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驚喜(上)

在潤州送陳彥謙下船後,楊渥繼續坐船前往廣陵。

潤州又稱京口,也就是後世的鎮江,與江北的廣陵隔江相望。到這裡後繼續往前不久,就能進入運河區。

這段運河區雖然是京杭大運河的其中一段,但卻並不是當年楊廣開闢的,而是更早的春秋時期,吳王夫差所開闢。

當初夫差爲了北上與中原大國晉國爭霸,於是在江北築了一座城池,稱爲“邗城”,這便是揚州城的起源。以邗城爲起點,夫差挖掘了一條連接淮水和長江的運河,這就是邗溝。楊渥他們現在所處的位置就是邗溝的起始之地。

楊渥站在船頭甲板上,迎着江面上的涼風,暗自沉思。

“歷史上的徐溫把持淮南的大權後,在他身邊爲他出謀劃策的謀士主要有三位,其中陳彥謙已經被蒐羅到我手下了,嚴可求和駱知祥二人卻還在爲他人效力,要收服他們只怕有難度啊。”

他記得駱知祥這時候還在田覠的手下,並且受到田覠的重用,被任命爲宣州長史,對他非常禮遇。而自己此時還只剛剛升爲都指揮使,要想招攬駱知祥基本不可能,所以還是等以後打敗田覠再說吧。

至於嚴可求,他現在倒是在徐溫的手下爲賓客,不過他一般都住在徐溫府上,平時很難見到,自己難道要跑到徐溫家裡去招攬他?

他想起歷史上嚴可求也一度成爲楊行密的幕僚,爲楊行密出謀劃策過,並受到楊行密的重用;不過後來楊渥即位後對他卻不怎麼看重,加上不久後徐溫、張灝兩人就發動兵變掌控大權了,於是嚴可求又開始爲他的故主徐溫謀劃。

“如果將來我即位後還能繼續重用此人的話,他能不能爲我所用呢?”楊渥想到,不過隨即卻是一笑,“不管怎麼說,將來都要去試一試,至於到時候他是忠於徐溫還是忠於自己,就看那時的造化了。”

至於其他能想到的人才,像宋齊丘等,現在不是年紀太小,就是目前還不知道在哪裡,根本無法找出來爲他效力,再要不就是現在已經出仕了,但官職比自己的都還高,目前難以招攬他們。

這個時代,各地的節度使雖然很多都已經開始父子相傳了,但也有很多是傳給部將的。因此楊渥雖然是楊行密的長子,但並非一定就能在日後繼承節度使的位置,其他的部將也有可能繼承。

這也是爲什麼朱延壽會產生自己當節度留後的想法;而歷史上在楊行密病重時,節度判官周隱反對立楊渥,主張讓有極高威望的大將劉威當節度留後,也是這個原因。

所以楊渥光靠一個楊行密長子的身份是不夠的,他還要有足夠的威望並且展現出足夠能力才行。

他記得在後世那些小說裡面,主角往往都是虎軀一震,然後那些名望、官職等比主角要高得多的人都一個個哭着喊着的要爲他效忠;而自己呢,空對着父親手下那麼多的人才,卻根本招攬不了,不由得苦笑起來。

想到這,楊渥也只能暗自嘆息,“可惜了,那些年紀還小的也就罷了,但那些現在就已經出仕爲官的人,基本都不是現在的我能招攬的。好在,只要自己能多立功勞,就能迅速提升官職和威望;官職和威望提升後,那些人才或許不需要自己招攬,直接就變爲自己的手下了。”

正當楊渥胡思亂想的時候,忽然船上一陣嘈雜,似乎有什麼事情發生。不一會兒,有士卒過來報告說,“公子,水裡有個溺水的人,大夥兒正在想辦法打撈。”

楊渥聞言,趕緊向着那邊走去,他靠着欄杆向水面看去,只見水面上波瀾不驚,藉着月光,隱隱能看到離船不遠處果然有一人飄在水上,不知道是死是活。

不用楊渥吩咐,船上就已經有人跳入水中,不一會兒,那人就被救上船來。

“還活着,是個男的”,有人過去探了探他的鼻息,出聲叫到。

楊渥推開圍觀的人羣,只見溺水之人是一個年約二十歲的小夥子,頭髮散亂,臉色發白,手上卻死死抓着一個葫蘆。

“都讓開一點,讓我好救人。”楊渥吩咐道,他將那人平放在甲板上,爲他清除其口中的水和其他污雜物,然後半跪下來,將那人的腹部放在自己的腿上,使其頭部下垂,並用手平壓他的背部進行倒水。

