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章 殺人

範思從這才答道,“末將領命!”

他轉過身開始向他的部下發令,“殺進去,膽敢反抗者殺無赦!”

“是!”衆人紛紛領命。這些士兵本來就算訓練有素了,之前因爲在氣勢上落於下風,又被突然襲擊,所以在衝突中輸給了馬都頭的人,最終傷了七十四人;但如今正面發動進攻結果自然不同。

因爲之前範思從就已經帶着手下把馬勤的營地圍起來了,此時命令一下,士兵們不需要多準備就推倒營地的圍牆,按照陣列開始發動進攻。反觀馬勤一方,他們本來以爲鬧起事端後,又有陳璠作爲人質,對方應該不會發動進攻纔是。

此時面對楊渥一方的武力進攻頓時亂做一團,一時間“我投降”的口號到處都有響起,他們畢竟不是要造反,只是要鬧事而已,如今動了真格的他們自然是保命要緊。

不到一刻鐘,整個營地就重新安定下來,大羣的降兵被楊渥手下帶出營地。又過了片刻,楊渥眼見營地已經被平定下來,連忙打馬進去找到範思從。

“陳璠呢?他還好嗎?”

他剛問完,便有一個聲音在他身後回答道,“屬下在此,屬下無能,請公子責罰!”

楊渥大喜,轉身一看,只見陳璠正被幾個侍衛攙扶着向他們這邊走來。

他仔細打量了一下,見陳璠雖然走路有點瘸,但應該沒受其他傷,這才放心下來,臉上卻是一怒,厲聲說道,“你當然要罰,不過不僅是你,還有範思從也一樣要受懲罰。本將往日裡怎麼對你們講的,不管什麼時候都不能放鬆警惕,如今你們倒好,帶着三千個士兵被人家一千個士兵打敗了不說,連都頭都被人家抓去當了人質,本將的臉面都被你丟盡了!”

對方不過是一千人,自己的手下卻有三千人,肯定是陳璠二人覺得現在在廣陵,不可能遇到敵人,所以完全失去了警惕性。

“是,末將領罪!”陳璠、範思從二人不敢抗辯,連忙跪地請罪。

他們也知道今天的事情有點丟臉,而且楊渥此時正在氣頭上,還是不要惹他爲妙。

楊渥見陳璠跪倒時嘴角都在抽搐,知道他是牽動了傷口,當下也不再多說,“好了,陳璠你先去處理傷口,等回去後再做處置!”

“是,公子,屬下告退!”陳璠連忙請辭。

“至於範思從,你也不要跪在這裡請罪了,趕緊去把今天出手傷人的兇犯都甄別出來,按照軍法對他們處置。”

“是,屬下遵命!”範思從趕緊答道,想了一下又問道,“敢問公子,那個馬都頭也被抓住了,不知怎麼處置他。”

楊渥沉吟了一下,“要不要殺掉此人呢?若是按照後世軍法嚴苛的時候,此人犯的事情是足夠殺掉的,但按照這個時代的標準來說卻還不夠殺他。不過如果只是懲戒一番的話今日我動刀兵未免就有些小題大做了?”

隨即楊渥又想起歷史上曹操下那道“攻擊劫質者時不用顧忌人質”的命令的原因。

當年曹操和呂布交戰,呂布派人假裝投降,趁機和夏侯惇的部下一起劫持了夏侯惇,夏侯惇的士兵非常震驚惶恐。

部將韓浩於是指揮軍隊駐紮在夏侯惇的軍營外,大聲命令士兵諸將按兵不動,各個軍營才安定下來。他聲稱,按照國法將不考慮人質的安全,又做出了要出兵攻擊劫犯的姿態。

劫持夏侯惇的人紛紛害怕,於是放了夏侯惇投降。曹操聽說這件事後,便將“攻擊劫質者不用顧忌人質”定爲法令,於是以後就沒再發生劫持人質事件。

“記得在這件事的最後,雖然那些劫犯已經投降了,但韓浩還是殺了那些人。或許我也應該效仿一二。”

想到這裡,楊渥下定決心,“傳令,馬都頭藐視軍法,又劫持陳都頭爲人質,妄圖對抗大王,實屬大逆不道。依軍法,當將其斬首示衆!”

