言吧。”楊渥點頭道。

雖然以吳國的實力,楊渥有信心擊敗樑國,不過若是能用突襲的辦法,以最快的速度,最小的代價將樑國擊敗,這對楊渥來說自然是更好的選擇。

當然,即便李承鼎未能圓滿完成任務,楊渥也並不在意,畢竟吳國的各方面的實力都要超過樑國,即便是正面作戰,楊渥也有信心擊敗樑國,唯一的問題就是需要的時間的更長和付出的代價更大而已。

“對了,朱友能那邊不會出什麼問題吧?”楊渥忽然又問道。

“大王還請放心,就算朱友能現在突然反悔不想造反了,但他如今已經有把柄落在咱們手中,他是想反也得反,不想反也得反。”範遇笑着說道。

別的不說,光是朱友能發給吳國的那些私信就是對付朱友能的利器,若是朱友能不肯造反,吳國只需要將這些東西交給朱友貞,想必朱友貞一定會設法對付朱友能的,到時候朱友能除了造反也沒有別的路可走。

相信只要他不傻,就不會在這個時候突然變卦。

範遇更是笑着說道:“當初三月份的時候朱友能就想起兵造反了,那時候還是大王派人去勸阻的,如今只怕他都已經等不及了。”

“這就好,既然北方的局勢都交給李承鼎了,那麼孤就等着他的好消息吧。”

確定了消息之後,楊渥重新回到宴席,繼續與衆臣宴飲,不過他的神情反而平靜了許多,完全沒有之前神思不寧的樣子。

熱烈的宴席又開了半個時辰這才結束,等到喝得醉醺醺的衆臣準備離場的時候,卻有程勳帶着幾個侍衛暗中將部分重臣攔了下來。

“大王讓大人留下來,等會有重要事情商議。”許多人得到的都是這樣一句話,等到他們想追問原因的時候,程勳等人都已經離去了。

只有少數幾人心中一動,頓時就明白過來,“看來應該是北伐的事情。”

等到留下來的衆臣在侍衛的帶領下重新來到武英殿時,楊渥早就等在那裡了。

一番見禮後,楊渥神情有些興奮的道:“諸位,今晚宴席,大家都喝得比較盡興,按理說現在應該讓你們回去休息纔是,不過現在卻發生了一件大事,所以孤將諸位留下來商議此事。”

他神情嚴肅看向衆人,見衆人中有少數幾人臉上已經露出瞭然之色,當即宣佈道:“想必你們中的一部分人已經明白了,不錯,北伐之戰即將開始!孤已經下令讓宿州的李承鼎將軍展開行動了!”

“什麼?北伐已經開始了?”

“怎麼可能是現在?我等怎麼之前沒有得到任何消息?”

“我沒有聽錯吧?難道我喝醉了?”

楊渥的話音剛落,不少人頓時就驚呼起來。

他們的確沒有想到,等待了這麼多年的北伐之戰居然就這樣無聲無息的突然爆發了,而在這之前朝堂上下竟然一點跡象都沒有。

不過這也難怪,當初楊渥爲了保密,在今天之前關於北伐的消息都只在極少數人中流傳,就算是六部的尚書裡面,也只有兵部尚書嚴可求才知道消息,其他幾位尚書都是一臉錯愕。

至於各部的侍郎們和其他的一些文官那就更加感到震驚了,唯有內閣的少數幾人,還有樞密院的幾位重臣、軍中的幾位都督纔是知情之人,他們的神色極爲鎮定,一個個都面帶興奮的看向楊渥。

不等衆人從剛纔的震驚中反應過來,楊渥接着又宣佈道:“孤決定,三天之後大軍從金陵啓程,向徐州進發,到時候孤會親自領兵出征。”

“太子何在?”楊渥大聲道。

“兒臣在。”

“孤離開金陵之後,以你監察國政,留守的各項事宜都由你負責,務必保證後方穩定,糧草供應不絕。此事事關重大,太子務必好生行事,不可有絲毫懈怠!”

“兒臣明白,兒臣定不負父王所託!”楊炅滿臉興奮的答道。

“陳彥謙、楊廷式、朱瑾,你們三位身爲內閣大學士,務必要善加輔佐太子,不得有任何紕漏。”

“臣等遵旨!”

“此次北伐,不但要決定我朝國運,更是要決定我中華之國運,各部官員務必戮力同心,共赴此戰!”

衆人這時總算反應過來,一個個站出來齊聲高喝道:“臣等遵旨!”