楊渥只是這麼一試,那人便有了反應,“哇”的一聲從嘴裡吐出許多水來。

“還好不需要做什麼人工呼吸。”楊渥暗自慶幸。對着這麼一個大男人,他可下不了口,而其他人顯然不會做人工呼吸。

見溺水之人在楊渥的施救下漸漸緩過氣來,周圍衆人紛紛歡呼起來。

“把他擡到房間裡去,派個醫者給他瞧瞧。”楊渥淡淡的吩咐道。

這種普通的溺水者,救活他也就是了,還不值得他去過多的過問。要是這種小事情都要過問,只怕他早就累死了。

在船頭站了很久,他感到有些疲倦,此時距離到廣陵碼頭下船應該還需要半個時辰,足夠他回房間小憩一下。

在屋子裡打了個盹後,楊渥剛剛起來,範遇就來向他報告說,“公子,剛剛那個溺水之人醒過來了,他吵着非要見你,說要向公子當面道謝。請問公子,是見他還是不見?”

楊渥沒有直接回答他,而是走到窗邊向船外看了看,才問道,“咱們到哪裡了,還有多久下船?”

“已經快到碼頭了,應該還要一刻鐘下船。”

“既然還有一點時間,那就見一見他吧。”楊渥無所謂的點點頭。

剩下來的這點時間反正也做不了別的事情,那個落水之人既然想要見自己,那就見一見。

不一會兒,一位年輕小夥子走進來,正是先前那位落水之人。他換上了一件乾淨的衣服,又將頭髮重新梳起來,雖然精神還有些萎靡,但臉色已經變得紅潤多了。

“小的寧中,拜見公子,多謝公子救命之恩!”那小夥子一進來就跪倒在地,朝着楊渥連連磕頭,額頭在船板上磕得“呯呯”直響。

楊渥見了,連忙上去扶着他的肩膀想將他扶起來,“寧兄不必如此,我不過是見你溺水,就命手下士卒將你救起來,順手爲之而已。寧兄還是快起來坐下說話吧!”

所謂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見到有人落水,將他救起來,這還真只是順手爲之。更何況,目前看來此人也是個懂得感恩的人,倒也沒有救錯人,因此楊渥感到更加高興了。

寧中卻不聽,他任由楊渥扶着他的肩膀也不起來,而是跪在地上又連續磕了三個響頭,這才站起來。不過楊渥讓他坐下,他卻死活都不肯。

楊渥也就只好由他去了,重新坐下後,他開始詢問寧中溺水的緣故。

“小的乃是潤州人氏,這次乘船去廣陵,不料在江上失足落水。小的不會游水,要不是公子搭救,此番就要去見閻王了。“寧中抱拳道。

楊渥笑道,“這是寧兄福大命大,我不過是順手而爲罷了。不過寧兄住在潤州,居然不會游水,這倒是奇了,以後還是少坐船的好。”

寧中臉色尷尬,訕訕的道,“以前學過很久,奈何就是學不會。”頓了頓,他又鄭重的說道,“公子救命大恩,小的無以爲報,只有一物相送,還請公子收下。”