範思從一驚,連忙勸道,“公子,此人固然該殺,但他畢竟不是公子的手下,如果公子貿然殺掉他,只怕別的將領也會不滿啊!”

他的看法也是這個時代一般人的看法,都覺得楊渥的做法有些過了。但楊渥卻堅持說道,“有什麼不滿的,你只管執行軍法就是!我淮南的軍隊以往就是軍紀太鬆了,所以纔有這麼多橫行不法的事情。如今正是整飭軍法的時候!”

他見範思從還有些猶豫,當即擺擺手道,“好了,這些事情你不要管,趕緊去執行軍令吧!”

“是,屬下遵令!”範思從無奈,只好去執行軍法。

在楊渥看來,像範思從這些部下只能讓他們老實聽命,不能讓他們有過多的想法,因爲軍隊裡面永遠只能有一個聲音。若是陳彥謙等文官對他提建議,他就要好好想想了。

過了一會兒,範思從回來報告說已經將馬勤斬首了。

楊渥點點頭,對於一個都頭他還是不怎麼放在心上的,如今既然已經殺了,他也懶得去管對方今日鬧事的原因。不過這件事卻有必要和楊行密好好說說,至少要讓他來做好善後。

……

處理完軍營的事情後,楊渥又急忙返回節度使府面見楊行密。

“這麼說你將那人給殺了?”楊行密皺着眉問道。

“不錯,孩兒記得當初夏侯惇被劫持,他的部將就是如此處置的,後來曹操還專門下了一道命令,將‘攻擊劫質者不用顧忌人質’定爲法令,從那以後曹操軍中就沒再發生劫持人質的事件。如今孩兒所爲不過是效仿前人而已。”

楊行密沉吟了一下,殺一個都頭對他來說也不算大事,不過他卻必須爲自家兒子考慮清楚這裡面的利害關係。

“好了,那個馬勤殺了也就殺了。不過這件事不能由你來做,否則讓其他將領知道了只怕會覺得你有殺人的嗜好。”稍微沉吟了一下,楊行密搖搖頭道,“這樣吧,我現在就給你下道命令,就說今日之事你是按照我的命令行事的。”

他沒有猶豫,立即動手寫了一道手令交給楊渥,。楊渥接過來一看,只見上面大致意思是馬勤劫持人質,要挾上司,藐視軍法,按照“攻擊劫質者不用顧忌人質”的慣例,命楊渥將其殺死,以正軍紀。

ps:求收藏,求推薦!