第六百六十二章吳軍的反擊第三百六十五章勸進第十七章 升州之叛第三百二十六章 大風第七百一十章兵圍興唐府第八十章 蘇州之圍(十三)第三百二十三章軍議第二百七十二章 病倒第四百二十五章就擒第一百三十章 兵變(下)第五百零六章逃離第二百四十九章 父與子第四十五章 不安第六百三十一章董璋南下第六百二十一章衝突第二百七十四章 震驚第五百七十三章王殷的決斷第七十二章 蘇州之圍(五)第二百四十三章 突圍第一百二十一章 軍紀第三百九十四章探病第二百五十三章 大婚第六百五十章勸說第六百九十六章李氏當亡,楊氏當興第二百二十六章 鍾傳的決定第二百九十一章 渡河第四百五十八章謹慎第六百一十七章霍彥威第八章 父親召見第六百六十二章吳軍的反擊第四百二十七章平定福建第一百二十章 火藥第四百五十三章騎兵的優勢第六十五章 說服(下)第一百零五章 嘉興之戰(八)第三百零六章 楊渥的震驚第三百三十四章 馬殷的喜悅第三百四十二章樞密院的策略第一百五十九章 全軍進攻(中)第二百六十一章 保守與激進第三百三十四章 馬殷的喜悅第四百八十七章偷聽第五百三十九章取勝的關鍵第三百二十七章耀武揚威第一百二十六章 宣州第四百九十五章勸進第一百一十九章 定計第七百零二章蜀國亡第四百八十七章偷聽第二百四十二章 德清第一百六十六章 伏擊(上)第六百三十二章伏擊第一百九十六章 討論(續)第六百五十章勸說第十八章 成功招攬第三百四十三章沖天怒火第十二章 合議第四百八十一章宋齊丘的驚恐第五百二十六章推斷第一百零三章 嘉興之戰(六)第二百零七章 問題第六百二十六章寧陵第二百六十七章 杭州攻略第三百二十七章耀武揚威第二百二十二章 戰事再起第五百六十九章洛陽兵變第三百一十八章 使者第五百五十三章安排第一百六十二章 出擊第二百二十四章 出兵第六百七十四章晉國的困擾第五百七十七章康懷貞第六百六十四章陣前相會第四百三十五章商議第四百一十九章設伏第六百八十八章渡河第五百零七章謀劃江陵第一百四十八章 夾崗第七十一章 蘇州之圍(四)第五百四十二章大戰前夕第二十二章 夜襲第一百六十八章 再次誘敵第三十三章 驚喜(上)第五百七十五章遷都之議第四百八十四章條件第一百四十章 南下第一百一十六章 使者(下)第六百二十七章朱友貞的決斷第二百一十二章 正式施行第四百七十三章擔憂第四百一十七章福州之變第六百章楊渥的撒手鐗第四百四十七章野心第六百八十四章擊潰第四百八十二章勸降第五百五十五章朱溫之死第三百一十五章 樑軍出動第四百八十三章王定保
第六百六十二章吳軍的反擊第三百六十五章勸進第十七章 升州之叛第三百二十六章 大風第七百一十章兵圍興唐府第八十章 蘇州之圍(十三)第三百二十三章軍議第二百七十二章 病倒第四百二十五章就擒第一百三十章 兵變(下)第五百零六章逃離第二百四十九章 父與子第四十五章 不安第六百三十一章董璋南下第六百二十一章衝突第二百七十四章 震驚第五百七十三章王殷的決斷第七十二章 蘇州之圍(五)第二百四十三章 突圍第一百二十一章 軍紀第三百九十四章探病第二百五十三章 大婚第六百五十章勸說第六百九十六章李氏當亡,楊氏當興第二百二十六章 鍾傳的決定第二百九十一章 渡河第四百五十八章謹慎第六百一十七章霍彥威第八章 父親召見第六百六十二章吳軍的反擊第四百二十七章平定福建第一百二十章 火藥第四百五十三章騎兵的優勢第六十五章 說服(下)第一百零五章 嘉興之戰(八)第三百零六章 楊渥的震驚第三百三十四章 馬殷的喜悅第三百四十二章樞密院的策略第一百五十九章 全軍進攻(中)第二百六十一章 保守與激進第三百三十四章 馬殷的喜悅第四百八十七章偷聽第五百三十九章取勝的關鍵第三百二十七章耀武揚威第一百二十六章 宣州第四百九十五章勸進第一百一十九章 定計第七百零二章蜀國亡第四百八十七章偷聽第二百四十二章 德清第一百六十六章 伏擊(上)第六百三十二章伏擊第一百九十六章 討論(續)第六百五十章勸說第十八章 成功招攬第三百四十三章沖天怒火第十二章 合議第四百八十一章宋齊丘的驚恐第五百二十六章推斷第一百零三章 嘉興之戰(六)第二百零七章 問題第六百二十六章寧陵第二百六十七章 杭州攻略第三百二十七章耀武揚威第二百二十二章 戰事再起第五百六十九章洛陽兵變第三百一十八章 使者第五百五十三章安排第一百六十二章 出擊第二百二十四章 出兵第六百七十四章晉國的困擾第五百七十七章康懷貞第六百六十四章陣前相會第四百三十五章商議第四百一十九章設伏第六百八十八章渡河第五百零七章謀劃江陵第一百四十八章 夾崗第七十一章 蘇州之圍(四)第五百四十二章大戰前夕第二十二章 夜襲第一百六十八章 再次誘敵第三十三章 驚喜(上)第五百七十五章遷都之議第四百八十四章條件第一百四十章 南下第一百一十六章 使者(下)第六百二十七章朱友貞的決斷第二百一十二章 正式施行第四百七十三章擔憂第四百一十七章福州之變第六百章楊渥的撒手鐗第四百四十七章野心第六百八十四章擊潰第四百八十二章勸降第五百五十五章朱溫之死第三百一十五章 樑軍出動第四百八十三章王定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