第二章 人選第一百三十三章 震驚第四百四十七章野心第三百五十三章爭論第四百四十二章感慨第四百九十八章決裂第四百三十二章生財有道第五百九十二章朱廣德第二百八十六章 擴軍第五百六十四章致歉第四百章朱溫的手書第五百九十八章六年變化(下)第四十四章 劉氏的擔憂第六百八十九章半渡而擊第三百三十二章 接位與篡位第三百八十九章晉王李存勖第一百四十章 南下第二百六十一章 保守與激進第三百九十六章破局的關鍵第五百四十三章吳軍的部署第五百零六章逃離第一百三十八章 退隱第四百三十二章生財有道第三百零二章 教訓第四百一十七章福州之變第三百四十七章赦免第四百八十七章偷聽第三百六十六章大計劃第五百一十五章擔憂第五百二十五章下戰書第一百三十七章 斃命第四百七十七章潭州城破第三百九十六章破局的關鍵第三百一十三章 海堤第四百六十四章步步爲營第九十章 夜戰(上)第二百五十九章 艱難的決定第一百四十一章 常州第一百二十三章 發動第六百三十六章求援第三百六十七章大計劃(續)第六百九十一章大獲全勝第二百零三章 同意第一百七十九章 截斷第三百七十八章撤兵第四百六十四章步步爲營第六百零五章朝議第六百八十七章撤退與追擊第二十四章 任家莊之戰(中)第五百二十二章朱溫的羞憤第六百八十三章朱虔佑死於此第六百五十七章各方反應第四百零二章議和第二百三十一章 幕後之人第五百一十六章憤怒第五百四十八章中路突破第三百五十二章洪州第四百五十二章沙盤推演第五百零六章逃離第七十五章 蘇州之圍(八)第一百七十一章 爆破(上)第四百零一章吳國最大的敵人第四百五十八章謹慎第二百三十四章 怒火第三百九十八章議和第三百二十四章北上第二百七十四章 震驚第二百五十一章 隱憂第四百零七章五溪蠻第二十一章 出征第七十章 蘇州之圍(三)第四百八十二章勸降第一百四十七章 撤軍第五百六十七章封賞第四百一十八章爭奪建州第六百一十二章討伐張文禮第二百三十四章 怒火第六百二十五章霍彥威的反擊第一百七十一章 爆破(上)第四百一十章酒館喝酒第四百八十七章偷聽第四百二十五章就擒第八十七章 投石機的威力第二百七十章 嶽州之敗第八十章 蘇州之圍(十三)第六百七十九章鼓動士氣第六百九十二章震動四方第三百六十六章大計劃第五十六章 甜蜜第五百七十二章流言第一百八十六章 田覠之死第二百九十三章 榴彈第五百零九章各方備戰第三百零五章 挖牆腳第二百八十章 治病第三百七十八章撤兵第四百七十六章起誓第五百二十九章消息第一百二十五章 決定第三百零八章
第二章 人選第一百三十三章 震驚第四百四十七章野心第三百五十三章爭論第四百四十二章感慨第四百九十八章決裂第四百三十二章生財有道第五百九十二章朱廣德第二百八十六章 擴軍第五百六十四章致歉第四百章朱溫的手書第五百九十八章六年變化(下)第四十四章 劉氏的擔憂第六百八十九章半渡而擊第三百三十二章 接位與篡位第三百八十九章晉王李存勖第一百四十章 南下第二百六十一章 保守與激進第三百九十六章破局的關鍵第五百四十三章吳軍的部署第五百零六章逃離第一百三十八章 退隱第四百三十二章生財有道第三百零二章 教訓第四百一十七章福州之變第三百四十七章赦免第四百八十七章偷聽第三百六十六章大計劃第五百一十五章擔憂第五百二十五章下戰書第一百三十七章 斃命第四百七十七章潭州城破第三百九十六章破局的關鍵第三百一十三章 海堤第四百六十四章步步爲營第九十章 夜戰(上)第二百五十九章 艱難的決定第一百四十一章 常州第一百二十三章 發動第六百三十六章求援第三百六十七章大計劃(續)第六百九十一章大獲全勝第二百零三章 同意第一百七十九章 截斷第三百七十八章撤兵第四百六十四章步步爲營第六百零五章朝議第六百八十七章撤退與追擊第二十四章 任家莊之戰(中)第五百二十二章朱溫的羞憤第六百八十三章朱虔佑死於此第六百五十七章各方反應第四百零二章議和第二百三十一章 幕後之人第五百一十六章憤怒第五百四十八章中路突破第三百五十二章洪州第四百五十二章沙盤推演第五百零六章逃離第七十五章 蘇州之圍(八)第一百七十一章 爆破(上)第四百零一章吳國最大的敵人第四百五十八章謹慎第二百三十四章 怒火第三百九十八章議和第三百二十四章北上第二百七十四章 震驚第二百五十一章 隱憂第四百零七章五溪蠻第二十一章 出征第七十章 蘇州之圍(三)第四百八十二章勸降第一百四十七章 撤軍第五百六十七章封賞第四百一十八章爭奪建州第六百一十二章討伐張文禮第二百三十四章 怒火第六百二十五章霍彥威的反擊第一百七十一章 爆破(上)第四百一十章酒館喝酒第四百八十七章偷聽第四百二十五章就擒第八十七章 投石機的威力第二百七十章 嶽州之敗第八十章 蘇州之圍(十三)第六百七十九章鼓動士氣第六百九十二章震動四方第三百六十六章大計劃第五十六章 甜蜜第五百七十二章流言第一百八十六章 田覠之死第二百九十三章 榴彈第五百零九章各方備戰第三百零五章 挖牆腳第二百八十章 治病第三百七十八章撤兵第四百七十六章起誓第五百二十九章消息第一百二十五章 決定第三百零八章