第三十一章 討伐朱全忠第七百零三章戰爭之神第七百零二章蜀國亡第四百一十二章禁佛第六百二十章冒險第五百八十六章商議軍務第二百八十七章軍號第三百零一章後路已斷更新計劃第五百六十一章細作案第一百五十八章 全軍進攻(上)第三百五十章江西大局第七十章 蘇州之圍(三)第三百零四章 郭崇韜第六百四十一章遭遇第四百九十一章投降第七百零二章蜀國亡第五百七十章謀劃徐州第三百二十六章 大風第六百三十九章攻陷鄆州第三百九十九章學兵法第六百九十六章李氏當亡,楊氏當興第四百六十五章意外的決戰第一百二十八章 兵變(上)第一百二十九章 兵變(中)第三百九十五章病逝第五百七十三章王殷的決斷第二百七十八章 善後第二十八章 逃第一百八十二章 商議第六百八十七章撤退與追擊第四十章 發難(上)第六百九十九章登基稱帝第四百二十二章平叛第一百八十五章 刁彥能第六百零一章劉崇景案第二百二十六章 鍾傳的決定第九十三章 李儼第四百三十四章高季昌的擔憂第二百九十八章淮南軍的撒手鐗第八十三章 蘇州之圍(十六)第一百一十六章 使者(下)第四百六十七章逃離第四百零二章議和第四百章朱溫的手書第五百五十七章北伐的兵力第六百六十三章攻打楊劉第五百七十八章意驚訝第六百六十六章意外第二百九十三章 榴彈第一百一十八章 商議第五百四十九章騎兵出動第五十八章 對峙第五百三十四章壞消息第一百八十三章 定下策略第二百零五章 徐溫的上書第三百九十一章第一次換防第三百四十四章 王審知的安排第五百零九章各方備戰第四百二十二章平叛第五百八十二章朝議第一百四十六章 矛盾第六百五十六章第三百四十六章審判第五百六十二章處置宋齊丘第二百零九章 捷報第二百六十九章 攻與守第六百八十章激戰第六十六章 出兵(上)第一百九十五章 討論第二十六章 任家莊之戰(終)第一百一十三章 撤軍第五百七十四章憂慮第四百九十五章勸進第五百六十章馮道的悲劇第五百二十九章消息第四百七十五章變革第二百六十章 一場混戰第九十四章 冊封世子第一百五十五章 臺濛之計第三百一十六章兵敗第三百七十章醒悟第三百三十五章鍾延規第六百二十一章衝突第三百八十二章勸進(下)第一百二十八章 兵變(上)第三百九十七章戰局第十九章 再一次相遇第五十四章 婚事第一百一十二章 召回第六百零五章朝議第三百六十九章內閣的雛形第二百九十一章 渡河第三百八十二章勸進(下)第一百九十章 封賞第一章 節度使府人家第四百三十二章生財有道第五百一十四章攻城第二百一十八章 光州平叛第七百一十章兵圍興唐府
第三十一章 討伐朱全忠第七百零三章戰爭之神第七百零二章蜀國亡第四百一十二章禁佛第六百二十章冒險第五百八十六章商議軍務第二百八十七章軍號第三百零一章後路已斷更新計劃第五百六十一章細作案第一百五十八章 全軍進攻(上)第三百五十章江西大局第七十章 蘇州之圍(三)第三百零四章 郭崇韜第六百四十一章遭遇第四百九十一章投降第七百零二章蜀國亡第五百七十章謀劃徐州第三百二十六章 大風第六百三十九章攻陷鄆州第三百九十九章學兵法第六百九十六章李氏當亡,楊氏當興第四百六十五章意外的決戰第一百二十八章 兵變(上)第一百二十九章 兵變(中)第三百九十五章病逝第五百七十三章王殷的決斷第二百七十八章 善後第二十八章 逃第一百八十二章 商議第六百八十七章撤退與追擊第四十章 發難(上)第六百九十九章登基稱帝第四百二十二章平叛第一百八十五章 刁彥能第六百零一章劉崇景案第二百二十六章 鍾傳的決定第九十三章 李儼第四百三十四章高季昌的擔憂第二百九十八章淮南軍的撒手鐗第八十三章 蘇州之圍(十六)第一百一十六章 使者(下)第四百六十七章逃離第四百零二章議和第四百章朱溫的手書第五百五十七章北伐的兵力第六百六十三章攻打楊劉第五百七十八章意驚訝第六百六十六章意外第二百九十三章 榴彈第一百一十八章 商議第五百四十九章騎兵出動第五十八章 對峙第五百三十四章壞消息第一百八十三章 定下策略第二百零五章 徐溫的上書第三百九十一章第一次換防第三百四十四章 王審知的安排第五百零九章各方備戰第四百二十二章平叛第五百八十二章朝議第一百四十六章 矛盾第六百五十六章第三百四十六章審判第五百六十二章處置宋齊丘第二百零九章 捷報第二百六十九章 攻與守第六百八十章激戰第六十六章 出兵(上)第一百九十五章 討論第二十六章 任家莊之戰(終)第一百一十三章 撤軍第五百七十四章憂慮第四百九十五章勸進第五百六十章馮道的悲劇第五百二十九章消息第四百七十五章變革第二百六十章 一場混戰第九十四章 冊封世子第一百五十五章 臺濛之計第三百一十六章兵敗第三百七十章醒悟第三百三十五章鍾延規第六百二十一章衝突第三百八十二章勸進(下)第一百二十八章 兵變(上)第三百九十七章戰局第十九章 再一次相遇第五十四章 婚事第一百一十二章 召回第六百零五章朝議第三百六十九章內閣的雛形第二百九十一章 渡河第三百八十二章勸進(下)第一百九十章 封賞第一章 節度使府人家第四百三十二章生財有道第五百一十四章攻城第二百一十八章 光州平叛第七百一十章兵圍興唐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